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战略性新兴产业绩效评价分析一、引言 自国际金融危机过后,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各国同时把目光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一领域,而我国更要把握和培育这一重大战略决策。2010 年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 ,把现阶段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选择为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七个产业。在随后的发展进程中,国家不断的加大投入力度及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支持和完善新兴产业。而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绩效进行评价,对借鉴国外新兴产业的先进经验和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建设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二
2、、文献综述 “新兴产业” (Emerging industries)一词最早出现在迈克尔波特(1980) 竞争战略一书中,定义为“一个刚刚成形,或因技术创新,相对成本关系转变,消费者出现新需求,或经济,社会的改变,而导致转型的” 。而最早提出“战略性产业” (Strategic industries)这一概念的是美国经济学家赫希曼(1994) ,他将处在投入产出关系中关联最密切的经济体系称为“战略部门” 。目前,国内学者和政府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芮明杰(1999) 把产业区分为两大类,一类为战略性产业,另一类为一般性产业。赵刚认为(2010)面对着经济增长的压力、资源环境的约束
3、、科技创新的需求, 我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肖兴志(2010)等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引领作用。由于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资具有一定的风险性, 产业发展面临着各种各样的不确定性,因此需要加大政府支持的力度。 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评价方法与评价指标,我国学者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张绍勇、孙延风和林永明(2011)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统计评价应从综合指标,创新指标,成长竞争指标及绩效质量指标来构建。霍影(2012)认为应从科技实力、金融环境及政策环境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潜力。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 本文样本数据来源于凤凰财经网站及Resset 金
4、融研究数据库,选取了 2011 年在沪深证券交易的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 7个产业板块。为了保证数据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消除异常样本对研究结果的影响,本文剔除了亏损的*ST 及 ST 公司,得到 354 家上市公司为样本。根据财务指标数据,应用 SPSS18.0 统计分析软件,对沪深两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 10 项财务指标进行因子分析。 (二)指标选择 综合国内众多研究显示,本文通过从企业绩效的角度,考核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状况。反映企业的综合财务状况主要取决于企业的盈利能力、运营能力、偿债能力及成长能力。根据国家财政部颁发的企业绩效评价标准值
5、和企业效绩评价操作细则 (修订)中所规定的 8 个基本指标和 12 个修正指标,本着科学性、可比性、总要性和统一性原则,本文构建了一个反映企业上述四个方面能力的指标体系。其中,盈利能力包括的具体指标有:净资产收益率 Return on net assets(X1) 、资产报酬率 Return on assets(X2) 、成本费用利润率 Cost profit margin(X3) 、每股收益增长率 Earnings per share growth(X4) 。营运能力包括的具体指标有:总资产周转率 Total assets turnover(X5) 、流动资产周转率 Current asse
6、ts turnover(X6) 。偿债能力包括的具体指标有:资产负债率 Asset-liability ratio(X7) 、速动比率 Quick ratio(X8) 。发展能力包括的具体指标有:营业收入增长率 Revenue growth(X9) 、总资产增长率 Total assets growth(X10) 。 (三)研究方法 本文根据选取的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方法,主要目的是浓缩数据,通过对诸多变量的相关性研究,可以用假想的少数几个变量,来表示原来变量的主要信息。然后根据综合指标反映信息的重要性程度,构建评价函数,计算出战略性新兴产业里七个行业的综合评价值,并进行行业的总得分排名。
7、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相关性检验 表 1 是有关 KMO 测度和巴特利特球体检验结果。KMO 样本测度是所有变量的简单相关系数的平方和与这些变量之间的偏相关系数的平方和之差。当 KMO 大于 0.5 时,适宜做因子分析。表 1 中的巴特利特球体检验的 x2 统计值的显著性概率是 0.000,小于 1%,说明数据具有相关性,适宜做因子分析。 (二)总方差分析 在因子分析法中,采用了系统默认的特征根大于1 的原则,提取了四个公因子,结果如表 2 所示。 表 2 中的 Initial Eigenvalues Total 列,给出了原始数据的相关系数矩阵 R 的特征根的值。同理,Rotation
8、Sums of Squared Loadings Total 列,给出了所选中的四个因子对应的负载的平方和。% of Variance 列,给出了所占总体方差的比例, Cumulative %列给出了所占方差的累计比例。表 2 中数据显示,所选取的四个因子的特征根解释了总体方差的 72.728% (三)因子成分得分系数矩阵 旋转后的因子 1、因子 2、因子 3 及因子 4 的负载值如表 3 所示。根据分析可知,第一个因子由X1、X2、X3、X4 确定,主要反映了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第二个因子由X5、X6 确定,主要反映了上市公司的营运能力;第三个因子由 X7、X8 确定,主要反映了上市公司的偿
