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在鲁大:理想与行动.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950280 上传时间:2019-03-24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在鲁大:理想与行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学在鲁大:理想与行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学在鲁大:理想与行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学在鲁大:理想与行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学在鲁大:理想与行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学在鲁大:理想与行动毕宪顺 简介 鲁东大学 党委书记 男,中共党员,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曾任山东工程学院副院长,中国煤炭经济学院副院长,山东工商学院副院长、党委书记等职务。现任鲁东大学党委书记,主持党委全面工作。具体分管党委办公室(办公室)的工作。联系数学与统计科学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兼任中国政治学会理事、中国高教学会高教管理研究会常务理事、全国教育政策与法律专业委员会理事、山东省政治学研究会副会长。两次入选山东省理论人才“百人工程” 。 引言:鲁东大学发展了 80 多年,形成了什么核心理念?应该确立什么核心理念?学校 2012 年获批博士人才培养项目、山东

2、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建设单位,今后的路该怎么走?2013 年确定为“办学条件建设年” ,怎样统一全校干部教师的思想,发展得更好更快? 人才培养,是高校永恒的主题。人才培养质量是一所高校办学水平最重要、最根本的标志,也是“以人为本”在高等教育领域最直接、最深刻的体现。在全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新形势下,在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新时期,如何提高我校的人才培养质量,特提出“学在鲁大”的命题。 学在鲁大,是一个特定的概念,是指在办学实践中,坚持以育人为根本、以教学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办学理念。学校创造和提供适宜学生全面发展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是学生满意并引以为荣的学习生活环境,是社会认可

3、、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教育品牌。 “学在鲁大”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即“学生中心说” 。在教育领域,赫尔巴特的“教师中心说”和杜威的“学生中心说” , 在一定时期对高等教育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现代大学, “学生中心说”占据主流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 “以人才培养为中心” 、 “以教学为中心” 、 “以学生为中心” ,都是“学生中心说”在人才培养事业中的表达方式。 一、学在鲁大:坚持以学生为本,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高校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最根本的是培养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以此为聚焦点、着力点、落脚点,就抓住了要害、关

4、键和根本,就能自觉地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坚持以学生为本,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一)学在鲁大,是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自觉行动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教育事业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要求。第一次在报告中把“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标题放在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之首,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思想;第一次在报告中提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凸显了教育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重要地位;第一次在报告中提出 “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确立了新的历史时期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方向;第一次在报告中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 “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

5、力”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赋予了新的内涵。这一系列“第一次”,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对优先发展教育的坚定决心。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立党宗旨的重要体现,是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核心思想的重要体现,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体现,是今后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性任务。 人民满意,既是工作目标,又是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学校各项工作应该遵循的准则标准。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途径是要内涵发展,根本是要提高质量,任务是推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相互协调,目的是促进全体师生的全面发展。办好鲁东大学,

6、就要始终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己任,始终把学生满意作为努力方向和行动指南,把学在鲁大的理念渗透于各项工作之中,服务并服从学生成长成才,努力在全校形成领导重视教学、教师热爱教学、科研促进教学、管理服务教学的良好氛围。 (二)学在鲁大,是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要求 内涵式发展是相对外延式发展的一种发展模式。外延式发展关注量的扩大,内涵式发展注重质的提升;外延式发展体现粗放式发展,内涵式发展体现精细化发展;外延式发展追求同质发展,内涵式发展追求特色发展;外延式发展是模仿发展,内涵式发展则是创新发展。 高等教育发展具有阶段性。1999 年2005 年,是我国高等教育外延式发展阶段,高校数量迅速

7、增加,在校生数量迅速扩大,基建规模迅速膨胀。1998 年,全国有普通高校 1022 所,全日制普通在校生 341 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9.8%;到 2005 年,全国已有普通高校 1792 所,在校生人数 2300 万人,毛入学率 21%,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规模居世界第一。目前,我国已有 2700 多所大学、3100 多万在校大学生,普通本专科年招生 680 多万,毛入学率达 27%。从 2006 年开始,我国高等教育扩招减慢,规模逐步稳定,进入了以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阶段。 2009 年,鲁东大学确立了“一二三四”的办学目标与思路,正是为谋求内涵式发展,每年的重点工作均

