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标准与标准化"与中国现代化.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1952151 上传时间:2019-03-2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的"标准与标准化"与中国现代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中国的"标准与标准化"与中国现代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中国的"标准与标准化"与中国现代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中国的"标准与标准化"与中国现代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中国的"标准与标准化"与中国现代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中国的“标准与标准化“与中国 现代化锺 少 华“示我百篇文,诗家一标准。 ”一一杜甫 杜甫老先生不愧为中国的诗圣,貌似平常的十个字,就将他的作诗标准由来说清楚了,任何中国诗人看了都会服气,并且照办已经有千年了。不仅如此,连中国的 诗书礼乐、三跪九叩、手工作坊等,都用此方法延续模仿成为中国传统社会文化标准。千年中即使有人推翻旧政权,建立新朝代,但也照搬所谓天道标准及其方法。但是,如果在面临 2 1 世纪的今天,再请一位中国诗人讲诗家标准,肯定会变得十分复杂,结果天知道何人同意何人不同意? 之所以会如此,当然是中国走上现代化道路的反映。 现代中国人经常使用“标准” 这个概念,泛 滥在经济、工农业

2、、科技、 外交、公务员定位等活动中。很容易就发现各人用各人的“标准” ,各小圈子里有各自对内和对外的“标准 ”,经常互不相容,最典型就要算各地方言了吧。而且将“标准化”概念似乎限制在工 农科技的各项成品中,以至 “标准化” 的呼声在 2 1 世纪即将来临中国时,显得十分微弱,似乎并不重要,似乎已经解决。事实上略作观察,就会发现反标准化的问题成堆,在许多方面严重影响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当然,笔者并非要求中国现代化中一切都“ 标准化”,就象文化大革命中的红卫兵命令一样不可取。笔者其实是希望从中国现代化需要角度,探索“ 标准化”到底能够在中国有何作 为?为此,笔者需要从中国近代随若世界“标准化”而产生

3、的变化,作为研究的开始。 那么,中国的“ 标准”问题怎么样了? 中国的“标准化“进行得如何? 笔者在翻阅部分史料后,还不能全面回答以上问题,只能将个人所得公之于众,以求研究“ 标准”的专家们指教。本文分为三部分:一、中国“标准及标准化” 的近代义界。二、中国“标准化” 之近代进程。三、中国现代化中急迫需要“标准化” 。 一、中国“标准及标准化”的近代义界 任何一个民族能够在历史长河中发展,一定是有其在民族凝聚中的实用 “标准”。中 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发展中,更是有大量史实说明在“标准” 方面对世界的贡献,多到如果写一部中华古代标准史也是说不完的。即使不讲三皇五帝的贡献,也不讲秦始皇的“书同文,车

4、间轨 ”的规定,今天的人只要进到西安“ 兵马俑博物 馆” 一看,都会为两千年前中国人的“标准化” 产品而大为吃惊。还有宋代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对世界文明进程的影响是十分重大的。在中国古典工具书说文解字中,将“标”字原意定位木之秒末。意即标识;将“准” 字原意定位水之平,意为均平;“标”和“ 准”合在一起,自然就有指向均等的意义,正合中庸之道。虽然“ 标准”的含义在中国古代历史中明确,但是该概念的利用在知识分子中是颇少的,与工匠们在生产实践中利用标准不相干,对比西方古代,也差不多如此,古代希腊文明、埃及文明、欧洲文明中也曾有大量实2用的“标准化 ”产品,因为标准化本身也是一个演进的过程。 “标准”

5、 在英文为Standard,德文为 Die Norne,俄文为 Standart。“标准化”在英文为Standardization,德文为 Die Normung,俄文为 Standartizatiya,其文字解释差不多相同。但是“标准与标准化“ 的现代含义则是由近代欧洲工业革命引起来的, 这是大家公认的。吴承洛先生在 60 年前就从人类标准的演进角度,区分为几个时期:自然标准时期;作成标准时期;方法标准时期;因果标准时期;计量标准时期。吴先生在电台的播音说道: “近代物质文明,科学 进步,真不止一日千里之势。一方面由实验以得到经验,一方面由理想以改良经验,凡工业上各种方法,多用计量单位以表示

