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时代语境下解读山楂树之恋热潮的形成作者简介:裴海燕,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 102 班。 摘要:作家艾米的网络小说山楂树之恋与同名改编电影自问世以后,就受到大众群体的热捧,引发热议。本文从时代语境出发,观察发现它的成功与时代背景、大众消费意志和网络文学优势等方面都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是形成其发展热潮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时代语境;山楂树之恋 ;文化消费;网络小说 作家艾米所创作的小说山楂树之恋与张艺谋根据其改编的同名电影,自上市起,就受到了大众热烈的评论和追捧。其中,不仅小说创下了百万册的销售业绩,电影更是掀起了一波“山楂树”的热潮。它所讲述的是发生于“文革”时期一个并不鲜见的故事
2、:静秋是一个漂亮的城里姑娘,由于父亲是地主后代,家庭成分不好,所以一直很自卑。1974 年初,她和一群学生下乡体验生活,编教材。一天因一首她最喜欢的苏联民歌“山楂树”与老三初识。渐渐地,老三喜欢上了静秋,愿意为静秋做任何事,对静秋的关怀也是无微不至。而静秋怕老三欺骗她,一直对他的爱很犹豫和怀疑,但年轻帅气又富才气的老三却一如既往地爱着静秋,他等着静秋毕业,等着静秋工作,等着静秋转正,给静秋极大的鼓励。等静秋的愿望都快实现了,老三却得了白血病去世了。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故事却被称为“史上最干净的爱情” ,深深地打动着无数读者的心。其实细细窥视这成名的背后,就可发现这并非偶然,其畅销的原因与时代语境
3、、大众消费意志和网络文学优势等等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一、 山楂树之恋在时代消费语境下的成功融入 山楂树之恋中讲述的“文革”背景下所发生的爱情故事,在当今社会仍具有不可忽略的现实精神意义,这种精神意义在这个时代的特定语境下被表达被放大被吸收被融合被期许,具体表现如下:首先,在老三和静秋身上所体现的那份纯净而朴实的爱情,与这个物欲横飞时代所普遍体现的爱情观不同,深深触动了身处在这个时代而日渐世俗化、现实化的人们内心。对于新一代的 80、90 后而言,现实中的感情总是与自己内心的渴望和想象所背道而驰,感情一旦被联系上物质条件、家庭背景、权力身份这些因素,难免在最初给人造成一种太功利化的反感和不得
4、不的无奈。而山楂树之恋中所讲述的背离这个时代的爱情,无疑为这样一个物质浮躁、欲望泛滥的时代注入了一剂清香,它弥补了相当一部分人的感情空白和情感缺失,相当一部分人在山楂树之恋中得到心理补偿,弗洛伊德对这样的补偿定义如下:“当一个人因为社会伦理等原因得不到自己想要得到的最初爱莲对象时,便会继续寻找能代替这一对象的替代物,当他接受了某一替代物时,这一替代物便成了其原初对象的补偿。 ”它的畅销不无道理,正是因为它所表达的纯净、委婉、耐人寻味的爱,为现实人们所越来越缺失的东西,这段“史上最干净的爱情”想象与现代人们的情感需求所契合,与现代人们内心对爱情、世俗的矛盾纠结所校对,与现代人们对于纯素爱情的愿望
5、所迎合,才为人们所追崇。 其次,小说中的静秋对老三给予的温柔而浓郁的爱一直闪躲不定,犹豫不决。老三在那个特殊的时代中敢于付出自己的真爱,虽没能得到静秋确定的回应,却始终以无私包容的态度给予静秋最大的鼓励和深沉的爱恋,这样一个英俊帅气而又伟大专一的形象也是牵动读者心绪的重要因素之一。使得作家华秋也不经感叹说:“一个早夭的情人(但愿他安息)他被追忆长达三十年,在追忆中被虚构。最后,在中国文坛,终于出现了一个女性心中完美的伟大情人 。难怪作家苏童惊呼:老三太完美了,简直是中国情圣! ”这样完美的老三也恰好补偿了读者在现实中难以觅得而在网络小说中得以补偿的理想化情人想象。他对爱情始终不渝,坚持到底,直
6、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我不能等你一年零一个月了,我也不能等你到二十五岁了,但是我会等你一辈子。 ”更将他的人格魅力上升到了至高点。 第三,正因为山楂树之恋将时间跨度置于“文革”这特殊的十年中,在一定程度上也被赋予了那个时代的特殊意义,唤起了一大批人对于那个时代的别样记忆。如著名作家王蒙所说:“我们再也不愿意去经历这样的一段历史,但愿这样的爱情故事已经绝版。 ”又如刘心武所言:“把这部作品与三十年前的伤痕文学联系起来不无道理,但它具有当下性:极端环境下的性爱压抑被现在我们打量,会产生出比反思更丰富的憬悟。 ”与其说是,小说中的感人情节打动了大众,倒也不如说是那个时代触动了大众的敏感神经和特别记忆
