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于企业内部控制的偏差管理研究摘 要:偏差管理,就是建立一套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管理机制,完善的偏差管理内部控制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本文通过在对偏差管理的内涵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偏差管理的体系,将企业内部监管工作深入到生产经营流程之中,构建高效闭合的内部监督管控体系,实现对生产经营工作状态的实时监控、动态管理,最大程度地控制偏差,使各项管理工作始终趋向“零偏差” ,最大限度地提升企业管理效果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关键词:偏差管理 内部控制研究 国有企业发展历史长,有过计划经济下的低效能、低效益、高消耗、高成本,有过进入市场经济的艰难前行,许多管理上滞后于市场经济要求的机制,
2、是的企业在管理效益上始终困难重重。 管理上和人的行为上的诸多“偏差” ,使矿井的生产接续、经营管理陷入困境。因此企业从微观和宏观环境、外部和内部条件等方面,对影响企业管理效果和经营效益的诸多因素,进行全面的系统的研究分析,现在企业缺少的不是规章制度,缺少的是针对管理中“偏差”的有效管控,进而实施偏差管理的创新。 一、偏差管理的内涵 东京大学教授松板井在他的 改进一书中写到“改进是从问题开始的。 ”偏差就是问题的一种表现方式,是改进的良机。偏差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偏,指与确定的方向产生了思想上、行为上的偏移;二是差,与既定目标指标不相符,过分或者不及,主要是指工作过程中产生的指标与目标值不吻
3、合。 偏差管理,就是建立起一套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管理机制,对企业管理过程中管理偏差和行为偏差的不断纠正,切实改善企业管理方式,提高企业经济运行的质量,纠正管理行为偏差,增强管控水平,实现企业内部管理的良性循环。所以,完善的偏差管理内部控制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只有不断提高偏差管理水平,才能适应日益激烈的外部竞争和挑战。 二、偏差管理体系的创建 企业历来高度重视安全管理,为保证安全生产在技术投入、设备更新、管理创新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安全管理模式,组建了相对完备的组织网络,制订了大量规章制度,建立了分析评价等机制,具备了偏差管理的雏形。企业根据实
4、际情况,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以原有安全体系为基础,增加了生产、经营、财务、计划指标,形成了企业偏差管理体系,将主要工作纳入了偏差管理之中。指标体系基本囊括了企业生产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体现了生产及管理流程,从矿总部到分部、到班组、到个人,从数量、责任方面进行层层分解,形成了网络状系统图,并且对所有指标进行了数字化描述,同时进行周期分解,分解到季度、月度、周、天,尽可能量化控制,量化考核。 三、构建内部控制体系 1.全面预算控制体系。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起点和开端,是目标管理和成本控制的依据,是企业内部市场化运作的深化和延伸,在“精细化管理、市场化运作”基础上推行全面预算和成本
5、管理,使三者有机结合,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决策依据,达到全员节约、降本增效的目的,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内部市场化、精细化管理、成本管理等企业内部管理措施的实施,也为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奠定了基础。 全面预算的过程要遵守落实战略目标、资源优化配置、全面性、刚性、激励和约束 6 项基本原则。由全面预算办公室负责,按照上级下达的年度经营计划和预算目标,组织全面预算方案的编制、审核和汇总工作;指导、督导各预算执行单位按进度正确编制预算;汇总、分析预算单位预算执行结果,提出审核意见、改进措施和建议;编制年度和半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分析报告并提交预算管理委员会;组织内部预算执行单位进行预算执行情况考评。各职能
6、部门及相关部室作为全面预算管理的执行主体,负责本单位全面预算方案的编制、上报、控制和分析,将本单位预算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并研究解决预算编制、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每季度和年度向预算管理办公室报送预算执行情况分析报告。 2.全员绩效考核控制体系。企业建立全员业绩考核体系,不仅是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也是企业加强内部管理自身的需要,通过不断改进和完善绩效考核,建立以结构工资考核为主要内容的 “三层级两维度”立体化绩效考核网络体系, (“三层级”:即被考核的人员范围按照职级高低、责任大小分为三个层级,企业领导作为第一层级,中层管理人员(副总、部室负责人、部室副职、基层单位负责人)作为第二层级,工作人员、班
7、组长及员工作为第三层级;“两维度”:即考核的内容包括工作业绩和能力素质两个维度,在两维度坐标系中,纵向为工作业绩维度,按照综合考核得分划分为 ABCDE5 个档次;横向为能力素质维度,按照综合考评得分确定行为榜样(1 级) 、优秀实践者(2 级) 、待提高者(3 级)3 个等级;纵横交叉点即为被考评者的综合绩效考评结果。 )按照把关键指标落实到关键人物身上,把指标压力传递到各个岗位。对企业分管副职实行目标薪酬考核,对分部、科室部门、班组长实行岗效工资考核,针对工作性质,建立绩效考核标准和考核办法,在关键指标、一般指标之间合理设置好权重,实行百分制考核,月度考评得分情况与工资挂钩,有利于考核结果
8、更加直接和明显,有利于更好的调动各层级的积极性。 3.全面风险监督控制体系。风险管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偏差”管理的过程。开展全面风险管理工作,工作目的就是为了防范、控制和化解企业在经营中可能发生的偏差与危机,实现偏差的可预、可防、可控,保证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4.全面审计监督体系。推行全面审计监督体系,主要是通过开展全面审计监督,防范生产、经营中的风险,及时纠正经营偏差,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健康稳步发展提供监督保障机制。 总之,通过偏差管理的实施,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企业提高了管理效率和工作水平。 参考文献: 1张文慧,袁彦稳.论质量风险管理在药品生产中的作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2,03. 2周友幸,凌球.火电企业基于目标引领的偏差管理方法与实践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06. 3汤娟,张辉.偏差管理的实施与效果J.科技信息,20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