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误区及其对策研究杨民刚 简介 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 院长 杨民刚,男,1958 年 10 月生,山东青岛人,法学博士、经济学教授,管理学硕导。现任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 1982 年 1 月本科毕业于山东大学经济学专业,2005 年 7 月博士研究生毕业于山东大学国际政治专业。1982 年 1 月参加工作以来,先后任原山东纺织工学院经济管理系教研室主任、副教授;青岛大学国际商学院经济管理系主任、教授;青岛大学对外联络办公室主任、校长办公室副主任;2003 年 7 月起任现职至今。 长期从事宏观经济管理领域的理论研究与教学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企业战略管
2、理、中外企业管理体制比较及旅游与酒店管理。主持完成国家及省市各级课题五项;出版专著及统编专业教材五部;曾在教学研究 、 中国高教研究及中国职业教育研究等核心专业理论期刊发表专业研究论文 30 余篇,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 近年来,在高职教育快速发展的同时,职教界对高职教育定位、办学特色、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师资队伍发展、校园文化建设等关键和焦点问题,仍存在相当程度认识上与实践上的误区,亟待进一步澄清与纠正。 一、 “错类”定位: 明确高职发展目标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理论与实践界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和定位一直存在两种较为片面的认识和做法。一是部分职业院校,有意无意地单纯从办学层次的角
3、度出发,视高职教育为一种低于本科层次的教育,片面认为办学层次越高其办学水平就越高,不安心在高职教育上办出特色和水平,而盲目追求学校升格和学生升本教育。二是有些高职院校自觉不自觉地侧重从学制的角度,把高职教育办成本科教育的“压缩饼干” ,片面强调学科教学,认为基础理论越扎实学生水平则越高,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完全是本科模式的压缩品。应该承认,这两类认识和做法,有其客观的社会历史成因及文化成因,但均在相当程度上反映出部分职业院校对高职教育办学定位的模糊认识,乃至对高职教育发展前景的忧虑。 笔者认为,所谓“错类”定位,是指在高职教育发展认识及具体办学定位上,要把高职教育视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种类型。要
4、在理论上充分认识到我国高职教育具有的双重性,它既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一种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高等教育类型,其与普通本科高校相比,既有层次上的差异,更有类型上的不同。因此,高职院校的办学方向及具体定位,首要的是要与本科院校“错类”定位,这既是高职教育本质属性和内涵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是高职教育正确定位和健康发展的基础。尤其是在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高职教育不仅肩负着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人才的历史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随着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创新型国家对高技能
5、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高职教育必将面临更好的发展机遇。正确认识高职教育的本质属性及内涵要求,准确把握其发展方向和目标定位,牢固树立高职教育类型观和科学发展观,无疑将有助于推进我国高职教育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二、 “错向”办学: 彰显高职院校办学特色 办学特色是高职教育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职院校参与市场竞争的必然要求。新的历史时期,我国高职教育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与挑战。一方面,由于受到社会传统文化、扩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国的职业教育一直被视为“二流教育” ,是考生“无奈的选择” ;另一方面,高职教育市场内部也存在激烈的竞争,据相关资料统计,199
6、8 年至 2006 年,全国高职院校数量从 386 所增加到 1147 所,招生人数从 43 万增长到 270 万,短短数年,高职院校数量和招生规模分别增长了近 3 倍和 6 倍。我国高职教育发展已从数量扩张转向内涵提升时期,质量立校、特色兴校已是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 笔者认为,所谓“错向”办学,是指高职院校在办学过程中,要根据高职教育的内在属性和学院的具体特点,确定独特的发展方向,因地制宜地办出自身特色。应清醒地认识到:高职教育既是一种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面向生产和服务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更是一种就业教育,毕业生就业程度如何,直接反映着学校的培养水平与人才质量,是学校整体工作的试
7、金石。因此,与普通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更要注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来设置专业,以职业岗位群需要为依据开发课程,强调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的培养,这既是高职教育的内在要求和本质属性以及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的显著区别,也是高职教育办出特色和水平的关键所在。除此之外,所谓“错向”办学的另一层含义还在于:要在高职院校内部之间“错向”发展。高职教育不仅要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要适应和满足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特殊性对高职教育的特定层次、特定专业、特定行业人才需求的特殊要求,更要体现出鲜明的学院特色和发展方向,无论是在宏观治学方略、办学思路等方面,还是在具体的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建设、培养模式构建方
8、面,都要牢固树立特色就是竞争力、特色就是生命力的观念,做好与本科院校及兄弟高职院校之间的“错向”发展这篇大文章。 三、 “错位”培养: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职业性、区域性和灵活性是高职教育的基本特性,着力培养“理论够用、技术管用、特长好用、经久耐用”的能工巧匠式的大学生,是高职教育的基本定位和培养目标。为此,必须改革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建立起适合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尤其是要注重校内学习和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注重课堂与实习基地的一体化,注重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和职业性,乃至把课堂教学由教室直接转向实训基地或企业,实施“错位”培养。实践证明:工学结合是一种有效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其不仅能够充分利