6、其意义,使完全达到同等同格的目的。盖标准化之基本要素为 确切与同格 。自然 标准与 作成标 准固无论矣。即后来 较进步之方法 标准与因果标准,多凭判断力以厘订规律。其所得到之记载,大都草创欠精。自采用计量单位为标准之工具,对于一切须要同等同格之事物、不致再受个人观察与不可避免之差异之影响。举凡由个人观察与不同方法所得之结果,均得用计量单位精确比较,平常 认为应该一致之实施事项,可达到最相近最吻合之限度。且所得标准化之资料,若用计量方法详为记载,亦较其他方法确切详明。故计量方法成为化繁复为简明,化分歧为合作之最有力的工具。遂形成“ 计量”标准时期。 ” (注 1) 吴先生再总结道: “概括言之,

7、自人类有文化以来之过程中,标准之演进,随文化之进步,愈演愈精确而愈合理。其殆以 作成为标准,此项标准可认为有选择 方法 之完全自由,但往昔一切问题之解决,多凭领导者个人之知识以判断之,并非依据事实之分析而决定。泊乎人类进化,因其志趣渐倾向于 因与果 之关系,于是由职工头脑渐而进为科学家相近之智力,惟因其常欲产生表面上有利益之结果,故仍多用判断力,以决定取舍 。这後以其所包含各种问题之因素,均成为计量的关系,遂得以校正昔日判断力为不足持;故其结果完全变为计量单位之标准。换言之,标准达到最高效力时其所需要之主要条件,均以 计性为先驱、 计量为工具。 ”(注 2) 吴先生作为 20-40 年代中国标

8、准与标准化工作的主要参与者,他的学究式理论是颇具特色的,也应该说是比较严谨的。而在这个时期的中国人 ,对于标准问题是作过大量探讨的,并非仅是个别人的书生言论。下面摘录几条: 欧阳仑先生写道:大匠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标准、工业之规矩也。 近世科学昌明,工业发达,从事工业者,或改 进成 规,或心裁别出,莫不求价廉而时日速,物美而成本轻,岂惟利用厚生,亦求富强之道也。 (注 3) 郑礼明先生写道:“ 标准化者,整齐划一方法也。 .夫去繁就筒,人之恒惜,乃衣食起居,日常所用之器物,竟未能使之划一整齐,岂人情不愿为哉,亦未能为加赌意耳。. . . .标准化之工作范围 ,至为广泛,举凡人类生老病死所需之事

9、物,莫不包罗尽致,兹就事物分类计得十六大类曰:土木建筑 、机械、3电气、自动车及航空、运输业、船舶 业、铁工业、非铁金属工业、 化学工业、纺织工业、矿业、林 业、 农业、纸业、窑业、普通及杂工业。各类之中,又有定义、符号、样式、材料、准确度、试验法、功率条例、安全规范之另。 ”(注 4)杨伯桥先生写道:“ 生产者,商人,消费者,联合起来,共商勘定物品之意义,大小,材料及优良等 级, 谓之标准。而其所勘定之范围如何,各种物品,概其需要而定。 ” (注 5) 贺衷寒先生写道. “人 类怎么会明了自然关系与社会关系呢?那就是人类有体现自然关系与体测社会关系的各种标准。什么是人类体测自然关系的标准,概

10、括的说就是度量衡准。.人类所以能够明了社会的关系,就因为人类能够以礼义廉耻来做体测社会关系的标准,礼是文野的标准,义是真假的标准,康是公私的标准,耻则是礼义廉三者的标准,也就是善恶的标准,标准的标准。. . . .人类越进步,度量衡准的功用越增加,礼义廉耻的需要也越迫切。“ (注 6) 曹强先生写道: “标准,系大众公 认为一种较优的方式。时代系进化的 ,一个时代应该有一个时代的标准,一切标准,皆受一种长短时间性的限制而须常常修正。. . . .一个地方 应该有一个地方的标准,一切标准皆受一种远近空间性的限制而内容规定往往不同。但在同一个国家里面通常应该有( 当然亦有例外) 一个公 认较为适合

