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高校开设双语教学课程应关注的问题摘 要:影响双语教学的因素包括双语输入变量、输出变量、习得过程变量和支持性背景变量。结合内容教学法(CBI) ,我国高校在开设双语教学课程中需要在双语目标体系构建、教学模式选择、双语课程开课时机和双语教学中的语码转换等方面注意一些问题。 关 键 词:高校;双语教学;目标体系;教学模式;变量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544(2013)01-0074-02 开展双语教学是实现我国高等教育与国际接轨的重要举措,也是培养精通外语的复合型国际化专业人才的途径之一。当前,我国高校双语教学还处于摸索阶段,还没有成熟的双语教学模式,在双
2、语教学目标体系、评价体系建设方面几乎还是空白,从而造成双语教学的盲目和无序发展,教学效果难以保证。本文结合内容教学法(CBI)理论, 就我国高校在开设双语教学课程中需要特别关注的几方面问题进行分析。 1 一、影响双语教学的因素 根据加拿大学者科林?贝克的研究,影响双语教学的因素包含四个变量 4 。 1. 双语输入变量 该变量包括教师特征和学生特征。教师特征包括三个方面:(1)教2师的外语能力;(2)教师的专业能力;(3)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教学态度。学生特征也包括类似的三个方面:(1)学生的外语水平;(2)学生的专业知识基础;(3)学生的学习动机与态度。 2. 双语习得过程变量 该变量包括三方面因
3、素:(1) 所开设双语课程的特点及难易程度(包括课程内容与相应外语语言难度) ;(2)教材与学习资源;(3)教学辅助手段(多媒体等教学设备等) 。 3. 双语输出变量 该变量包括以下七方面技能与素质的提升:(1) 语言表达技能;(2)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3)学习能力提升;(4)双语态度的改进;(5) 融入本族语和目的语社会和文化的技能提升;(6)道德品质的提升;(7)职业发展潜力的提升。 4. 双语支持性背景变量 该变量包括四方面内容:(1)社会(包括就业市场)对双语教学及双语人才的认可程度;(2) 学校的政策与支持;(3)教学环节设计;(4)提供丰富的语言环境及刺激。 二、双语教学的目标体
4、系 教学目标是构建教学体系的出发点, 也是设置课程、选择教学内容、进行教学实施和教学效果评价的依据与标准 5 。 高校双语教学与大学英语(English for Common Purpose,ECP)和专业英语(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ESP)的教学目标各不相同。ECP 属于基础英语范畴, 目标是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听、说、读、写等综3合语言技能,不包含任何语言外的学科知识目标。ESP 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某一专业课程(如国际法) 中所涉及的专业术语和专业知识的目的语表达方式。虽然 ESP 本质上仍属于语言课程,但它涉及到对专业知识框架和内容用目的语去掌握(如旅游英语
5、,金融英语) 。双语教学指的是用目的语和母语教授非语言类专业知识,重点是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双语教学的总目标是培养复合型人才。根据 CBI 理论,双语教学总目标下分目标主要包括三方面 2 :(1)知识目标,即对学科知识的掌握;(2)语言目标,使学生能够用目的语读懂该学科的教材及其他外语资料,并能够用目的语就该学科的话题进行口头和书面交流;(3)思维目标,使学习者能同时使用母语和目的语就学科或专业内容进行思维活动,能够根据交际对象和工作环境的需要进行两种语码的自由转换。分目标下可以再划分一些较为具体的子目标。子目标中各种能力,再根据不同课程的要求进行分级或量化,从而建立科学、全面的目标体系。
6、三、双语教学模式的选择 结合 CBI 理论下的几种外语教学模式的优点,创建 CBI 理论下的“保护式双语教学模式” 。该模式的基本理念就是“保护和保障”学生对双语课程内容的理解,保证内容学习和语言习得双重目标的实现。要求由专业内容领域的专家教授学习专业内容的学生,学生不与本族语学生一起编班,教学使用的语言、材料、教学活动要考虑学生的水平。该模式对教师的授课语言、教师素质、学生的语言和专业基础、课程难度、教学进度、教学程序步骤、教学方法、教学媒体、教材等方面根据具体情况都有不同要求。 4根据我国各高校双语教师和学生的不同情况,我们可以根据“保护式双语教学模式”的基本精神,根据双语平衡使用的程度,
7、把双语教学从低到高分成三个层次或三种基本授课模式,各高校依据自身情况选择采用 2 。第一层是简单渗透层次,教师用目的语讲述该课程的基本术语和基本概念和定理等,用目的语对教材的难点进行必要的翻译和解释。第二层是整合层次,教师讲课时根据课程内容的难易情况灵活地交替使用母语和目的语。第三层是双语思维层,教师与学生都具备熟练的目的语表达和思维能力, 同时已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背景, 能够实现两种语言的自由切换并随情境的变化和谈话对象的需要实现两种语言思维的转换。 目前我国多数本科院校的双语教学采用的是第二层或第三层。 一些重点大学中的部分课程基本能够接近或达到第三层。 充分调查和了解学生的目的语水平和专
8、业知识背景, 选择适合教师和学生实际的双语教学模式对于课程的成功非常重要。根据克拉申的“输入假说” ,最有效的学习发生在输入的信息略高于学习者现有水平(即 i+1) 。当输入的内容能为学生理解,就能引起学生共鸣,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就会增强。相反,如果双语课程内容或教师上课所使用的目的语太难,超出了学生经过努力所能达到的水平,那么学生就会产生挫折感并最终放弃努力。故笔者认为,不存在最佳的双语教学模式, 应该根据学校师资和学生的实际选择需要的模式。 四、双语课程的开课范围和开课时机 由于双语教学课程的难度大、成本高,学校在开设双语课程方面要通盘考虑。既要考虑师资、学生和学校政策和财力储备, 还
