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东莞市文化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2017 年 4 月 目 录 一、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 . 1 (一)“十二五”文化产业发展回顾 . 1 (二) “十三五”文化产业发展环境 . 2 (三) 当前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 3 二、发展思路、指导原则和目标任务 . 3 (一)发展思路 . 4 (二)指导原则 . 4 (三)目标任务 . 5 三、发展领域 . 7 (一)创意设计业 . 7 (二)动漫游戏业 . 7 (三)现代传媒业 . 8 (四)网络服务业 . 9 (五)影视演艺业 . 10 (六)文化旅游业 . 10 (七)广告会展业 . 11 (八)印刷复制业 . 12 四、区域布局 . 1
2、2 (一)一核 打造现代都市文化产业核心区 . 13 (二)三带 建设三大文化创意产业带 . 13 (三 )多点 培育发展十大优势特色文化产业基地 . 15 五、重大工程 . 17 (一)创意驱动工程 . 17 (二)园区带动工程 . 18 (三)平台打造工程 . 19 (四)文化金融工程 . 20 (五)文化科技工程 . 20 (六)文化人才工程 . 21 六、保障措施 . 22 (一)加强产业发展统筹协调 . 22 (二)完善政策扶持支撑体系 . 22 (三 )营造良好市场发展环境 . 23 (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创新 . 23 (五)健全产业综合服务体系 . 24 - 1 - 东莞市文化
3、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 十三五 ” 时期,是东莞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落实文化强国、文化强省战略,推进文化名城建设的关键阶段。为进一步引导和加快东莞文化产业发展,根据东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精神,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 基础和发展环境 (一) “ 十二五 ” 文化产业发展回顾 “ 十二五 ” 期间,东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产业,以创意设计、动漫游戏、网络服务为重点的新兴文化产业,以文化旅游、文化会展为重点的特色文化产业,以演艺娱乐、印刷复制为重点的传统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取得令人欣喜的成绩。 产业规模日渐壮大。 文化产业增加值从 2011 年的193.9
4、8 亿元上升到 2015 年的 320.41 亿元,年均增长 13.4%,占全市 GDP 的比重从 4.1%上升至 5.11%。 2015 年有规模以上文化企业 664 家,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文化产业体系。 园区建设成效显著 。 建设了粤港澳文化创意产业实验园区、塘厦东八音乐创意园区、凤岗婚庆文化产业园、联丰创意谷、东莞市创意产业中心园区、东莞艺展中心等文化产业园区,松山湖高新区获评全国版权示范园区(基地)。 转型升级加快推进。 传统文化产业和新兴文化产业齐头并进、加快发展。- 2 - 2015 年全市共有印刷企业 3275 家,印刷产业工业总产值 362亿元,居全省地级市第一; 2015 年全
5、市电影票房收入 5.55亿元,增长 56%,票房规模居全省地级市第一。 2015 年在广电总局备案的东莞原创电视动画片总时长为 14660 分钟,位居全国前列。 展会平台蓬勃兴起。 截止 2015 年底,东莞成功举办了七届中国国际影视动漫版权保护和贸易博览会、六届中国(东莞)国际沉香文化艺术博览会、三届中国(广东)国际印刷技术展览会和 2012 年中国图书馆年会,为文化产业发展搭建了良好的展示平台和交易平台。 政策扶持日渐完善。 “ 十二五 ” 时期,东莞先后出台了东莞市建设全国现代文化产业名城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东莞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系列政策文件,并设
6、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为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提供了持续推动力。 2010 年至 2015 年东莞共有 85个项目 先后获得国家、省、市三级文化扶持和奖励。成立了东莞市首个政府引导性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扶持了一批文化企业。 (二) “ 十三五 ” 文化产业发展环境 东莞文化产业发展拥有扎实的产业基础、强大的实体产业优势、丰富的人文历史资源和良好的政策环境,形成了较好的基础条件,迎来了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机遇期。 互联网发展为文化消费与文化产业发展创造了无限空间。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和 “ 互联网 +” 战略实施,信息消费与文化消费- 3 - 已迅速普及至社会各阶层,网络电视、手机游戏、电子报纸、博客微
7、信等网络服务新技术、新媒体层出不穷,为文化产业发展带来了 巨大市场需求。 文化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不断催生文化产业新业态。 文化产业与制造业、服务业的有机融合,较大地拓展了文化产业的科技价值、商业价值、人文价值和教育价值,形成了较完整的产业链条,催生了文化产业新业态,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政策激励和文化事业发展为文化产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 国家、省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政策措施,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氛围,文化事业的加快发展也为文化产业发展构筑了扎实基础支撑。 (三)当前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东莞文化产业发展虽然 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与
