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14 年常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2014 年,全市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坚持“稳 中求进、提质增效”工作总基调, 认真贯彻落实各项决策部署,全力以赴稳增长、促转型、惠民生,经济 运行总体保持平稳,经济增速稳定在合理区间。、 综合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2009.36 亿元,比上年增长 7.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43.27 亿元,增长 3.5%;第二产业 增加值 1061.55 亿元,增长 8.2%;第三产业增加值 904.54 亿元,增 长 6.8%。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 2.15:52.83:45.02。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33150 元,按当年汇率折算达 21676
2、 美元。财政平稳增长。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 380.89 亿元,比上年下降2.6%,其中税收收入 244.28 亿元,增长 10.5%。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 147.40 亿元,比上年增长 6.4%,其中税收收入 122.9 亿元,增长6.2%,入 库税收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 83.4%。全年公共财政预算支出 138.02 亿元,比上年增长 7.8%;城乡公共服 务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达 76.2%。物价温和上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 2.1%,八大类消费品价格呈现“ 六涨二跌 ”。上 涨的是:食品涨 3.1%、衣着涨 4.1%、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涨 2.6%、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 涨
3、1.5%、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涨 2.9%、居住涨 2.4%;下跌的是:烟酒跌0.6%、交通和通信跌 1.4%。就业保持稳定。全年新增就业岗位 7.49 万个,提供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 1.4 万个,开发公益性岗位 997 个。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1.91%,常熟籍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率 97.8%。 2二、农林牧渔业农业生产减产不减收。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 72.28 亿元,比上年增长 6.3%。其中,种植业产值 39.97 亿元,增 长 8.0%;牧业产值 6.61亿元,增长 0.9%;渔业产值 14.26 亿元,增长 0.2%。全年粮食种植面积 63.52 万亩,与上年持平;粮食总产量 31.0
4、9 万吨,下降 1.6%;粮食亩产 489.5 公斤,下降 1.7%。在主要粮食品种中:稻谷种植面 积 31.31万亩,下降 5.1%;产量 19.73 万吨,下降 5.2%,亩产 630.3 公斤。小麦种植面积 30.38 万亩,增长 6.1%;产量 10.61 万吨,增长 6.2%,亩产349.3 公斤。年内生猪出栏 22.62 万头,比上年增长 4.0%。全年水产品产量 37683 吨,比上年增长 0.5%。现代农业提档升级。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实体化运作,万顷良田建设有序推进,成功承办 2014 年中国蔬菜产业大会。全年新建高标准农田 3.5 万亩,高标准农田累计 44.85 万亩;新增高
5、效设施农业面积7000 亩,高效 设施农业面积比重达 17.2%;新增高效 设施渔业建设面积 3000 亩,高效设施渔业面积比重达 30.1%。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比重超过 90%,农业机械化水平达 90%。新增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 3 家、各类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 79 家;新增省级审定水稻新品种 2 个;新增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 23 个。 三、工业和建筑业工业生产低缓运行。全年实现全部工业总产值 4581.24 亿元,比上年增长 0.5%。其中, 规模以上工 业产值 3628.73 亿元,增长 0.8%,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 79.2%。分行业看,行 业增长各异。全市规模以上工
6、业 33 个大类行业中有 19 个行业产比上年实现增长,占行业总数的 57.6%。全市 1413 家 规上工业企业中,有 664 企业产值实现增长,占企业总数的 47.0%。前十大行 业合计实现产值 3021.44 亿元,占规上产值的 83.3%,比上年增 长 0.6%。其中,汽车制造业实现产值3130.78 亿元,增长 21.9%。分规模看,大型企 业增长好于中小微企业。大型企业产值 1839.04 亿元,比上年增长 2.8%;中型企业产值 727.66亿元,下降 3.9%;小微企业产值 1062.03 亿元,增长 0.9%。分注册类型看,外资及港澳台企业增长好于内资企业。内资企业产值 20
