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内部控制为基础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探析摘 要 内部控制是企业为了提升自身的绩效水平而在内部形成的对各利益主体进行控制和激励的一种机制,它是企业取得持续稳定业绩的必要条件,也是衡量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现代企业要想更好地实现业绩评价的作用、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就需要将内部控制纳入绩效评价体系中。本文从基于内控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运作机理出发,通过分析内部控制与企业绩效评价之间的关系,提出以内部控制为基础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对策。 关键词 内部控制; 企业; 绩效评价体系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
2、013 . 16. 039 中图分类号 F27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16- 0063- 02 1 基于内部控制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内涵及其运作机理 1.1 内部控制的内涵 内部控制是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合法合规、资产的安全完整、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的真实完整,从而提高经营的效率与效果,实现控制目标和组织发展战略的过程。它是企业取得持续稳定业绩的必要条件,也是衡量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现代企业要想更好地实现业绩评价的作用、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不仅要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内部控制的相
3、关法律法规,还要设计合理的评价指标并将内部控制评价科学地纳入企业综合绩效评价体系中。 1.2 基于内部控制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内涵及其运作机理 现代企业的系统管理主要包括计划协调系统的管理和生产系统的管理两大方面。企业绩效评价体系是以企业计划协调系统管理中的财务管理为基点产生并发展起来的,随后又衍生出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评价体系、质量技术绩效评价体系、行政服务管理评价体系和运行结果评价体系等一系列评价体系,因此企业的绩效评价存在于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作 为一项有效的企业管理制度和系统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不仅是企业进行自我监督与约束的重要方法,也是新的竞争环境下企业实现战略管理目标的新型工具。
4、一套科学、健全的绩效评价体系能充分调动成本中心、利润中心和投资中心的积极性以实现各责任中心责权利的最佳结合,从而促进企业长久、健康、持续的发展。 基于内部控制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运作机理主要体现在 3 个方面: 建立各种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是评价方法的具体体现和评价内容的外在表现,在设置评价指标时必须确保指标体系的实用性、全面性、数据的规范可靠性和控制指标的可比性。 制定各评价体系的标准,评价标准的制定是评价体系的基础、评价结果的度量衡,企业应在全面掌握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依据评价指标的性质量化标准和公开透明的制定原则,在定性指标中采用级别标准制定,并在实施过程中根据企业自身情况和环境的变化
5、进行适时的调整。 明确评价控制方法以实施具体评价,企业在建立控制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后应采用综合指数法、数据标准化法、线性规划法等评价积分的方法量化最终的评价结果。 2 内部控制与企业绩效评价的关系 内部控制的有效与否是衡量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而企业经营管理的效率与效果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内部控制水平,因此内部控制与企业绩效评价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二者的协调作用反映了企业机制的协调统一,并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效用。 2.1 内部控制是企业绩效评价的内在因素 绩效评价作为企业主体运行优劣的风向标,企业管理层通过观测、评价、考核组织内部管理过程中的绩效变量来对其运行效果进行评判。企业
6、在评价中采用反映代理人行为的指标和杜邦分析评价法,将客户、员工的学习过程和内部流程进行有机的结合,并将过程分析纳入企业绩效评价体系,从而通过建立长效、科学的内部控制机制来进行绩效考核。2.2 内部控制是企业绩效形成的过程因素 一般而言,内部控制的运行过程就是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形成过程,而企业内部控制的运行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又反映了内部组织活动的流畅性以及企业业绩取得的有效性,即决定了企业能否获得良好业绩。内部控制是企业内部一系列的制度安排、控制机制与规划,内部控制机制作为企业绩效评价的内部因素和组织业绩形成的内部过程因素,其制定的目标在于协调、激励和控制企业管理层和内部其他员工的行为,从而促进企