8、先进城市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产业结构不够合理 。文化制造业比重过大,产业增长乏力,文化服务和批发零售占比相对较小,生产集约化程度不高,产业链不够完善,产业组织水平不高。园区功能特色不突出。 园区发展定位不够清晰,公共服务平台、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创意信息资源平台、文化企业孵化平台、市场推广平台和投融资服务平台建设不足,产业集聚效应和带动辐射能力较弱。 品牌龙头企业缺乏。 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缺乏具有品牌影响力、市场竞争力和文化传播力的龙头企业,大多数企业研发投入不足,缺乏原创动力。 相关政策措施有待完 善。 文化机制及政策仍然不活,产业融合、- 4 - 投融资、文化人才等政策亟待完善,专项政策和
9、专项规划配套不足。 二、发展思路、指导原则和目标任务 (一)发展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国务院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要求,实践“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 五大发展理念,抓住文化消费需求扩大和 “ 互联网 +” 战略机遇,依托制造业基础和互联网空间,顺势而为、错位发展,科学谋划文化产业发展定位,实施文化与科技、金融、产业、事业及生活融合发展策略,加快构建特色鲜明、优势显著、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可 持续发展能力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二)指导原则 重点坚持以下原则: 坚持市场主导。 充分发挥政府在统筹管理、规划引导、
10、政策扶持和公共服务等方面作用,牢固树立市场意识,以企业为主体,充分发挥市场在文化产业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依靠健全完善的市场机制,吸引更多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参与文化产业开发。 坚持重点突破。 依托强大的实体经济优势,运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和智能技术,改造提升印刷复制、广告会展、影视演艺、文化旅游等优势传统文化产业,做大做强创意设计、- 5 - 动漫游戏、现代传媒 、网络服务等新兴文化行业,不断拓展文化产业发展空间。 坚持园区集聚。 把握文化产业特有的文化特性和产业特性,依托文化产业园区(基地),通过支持园区发展和强化服务配套,引导文化产业资源要素向园区集聚,形成集群效应,突出打造一批影
11、响力、带动力强的文化产业集聚区,优化文化产业发展格局。 坚持融合发展。 适应产业融合发展趋向,利用互联网空间,依托制造业比较优势,推动文化产业与制造、科技、创意、信息、金融、旅游等产业深度融合,培育壮大文化产业新业态,推动文化产业新业态发展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加速器和经济持续增长的新引擎。 (三)目标任务 “ 十三五 ” 时期,全市文化产业发展总目标是:文化产业主要指标稳居全省第一方阵,拥有一批在国家、省叫得响的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和品牌文化企业,打造成为我市重要的支柱产业,建成全国现代文化产业名城。 具体目标为: 产业规模持续增长。 文化产业实现持续快速增长,成为东莞重要的新兴支柱产业。 20
12、16 2020 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 12%,到 2020 年文化产业增加值达 550 亿元以上,占全市 GDP 比重达 6%以上 ,文化产业总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成为推动东莞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 6 - 产业升级加快推进。 大力 发展新兴文化产业,加快促进技术创新、业态创新、内容创新和模式创新,增强文化服务业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文化服务业所占比重。加快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数字技术和创意设计在传统文化产业的运用普及,利用高新技术和创新创意推动传统文化产业的改造提升,大力提高传统文化产业的科技含量、创新水平和附加价值。推动传统和新兴文化产业齐头并进、共同发展,形成上中下游产业链
13、条较为完善、附加价值较高的文化产业体系。 园区档次明显提升。 按照科学定位、合理布局、突出特色、功能互补的原则,加强园区发展分类指导,强化重点文化产业园区的创新性 、联动性、先进性、高端化指向,加快形成以国家和省、市级文化产业园区为骨干,各镇街特色文化产业园区为支点,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各具特色、集约增长的园区组群。到 2020 年,建成 1-2 个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5 个省重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25 个市级文化产业园区(基地)、 50 家市级重点文化企业。 品牌企业不断壮大。 大力发展文化市场主体,培育扶持一批市场优势突出、创新能力强劲、生产效率高、成长速度快、经济效益好的文化企
14、业和集团,以动漫游戏、创意设计、数字传媒、网络服务、演艺娱乐等行业为突破口,形成一批产值规模大、品 牌知名度高、市场竞争力强的文化创意企业和企业集团,文化产业上市企业(包括新三板)达到 20 家- 7 - 以上。 服务配套逐渐完善。 引导和支持有条件的镇街、园区(基地)引入国内外专业化的运营机构,搭建文化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成一批产业孵化平台、投融资服务平台、技术创新平台、产品制作平台、产品和产权交易平台,组建各类产业联盟和技术联盟,建立行政、咨询、信息、宣传等方面的跟踪服务团队,有效增强产业支撑服务功能。 三、发展领域 瞄准国内外文化产业发展的最新前沿,依托东莞现有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坚持规
15、模发展和结构优化并重,培育发展 新兴文化产业,做大做强特色文化产业,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产业,加快构建特色鲜明、优势显著、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一)创意设计业 立足东莞电子信息、纺织服装、家具玩具、包装印刷等制造业优势,重点发展工业设计、软件设计、广告设计、 IC设计、城市与建筑设计、室内设计等创意设计产业。完善创意设计业发展的整体环境和设施条件,加强重点创意产业园区载体建设,形成 5 家辐射力强、带动效应显著的重点创意设计示范园区。加大对创意设计企业的扶持力度,加快打造5-10 家具有较强行业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创意设计 品牌企业。鼓励社会资本积极投资创意设计业,激发中小微设计企业、设计工作室和个人设计师的创意活力,形成一批 “ 专、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