8、牢牢把握了内涵式发展的主题,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效。2012 年,学校先后获批山东省名校建设工程首批立项建设单位和博士人才培养项目,体现了内涵式发展的要求。 推进内涵式发展,质量是核心。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就要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和首要职责,把人才队伍作为持续发展的第一资源,把质量特色作为竞争取胜的发展主线,在教学质量、科研质量、管理质量的提升上下功夫,逐步建立与学在鲁大相适应的理念与政策导向。要树立科学的质量观,进一步改进完善人才引进、职称评聘、年度考核、教学工作量计算、科研管理等方面的制度措施,逐渐淡化量,更加突出质,以质量提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茁壮成长。 (三)

9、学在鲁大,是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深刻诠释 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基础,以人为前提,以人为动力,以人为目的;就是把人作为考虑问题的根本,满足人的多种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以学生为本,就是把学生成长作为学校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满足学生的积极追求,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自由发展。 长期以来,鲁东大学形成了良好的学风,这与学校优良的办学传统密不可分。树立学在鲁大的理念,打造学在鲁大的品牌,就要更加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了解学生主体需求,激发学生主体创造,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能力趋向,为学生个性自由发展创造空间;就

10、要更加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关心学生,按照学生成长成才的规律和需要,配置教育资源,优化教学要素,把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落实到位,保障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体系的形成,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创造更为优良的教学环境和学习平台。 二、学在鲁大:把理想转化为行动,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和教学资源 充足的教学经费、优良的教学资源,是贯彻“学在鲁大”理念,开展教学改革,组织教学活动,保证教学质量的物质基础。把学在鲁大的理想转化为实际行动,必须牢固树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教学建设的优先地位、教学改革的核心地位,切实把精力投入、财力投入、工作重心转移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上来。 (一)推进名校

11、建设工程,建设全省一流、全国有影响的专业,为学生提供优质的课程资源 2012 年,鲁东大学成功入选全省首批 10 所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建设单位,标志着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入列名校建设单位不等于已经成为名校,名校建设任重道远。要真正成为名校,就必须拥有一批名师,造就一批名专业,培育一批又一批的名学生。 1.进一步加强专业建设。目前学校共有 70 个本科专业,涉及 10 大学科门类的 40 个专业类别(覆盖 46 个一级学科) ,占全部 92 个专业类别的 43%,分布在 19 个学院,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5 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 13 个,专业结构和布局基本合理。要大

12、力建设优势和特色专业,建设好入选名校建设工程的 10 个省财政重点支持专业、5 个非重点支持专业,建设期满大部分专业都要争取进入全省前三名;要重点支持以上述重点建设专业为核心的 15 个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较密切的专业群,发挥专业群的辐射、示范和带动作用,促进学校专业建设整体水平不断提高;要积极增设新专业,到 2015 年再增加 10 个应用型新专业,使本科专业达到 80 个左右;要加大传统专业改造力度,坚持面向地方经济建设需要设置专业方向,搭建有利于应用型人才培养及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平台,为学生成才提供更加多样化的选择。 2.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学术并重,知行统一”的应用型人才

13、培养特色,既是建校之初“学做合一”办学传统的继承与发扬,又是新时期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时代诉求与价值选择。要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需要,坚持学生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方针,突出学思结合、知行合一的育人原则,根据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制订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启动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全面构建公共基础平台、专业基础平台、专业方向平台、素质拓展平台四个层次不同但又有机联系、逐层递进的课程体系,着力提高学生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个性发展和职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3.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学校现有省级精品课程 38 门、省级双语示范课程 3 门。要以名校建设工程为契机,结合人

14、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优化、课程内容的改革,建设一批特色课程群、校地(企)合作共建课程及实验课程建设项目。每个二级学院都要以专业或专业方向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建设 1-2 个课程群建设项目;与地方、企业、行业合作,建设 1-2 个校地(企)合作共建课程建设项目;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建设一批实验课程建设项目,逐步探索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到 2015 年,力争新增 9 个左右的系列课程,新增省级精品课程 24 门,使省级精品课程总数达到 62 门。 (二)加强教学条件建设,为学生提供现代化、信息化的学习手段和资源 近年来,学校不断加大资金投入,购置教学科研

15、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等,教学条件大幅改善,但距学生成才需要仍有一定缺口。要牢固确立教学建设的优先地位,不断加大教学投入,积极改善教学基本条件,使之更好地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 1.优先保障教学投入。近年来,省财政逐步加大对高等学校的投入,有力地缓解了学校的资金压力。要进一步优化经费支出结构,优先保证教学投入,即新增经费要优先保证教育教学需要,新增生均拨款要优先用于学生培养,新增教学经费要优先用于实践教学,使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切实得到体现。 2.加大教学仪器设备购置力度。要充分认识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坚持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线,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着力点,进一步深化实践教学改革。保证教学仪