11、的标准。在自今的社会里面, 较为适合一词,当然着重于经济的解释。所以一切事物的标准,必须合于经济的条件。换言之,就是节省人力物力时间而达到省钱的方式。一切标准的价值,皆应以此而衡量的准绳,今 标准化的范围既已扩及于一切事物之领域,则一切事物的较优方式,均可于标准中发现,所以一国的标准, 简 直可以说是一国文化程度的里程碑。. . . .因为此一工作与整个国 计民生发生密切之关系,工作上之成败荣辱,乃全国人民所共有,非任何个人或机构所得独专。明于此,则一国里面,自领导国家的行玫首长以至各界各业的个人,对于各自岗位上应有的标准,皆负有应尽的责任。“ (注 7) 吴承洛先生写道:“ 所谓标准者,乃以

12、文字,或以自解,或以模型,在某一时期内,用以规定、表示。或限制度量,物体, 动作,步 骤,方法,实施,容能,功用,作成,估计,布置,条例,义务,权利, 责任,观念,或想象之一种定式也。此项定义,得以下列三点包括之: 1、标准即 定式 。2、标准 即用以规定表明,或限制以上所列举事项之一种或数种之特殊记载。3、 标准即用以表示度量者。. . .可归结而为两大项目: 即物的标准,事的标准。. . .物的标准,规定应做甚么和如何做法,而事的标准, 则规定何人应该做何时应做,并且有时规定何以应做等问题。至工业标 准之整个含义,则应包括物的标准与事的标准,及此二者之合并体。. . .所谓工业标准,即生产

13、者,贩卖者,与消费者,三方面联合起来,共同勘定物品之意义,大小,材料,式 样制法及优 良等级,在经济原则之下,产生出来的物品,以适合社会之需要之谓也。“ (注 8 )有意思的是:吴先生在他认4识的中国工业标准里面,还特别提出 1 2 种 标准为急需要办的: (1)公务购置标准。(2) 简单设施标准。( 3 )家政标准 ( 4 )建筑标准。( 5 )管理标准。( 6 )物料试验标准。( 7 )安全卫生标准。( 8)文化工业标准。( 9 )计量标准。(1 0)常数标准。( 1 1 )交通运输标准。( 1 2)专门工程标准。 (注 9 ) 周焕章先生写道:“盖标 准之定义,系测量、检查 、比较、或定

14、价之单位、基础或规范也。为便于表明其真意起见,此单位、基础、 和规范,在一时期,必须保持其固定性,不容稍有变易也。 . . . .故特别标准之采用愈宽泛,则其持久性之困难亦愈大。至于团体或个人间之社会习惯法律规定,以及相互关系,其对 于经济、政治、道德、文化方面之旧 标准,继续不断,向前演 进,这至与旧标准无多关系时,则新标准由是产生。. . . .此 种社会行为或习惯标准,与科学上所用之精密标准,其意义虽各不同,但实际上则为标准之整个范围,皆在所谓标准化运动之列也。 一致适用与最优乃工业标准之范围也。. . . .通常所谓标准化,乃使适合于标准之谓也。然标准化与标准之关系,其意义并不完全相符

15、。近来讨论此项名词,颇集中于二点。第一,标准化是否适合于生存或意义较完备之名称;二、该名称之范围。质言之,自然界或社会之任何事物,业经适合某种规范或原则者,名之为标准。标准化之涵义则异是,许多特性差别与变化, 经过自然或人的淘汰,其结果渐进于一致,由言语和法律,而成为一定之习惯,此则可视为标准化之产物。. . .泛言之,标准化即为创造标准,使工商诸业 、艺术与生活,均得到常规,使 为理论上与实际上最优良之结晶。“ (注 10)同时 ,周先生还有另一个定义:“标准之定义: 由政府命令、社会习俗、或经大众所公认之行为、方法、度量、范 围、数 额、性质、或 时间的规则、准绳、与例证、用作比较之基础者