7、33.19亿元,比上年下降 1.4%;外资企业产值 1595.54 亿元,增长 3.9%。工业转型成效凸显。新兴、高新产业引领增长。全年实现新兴产业产值 1556.11 亿元,比上年增长 9.1%,占 规上工业产值的 42.9%;高新技术产业产值 1401.55 亿元,增长 8.4%,占规上工业产值的 38.6%。工业重化趋势加强。全年实现重工业产值 2356.11 亿元,比上年增长2.1%;轻工 业产值 1272.62 亿元,下降 1.5%。重工业产值占比由上年的 64.1%提升 为 64.9%。高耗能行业比重下降。全年六大高耗能行业实现产值 988.79 亿元,占规上工业产值的 27.2%
8、,比重较上年下降0.2 个百分点。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产值比上年下降19.6%。工业效益增长回调明显。今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利税、利润前九个月保持较快增长,增速始终高于产销,增幅均在 10%左右,但到年底增速大幅回落,利润变为负增长。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 3596.07 亿元,比上年增长 1.7%;利税 总额 244.87 亿元,增长 0.5%,其中利润 172.36 亿元,下降 2.1%。规上工业亏损面略有扩大,为 19.4%,但亏损额却同比大幅增长,达到了 45.53 亿元,比上年增长 92.8%。建筑业发展有所回落。全年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含劳务分包)实现建筑业总
9、产值 182.68 亿元,比上年增长 4.8%;房屋施工面积1516.22 万平方米,下降 2.2%;新开工面积 550.25 万平方米,下降28.6%;竣工面 积 509.54 万平方米,下降 12.2%;工程结算收入 97.99亿元,下降 36.3%;利润总额 3.72 亿元,下降 39.0%。4四、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出现下降。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650.44 亿元,比上年下降 9.1%。按三次 产业 分,第一产业投 资 0.30 亿元,比上年下降 46.6%;第二 产业投资 344.50 亿元,下降 13.8%;第三产业投资305.64 亿元,下降 3.0%。三次 产业投资比例
10、为 0.05:52.96:46.99。在全社会投资中,工业投资完成 344.30 亿元,比上年下降 13.8%,其中工业技改投入 192.34 亿元,下降 18.1%。全年高新技术产业完成投资57.88 亿元,下降 11.1%;八大新 兴产业完成投 资 202.45 亿元,增长0.7%。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 147.81 亿元,比上年增长 10.1%,其中住宅投资 123.14 亿元,增长 24.5%。商品房施工面 积 916.33 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 7.5%,其中住宅施工面积 618.52 万平方米,增长 7.8%;竣工面积 116.22 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 38.3%,其中住宅竣工
11、面积69.35 万平方米,下降 51.2%。房产销售降温。全年实现商品房销售面积 144.36 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 20.0%,其中住宅销售面积 129.68 万平方米,下降 13.6%;商品房销售额 125.50 亿元,比上年下降 27.8%,其中住宅销售额 113.09亿元,下降 23.4%。二手房成交面积 113.02 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27.0%,其中住宅成交面积 49.61 万平方米,下降 48.8%;二手房成交总额 50.52 亿元,下降 33.8%,其中住宅成交 额 35.43 亿元,下降 45.9%。五、国内贸易消费市场增长平稳。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615.63 亿
12、元,比上年增长 9.6%。按销售地区分,城镇市场 零售额 510.27 亿元,比上年增长 10.4%;农村市场零售额 105.36 亿元,增长 5.7%。按行业分,5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 565.07 亿元,比上年增长 10.3%;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 50.56 亿元,增长 2.2%。全年实现商品市场成交额 1705.54 亿元,比上年增长 5.7%;其中服装城成交额 1250.15 亿元,增长 8.6%。按市 场类型分,综合集贸市场成交额 217.65 亿元,比上年增长 3.6%;专业 市场成交额 1487.89 亿元,增长 6.0%。六、开放型经济利用外资步伐放缓。全年新批外商投资项目注册外
13、资 8.66 亿美元,比上年下降 37.0%;到账外资 10.51 亿美元,增 长 2.7%。进出口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 201.80 亿美元,比上年增长 8.3%。其中, 进口 76.27 亿美元,增长 9.2%;出口 125.53 亿美元,增长 7.8%。进出口差额(出口减进口)49.26 亿美元,比上年增加2.65 亿美元。一般贸易出口好于加工贸易。一般贸易出口 72.30 亿美元,比上年增长 12.7%;加工贸易出口 52.99 亿美元,增长 1.7%。三大出口市场稳步增长,新兴市场加快拓展。对美国出口 32.30 亿美元,比上年增长 7.2%;对日本出口 17.12 亿美
14、元,增长 5.6%;对欧盟出口18.78 亿美元,增长 4.1%;对东盟出口 11.84 亿美元,增长 8.9%。出口按主要产品分,机电出口 51.36 亿美元,比上年下降 11.4%;纺织出口27.37 亿美元,增长 7.5%;轻工出口 9.81 亿美元,增长 6.2%;化工医药 12.76 亿美元,增长 21.5%;高新技术产品出口 23.77 亿美元,下降31.1%。外经合作稳步拓展。全年新办境外企业 10 家,累计 127 家,当年投资 1.30 亿美元,比上年增长 9.6%。全年新 签境外劳务及承包工程合同额 1.85 亿美元,比上年增长 29.7%;完成 营业额 1.45 亿美元,