7、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此外,在企业价值链和供应链中,内部控制是推动企业未来发展的驱动因素和机制所在,是提高企业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的坚实保障,对企业获取未定的业绩至关重要,是企业各项目标实现的过程因素。 2.3 内部控制能有效保障企业绩效评价的实施 企业要在吸收、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理论和实践成果的基础上,依据自身实际情况和发展战略,建立各种评价指标,从而有效保障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运作。内部控制的发展使建立科学、健全的绩效评价体系成为可能,企业在内部控制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要通过扩大内部调查的范围和制定相应的标准来降低其他问题对绩效评估体系的影响。企业管理层应注重财务指标、客观指标、结果指标、共同指标等进行
8、综合业绩评价,尽量避免管理层评价员工时存在的信息偏差,进而减少绩效评价的因素影响。 3 基于内部控制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对策 3.1 努力实现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与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有效融合 3.1.1 定量指标的有效融合 我国的企业效绩评价操作细则 (修正)中明确规定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主要由 3 个层次共 28 项指标构成: 基本指标,它是评价企业绩效的核心指标,具体包括反映企业资产运营状况的总资产周转率和流动资产周转率、反映偿债能力状况的资产负债率和已获利息倍数、反映发展能力状况的营业增长率和资本积累率以及反映财务效益状况的净资产收益率和总资产报酬率等 4 个方面的 8 项计量指标; 修
9、正指标; 评议指标。其中,基本指标和修正指标均属于定量的财务比率指标,评议指标属定性的分析指标。而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中指出我国企业综合绩效评价指标由 8 项管理绩效定性评价指标和 22 项财务绩效定量基本评价指标构成,其中财务绩效定量基本评价指标具体包括反映资产质量状况的总资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反映债务风险状况的资产负债率和已获利息倍数、反映经营增长状况的销售增长率和资本保值增值率、以及反映盈利能力状况的净资产收益率和总资产报酬率。从这两种比较权威的我国企业现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所设定的定量评价指标可以看出,它们制定的定量评价指标基本相同,并且包括了内部控制有效性定量评价中
10、所采用的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资产负债率、营业增长率和资本积累率 5 项财务比率指标,即企业财务绩效评价涵盖了内部控制的定量评价,二者实现了定量指标的融合。 3.1.2 定性指标的有效融合 定性分析指标是对定量财务比率指标评价所形成的评价结果进行的定性分析验证,以进一步修正定量评价的有效性,从而保持企业绩效评价结果更加的可靠、全面。 企业效绩评价操作细则 (修正)中规定的定性分析指标主要包括企业的经营发展战略和创新能力、产品市场占有率、管理层基本素质和管理水平、员工的素养、技术设备的更新水平以及综合社会贡献。 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中规定的企业管理绩效定性评价指标包括战略管理、
11、发展创新、基础管理、风险控制、人力资源、行业影响和社会贡献。这两种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所设定的定性评价指标基本相同,并且它们所反映和考核的内容与依据内部控制五要素所设计的内部控制定性评价指标基本一致,因此二者在定性指标评价中实现了基本的融合。 3.2 有效搜集、整理与企业绩效评价相关的信息 企业要对实施评价的绩效指标进行相关信息的搜集与整理,在信息搜集阶段,要尽量简化程序并实行信息资源的有效共享以降低信息搜集成本,实现信息的动态维护;在信息整理评价阶段,要依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并综合其他绩效体系,运用内部控制的评价、评估、改进,制定年度或季度评价周期;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将管理系统化以提高整体管理
12、水平。 3.3 选用科学、有效的绩效评价方法 企业管理层在对评价信息进行搜集整理后,要采用目标评价、效益评价等多种评价方法对所实施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全面的评估,从而找出不足之处进行调整、改进。企业针对不同部门要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并因地制宜地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切实实现企业潜能的最大化。4 结 论 现代企业要想更好地实现业绩评价的作用、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不仅需要完善内部控制的相关政策法规,科学、合理、公正、严格地设计内部控制评价指标,并需要将内部控制评价科学地纳入企业综合绩效评价体系中,最终实现综合效益的最大化。 主要参考文献 1 时军. 基于公司治理视角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 中国注册会计师,2012(11). 2 贾军. 基于上市公司发展战略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建设研究J. 中国总会计师,2012(12). 3 薛秀花. 合理规划构建企业内部控制绩效评价J. 时代金融,20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