16、,谓之标准。 ” (注 1 1 ) 向贤德先生写道:“ 标准,犹大匠之规矩,无规矩不能成方圆,无标准则生产无绳则。先 进国家厘定标准,系本多年阅历,应市场需要,芸集全国人才,参考他国规范,创制草案,几经评议,方付刊行。“ (注 1 2 ) 从以上随手录下的 30-40 年代一些言论,已经可以给今人一点参考意见: 1、中国近代关心标准化共专家们,在当年就已经对中国标准化问题有各种见解,各抒己见, 虽 然并非“句句是真理“,但是确有见地。 2、这些专家恐怕多留过洋,深知标准化概念在西方的各种判断,但是也们并非“全盘 西化” , 并未以照抄概念为用,而是能够结合中国传统概念来提出自巳的见解,言词中关

17、心中国是溢于言表的。例如吴承洛先生所用的定义、基本上是盖拉德(J.Gaillrd) 在 1934 年提出的定 义、而他所讲的全是在中国如何实现标准化问题。 3、按照 3 0 年代国际潮流,他们所讨论的主要是工业标准问题,但是他们同样关心到社会标准、文化标准等。也就是说,他们意识到,在中国谈工业标准问题,就一定要联系到社会问题、文化问题。因为当时中国所处的痛苦变革之际,前面是西方工业强国的掠夺性倾销的淫威,下面是封建小生产基础5的碎裂状态,如果仅安排一些工业上的标准条文,无疑是纸上谈兵。 所以象曹段先生将标准问题看作“是一国文化程度的里程碑“,那是十分正常的敏锐见解。也只有解决和提高一国民众的文

18、化程度,才能够实现标准化工作。例如李荣梦先生曾写有论文:“工业标准化之心理建设“。 (注 1 3 )4、当年的中国专家们,还特别对在当时中国经济环境下如何设定标准化工作,有许 多忠告。例如在(标准杂志六期上的 “前言“中写道:“第 一、依据我们的环境和国策,我们必须于最短期内完成国家的经济建设,我们需要计划化的经济体系,我们需要劳资协调, .都必 须以标准化为根本条件。. . . .第二、我们是 农业国家,又是必须走向工业化的国家, .在经济建设过程中,我们必续发展外销。 .但要发展外销,外销产品标准化却又是绝对必须的。. . . .第三、我们在科学化的过程中, .为要整理这零乱不堪约现状,加

19、强整个的生产效能起见,舍去建立国家标准,实也别无他途。. . .第四、依据各国的历史所示,标准的推行,原也不是一件过分容易的事情。 .参照先进各国的宝贵经验, 为标准化 预立地步,那才真是迎头走上约绝好手法。“ (注 1 4 )又如吴承洛先生写道:“ 吾人常谓中国科学化之决问题,在于第一确定度量衡币之标准。第二确定道德信义之标准,第三确定货物品质之标准,第四确定设施方法之标准。用科学方法,以确定此类标准,用科学方法以推行此类标准。 ”(注 1 5 ) 5、中国的第一批开展“标准化“ 工作的专家们,也十分注意西方各国“ 标准化” 工作情况,做过许多介绍、翻译、整理工作,并请外国专家来中国指导。例

20、如对于德国、美国的“ 标准化”情况,知之颇多;另外也知道 8 0 年代的苏俄经济政策、完全以标准化计划进行为准绳,他们对子标准片推行、有两个方法:一是为宣传制定种种显明标语,一是:强制性法令。在苏俄相关执行委员会人民委员会颁布的“刑法 ”中,有两条法令 : (1)各实业及商业机关,如有实行不合标准之劣质物品者,剥夺其自由五年、或强迫服役一年。( 2 )不道守制造标准者,剥夺自由二年,或强迫放役二年。 专家们 京公手在国内介绍,更介绍外国因为推行“标 准化” 所获 得的经济及时间上的大成效。例如德国建筑、 织铁、纺织、衣服、鞋、印刷等六种工业、各自施行标 准化後,每一年节省之金钱、合全国国民经济