7、。对于老一代的50、60 而言,并非为小说的故事本身所泪眼滂沱,而是为小说中的故事唤起了他们对于那个时代的特殊记忆而感触良多。那个时代是他们亲身经历过的时代,他们亲眼所见在“文革”中无数段感情因那个时代,那时的社会因素而被拆散或分离,他们是感受过那个时代对爱的恐慌和性的压抑的。 二、 山楂树之恋对于大众消费意志和阅读习惯的成功把握 对于山楂树之恋的热销原因,深究其中,它对于消费者消费快感的成功把握和操控也占其一。尼古拉斯加恩海姆在书中论述对消费者快感把握时的一段话,笔者认为就很好地阐述了这其中道理,他这样说道:“消费者的快感也能够被用于操纵性的目的。为了追求经济或政治目的,一个特定的社会群体会
8、决定传播哪种意义,不传播哪种意义,应该讲述什么故事,应该把哪种论点置于显著地位,以及什么样的文化资源是可以得到的,能够被哪些人得到。 ”山楂树之恋中所传达给我们的内容及情感表达简单直白,快速易懂,并不需要我们花费太多的思考时间,所谓这样囫囵吞枣、一目十行式的阅读方式,也正符合现今大众在空闲之时的“快餐式”阅读习惯,它所在意的是心灵上的短暂愉悦和精神上的阅读快感。所谓“快餐式”的阅读特征有三,即快速(即时性) 、快感(娱乐性)和快扔(浅显性) ,这样的特征其实也从一定程度上为山楂树之恋造成弊端,有很多评论学者认为,读者虽毫不怀疑在初次阅读山楂树之恋时落下眼泪,但却很难在第二次阅读、第三次阅读时,
9、有更深刻的触动,或者依然如初次阅读时那样的感受。也有学者认为, 山楂树之恋并不能算是真正优秀的文学作品,无法经历良久的社会和时代考验。但笔者认为,在这样的时代里,文学能够做到触动阅读者内心世界,引起共鸣,甚至感叹落泪也确非易事,但山楂树之恋做到了,它确实在某一方面给予了我们难能可贵的阅读感受,至少使笔者记住了,那对笔者来说,也就足够了。 三、 山楂树之恋得益于网络文学优势的体现 网络小说,相比较于传统小说的不同点在于两个方面,一是依靠的生产媒体不同,二是依托互联网所实现的作品作者与读者的相互不同。 首先,生产媒体的不同在于,传统文学靠纸质传播,在一定程度上,无法比拟网络小说依托网络媒介所天生就
10、具有的阅读快捷、流通广阔、成本低廉等特性。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小说的阅读群众也在日益发展扩大,这无疑为网络小说的力量壮大提供了最重要的契机。 其次,通过强大的互联网,实现了作品作者与读者的接触与双向交流。以山楂树之恋为例,作者艾米通过博客等方式便可以与读者们实现沟通,她对于读者的回复,可以使读者感受到来自作家的真实关怀,读者的这种切身感受也是掀起“山楂恋狂潮”所不容忽视的因素之一。网络作家的取材多来源于丰富的现实生活,所反映在作品中也多为贴近大众琐碎生活的平凡现实,这也正是网络小说可以红极一时的症结所在。综上所述, 山楂树之恋的热销原因并非毫无根据,它与现世的时代语境、大众消费意
11、志和网络小说相比较传统小说所具备的优势特征等等都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山楂树之恋成功把握了在这个时代语境下,文化消费者的阅读口味和内心取向,最后形成了“山楂树现象” 。 参考文献: 1弗洛伊德.性爱与文明M.藤守尧译.安徽:安徽文艺出版社,1987. 2华秋.中国情圣诞生记 EB/OL. 2010 年 07 月 05 日.http: / / boo a/ 20071012/ 000061.htm 3艾米.山楂树之恋M.江苏: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 4电影频道:张艺谋山楂树之恋. EB/OL.http:/ ilian/. 5尼古拉斯加恩海姆.政治经济学与文化研究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2005. 注解 弗洛伊德, 性爱与文明 ,1987。 华秋, 中国情圣诞生记 ,2010。 艾米,山楂树之恋,2007。 电影频道:张艺谋, 山楂树之恋 ,2010。 电影频道:张艺谋, 山楂树之恋 ,2010。 尼古拉斯加恩海姆, 政治经济学与文化研究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