1、互联网金融红线在哪互联网“法无明文禁止便可为”的思维,对金融“法无规定便不为”思维的冲击,令互联网的金融监管进退两难 狂飙突进的互联网金融热潮,哪里才是边界? 9 月 16 日,阿里巴巴与中国民生银行在杭州启动战略合作,民生银行将在淘宝开立直销银行店铺,直销银行电子账户系统与支付宝账户系统将互通,网店则预计于 10 月面世。 作为互联网金融的“带头大哥” ,阿里巴巴在互联网金融的作为还有更多想象空间。但它的影响力已经开始发挥作用。那句“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的话犹在耳边,金融业已经看到了来自互联网的汹涌攻势。 前有宜信、快钱、阿里巴巴小微金融公司等诸多先锋,后有京东、腾讯、百度乃至传统金
2、融机构创新的大部队,最近半年来,互联网金融已迅速成为各方关注焦点。 但问题在于,互联网“法无明文禁止便可为”的思维,对金融“法无规定便不为”思维的冲击,正令互联网金融的监管进退两难。既要鼓励创新,又要确保不致纷乱,政策红线将如何前进,或是后退,已成一道考验决策智慧的关键之题。 试探底线 就目前而言,互联网金融的游戏规则仍未最终落定。 不久前,央行副行长刘士余曾在财经国家周刊主办的高端闭门会议中透露,国务院已经批示,由央行牵头、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工信部、公安部、法制办等相关部门组成互联网金融发展与监管研究小组,赴上海、杭州进行调研,其中包括上海陆金所和杭州阿里巴巴两家国内最大的互联网金融企
3、业。 而在最终意见出台前,各方对监管层的底线试探一直在持续。 曾发出“改变银行”号角声的阿里巴巴,已然成为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带头大哥” 。阿里巴巴每一次金融产品的诞生,都充斥着与其他利益群体的博弈。 当阿里巴巴虚拟信用卡诞生之际,就被各大银行视作来势凶猛的“狼” ,批评其“涉足银行业务” ;余额宝“出生”后,也因“业务中有部分基金销售支付结算账户并未向监管部门进行备案” ,被证监会认为“违反了相关规定,若逾期未进行备案将受处罚” 。 在多方博奕后,证监会最终态度大变,界定余额宝“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投资理财选择,是市场创新的积极探索” ,表态“会积极支持市场创新发展,为市场创新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和
4、宽松环境” ,只要余额宝在期限内备案。 而阿里巴巴申办银行的传闻更是刺激了传统金融机构的神经。尽管阿里巴巴小微金融 CEO 彭蕾对外否认了这一消息,但财经国家周刊从知情人士处了解到,阿里巴巴确实在申请银行牌照,但无法确证是否涉及“网络银行” 。 对于阿里巴巴申请组建网络银行,该人士表示“并不看好” ,原因很简单纳入到一行三会的阿里巴巴银行与传统银行性质无二,将失去互联网独特的创新性。 不过,更多业内人士指出,也正是无法融入传统金融业,才加速了阿里巴巴在自身特色上的创新性虚拟信用卡、小微贷、余额宝,以及后来的“东证资管-阿里巴巴专项资产管理计划” 。 8 月 27 日,支付宝官方微博宣布, “由
5、于某些众所周知的原因,支付宝将停止所有线下 POS 业务” ,此举也被外界视作“迎战银联”的又一着棋。 在此之前,银联已将对第三方支付的不满由桌底摆在了台面。 从 2012 年 12 月印发的 17 号文,到今年 8 月 22 日银联在董事会上再次提出议案,要求第三方支付机构的跨法人交易不得绕过银联,并且制定了强迫第三方支付迁至银联网络的详细路线图和时间表,并在此后对银行及第三方支付进行“处罚” ,银联一直在试图从政策与市场的各个环节,将第三方支付全面收编或扼杀。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桩公案,也是传统金融对互联网金融的另一个试探前哨战。 不能碰的雷区 实际上,出于对风险的担忧,更多新进者也选择
6、了更为保守、更为谨慎的切入点。 比如,另一家互联网巨头百度对金融业的试探,就选择了一个“颠覆性”和“破坏性”不强的领域金融搜索。有百度人士表示,金融将是百度未来发展重点领域,产品则定位于标准化理财产品,包括理财、保险、基金等。 分析人士指出,从百度进入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切入点来看,创意不足保守有余,不过,这样的做法也能确保不会越过红线。 在此之前,P2P 网络借贷的倾覆,就已让诸多后来者心生警惧。 2013 年 7 月,5 家重庆 P2P 网贷公司接到当地金融办监管部门的整改通牒:清理债权债务退出市场。5 家公司涉及债权债务 4.86 亿元,其中一家网贷公司被注销。 在此之前,已有更多风险案例:
7、淘金贷在一周之内获得超 100 万元的投资款额后,网络无法登录,负责人失去联络;融宜宝高层离奇死亡并被调查;优易贷网站负责人携款潜逃,总金额高达 2000 多万元 有利网 CEO 刘雁南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在美国,P2P 业务是纯粹的点对点,但在中国已经被“创造性地发展”为由线上发展至线下,从而风险剧增。 与其他互联网金融业务相比,P2P 网络借贷更容易触及监管底线的原因在于,P2P 一旦脱离平台操作功能,就容易演变成资金池,进而演变为影子银行。而这正是监管部门的禁忌。而 P2P 网络借贷有两个底线不能碰“一个是非法吸收公共存款、一个是非法集资” 。 监管底线进退 对互联网金融的从业者而言,
8、现在最大的难题在于,既缺乏政策细则,监管者心中的那根红线未来将前进还是后退,也依然存在悬念。 监管层将如何规范、管理互联网金融这个新生事物,是放手让其野蛮生长,还是及早纳入监管体系?对此业内有诸多说法。而不少人认为,为 P2P 业务设置的两条坚决不能触碰的底线,也同样为整个互联网金融而设置。 此前,一些互联网金融公司的经验是,政策明确允许的业务机会有限,政策禁止的业务自然是禁区,那些未许可也未禁止的“灰色地带”才是最好的寻矿之地。 而在一些这样的领域,监管层也确实在民间力量自下而上地“蹚出一条路”之后,以政策加以规范阳光化。 此前,刘士余曾在互联网金融大会上,将互联网金融比作是“爱折腾的孩子”
9、:如果孩子在家折腾,盘子碎了,沙发捅出窟窿,这都可以,孩子以后可能有出息;但如果孩子在家把房子烧了,将来一定没出息。 央行行长周小川也曾对外透露,央行对“互联网金融采取支持发展的态度” ,周本人对互联网金融“是乐观的” 。但央行对互联网金融仍处于观察阶段。 但怎样才算是把房子烧掉呢? 好贷网创始人李明顺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说,目前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底线已经清楚, “不能涉猎资金池,否则有非法集资的嫌疑。特别是做 P2P 和理财的网站,投向目的要特别明确,否则就有揽储的嫌疑。 ” 李明顺认为,未来互联网金融应该采取与传统金融不同的监管方式,互联网金融创新性必然受到阻碍。 融 360CEO 叶大清认为,法律出现一定滞后性很正常,但监管一定会跟上,互联网金融终将被纳入一行三会或者各地方金融办的监管范畴,“不过,基于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监管也应该会出现创新,不会和传统金融一个管法” 。 目前,央行领头的一行三会调研仍在进行当中,具体规范的时间表待定,但显然,观察结果将决定规则的制定。 “企业成功的前提还是合规,不合规则很难持续下去。 ”这一点,监管层此前已反复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