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外宣翻译研究的“一体三维”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外宣翻译及其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学术界初步形成了外宣翻译以翻译者为主体,结合研究工具、研究视角、研究领域的“一体三维”的研究体系。熟稔“一体三维”的研究体系,有助于改进我国外宣翻译质量,进而推动“让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的宣传进程。 关键词外宣翻译;“一体三维” 中图分类号G1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283(2013)07-0140-03 一、引言兼论外宣翻译的重要意义 胡锦涛总书记在 2003 年全国对外宣传工作会议上指出:“外宣工作要着力维护国家利益和形象,努力赢得国际社会对我国的理解和支持,不断增进我国人民同各国人民相
2、互了解和友谊,为实现我国总体外交目标,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营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 ”对外宣传的内容主要是通过翻译来实现的。因此,对外宣传的目的也就是外宣翻译的目的。外宣翻译是向国际社会展示中国的窗口,是让国际社会了解中国的重要途径,而了解是通向理解的第一步。通过外宣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让其他国家的民众了解和认识一个稳定发展、和平友好、文明进步的中国。国家形象的改善、国际声望的提升又能够增强该国民众的自豪感和凝聚力,从而保障国家的政治基础。因此外宣翻译及其研究对我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传统翻译理论着重强调译文对原文“忠实”或与原文“等值”的翻译原则已经不能适应外宣资料翻译的客观要求。学术界分别
3、从不同的着力点,以相关翻译理论为指导,结合外宣翻译本身具有的跨文化交际特性,阐述了如何完善外宣翻译质量的观点,初步构建外宣翻译“一体三维”的研究体系。 二、外宣翻译研究的主体翻译者 翻译者的主体性在翻译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外宣翻译归根结底还是要回到翻译者身上。许多学者从多方面对翻译者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王佐良的翻译中的文化比较一文标志着翻译从纯语言形式的转换即以源语言为出发点发展到注重跨文化交际的效果即考虑目的语读者的接受程度。翻译不光是语言上的对等,而且是意义、文化上的对等。翻译者应该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人,即他要了解 Ll 和 L2 所代表文化的各个方面,历史、社会发展、习俗、传
4、统、经济、情感生活、哲学思想、科学技术成就、政治以及社会制度等。 1 唐红指出,英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彼得?纽马克曾提出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其中,交际翻译和我国翻译界提出的“编译”不谋而合。语义翻译要求译文接近原文的形式,在结构和词序安排上力求贴近原文;交际翻译则注重接受者的理解和反应,即信息传递的效果。交际翻译要求译者重新组织语言结构,以使译文地道、流畅。纽马克认为大部分实用文体应采用交际翻译。显然,外宣材料是实用文体的一种。 “交际翻译”或“编译”是由跨文化交际的因素决定的,因为对外宣传是一种传播行为,更准确地说是跨文化交际行为。外宣材料的翻译“不是电报码式的转换,而是沟通。实际上,称职的译者
5、不是词句转换的“对号者” ,而应是“沟通者” 。 2 关世杰则认为,译者需要具备跨文化意识, “反馈是检验交流效果的一个最重要的尺度” 。 3 叶颖认为对外宣传材料一般都通过翻译中文材料而来。但是,由于对外宣传和对内宣传的不同目的,对外宣传材料的翻译必须能够满足外宣受众的审美需求,使他们能够理解材料的真正含义,这就对外宣材料译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必须对中英文的语言习惯、文化背景都有比较清楚的了解。 4 三、外宣翻译的三维研究研究工具、研究视角、研究领域 (一)研究工具 1.外宣翻译与功能目的论 美国当代翻译家、语言学家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翻译思想主张翻译以目的语的语言中心为原则,考虑目的语文化