9、要重点衡量5和论证所要开设双语课程的社会需求和就业市场需求, 尤其是具备双语能力的毕业生是否更受用人单位青睐, 是否具备较强的就业优势。就目前我国就业市场来看,多数岗位对学生外语水平要求并不高, 用人单位最多要求应聘的毕业生有大学英语四级或六级证明。但是,我国确实需要一大批精通外语的复合人才,包括外企需要的人才、对外贸易领域的人才、服务外包领域的人才、国际谈判人才和国际法律方面的人才等。所以, 高校要充分调查社会和就业市场对双语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在急需双语复合型人才的专业,如外贸和法律,开设双语课程。这既符合社会的需要,也符合学生将来的就业需要。 此外, 学校要考虑所开设的双语课程内容的难度和
10、所需目的语的难度是否适合目前教师和学生的水平。是否要有相关的汉语先行课程(包括外语基础课和相关专业课)作为将来高年级双语课程的开设基础。 只有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目的语语言能力和专业背景知识的基础上, 才能保证双语课程比较顺利地开展。调查中发现,有些老师凭借一时热情,借助学校的优惠政策,在没有充分论证基础上就开始了所谓的双语课程。结果发现,不但教师的外语水平根本就不能驾驭该门课程,而且学生的外语词汇量和听力能力都很低,根本无法进行正常的双语教学,最终成为老师拿着英文版课本,用汉语讲课。 五、双语教学中教师的语码转换 语码指的是一种语言或语言变体,语言、言语、方言、俚语等都可以称为语码。语码转换常被
11、定义为在同一对话或讲话中交替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变体。从双语教学这一名称中我们就能明白,双语教学中6涉及大量的母语与目的语之间的语码转换。关于在双语课程教学中,教师对目的语的使用比例,目前没有统一的规定,一般认为不能低于 50%。在保证学生对教学内容理解的基础上,教师应该逐渐加大目的语的使用,减少母语的比例。但是在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许多老师为了迁就学生或由于自身目的语能力的不足,在教学中大量使用母语授课, 这严重剥夺了学生接触目的语的机会,阻碍了学生目的语思维习惯的形成和中介语的形成 3 。同时也影响了双语教学目标的实现,甚至背离了双语教学的精神实质。因此,对于从事双语教学的教师应该在语码
12、转换方面提出具体要求,以保证双语课程的教学质量。 研究发现,外语教师课堂语码转换的动机包括:(1)用目的语解释词汇、新术语或新概念;(2)翻译学生不熟悉的术语或复杂句子;(3)顺应学生的语言水平或文化空缺;(4)弥补教师自身英语能力的不足;(5) 用汉语重复解释以强调重要信息;(6)教师借助母语表达个人观点或总结内容;(7)通过母语语码的转换达到幽默效果以拉近师生关系并进而创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3 。 从双语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教师课堂语码转换对于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有积极作用。 但我们也注意到,许多双语课教师对课堂语码转换缺乏必要的意识,缺乏自我监控,导致母语过度使用甚至无效使用的现象出
13、现。因此,为了避免母语在双语教学中的滥用而致使双语课变成母语统治下的“单语课” ,笔者认为在语码转换上双语教师要遵循以下两条基本原则:(1)双语课教师必须谨慎使用母语。母语应该是作为一种学习资源和教学策略,母语使用应该主要是为了保证学生对课程7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教师要加强语码转换的意识程度,监控自己的语码选择,理性分析其成本与回报,本着最有利于学生双语课程学习的目的原则选择语码。 决不能为了自己的方便以牺牲学生接触目的语为代价。(2) 将目的语作为最基本的、最自然的和最频繁使用的教学媒介1 。为了适应学生的语言水平,课程开始时教师可以使用较多汉语对本课程的基本概念进行讲解,随着学生对课程内容和
14、所用目的语的熟悉,教师要逐渐加大目的语的使用数量和频度。 当然,教师在语码选择上必须考虑内容的难度,语码转换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学生对内容的理解。 为了使学生尽可能暴露在目的语环境下, 教师可以通过降低说目的语时的语速、选择常用词语或句式、对内容重复或解释等方式来减少母语的使用。 对于目的语语言能力达不到要求的教师, 必须停止其双语课程的教学。 鼓励专业课教师出国参加语言培训后再从事双语教学工作; 同时鼓励归国留学教师积极申报和开设双语课程。 参考文献: 1Brinton,D. M. Snow & Wesche. Content-Based Language InstructionM. New York:Newbury House,2003:2. 2丁建辉,熊红梅. 高校实施双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 金融教学与研究,2007(6):50. 3丁建辉,熊红梅. 大学英语教师课堂语码转换的顺应性研究J.金融教学与研究,2010(2):69-70. 4范香梅. 科林?贝克教学模式在金融本科双语教学中的运用J. 8中国成人教育,2007(1). 5谢煜,周奕. 高校双语教学目标体系的建立与规范化对策研究J.中国林业教育,2007(1):22-24. 6周芬芬.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视角下的高校双语教学研究D. 湖南农业大学,2007. (责任编辑:卢艳茹;校对:龙会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