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政府监管视角的产能过剩行业企业的发展方式研究.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944280 上传时间:2019-03-2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政府监管视角的产能过剩行业企业的发展方式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基于政府监管视角的产能过剩行业企业的发展方式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基于政府监管视角的产能过剩行业企业的发展方式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基于政府监管视角的产能过剩行业企业的发展方式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基于政府监管视角的产能过剩行业企业的发展方式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基于政府监管视角的产能过剩行业企业的发展方式研究摘要:产能过剩行业在我国宏观经济中,已经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这是我国必须走经济结构转型发展道路的直接原因。粗放式的生产方式,已经阻碍了我国经济的继续前行,如何从政府监管视角来探讨产能过剩行业企业可行的发展方式,正是本文的研究起源。 关键词:产能过剩;产能利用;发展方式;并购重组 社会共识会引发社会投资大量集中于投资回报率高的行业,即使投资企业是个体理性的,但分散的企业之间在投资时难于协调的事实各企业对行业内企业总数量的不确知,仍然会导致在投资项目建成之后,发生产能过剩的可能。随着实际企业数目的增大,如果政府在其间又发挥了“看得见的手”的“酶促反应

2、” ,其后果必然是导致激烈竞争,然后是价格大幅下跌,投资回报低落,甚至大量企业亏损破产乃至金融机构呆坏账持续上升,这是最糟糕的情况。就我国目前而言,我们的实体经济领域远没到此地步,但在很多行业,却都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产能过剩迹象,其中较明显的行业是钢铁、煤炭、光伏、太阳能、多晶硅、风力发电等。钢铁价格持续下跌,这是不争的事实,在长达 15 年的房地产发展的黄金年代,加上高铁、地铁飞速发展,钢铁行业曾经的辉煌,令人羡慕。但现阶段,却陷入全行业亏损境地,如何解决这些眼前发生的困难,探讨产能过剩行业企业可能的发展方式,正是笔者撰写此文的思考起点。 一、 现阶段产能过剩的原因分析 中国这一次产能过剩,一

3、方面源于消费升级,另一方面,也源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完善,历经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成为为全世界人民提供廉价商品的“世界工厂” ,但这并不是建立在技术革新的基础上,而是靠大规模地消耗物质生产资料,政府主导的投资,以及“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的廉价劳动力,这样的产业结构,必然带来的是没有核心竞争优势的单纯生产能力,而没有在长达数十年的持续发展中培养起生产高附加价值,高壁垒的不能简单复制的创造性生产能力;当内、外部需求环境发生变化时,就不可避免地带来过剩产能。 中国的金融体制,也没能发挥金融资源助力实体经济发展的有效作用,曾经具有很强生产能力的“温州式”生产模式,也转向了投机性的房产、矿产投资,我

4、们曾经引以为傲的浙商模式,都在现阶段碰到了无以为继的困境,在现阶段,我们必须深入探究此次产能过剩的原因,如果找不到解决办法,那我们可能就会面临持续的经济下滑,这对于整个国家而言,都是无法接受的。下面我们就从经济学角度去寻求可能的答案。 根据宏观经济学理论,我们知道过剩产能至少可以由四个因素引起,其中最常见的要数当市场需求降到当前已有产能维持盈利所需的最低需求以下时所导致的过剩。这种由需求下降导致的过剩是大家熟知的经济周期中衰退期的现象。 过剩产能同样可以由两种技术变化引起。一种是扩大产能的技术变革,它在股本和组织结构不变的情况下提高了产出。一个例子是在电脑工作站市场上精简指令集(Reduced

5、 Instruction Set CPU,简称 RISC)处理器的革新。RISC 处理器的功率提高了 10 倍,但它们的生产可以针对当前技术做出调整。在需求不增加的情况下,这种改变意味着产能下降90%。而同时,价格的下降增加了这时的需求,进而遏制了本应下降的产能。如果需求是有弹性的,那么高功率设备的需求应该增加正如它在大部分计算机工业的历史上所起的作用一样;然而现在的情况是新技术正在减少人们对计算机的需求。 第二种技术变化是淘汰更新性变革,即这种技术变化会导致淘汰当前的股本和组织形式。天猫、京东、一号店等购物网站的发展,对传统零售和 SHOPPINGMALL 带来很大的冲击,这些新的、目标更明