15、增长 14.4%。6服务业外包加快推进。全年服务外包接包合同额 3.12 亿美元,比上年增长 11.9%;离岸执行 额 1.57 亿美元,增 长 15.6%。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稳步发展。全年旅客运输量达 4596 万人次,比上年增长 6.9%;旅客周 转量 15.83 亿人公里,增长 6.6%。全年货物运输量达1600 万吨,比上年增长 6.0%;货物周转量 27.25 亿吨公里,增 长1.4%。全年常熟港 货物吞吐量达 8050 万吨,比上年增长 11.8%。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 1417 万吨,增 长 19.2%;集装箱吞吐量 38.04 万标箱,增长 4.0%。积极推进公交优
16、先战略,完成虞山北路等路段公交快速化改造,建成服装城公交枢纽站,更新候车亭 250 个、公交车 210 辆。着力缓解行车难停车难,完成闸口桥等 8 个交通瓶颈改造,建成绿波示范路17 条,新增停车泊位 4200 个。年末民用汽车保有量达 31.34 万辆,比上年增长 13.1%,其中私家车保有量 26.95 万 辆,增长 15.1%。全年实现邮电业务总收入 26.57 亿元,比上年下降 2.1%。其中,邮政业务收入 4.47 亿元,增长 4.1%;电信业务 收入 22.10 亿元,下降3.2%。旅游事业加快发展。全年 A 级景区接待境内外游客 1735.65 万人次,比上年增长 1.6%,其中
17、境外过夜游客 5.64 万人次,下降 25.5%;实现营业收入 1.78 亿元,增长 12.8%。其中,沙家浜虞山尚湖旅游区五 A 级景区接待游客 1094.81 万人,实现营业 收入 16370 万元,分别占 A 级景区接待总人数的 63.1%和全部营业收入的 91.9%。八、金融、 证券和保险业金融运行良好。年末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 2384.92亿元,比年初增加 60.25 亿元,其中人民币存款余额 2265.93 亿元,增加 53.27 亿元。年末全部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 1937.75 亿元,7比年初增加 184.43 亿元,其中人民币贷款余额 1816.30 亿元,
18、增加155.13 亿元。证券交易活跃。年末证券交易股票开户总数 33.36 万户,比上年增长 3.6%;全年各证券营业点股票交易额 2206.97 亿元,增 长59.0%。年末证券机构托管股票市值 162.65 亿元,比上年增长 31.5%。 保险业务继续拓展。全年保险机构保费收入 35.06 亿元,比上年增长 6.7%。其中,寿险业务保费收入 17.76 亿元,增长 2.3%;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业务保费收入 0.69 亿元,增长 16.6%;财产险业务保费收入 17.38 亿元,增长 12.1%。全年保险业务 支出 13.16 亿元,比上年增长 12.9%。九、科学技术和教育科技创新深入实施
19、。充分发挥科技镇长团作用,达成产学研合作项目 259 项,列入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3 项。年末拥有国家级、省级、 苏州市 级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分别为 1 个、3 个和 9 个,拥有国家级、省级 科技孵化器分别为 3 个、4 个。新增省级以上工程中心 2家,年末拥 有 6 家;新增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 8 家,年末拥有 37 家;新增省级以上博士后工作站(创新实践基地及分站)8 家,年末拥有 38家;新增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8 家,年末拥有 74 家;年末拥有省级企业院士工作站 6 家;新增省级外资研发机构 5 家,年末拥有 19 家;新增省级企业研究生工作站 21 家,年末拥有 85 家。
20、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 93%。入选江苏省首批重点企 业研发机构 21 家,数量居全省县级市首位。年内新增国家火炬重点高新技术企业 8 家,累计拥有 40 家;新认定省高新技术企业 82 家,累计拥有 235 家;新认定省民营科技企业176 家,累计拥 有 886 家;形成开票销售超 3000 万元“双创” 科技企业33 家。全年申请专利 12246 件,其中发明专利 4175 件;授权专利83990 件,其中发明专利 663 件。年末拥有有效发明专利 2555 件,按常住人口计算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 16.9 件。新增中国驰名商标 2件、江苏名牌产品 6 个。新增上市企业 1 家、新三
21、板挂牌企业 4 家,国家标准化工作组织 1 个。人才战略持续推进。年末全市拥有各类人才 25 万人,其中高层次人才 1.74 万人;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 18.9 万人,其中高级职称0.97 万人,中 级职称 3.53 万人。年内引进和培育国家千人计划人才 2人,年末拥 有 15 人;新增省双创计划人才 10 人,年末拥有 40 人;新增姑苏计划人才 15 人,年末拥有 54 人;新增市级领军型人才项目 58个,年末拥 有 235 个。教育事业迎来新发展。统筹调整教育资源布局,推进均衡发展,实验中学崇文校区、游文小学建成投用,报慈小学一期工程竣工,昆承中学扩建工程启动,新开工校安工程 10 万
22、平方米。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实施公办幼儿园独立法人试点,成功创建江苏省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区。市职教中心校获批省联合职技院常熟分院。全市学龄儿童入学率 100%,小学毕业生升学率、初中 毕业生升学率和高考录取率分别为 99.3%、98.3%,和 98.0%。年末 拥有各类学校 108所,在校生数 149832 人,毕业生数 30701 人,专任教师 10078 人。其中,高等学校在校生 18061 人,专任教师 850 人。年末拥有幼儿园 65所,在园幼儿数 31164 人。十、文化、 卫生和体育文化发展欣欣向荣。成功举办 2014 中国(常熟)江南文化节和第五届两岸汉字艺术节。深化“四