21、收入百分之十五。二、中国“标准化“之近代进程 我们一般以 1865 年开始的洋务运动为中国现代化之开始,中国官方全盘买进西洋技艺设各,建成当时亚洲最大的兵工厂系统,各投资国的原始生产规范也随之进入中国各厂。其中仅是实用的度量衡就使得传统中国混乱的度量衡更加混乱,令人无所从适,连翻译都成大问题。后来洋务运动失败 ,留给中国人民的却是更大的混乱的“非标准化“。到 1 9 世纪末 2 0 世纪初,西方因工业化需要大规模生产,对于零件互换、作业管理等都提出新要求,促使工业标准化的产生。1 9 0 1 年,英国成立“工程标准委员会“,1902 年,英国纽瓦尔公司编辑出版“极限表 ”。而 这之前在中国发生

22、的维新变法运动,革新的6书生们并没有看到实际生产中的中国工农业的困境。要到 1 9 0 5 年,中国现代化的开路先锋詹天佑先生,他在修筑中固自己的第一条铁路的同时,他十分关心中国铁路的标准化问题,为此上书清政府,其中写道:“ 方今路政盛兴,逐渐推广,近查各省现有铁路工程互异,如津榆、芦汉、沪宁轨道宽均为英尺四尺/寸半,而正大铁 路又复不同,不早为厘定划一,将来 联成一气,必须大费周章。. . .附列拟订程式六项,逐加声详。“ (注 1 6 )文中他陈述了制订规距、桥梁载重、隧道净空、车辆限界、 车钩位置和式样等六项标准的重要意义,例如 他建议统 一采用姜尼 (Janney)自动挂钩(译音为詹先

23、生自订) 。随后在 1 906年、190 9 年,清政府的商部、邮传部先后制订全国铁路规距标准和铁路规制章程,基本内容就是参照他的建议,并在以后许多铁路修筑中采用。到 191 7年,交通部专门成立“ 全国铁路技术委员会“,詹天佑任会长,曾主持邀请国内外专家,反复多次讨论制订规范标准。可惜是在詹先生病逝后的 1922 年,才正式公布国有铁路工程规范书 1 3 种,包括“ 铁路建筑标准及规范书”等。詹先生为中国标准化工作开了个好头。 1 9 1 1 年,美国泰罗(W.Taylor)发表学理的管理法(注 1 7 )一书,开创了科学管理的新时代,使标准化工作由“物”上升到“人” ,世界各国争相高译学习

24、。中国当 时在美国学子穆藉初就与泰勒通信,获他同意翻译成中文,该中文书于 1 9 1 6 年在上海出版。穆先生在序中写道:“中国实业未进陆续振兴之轨道,质言之,实缺乏 实业界适用之人才而已。. . .子在此数年研究期中,更得戴乐尔先生新著之学理管理法一卷,一再览阅,于以焉悟美国实业界管理方法之精进, 实此辈先觉左右指导之功居多。此书系薪管理法之鼻祖, .岂第适用于改进凡百实业而已。诚得一般有志改进家,熟按此书所载方法,引仲触类变通化裁而妙用之,无论个人与家庭社会与国家种种事业,参用此项新管理法,无不立收奇效。是又私衷所馨香祈 祝者矣。“ (注 1 8 )穆先生看到了中国现代化中问题所在,但他自

25、己只能够在创办的德大纱厂中推广新标准和管理,在 2 0 年代取得一点成果。 接着是王云五先生在商务印书馆的实践,他曾经介绍道: “我半点不加辩护,只是埋 头苦干,於与人无忤之中, 对于物与 财的管理不屈不挠地进行 ,不到一年,物的损耗大减,效用大增, 财政方面亦有很大的进步。二十年 (1931)一月二十八目,日敌进攻闸北,次晨特向商务印书馆总厂轰炸,致数十年基础毁于一旦,但我因一年来实施对物对财管理的结束,在该馆 青黄最不接之时期,而握有可资改造与复兴之财在手,卒与被毁后甫半年即行复业。彼时从事根本改造,厉行科学管理,职工心理亦焕然一新,成绩极佳,恢复亦极速。不及五年,资产固已恢复原状,而由于