9、债能力;第四个因子由 X9、X10 确定,主要反映了上市公司的成长能力。这样的提取是比较合理的,并且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四)综合得分计算 根据各个因子得分系数(如表 4) ,得到战略性新兴产业盈利能力 F1, ,营运能力 F2,偿债能力 F3 及成长能力 F4 的得分。根据 F1、F2、F3、F4 以及各个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占总方差的比例作为权重,加权汇总得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各个公司的综合得分 F。 F=0.22596*F1+0.17853*F2+0.16411*F3+0.15867*F4 (1) (五)行业综合得分排名 根据上述每一家上市公司的综合评价值,本文采用了百分比排序法进行排名,即把综
10、合评价值最大的定义为第一名,最小值定义为最后一名。然后按照七个行业汇总归类,计算出每一个行业的综合排名,即同一行业内所有的上市公司百分比排名的算术平均值,得到的行业排名如表 5 所示: 四、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本文通过用于因子分析法,从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及成长能力四个角度,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里的 7 个行业板块的发展建设进行降维分析以及排名,结果表明,在这 7 个行业里,生物产业的建设发展较为领先,而新能源产业的排名是最后。但这并不意味着生物产业的发展建设已经趋于完善,而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就停滞不前,这只能表明它在绩效评价构建样本中的排名。针对以上排名结果,可以得出我国战略性新兴
11、产业发展中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 (1)投入资本垄断,技术成果难以推向市场。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等特征,例如新能源产业,发展成本较高,加上投入资本垄断,是开发新能源的技术成果难以推向市场,即技术成果转化率低。据统计,目前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大约在 25%左右,真正实现产业化的不足 5%,与发达国家 80%的转化率差距甚远。虽然高校与研究机构数量不少,但是难以实现企业与科研机构及高效的成果交流与互换,使先进技术成果的社会效益不能发挥。 (2)企业创新能力不足,高科技人才匮乏。虽然目前我国一些战略性新兴产业在产业规模上已在世界占有一席之地,但是如高新装备制造、新能源等产业,其关键
12、核心技术和装备仍处于贸易逆差地位。并且,我国正面临高科技人才流失严重,科技人才分布不均,专业人才匮乏等困境,据国家科技部统计,2010 年出国留学人员为 28.5 万人,而学成回国人员只占 47.37%,造成 2010 年每万就业人员中 R&D 人员只有 33.56 人,并且高科技人才主要分布在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形成了高科技人员东多西少的局面。 (3)产业机制不健全,发展规划未落实。国家十二五规划及各地十二五规划建议陆续出台,而产业所处的创新创业环境、风险投资环境等尚未完善,并且新兴产业通常与传统产业存在的交叉融合,往往会阻碍新兴产业的发展前进。另一方面,国家及地区相继出台了对各个产业的优惠
13、扶助政策,但并未落到实处,例如生物医药的进展虽呈现出良好势头,但其优惠扶助政策并未真正落到实处,造成相关费用增长过快等趋势。 (二)相关建议 针对上述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建议采取以下措施,促进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1)加强产学研结合,调整科技发展计划。经济增长的决定性作用正向高科技技术成果不断转移,通过产学研紧密结合,加大投入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相关科技建设,把全国 R&D 经费投入在企业、高校及研究机构中均衡投入,使应用研究和基础研究与我国未来的产业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将高效及科研机构的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产业优势,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受益主体。 (2)加强科技创新
14、,培育专业人才。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及人才是关键。推动科技创新,加大高技术产业 R&D 经费投入,特别是对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等高新制造业的支持投入,加大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从根本上改变以往引进技术的方式,技术引进与技术创新相结合,促进产业的快速发展。对于高技术人才的争夺战,要加大培育一大批创新型及创业型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并积极鼓励留学人才回国建设,吸引海外优秀人才来华创业。 (3)落实发展规划,完善产业制度。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条件是进行必要的政策扶持。可以通过积极培育良好的政策支持市场、完善投融资机制等,加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辅助。在财税上以及在优先购
15、买我国高新技术产品上,实行一定额度的减免优惠政策。并对各地方各行业制定的相关发展规划,认真切实地落到实处,扎实地走好每一步。 参考文献: 1MICHAEL PORTER. Competitive Strategy Techniques for Analyzing Industries and CompetitorsM. The Free Press,1980:158. 2Brown P,Soybel V,Stickney C. Comparing U.S.and Japanese corporate level operating performance using financial sta
16、tement dataJ.Strategic Management,1994, (1) : 75-73. 3芮明杰:战略性产业和国有战略控股公司模式 , 财经研究1999 年第 9 期。 4赵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国际经验与我国的对策 , 科技成果纵横2010 年第 4 期。 5肖兴志:发展战略、产业升级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 , 财经问题研究2010 年第 8 期。 6张绍勇、孙延风、林永明:厦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统计评价指标体系构想 , 厦门特区党校学报2012 年第 1 期。 7霍影: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潜力评价方法研究以东北 3 省为例 , 科学管理究2012 年第 2 期。 (编辑 刘 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