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院校职业素质养成教育之路.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946781 上传时间:2019-03-2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高职院校职业素质养成教育之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浅谈高职院校职业素质养成教育之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浅谈高职院校职业素质养成教育之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浅谈高职院校职业素质养成教育之路.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浅谈高职院校职业素质养成教育之路.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浅谈高职院校职业素质养成教育之路摘要:据调查,在企业对毕业生的基本要求是职业素质较好,例如,能吃苦耐劳,角色定位准确,良好的协调、沟通能力,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职业素质似乎已成为企业招聘的主要指标。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职业能力的培养是不重要的,大学生就业后的职业生涯在如何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职业能力水平。但毫无疑问的是,职业素质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关键因素,决定着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本文试图从教育者的角度分析职业素质的养成教育,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高职;职业素质;养成教育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职业教育的教研教改成绩斐然,职业教育体制改革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我

2、们仍需看到,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素质教育相对落后于普通高等教育,高职院校“教学”水平远高于“教育”水平;职业院校的素质教育缺乏职业针对性,除了政治思想课程外,大部分高校均开设了创业教育、就业指导等课程,但大部分是由思想政治专业教师承担教学任务,课程与专业脱节,不能满足职业岗位对学生的要求;另一方面,高职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着对个人认识有偏差、就业心态与现实脱节、就业心理不健全、求职技巧欠缺、创业意识淡薄等问题。 一、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缺失的原因探究 1.学生人文素质水平较低 多年来,我国的高职教育进入“够用为度”的误区。所谓的“够用” ,通常仅限于操作层面的够用,而很少关注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

3、很多高职院校将高等数学、大学语文等基本公共基础课的课时一减再减,有的甚至干脆取消。由于人文素质的缺失,往往导致学生不能正确判断做人基本规则;工作生活中过于自我,缺乏理想和责任感,沟通协作能力差;文化知识薄弱,自我学习、持续发展能力弱。 2.保障机制不够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生活中的信息量日趋增大,人们越来越“现实” ,越来越多的关注自我利益和物质的享受。高职院校的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成形成,极易受到不良风气的影响,社会上的一些不良思想或多或少会影响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另一方面,职业教育虽然是中国高等教育的一部分,却明显存在着实利主义、工具技术的倾向。如果不能保障学生享有足够的人文教

4、育、基础教育,将会导致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的缺失更加严重。 3.教师人文教育水平不高 受我国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我国实施的是以学校教育为主体的职业教育,教育的主要场所是课堂,大量采用模拟场景、案例分析等方式组织教学。这样难免会出现理论教学与企业实践相脱节的问题。同时,学校的教学环境缺少职业氛围。另一方面,现在的高职学校的院系体制建构,基本上沿袭了学科领域的分工原则,教师最主要的工作仍是专业教学和教研科研,参与人文教育、素质拓展训练往往被视为是负担,因而往往被忽视。 二、高职院校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的探索 目前,高职院校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研究,主要涉及到学校、学生、政府和用人单位四个层面。学校是职业素

5、质教育的主体。 (一)将素质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高职院校的素质教育应从课程建设、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校园文化和教师队伍等五个方面,核心内容是将职业素质教育贯穿于高职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1.课程体系建设 课程体系建设是高职院校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的核心内容。根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特点,在根据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和用人单位需求不断调整课程体系的过程中,根据专业课程学习的各个阶段的教学特点,有针对性将人文素质、职业素质教育逐步渗透到课题体系中。合理的课程体系应该适度吸纳人文社科的最新成果,突破专业课程局限,将专业课程体系与人文社科等基础知识有机融合,使学生在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同时,能够全面发展充分

6、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因此,高职院校应统筹安排、合理设置课程体系,适度开设人文社科等公共基础课程。 同时,要兼顾“以就业为导向” ,合理设置专业,认真研讨课程的教学大纲,保证教学内容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密切注意经济变革对人才需求的影响,实时调整专业设置、教学大纲和课程内容,保证培养出来的学生真正为市场所需,提高学生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能力。 2.课堂教学改革 高职院校要注意在课堂专业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课堂教学是职业素质锻炼的最佳平台。 首先,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容,职业教育的教学形式应该具有多样性。如课堂讲授、边讲边练、分组讨论、实际操作、教学演示、专题讲座等形式,以满足不同教学内容的