6、读者的感受,强调译者要使译文的表达方式能为目的语的受众接受,使译文符合目的语文化的期待,即使译文的读者应取得与原文读者相同的感受。它的另一个优点在于为一些非常规的翻译策略、方法比如改译、改写等提供了理论依据。 5 此外,德国学者费米尔提出的翻译“目的论”和英国学者纽马克的“文本功能分类说”也属于功能翻译理论的范畴。 冷锦英运用奈达的翻译理论,着重于功能对等概念,从语言学和文化翻译转向的双重视角描述和分析外宣英文翻译材料,认为奈达的翻译理论建构在信息论的基础上,对非文学作品的翻译,尤其是中国对外宣传的英译提供了可借鉴的理论依据和翻译策略。 6 2.外宣翻译与关联理论 关联理论是由巴黎大学的斯波伯
7、和伦敦大学的威尔逊共同提出的,作为一门阐释交际的语用学理论,关联理论的影响现在已经远远超出了语用学的领域,它成了当前指导语用翻译的新论。威尔逊的学生格特出版了专著翻译与关联:认知与语境 ,提出了关联翻译理论。格特认为翻译是一种翻译性行为,译文就是在翻译性方面寻求与原文相似,同时翻译行为受关联原则的制约。寻找关联的过程是一个认知和推理的过程,是一个付出努力的过程。关联理论的翻译观对翻译的解释是动态的、辩证的,它能以关联性抓住翻译的本质,对翻译实践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陈芳蓉认为外宣新闻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而关联理论正是一个关于语言交际的理论,它关注的核心问题是交际和认知。关联理论认
8、为交际的成功取决于两个条件:交际双方的“互明”和最佳的认知模式关联性。因此,要取得理想的传播效果,在外宣新闻翻译中,译者必须首先考虑外国受众的认知环境,尤其是他们的语境背景、理解水平和兴趣爱好等,并正确估计他们对译文的期待,尽力寻求原文和译文之间的最佳关联,然后选择恰当的翻译策略和表达方式,以使交际双方达到互明,并实现译者意图与受众期待之间的最大可能的吻合。 7 3.外宣翻译与翻译存异伦理 Lawrence Venuti 提出的翻译存异伦理就是异化翻译,反对“同一化”。他提出抵抗译入语文化的“少数化翻译策略” ,主张在译文中释放“语言剩余” (release language remainde
9、r)从而形成“文化身份”引起大的社会影响,比如,能带来社会的再生长和社会变革。 8 陈少敏从 Lawrence Venuti 的存异伦理的视角,重新审视外宣材料翻译和中国英语在外宣材料翻译中的意义,认为在外宣材料英译中,应采用少数化翻译策略(异化策略) ,在译文中释放“中国英语”不是“中式英语” (China English,not Chinglish)以塑造中国的文化身份。 9 (二)研究视角 由于译者不能很好地处理文化差异的问题,外宣翻译中存在很多非语法拼写错误问题。李爱珍将跨文化交际背景下外宣翻译的语言误用认定为外宣翻译的“软伤” ,以区别那些“硬伤” ,即一眼就可以看出的错误,包括拼音
10、、拼写、语法、大小写等方面的失误与不足。外宣翻译的“软伤”是指由于缺乏跨文化意识,如用词不当、母语迁移、文化错位等原因造成的错误,诸如中式英语、用词不当、欠额翻译、译名混乱、常识错误、语气生硬等。 10 而诸多学者也从分析文化差异的视角分析外宣翻译问题存在的根源。戊荪把受中国文化影响的、给目的语读者的理解造成困难的外宣材料称为“隐伤” (hidden injuries) 。影响外宣翻译质量的主要因素“中国式英语”也是由于翻译者把中文的语言文化习惯有意或无意迁移到翻译稿中的。 11 程镇球总结了汉文化对外宣翻译的三种不良影响:不符合目的语习惯;按中文规则自创的英语搭配;拟人。 12 有学者采用传
11、播学者经常使用的受众分析理论来分析外宣翻译中存在的问题。张英莉认为,对外宣传的实际效果不明显的根本原因在于对国外受众缺乏深入了解和研究,有时一厢情愿地、强迫式地灌输自己的文本和话语,这样自然容易令人产生抵制和排斥情绪,结果良好的愿望难以收到良好的效果。文化上的差异使得意识形态、价值观念、接受心理与我们迥异的海外受众难以接受,对这种宣传味太浓的传播从心理上加以排斥。对外宣传与对内宣传最大的区别就是传播对象不同。对外宣传不是对内宣传的翻版,要讲究内外有别。 13 (三)研究领域 由于翻译本就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学问,关于外宣翻译与跨文化性的探讨也从宏观层面延伸到对外宣传相关领域翻译存在的问题上,学者