6、确、大规模与低成本的网络零售商们相比传统商业形式的经营具有无法替代的优势,使后者原有的竞争力,只能成为网络购物的现场体验店。建立这些新的购物网络平台意味着对现有零售产能的淘汰。 最后,当很多竞争者争相开发新的、高效率的生产技术,而不考虑最终产品市场上的需求能否消化所有这些投资导致的总产量时,产能过剩的现象也有可能发生。 根据上述的分析,我们还不能够完全找出导致产能过剩的最根本的原因,但相信下列几个因素一定起了作用。宏观经济政策,技术更新(技术的日新月异显然也是当前技术革命和随之而来的产能过剩的重要原因。不论在产业内还是产业间,科技的发展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组织革新(不仅仅物理技术的革新

7、带来产能过剩,组织行为和管理技术的变化也同样能够带来产能过剩) ,贸易全球化,政治经济的革命。 随着社会对行业良好前景的共识更加强烈,或预期中的行业前景进一步变好时,涌入的企业数目和社会投资会更多,企业间相互了解、协调的难度也随之加大,行业会以更大的可能性和更剧烈的程度发生产能过剩,表现出投资“潮涌”的现象,并伴随着更加严重的后果。这种由投资层面引发的产能过剩,在投资拉动快速增长的发展中国家尤其重要,理解这种产能过剩现象的机制,有助于更清楚地判断经济形势、制定相应的产业及宏观经济金融政策。 而于中国现阶段产能过剩而言,政府主导型增长模式是产能过剩的体制性原因,表现在政府干预投资和经济增长的能力

8、过强,地方间形成恶性投资竞争,使产能扩张难以抑制。尤其在 2009 年和 2010 年“四万亿”投资带领下,企业盈利改善,因此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热情攀升;而2011 年2012 年是行业前期投资下产能释放的高峰时期,然而这时随着经济总需求的逐季下行,产能过剩问题就越来越突出。 二、 政府监管视角的产能过剩行业企业的发展方式分析 根据前述的产能过剩的原因分析,我们发现,单纯从企业微观角度,去解决产能过剩,只能是治标不治本的短视行为,而要使各行业处于健康发展的轨道,必须从政府、行业及企业三维视角寻找解决方案。国家必须也只能从宏观视角建立国家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对各行业建立有效的远景规划,于国家层面,

9、需要承担的就是规划和监管,建立能够及时获取的行业整体发展数据库,以动态监管手段对各行业进行全生命周期监管,而无需具体参与行业及企业的生产与发展;于企业层面,无论是中央企业,国企还是民营企业,都需要通过市场机制进行研发、生产、销售,遵循企业自身的发展规律,在竞争环境下实现优胜劣汰,适者生存,这样就能够规避整个行业的产能过剩状况,在特定时点,个别企业的亏损,倒闭,破产,这是企业的生存规律,我们不必担忧,只要保证行业整体是处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众所周知,并购是企业扩张的主要方式,更重要的是,并购也是企业不断由衰退产业向新兴产业转移和蜕变的重要途径。这是市场经济中企业自然选择的结果。解决生产能力

10、过剩不应是通过限制生产和投资的方法来控制经济规模,而应是将新的投资和原有投资能力转移到具有市场前景的产业和企业。并购可以使企业获得新的技术资源而不必自己内部开发相关技能,在进行扩张时,企业所拥有的资源和能力储备对它采用新建企业还是收购现有企业的方式进行扩张具有一定的影响。技术能力较弱的企业会倾向于通过收购现有的技术创新型企业来获得技术。而技术力量雄厚的企业则不必购买现有企业和这些企业拥有的技术,他们更有可能通过自己新建企业来进行扩张。基于行业发展的动态数据,政府可以通过建立行业重组并购的指导性文件,帮助企业建立明确的发展方向。 基于政府监管视角,要使产能过剩行业企业能够健康发展,就必须建立可行