23、馆一站”免费开放工作,全面启动城乡市民免费艺术培训。全年各类文化惠民活动演出 150 场,观众约 10万人次。新建农村电影固定放映点 7 个,累计建成 20 个,实现农村电影流动放映与固定放映相结合。市图书馆获评“2014 全国最美基层图9书馆”并位居榜首。全市文化系统拥有文物保护和科学研究机构 3 个,举办陈列 8 个、展览 21 个,参观人次 23.60 万人;艺术表演团体 2 个,演出 3065 场次;文化馆 1 个,文化站 10 个,社区文化活动室 91 个,村文化活动室 236 个;艺术表演场馆 2 家。年末拥有公共图书馆 1 个、图书分馆 21 个,总藏量 235.55 万册,其中
24、图书藏量 206.38 万册。年末数字电视用户 36.31 万户,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 100%,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 100%。医疗卫生事业取得新进展。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推进 3 个紧密型医疗服务联合体建设,一级以上公立医院实现网上预约挂号。年末拥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 455 个,拥有床位 7052 张。年末拥有卫生技术人员 8278 人,其中执业医师(助理)3495 人,注册护士 3029 人;乡村医生 360 人。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年新增全民健身工程(点)149 个,累计拥有 435 个。 举办群众性体育活动 370 次,参加人数达 65 万人次。新认定二级以上运动员 5 人、二
25、级以上等级裁判员 10 人、社会体育指导员 300 人。 获省级以上竞赛金牌 53 枚、银牌 38 枚、铜牌 24 枚。获苏州市级竞赛金牌 164 枚、银牌 78 枚、铜牌 115 枚。常熟选手在韩国仁川残疾人亚运会获得五金佳绩。学校体育设施向公众开放率达到 53%。全年销售体育彩票 3.7 亿元,筹集体彩公益金 2113 万元。十一、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着力抓好大气污染防治,推进燃煤锅炉整治,强化机动车污染防治,启动第二阶段黄标车限行,PM2.5 年平均浓度下降 5%,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 75.3%。强化水环境综合治理,深入推进望虞河、阳澄湖流域综合整治,实施城乡河道综合治
26、理 37 条,完成村庄分散式污水治理工程 114 个,全面推行河长制管护制度,两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达标建设通过省级验收。加大力度推进节能减排,10关停淘汰落后产能企业 110 家,单位 GDP 能耗下降和四 项主要污染物排放削减量基本完成上级下达任务。“美丽乡村” 示范村建设进展顺利,新增“三星级康居乡村”19 个。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启动畜禽养殖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新增造林绿化面积 1.1 万亩。安全生产稳定可控。全年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共 790 起,死亡229 人 ,其中道路交通事故 565 起,死亡 223 人。亿元 GDP 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 0.1140 人。十二、人口、人民
27、生活和社会保障人口总量稳定。年末户籍户数 32.95 万户,户籍人口 106.88 万人,比上年增加 1581 人。全年出生 9344 人,人口出生率 8.75;死亡8413 人,人口死亡率 7.8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0.87。出生人口性别比为 101.7(男性:女性,女性=100)。年末常住人口 150.97 万人,比上年增加 0.12 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 99.69 万人,占常住人口的 66.0%,比重较上年提高 0.9 个百分点。居民持续增收。全年全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8315 元,比上年增长 8.9%;全体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 23709 元,增 长 8.4%。其中,城镇居
28、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46571 元,增长 8.6%;人均生活消费支出 27412 元,增长 7.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3767 元,增长10.1%;人均生活消 费支出 17184 元,增长 10.5%。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96:1。社会保障全面提升。全年用于民生支出 78.30 亿元,比上年增长10.0%,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 56.7%,比重较上年提高 1.1 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低保标准提高到人均每月 700 元,城镇职工养老人均待遇提高至每月 1774 元。企业最低工资标准调整到每月 1680 元。完善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保障制度,实现新老政策平稳衔接。发放各类救助资金 1.76 亿元,获评“ 七星级慈善城市”。发放社会保障卡 90 万张。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