7、需求。同时,针对目前广泛开展的“订单” 、“定向”培养模式,可以尝试将企业文化纳入课程教学,将订单培养企业或定向培养的企业群的企业文化分解渗透于专业教学之中。教学地点可以是课堂、专业实训室,甚至可以是企业生产、经营一线。 其次,教学组织中,要大力推行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由“教师的课堂” ,演变为“学生的课堂” ,由教师讲授发展为教师组织、引导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结合专业特点,积极运用案例教学法、模拟场景教学法、分组讨论法等手段,大力推行“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的讨论式教学、辩论式教学和启发式教学。 最后,将素质教育贯穿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新生入学教育开始,从态度、知识、

8、技能三个方面提出职业素质要求,要求学生端正态度,立足专业现实,展望职业未来,做好大学生活设计和职业生涯规划。在学校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渠道培养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兴趣,扎实基础,强化技能,全方位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3.实践教学研究 各高职院校要注意在社会实践中体验和改进学生的职业价值观,结合本校的办学特征,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分别组织军事训练、志愿者服务、企业参观、社会调查活动以及顶岗实习等实践活动。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认识社会,了解企业规章制度,熟悉企业文化,在实践教学及社会实践中渗透素质教育。通过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意识,增强其职业适应

9、性。 4.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氛围的营建是高职院校渗透职业素质教育的有力保障。为优化育人环境,形成有文化底蕴的校园文化氛围,学校要从校园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入手。将学校历史、办学理念、专业特色、校园标识、行为规范等因素综合考虑,制定校训、校标、校歌等,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校园文化。在校园设施建设中,力求让学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成为文化的载体,把教育目的和文化知识融入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做到“处处是教育之地,人人是教育之师” 。 5.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教师队伍是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渗透于教育教学全过程的关键因素。教师的言传身教在师生的教学互动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因此,高职院校素质教育渗

10、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的职业素质水平和教学能力是当务之急。 (二)从细节入手提升自我素质 高职院校的学生要注意建立职业目标,从小事做起,关注细节。据调查,目前企业招聘过程中,用人单位最看重的是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毕业生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立于不败之地。因此,高职学生在校期间除了要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提高职业技能外,还要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实践,从专业学习、社会活动、社团活动、创业计划比赛、技能大赛等各个方面来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 (三)充分发挥政府的调控引导作用 各级地方政府要积极建立和完善全程、全员、专业的信息化就业服务体系,进一步实现毕业生就业市场、劳

11、动力市场和人才市场的贯通,加强对用人单位招聘行为的规范和管理。现代科技的广泛运用与发展,提高了对高技能人才的职业素质要求。高职院校要为社会培养适用的人才,形成有效的供给,以满足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政府应发挥作用引导高职教育培养用人单位和岗位所需人才。 (四)挖掘潜力实现校企深度合作 尝试校中厂、厂中校等办学模式,加强校企共建、共管、共享、共用,实现校企双赢。通过校企深度合作,企业专家能手参与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参与实践课程教学过程,接收学生实习实训,按企业需求在学校组建订单班,接收毕业生就业;学校利用师资和教学条件优势,为企业培训员工,提供技术支出和咨询服务,参与企业技术升级改造等等,建立

12、内在的、校企自愿的深度合作模式。 三、构建职业素质评价和反馈体系 按照“以学校为主体、行业协会引导、社会用人单位参与”为指导思想,高职学校专任教师与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完成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任务驱动、项目教学法等能力本位的课程设计与实施,共同制定考核方案,共同建设教学资源,从校内理实一体授课与集中实训、顶岗实习两个方面共同考核,健全社会、用人单位跟踪制度,学生、家长意见反馈制度,学校教育教学各环节动态监控制度,形成行业、企业参与,学校与社会有机结合的,以毕业生起薪高、就业率高、企业满意度高,以及双证书获取率、专业对口率、用人单位满意率评价学生职业素质,吸收用人单位参与教学全过程的动态监控、分析并评价高职院校的职业素质培养成效。 (作者单位:大连职业技术学院) 本文是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十二五”规划课题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高职教育职业素质新探,王官成 徐健 苟建明,光明日报,2012.12.24 2职业素质和专业课程融合的教学模式刍议,刘来权 雷燕瑞 陈燕 冯艳丹,职教论坛,2012.12 3强化高职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有效路径探微,陈学凤,辽宁经济管理感学学院学报,2012.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