26、工作效率之大大改进, .这的确是科学管理的功效。“ (注 19)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西方多国皆成立国家级标准化组织, 1 9 0 6 年成立“国际电工委 员会“ (IEC),1 9 2 6 年又创立“国家标准化协会国际联合会“ (lSA)。而中国人总算在 2 0 年代为国家标准化迈进了一大步,就是在 1 9 2 87年 7 月 1 8 日公布了国家级的“权度标准方案”。中国的度量衡统一是自秦始皇开始的,但是在以后的改朝换代中不断改变其标准,括民国初年的调查:度1 尺最小者合 6 市寸不足,最大者合 3 市尺有余;量 1 升最小者合半市升,最大者合 9 市升以上;衡 1 斤最小者合 9 市商,

27、 最大者合 3 市斤以上。其难以想象中国老百姓如何忍受这种混乱!于是,总 算在 1 9 0 3 年、清政府讨论以营造尺、库平为单一的度量衡制度来统一标准,但议而不决;到 191 3 年,工商部曾召开工商会议,曾主张完全采用万国度量衡公制为全国标准,提案报交国务会议,但国会并没有议决实行;到 1915 年的国务会议,通过甲乙二制并行,还做过一点试用。1 9 2 7 间的中国工程学会,曾组织“ 度量衡标准委员会”讨论之。但真正统一是 1 9 2 8 年,原提案是由徐风石、吴承洛拟议,其内容是采用万国公制为中国标准、而与中国传统市制关系定为一、二、三制。( 即 1 公升= 1 市升, 1 公斤=2

28、市斤、1 公尺=3 市尺 )然后在 1 9 3 0 年成立全国度量衡局,在全匡推行之。换句话说,在中国 统一度量衡标准的工作,就用去 3 0 多年对问。注 2 0 ) 1 9 3 1 年,实业部顺应时代潮流,成立“工业标准委员会” ,以“讨论适合国情之各项工业标准,使国内工业趋向合理化“为宗旨。经过协商,进派专门委员 224 人,以程振钧为主任,吴承洛为总干事、刘海萍、张可治、孔祥费、李崇典、张泽尧 、刘 荫弗等分任土木、机械、 电 气、染织、化学、 矿冶等组的常务委员。他们 开始筹备、议定工作程序,是从征集外国标准资料开始。1 9 3 3 年,程主任病故,改由刘荫弗任主任、刘海萍等 3 2

29、人为土木组委员,张可治等 2 8 人为机械组委员,挥震等 1 8 人为电气组委员,吴钦烈等 44 人为化学组委员,胡博渊等 2 8 人 为矿冶组委员,李崇典等 27 人为染织组委员,共有 189位专家。但是 业务进展不多, 1 9 3 4 年又宣布自全国度量衡局执行标准局的工作,依然是以翻译为主,编订标准数量很少,但编辑出版工业标准与度量衡月刊。1 935 年公布中国标准的编订,其第一号为决定中国标准之符号是“C I S“ ;第二号为采用国际规定之分类;第三号为拟定编排标准号数之方法。后来因抗日战争影响, 到 1 9 4 0 年才商定编订标准程序,是为草稿、草案、试用标准、正式标准四步。当对有

30、编订标准草案 6 6 6 号。1 9 4 3 年改组工业标准委员会,由谭伯羽任主任,向贤德任主任秘书。下设 8 个专业标准起草委员会: 机械组有郑礼明、顾毓珍、庄权、文秉渊等人;电工组有挥震、鲍国宝、李承干、 张家祉等;化学 组有曾昭抡、 顾毓珍、张洪元、戴安邦等人;汽车组有王树芳、王世祈、张 德庆、 张达祖等人;矿 冶组有孙越崎、李鸣和、许本纯、周志宏等人;土木组有沈百先、哈雄文、郑肇经、茅以昇等人;农业组有钱天鹤、沈宗瀚、梁希、吴觉农 等人;医药组有汪元臣、金宝善、冯德培、沈克非等人。并且在 1 944 年参加发 起联合国标准组织, 1945 年成为“I S O”的理事国。1 9 4 6