11、的产能过剩行业企业的退出机制,从企业建立的条件去寻找解决途径。首先要改革行业的投融资体制,避免行政权力对增量投资的过度介入,尽可能形成特定行业的资本市场。允许行业外,特别是民营企业资金通过资本市场进入此行业,也允许行业内企业通过资产剥离,产权收购等方式从资本市场退出,同时对于政府监管部门,则要加强对本行业生产企业的规范化监管,建立针对性的制度安排,发挥先进企业带动的兼并重组效应,以提高并购质量和效率为目标,进一步完善市场化并购重组的制度安排,统筹研究产能过剩企业实质的改革,具体实施步骤如下:首先是明确规划,需要建立动态的产能需求模型,制定整体控制,有序发展的规划。从制度层面,对重要资源实施配额

12、供给使用,加强行业进入的高标准,促进行业整合,提高市场集中度。从资源税收方面,则通过扩大征收范围,提高征收标准,改善征收办法,完善分配机制,从而改变企业的成本和利润的结构,引导企业微观决策和行业宏观决策相契合。从信息角度,通过建立资源的价格平台,定期发布具有权威性的信息和中长期的信息。最后,就是进行跨地域,跨国际的行动,通过进出口贸易实施调节,鼓励企业走出去,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及两种资源。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大力推进工业节能减排,通过推动兼并重组,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我国工业经济政策的着力点还是要强调结构问题,而结构调整的政策难度,会比刺激增长难得多。结构问题会遇到三个突出的挑战,即资源约束

13、、环境保护、劳动关系会发生重大变化。国家在制定有关经济政策时,需要把握的首要思路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强制度建设,从体制-机制的宏观角度对“产能过剩”行业实施调控,具体措施需要通过各行业协会,企业自身去找解决方案,作为政府一方,不能直接插手企业的微观管理,同时还要加快产能过剩行业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引导企业实施整合,加速行业内部实现生产能力优化配置,对生产能力小、效率低下、重复建设的小企业要实施合并,实现规模效应。 从政府角度,还要进一步实现各级政府职能转变,逐渐削减政府在项目规划中的参与程度,坚决制止由官员“拍脑袋”来审批资金和项目的现象,把资源配置的主要实施权力归还给市场。如果可能,应安

14、排政府专项资金对退出企业予以必要的补偿,对转产企业的员工也应有适当安排。在各行业,要建立资源有偿开发制度,政府层面需要事先规定对新建项目的规模提出明确要求,并且对资源回采与综合利用等方面都要建立定性、定量的指标要求。 其次,要加强金融信贷管理,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强化税收调节作用,支持产业结构调整。银行信贷要坚持控制增量和优化存量相结合,落后产能往往与较高的能源消耗、高污染、相关联,要从税收政策上约束,进一步降低甚至取消高能耗、高污染、资源依赖型产品的出口退税,对于已经处于产能过剩状态的行业企业的所得税优惠审批要进行极端严厉控制。 第三,要以土地管理作为方法途径,控制产能过剩行业的新项目建设。土

15、地管理部门严格新增建设用地的审查报批,从严落实国家产业政策,首先保障国家重点项目建设用地需求,大力支持有利于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项目建设用地规划,适时出台、颁布禁止供地和限制供地项目目录,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发展规划和市场准入标准的项目坚决不予供地。 第四,建立有效的行业产能利用率指标体系,有助于企业随时了解行业全状,而做出全面的经济决策。我们国家迄今为止,还没有建立对产能过剩定性、定量的科学评价标准。欧美等国家一般都是使用产能利用率或设备利用率作为产能是否过剩的评价指标。通过定量指标,国家可以通过定期发布行业产能利用率数据,帮助微观企业在现实中有效处理企业决策,而不至于盲目做出投资、增产的决