12、们熟练应用各种理论,对如何完善各领域实践中外宣翻译质量、解决因文化差异导致的翻译问题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真知灼见。 有些文献单纯从语法的角度考虑如何改进外宣英译的质量。许建平以邓小平文选第 3 卷中的两种不同英译版为分析研究对象,就对外宣传翻译中的遣词用字、习惯表达、语气口吻、句式重心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基本没有涉及翻译理论和文化交际。 14 但宏观上讲,翻译本身就是在处理文化差异问题,因此这些探讨也依然没有脱离文化翻译的范畴。 汤富华则对企业外宣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15 蒲元明和潘卫民分别从不同角度对旅游外宣翻译做了具有建设性的分析。 16-17 林颖婷关注外宣材料的一个特殊类别时尚界的产
13、品目录(catalogue)和趋势手册(trend book)的翻译。 18 近年来,文献关于外宣翻译的文化视角除了涉及中央政府形象外宣,还涉及世博会、奥运会等大型集会,视角投射到天津滨海新区、福建地区、南京地区等地方政府外宣,涵盖电视、广播和报刊媒体。 四、结 论 做好外宣翻译能够增强国家软实力,提升中华文化的吸引力与影响力,促进经济文化互信交流。外宣翻译研究是一片方兴未艾的领域, “一体三维”的研究体系初步成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关注。相信日后该领域的研究会更加系统、论述会更加翔实,我国的外宣翻译事业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参考文献 1 王佐良.翻译中的文化比较 J. 翻译通讯,1984(1
14、):2-6. 2 唐红.论编译的理论及实践对外宣传材料的编译 D. 福州: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004. 3 关世杰.跨文化交流学 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4 叶颖.接受美学理论对福建外宣材料翻译的意义 D. 福州: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007. 5NIDA E.Language and Culture:Contexts in Translating 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 6 冷锦英.对外宣传英译与奈达翻译理论研究 D.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008. 7 陈芳蓉
15、.关联理论视角中的外宣新闻翻译 D. 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2005. 8VENUTI L.The Scandals of Translation:Towards an Ethics of Difference M.London :Routledge.1998. 9 陈少敏.从存异伦理视角解读外宣材料翻译中的中国英语 D. 广州: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高级翻译学院,2009. 10 李爱珍.南京对外宣称英语翻译质量刍议 D.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005. 11 林戊荪.改进中译外工作,更好地向世界介绍中国在全国中译英学术研讨会上的报告R/中国翻译编辑 部. 中译英技巧文集.北京:
16、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2:6-14. 12 程镇球.汉英翻译问题C/中国翻译编辑 部. 中译英技巧文集.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2:37-45. 13 张英莉.网络对外宣传研究中国网的实践 D.保定: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07. 14 许建平,王煦云.对外宣传翻译的字斟句酌 J. 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3):55-57. 15 汤富华.企业对外推介英译的文体与文化思考 J.中国翻译,2000(6):35 16蒲元明.谈谈旅游资料英译的几个问题C/中国翻译编辑部.中译英技巧文集.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2. 17潘卫民.景点英译的格式塔诊释 J. 中国科技翻译,2006,19(4):44-47. 18林颖婷.功能理论在时尚行业文本汉译英中的应用研究 D. 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语学院,2007. (责任编辑:梁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