31、年 9 月 2 4 日,政府公布 “标准法” 十条,其第一条为:“本法所称标准,系依标准制定程序所制定全国共同遵守之国家标准。前项标准制定程序由经济部定之。“第二条为:“本法之标准范围如下 :一、各种单位名称及常数。二、各种8品质及尺度标准。三、各种试验注标准。四、各种关系互换性能之标准。五、各种安全标准。六、其他应遵守之标准。 1 9 4 7 年 3 月 3 日,在南京成立“中央标准局”,戴经尘为局长,向贤德为副局长。总之,在 2 0 世纪前半叶,不管国家民族所处艰苦奋斗时期有多少苦难,中国关心标准化的专家们还是做出了许多贡献,给现代的中国标准工作打下了基础。 三、中国现代化中急迫需要“标准

32、化”当年,吴承洛先生就曾经提到:“所谓纪律及秩序者,即良好习惯之表现,亦即行为标准化之起点。. . . .一方面自己检 点自己之行为,与自己之环境,何者不合于科学方法,设法舍弃之;何者适合于科学方注,设法光大之 。. . . .道德有道德之标准,生活有生活之标准,交易有交易之标准,学术有学术之标准。“注 2 1 )到 2 0 世纪即将 结束的今天,中国工业范畴的标准、早已超过 3 0 年代的设想了,并且在全社会生产中发挥巨大作用,也同国际标准在接规。但是本文所关心的重点是在传统“工业标准化“之外的,是中国现代化中的各方面的“标准与标 准化“ 问题 。因 为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已经中流半渡,如果认为

33、仅有标准化的工农业生产,就注够保证全民族稳定进步,那是很危险的思想。这里我们有必要探索几个问题: 1、工农业标准化之外,还有无其他标准问题? 答案是还有很多标准,并且由于百年来的积淀,传统的标准已经远远不能够解决现实问题,而新标准还迟迟在变动中,还不被重视,或者说是还没有足够多的中华大众认可的新标准。 中华民族是地球上人数最多、历史悠久的文明大国,曾经为人类文明做出大量贡献,其中包括许多文明标准,这是世界公认的光荣。可是偏偏是现代中国一些人,对于自己民族的文明标准看做混沌一团,还跟在外国人后面 ,仅从工农业角度看中国的现代化,这最少是太糊涂了。如果仅仅是工业现代化、农业现 代化、科学现代化、国

34、防玩代化,这决不等于中国就是现代化国家了。“现代化“ 这个概念也决不是以四个内涵为解释标准。反倒是如果说,一个 现代民族在世界文明标准中有充分自豪的文明,那么当然是一个现代化的国家。现代文明,是包含一长串标准的,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曾经召集专家研究,制订一个“ 人文发展指数录”,将世界上 130 个国家还排成一个序列。其使用标准有三条:人口的寿命预期年龄 、成人识字率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注 2 2 然后再将此三数字合成一个“人文 发展指数”。想要提高人口的寿命,就牵涉到 环境卫生、营养和安定社会等问题;想要提高成人识字率,教育结构就是关键的;想要提高生产总值,就要在管理、资源、城乡协调、再生产与

35、分配等方面努力。大家都明白,工农业生产仅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中的一部分,而要想提高自己国家的人文发展指数,仅靠这工农业数字是当然不够的。 即使用中国目前习惯用语,也应该还有社会经济标准问题、文化标准问题、方法标 准问题等。我们大家共同的现代前提,是为提高自己民族的人文发9晨指数而努力,为此而具体在医际公认的三个标准上发展。如果对此三标准有修改补充,却是另外讨论的问题了。 2、中国现代社会经济标准问题 中国目前处于改革开放时期,社会经济发展迅猛,相应颁布的法律已经不少了、但是从文化学角度看,法律是文字上约标准,在实际上运行的各种标准则是另一回事。目前,中国的社会运作、经济 运作当有社会学者、经济学

36、者来研究,而文化学者则关心在中国文化因素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是起安定促进作用?还 是相反? 如果不以文化因素 为然,恐怕所造成的 伤害是难 以估量的。这十几年来的实践足以证明,多么严格约社会法律、经济法律,都没有阻止贪污犯和强盗的盛行;多么严密的社会管理条例、经济管理条例、都卡不住“人的因素第一 “的混乱愿望。而面 对大量“从 宽从严“ 、“回扣 多少“、“权钱交易“、“超 标现象 “等,谁是能够公正作出裁判呢 ?其“公正“的标准又是根据什么呢? 据笔者从报上读社会经济新闻时,常常发觉自己对报上用的概念标准,是“ 你不讲我还明白,你一讲我倒糊涂了。“ 本 来中国文字是中国人几千年的约定俗成,但