9、用学校和企业不同的教育资源与教育环境,发挥学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各自的优势,将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和能力为主的生产现场教育有机结合,实现学生职业能力与企业岗位要求之间的“无缝”对接。而且,工学结合作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切入点,其本质就是教育通过市场与社会需求的紧密结合。通过工学结合,既可积极推进订单培养,探索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定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加学生职业能力的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也可推进学校按照企业需求开展企业员工的职业培训,加强与企业合作开发应用研究和技术创新的力度,使企业在分享学校资源优势的同时,加大对学校的支持力度,实现校企资源互补和利益双赢,提高
10、校企合作水平与产学研结合层次,并以此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四、 “错落”布局: 优化高职专业结构 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和学校的目标定位,灵活地调整和设置专业、优化专业结构布局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特色,也是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方向和核心内容。这不仅直接关系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能否顺利实现,而且也关系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整个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然而,应该引起足够重视的是:近年来,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存在两种亟待纠正的认识和实践误区:一是“大而全、小而全”的建设模式。认为其他院校有的专业,自己也应该有,盲目地上新专业,力求做大做全。二是“少投入、低成本”的建设模式。在专业设置中,只关注专业
11、建设成本,较少考虑社会需求状况,哪个容易办就办哪个,哪个投入少就办哪个。显然,上述两种专业建设模式,既难体现高职教育的办学特色,又不利于高职院校的健康发展。 笔者认为,所谓“错落”布局,是指高职院校在专业建设中,首先要从理论上清醒地认识到,职业教育与普通本科教育在服务于社会成员及其对社会发展价值上的区别,并由此决定专业建设模式的差异。众所周知,本科教育关注的是人作为高级生命体的自然价值,关注的是从内在身心结构上人的存在与发展,侧重于从理想层面上去塑造人发展的全方位性。为此,其强调人才培养的知识性、基础性、全面性和系统性,专业建设也多为“厚重基础、宽拓口径、活化模块”的建设模式。然而,职业教育则
12、关注人在社会劳动分工中的社会价值,关注的是从外部条件上人的社会存在与发展,侧重于从现实层面上去培养人发展的全过程性。因此,应强调人才培养的实践性、应用性、专业性和职业性,专业建设应是“理论够用、素质具备、技能强化”的建设模式,使培养的学生就业有优势、创业有能力、深造有门路、发展有基础,能够直接为社会经济活动服务。因此,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必须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以及学院的各自特色,有所为而有所不为, “错落”布局,有针对性地调整和设置专业,形成合理的专业结构布局。 五、 “错样”聘用: 强化“双师结构”队伍 高职师资队伍的建设要适应高职人才
13、培养模式及其发展改革的需要是高职教育办学类型及培养目标所定的,而“双师素质”则是我国高职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基本要求和核心内容。所谓“错样”聘用,是指在师资队伍建设中,要大量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由具备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进一步说,就是要从总体上、全局上打造一支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互补的师资队伍,形成一大批具有“双师”结构特征、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因此,作为高职院校,一方面要从高校招聘有较高理论水平的专业教师,并大力鼓励和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积累实际工作经验,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就是要本着“不为所有、但为所用”的原则,积
14、极聘请社会上的能工巧匠和行业企业一线技术人才,只要是专业技术精湛的人员,不必一定非要具备教师资格,也不必拘泥于高学历要求,都可以高薪聘请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传艺授业” 。通过此种“错样”聘用的方式,可弥补专业实践教师缺乏的窘况,改善师资队伍的现有结构,提高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满足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迫切需要。 六、 “错层”建设: 推进高职校园文化发展 从一定意义上说,办学就是办文化。学校核心工作之一,就是营造高品位的文化氛围。然而,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由于建校时间较短,同时又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和许多亟待解决的紧要工作,诸如扩建、招生、就业、师资队伍建设等问题,在对校园文化的认识和做
15、法上,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简单化或片面化倾向,要么套用本科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模式,要么沿用中专的方法。更有甚者,直接将校园文化简单地等同于单纯的校园文体活动,对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缺乏科学而系统的总体规划和建设方案。如何根据高职教育自身特点,创新和发展高职校园文化内涵,突出高职教育主题,已是摆在当前高职院校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笔者认为,所谓“错层”建设,是指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要充分认识到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职业性和层次性,逐步营造具有浓郁高职特色的校园文化。一般认为,校园文化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种不同层次,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是外显,精神文化是核心。因而,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要秉承“总体设计、突出特色、分层建设、全面推进”的原则,既要重视硬件建设,对教学楼、实验实训室、校园环境等进行精心设计和多样化的职业性包装,从而突出校园环境的文化性、职业性;也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职业实践活动、科技作品制作活动和社会服务活动,建立具有开放性、专业化的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机构,形成浓郁的学习氛围和职业色彩。同时,还要努力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注重学生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培养,提炼和培育富有高职院校特色的精神内涵,形成催人奋进的高职校园精神,确立科学进步的价值理念,实现高职教育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