16、定。 第五,培育微观企业加快产品研发,对高附加价值产品的研发给予支持。指导企业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让企业意识到必须从战略层面分析企业所处的环境,以及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需求环境,才能使得企业是在清醒的环境中生存,不至于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才发现投入偏差,生产的产品已经不适应市场需求。 第六,要打破某些行业的垄断现象。特定行业的垄断,其实质会增加其他相关行业的经营成本,竞争实质是增强行业的竞争能力,竞争本身和竞争对手采取的策略能够磨练行业在竞争中生存的能力,较高的行业进入壁垒孕育的垄断会抑制创新和生产效率提高,最终会导致企业的生存能力低下,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健康发展。 三、 政府对产能过剩

17、行业企业可采取的监管措施建议 从政府视角,对产能过剩行业企业建立严格的市场准入标准,强化投资项目事前的审核管理,加强对安全、环保、能耗、质量、土地占用率、单位土地产出率等指标的约束作用,严格禁止地方政府向落后产能建设项目提供土地,如果发生违规现象,需从法律角度对相关责任人追究责任。 基于政府职能,运用市场机制,发挥差别电价、资源性产品定价机制的作用,增加落后产能企业使用能源、资源、环境、土地需支付的成本。利用价格手段对相应行业采取综合性调控措施,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抑制高消耗、高排放产品的市场需求。 加强环保监测和执法检查力度,对未按期完成淘汰产能任务的地区,严格控制投资项目,暂时停止相应地区

18、的项目环境评估、核准和审批。对未按规定期限淘汰落后产能的企业,吊销排污许可证,撤回生产许可证和安全生产许可证,甚至依法吊销工商营业执照。 强化监督检查力度,定期向社会发布公告,公布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名单、落后设备和淘汰时限,通过舆论媒体加强社会监督。落后产能淘汰目标的完成情况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考核体系,实行相应部门相关责任人问责制。 完善政策激励机制,由中央财政统筹规划淘汰落后产能工作,有奖有罚,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加大支持和奖励,对任务较重且完成较好的地区和企业,在政策层面给予倾斜。 四、 结论 产能过剩的解决,不能用逆经济周期的传统思路,即总需求扩张政策;其次, 结构调整也未必有效,新兴产业、传统

19、行业的高端领域,产能过剩也是“重灾区” 。因此产能过剩问题也凸显政策难题,如果不抑制政府投资的冲动,则产能过剩得不到解决甚至会愈演愈烈,而其引发的连锁反应,不仅对经济增速有一定制约,也会导致生产要素价格扭曲,对企业利润的影响可能较为明显;而如果压缩产能,则经济可能会遭遇滑坡。 如果仅靠政府调控,只能使问题有所缓解,若要最终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依靠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加快完善市场机制的改革,进一步放开市场准入,严格破产退出制度,理顺市场价格体系和定价机制,从而通过发挥市场竞争作用实现优胜劣汰。 如何化解产能过剩,也要根据过剩的类型来对症下药。对于暂时性过剩,应该从需求端入手,进行财政或货币扩张,推

20、动需求回升即可。而对于长期性过剩,则应该从供给端入手,主动收缩产能。 想要化解现阶段的产能过剩,就应该从供给端入手。一方面,通过产业转移,把过剩产能转移到较低发展阶段的国家,如越南、柬埔寨、非洲等地区;另一方面,设定资源、能源、环保标准,淘汰一批落后产能;同时,通过企业兼并重组,提升产能的整体质量。 在产业层面对企业和项目加强管理和服务,积极搜集和发布信息,制定适当的环保、能耗标准,完善企业退出机制;在政府的服务和引导下,充分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宏观层面在应对危机时,对经济刺激政策加以区分,避免投资流入已过剩行业;并在产业调整和升级中根据国家自身禀赋特征,发挥政府因势利导的作用,培育更多适宜的新兴行业和经济增长点。 参考文献: 1. 曹建海,江飞涛.中国工业投资中的重复建设与产能过剩问题研究.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0. 2. 窦彬,汤国生.钢铁行业投资过度、产能过剩原因及对策.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3. 多恩布什,费希尔,斯塔兹.宏观经济学.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4. 罗伯特F布鲁纳.应用兼并与收购.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