37、一与具体案例结合,就可能变成 “各取所需“了。每一个中国人都有权问一声:那么,概念的标准又何在呢 。 当然,这并不仅是执行社会标准、经济标准问题,关键是我们民族自己是如何看待自己:是李逵式的“排头儿杀将过去 “ ?是阿 Q 式的无责任感? 还是各人自扫门前雪? 以邻为 壑? 再加上“ 肥水莫流外人田“ ?等等。看来我们还没有很好从文化角度观察自己的标准问题。特别是,我们社会主义社会,就应该有我们独到的社会主义的社会、经济标准,至少是先进过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经济标准。如果事实并非如此,我们社会经济的发展,我们人民的生活就会大受影饷。 还有一点,我们百年来所树立的英雄漠范,是不是就能够成为我们生

38、活中标准的社会行为呢? 还有规定的相反的可耻小人,是不是就是我们生活中的标准坏蛋呢? 笔者缺乏 统计,难以介绍。 3、文化标准问题 目前新闻界总在宣传经济浪潮中的“文化热“,鼓吹有 “儒家圈“道家天下“佛家世界“ ,以至所 产 生约“ 特异功能“也非中国莫属。其实,对于文化学来说,中国的研究是太薄弱了。其实,真正“热“的是概念背后的金钱,文化早就被变成掩盖金钱的外衣了。这时候谈文化标准似乎是多余的,但是实际上却是迫切的需要。 文化标准是要针对自己民族的文化特质来界定的,近代的中国书生,但是对于中西文化特质得比较、做出许多见解,这里仅将黄文山教授所收集的列表如下: ( 注 2 3 ) 东西文化体

39、系比较表 中国文化体系特征 西洋文化体系特征 提出者10中学为体=(内学) 西学为用=(外学) 张之洞 道的文化 器的文化 薛福成 自成自乐的世界观 物质主义的世界观 辜鸿铭 精神文化 物质文化 梁启超 王道文化 霸道文化 孙中山 意欲持中的文化 意欲向前的文化 粱漱溟 安息本位、家族本位、感情本位、应文本位的文化战争本位、个人本位、法治本位、实利本位的文化陈独秀 静的文化 动的文化 李大钊 真正的唯物文化 真正的精神文化 胡适 哲学文化 科学文化 朱谦之 以精神为中心的文化 以物质为中心的文化 陈立夫 古的未进的文明 今的既进的文明 常乃真 几何的文化 数学的文化 牟宗三 人生观是艺术的、伦

40、理的;其由来则为生的宇宙观人生观是宗教的、科学的;其由来则为质的宇宙观周景俞 家族伦理类型的文化 经济伦理类型的文化 黄文山 生产家庭化的文化 生产社会化的文化 冯友兰孝的文化 爱的文化 钱穆生产方式一农业主义社会组织一家族主义道德一礼让主义人生态度一保守主义工业主义个人主义自由主义进取王义钱数权文学的文化 逻辑的文化 吴康甲种为宗教及人生哲学的文化理知上在离言契性,行为上在克己崇仁,信向上在融迹同本乙种为科学及自然哲学的文化理知上在藉相求知,行为上在纵我制物,信向上在取形弃神释太虚农业经济家庭本位的社会,独裁的政治,人文科学发达,文明进展的斜直线,或可说是水平线,人生观 是治人态度(治国平天下)工商业资本主义约经济,个人本位的社会,民主政治,自然科学发达,文明进展是多起伏的曲线,人生 观是治自然的态度。(解决自己的自然的怀疑)阎焕文上表所列明显对立的东西文化标准,使读者一目了然。但是这效果有个逻辑问题,因 为如果有个读者想就这些标准,总结成东西文化合到一起的标准,难道就 说“ 又精神又物 质“ 、“又王道又霸道 “、“又静又动“、“又家族又个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