16、器设备费投入,高标准建设一批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保证仪器设备的维护维修和及时更新,保持实验教学条件的完好率、先进性。加强共享机制探索,加大实验室及教学仪器设备共享力度。强化校地校企联合,积极搭建校外实践教学平台。 3.加强图书资料和数字化校园建设。加大图书资料建设投入,保证纸质图书购置,加大数字化资源的建设。积极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创新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整合校内网络资源,构建教学、科研、管理一体化的支撑平台。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加强教学信息化和现代化建设,完善网络化管理和网络教学平台系统,加强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引进国际、国内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为教师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开放平台

17、和条件支持。 (三)加大教室建设力度,为学生提供宽松舒适的学习环境 目前,我校教室建筑面积 12.3 万平方米,用于日常教学排课的教室725 个,基本满足教学需要。但也存在着教室总量不足、分布不尽合理、利用率不高等问题。教室是一所学校最基本的教学资源。一方面,要加大教室建设力度,将教室建设列入 2013 年基本建设项目并加快实施,为学生提供更加宽松、更加舒适的学习环境;另一方面,加大教室管理力度,科学调配使用教室,提高教室利用率,更好地满足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需要。 三、学在鲁大:改善后勤生活服务设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和校园环境 马克思指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 ”良好的校园环

18、境是一部立体、多彩、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具有奇特的感染力、约束力,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要下大力气,改善校园环境,改善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条件。 (一)倡导绿色理念,建设生态校园 鲁东大学的校旗、校徽以及形象标识系统基本色均为绿色。绿色彰显着宁静、代表着通畅、意味着生态。要进一步倡导绿色理念,依托学校现有自然环境和实际条件,充分考虑新、老校区的传承、协调、创新、统一,因地制宜,科学构思,精心设计,努力建设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建筑新颖、标志鲜明、交通顺畅、设施完备、环境优美、文化浓郁的生态校园,为“学在鲁大”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 1.建设“十个项目” 。为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学校党委

19、将 2013 年定为“办学条件建设年” 。今后两年,学校规划建设 10 个基本建设项目,建设近 13 万平方米的校舍,2014 年底校舍面积达到 100 万平方米,为学生提供充足优质的学习生活资源。 2.办好“十件实事” 。一是做好音乐楼北配电室搬迁增容改造;二是建设南区围墙;三是改造北区校园道路;四是实施“千树工程” ;五是抓好北区供暖系统增容;六是维修图书馆玻璃幕墙;七是建设北区塑胶场地;八是建设校园休读广场;九是改造教工健身场地;十是维修改造学生公寓。要狠抓落实,加快推进,确保年内顺利完成。 3.改造校园道路。本着“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学校确定了“三环、四横、五纵”的路网规划方案

20、,将逐步对校内道路进行改造:按照主干道宽 8 米、次干道宽 6 米、人行道宽 2 米的标准对道路进行拓宽改造;逐步打通交通主干道,合理组织人行道、非机动车行道、机动车行道的流线;设置路名标牌、指引标牌和各种交通指示标牌等,增强校园交通的可识别性。2013 年,着力改造北区道路,重点是打通厚德大道、博学大道,力争经过几年的努力,使校园交通有明显改观。 (二)改善学生餐饮和居住条件,寓教育于服务之中 后勤是学校联系师生、服务师生的桥梁和纽带,是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在鲁大相应要求吃在鲁大、住在鲁大。切实加强和改进后勤服务工作,改善学生生活条件,对于保障学校教学工作顺利进行,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1、具有重要意义。 1.加大学生生活用房建设力度。2013 年开工建设 2 栋学生公寓和 1栋研究生公寓,使学生生均住房面积从现在的 6.5 平方米增加到 8 平方米,住宿以 6 人间为主,部分 4 人间。改建南、北区 2 个学生食堂,大力改善学生餐饮条件。 2.提升后勤服务水平。继续坚持以办师生满意后勤为目标,进一步推进后勤改革,不断增强服务意识,努力提高服务质量,为学校的教学、科研和师生生活提供坚强的后勤保障。积极改进服务方法,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主动贴近学生实施亲情服务、暖心服务。努力改善服务态度,坚持开展真情服务、微笑服务。加强后勤文化建设,精心打造食堂文化、公寓文化、寝室文化品牌,寓教育于服务之中,真正发挥润物细无声的文化育人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