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现状、成因及对策研究.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948009 上传时间:2019-03-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现状、成因及对策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现状、成因及对策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现状、成因及对策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现状、成因及对策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现状、成因及对策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现状、成因及对策研究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山东省委、省政府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需要强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持。然而从蓝色经济区各市情况看,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高层次创新型和高技能人才匮乏等问题,仍然是影响和制约蓝色经济区发展的关键因素。高职院校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基于此,本文将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区域经济发展与高技能人才培养问的互动关系进行研究,进而提出针对性的策略,从而更好地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与蓝色经济的互动发展。 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高技能人才的界定 第一,蓝色经济区。蓝色经济区是以临港、涉海、海洋产业发达为基

2、础,以科学利用海洋资源与可持续发展为前提,以先进科技和优势产业为特色,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协调发展、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功能区。基本特征是:依托海洋,海陆统筹,高端产业聚集,生态文明,科技先导。 第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以海洋为重要特色,目标是推动陆海一体,使之成为外来投资的承接地、吸引国际产业转移的接续带,成为山东省乃至全国区域经济发展新的强力引擎,推动沿海与内地的良性互动。 第三,高技能人才。本文认为“高技能人才”泛指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主要包括高职学院培养的毕业生和培养的高级工、技师等专业技术人才。他们是经过专门培养和训练的高素质劳动者,既具有当代专业技术教育的技术技能和理论素养,又具有适

3、应生产岗位的创造性能力和独立解决关键性问题的能力。 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区域经济发展与高技能人才培养间的非均衡性 高等职业院校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阵地,然而半岛蓝色经济区青岛、烟台、威海、潍坊、日照、东营和滨州 7 地市 32 所高职高专院校存在“区域布局极不均衡” 、 “人才培养总量偏小”等局限性,高技能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发展间存在非均衡性。 (一)32 所高等职业院校区域布局极不均衡 半岛蓝色经济区 32 所高职高专院校分布在三个产业带。其中胶东半岛高端产业带(青岛、烟台、潍坊、威海)有 25 所,专业点 914 个;黄河三角洲生态产业带(东营、滨州)有 4 所,专业点 168 个;

4、鲁南临港产业带(日照)有 3 所,专业点 137 个。与胶东半岛高端产业带的高校相比,黄河三角洲和鲁南产业带的高职教育资源明显不足,资源配置呈现出“体强翼弱” ,及对比悬殊的分布特征,亟待调整。 (二)半岛蓝色经济区高技能人才培养总量偏小 根据 2012 年 5 月 7 日山东省人社厅发布的数据,截至 2011 年底,山东省高技能人才达 50.5 万人,占城镇企业技能劳动者总数的 22%,远低于发达国家 30%40%的水平。数据充分表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34所高职院校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还相对落后,需要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以推动半岛蓝经济区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和升级。 三、山东省高职院校高技

5、能人才供需和培养现状及成因分析 (一)山东省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供需和培养上存在的问题 蓝色半岛经济发展的关键是人才的竞争。山东省委、省政府在关于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 、 “要建立健全人才智力支持系统” 。然而山东省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现状,并不容乐观,主要有以下问题: 1.高技能人才在技术工人中比例太低。据统计,山东 300 万技术工人中,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总数仅占工人总量的 4%左右,与发达国家 20%-40%比例相差甚远。 2.高技能人才适岗能力不强。由于受普通高校“学科中心”课程模式影响,高职院校课程建设普遍存在着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

6、重理论、轻实践” , “重原理、轻案例” , “重设计,轻工艺” ;在教学方法上“重传授、轻参与” , “重课堂、轻现场” , “重验证、轻发现” , “重分析、轻综合” ;在教学评价上“重知识的记忆、轻能力的掌握” , “重终结性考试、轻形式性考核” , “重统一的规格要求、轻学生的个体发展 等问题,因而,培养的高职学生适岗能力并不很强。 3.高技能人才培养速度慢、成长周期长。目前,虽然很多中专院校或者短期性的培训学校,可以培训技术工人,然而由于学校师资、设备问题的制约,培养的多是掌握低层次技术的技术工人,难以在短时期内培养出合格的高技能人才。因此,目前山东省高技能人才技的培养主要靠高职院校

7、进行培养,然而培养一名高职学生需要至少 3 年的时间,加之部分高职院校由于起步晚,办学条件差以及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不高等原因,培养的毕业生周期长、成本高。 (二)山东省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的主要原因 当前,在山东省高职院校,各类高技能人才短缺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一个日益沉重的话题。造成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的主要原因有: 1.社会历史原因。山东省长期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文凭至上的“学历主义”社会, “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造成了“凭手艺吃饭”的技术工人往往不被重视,经济和社会地位不高: 2.部分高职院校办学理念不清,职业特色不明显。部分高职院校依然按照本科模式培养人才,重理论,轻实践,课程建设脱

8、离生产实际,对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措施不利以及考试考核评价不科学等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乏力,影响了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3.职业教育体系不健全,普通教育、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立交桥不畅。中职学生很难直接进入高职学习,高职学生又很难直接接受更高层次的专业教育,影响了高技能人才的快速成长。 四、解决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与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非均衡性的建议 (一)更新人才观念,营创高技能人才脱颖而出的社会环境 高技能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人才” 。要改变山东省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 、 “重学术、轻应用”观念,对直接从事生产劳动的技术工人给予尊重,形成学习钻研劳动技术的社会舆论,树

9、立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的观念,创造高技能人才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 (二)改革现行高技能人才培养机制,以高职教育为主导组建地区职业教育集团 为培养技术人才,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第十四条规定:加强县级职教中心建设,继续实施县级职教中心专项建设计划,国家重点扶持 1000 个县级职教中心,充分发挥技术培训与推广的作用。然而由于“高等”培训技能多集中于高职院校,因此仅以县为中心构建“县级职教中心”是远远不能培养出高技能人才的。基于此,本文建议国家教育部全面启动职业教育体制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中职、社会培训机构并入高职,组建地区或区域高等职业教育集团航母 ,建成区域唯一的高水平技能培训中心

10、”为主要内容的改革,优化高技能人才培养体制机制。 (三)以能力为本位,加强专业和课程体系建设 一是要注重专业建设。要面向地方、贴近市场、贴近行业(企业)设置专业,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满足区域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需要,实施“依托行业,对接产业,锁定职业,服务就业”专业建设路径,设置“与产业链深度融合、适应当地产业发展需要、适应未来科技发展方向”的专业。 二是课程建设重“实用” 。对职业岗位(群)及技术领域相关层次人才所对应的岗位职责、任务、操作规范进行具体分析与归纳,将职业资格“应知、应会、应是”内容融入课程模块,以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岗位工作技能培养为主线,设计工学单元模块,按照开展市场调研,开展专业面向;分析职业岗位工作过程,了解岗位工作任务;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设计系列工学单元模块;整合系列工学单元模块,形成项目课程体系;建立课程标准,开发项目课程与教学资源的课程开发程序,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工学结合模块式项目课程体系和富有职业岗位(群)能力特色的课程标准。 (四)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建设 要根据“工作过程导向、职业能力主线、项目任务载体”的课程建设模式,依托产业,创新对接岗位的工学结合项目,以理实一体工作室、校内实训基地、校内产业基地以及校外顶岗位实习基地为平台,建立一个从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到综合技术应用能力的综合实践教学培训基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