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与财务报告质量.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958758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部控制与财务报告质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内部控制与财务报告质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内部控制与财务报告质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内部控制与财务报告质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内部控制与财务报告质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内部控制与财务报告质量摘要:本文以中国银监会 2007 年颁布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为背景,分析其对银行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效果。结果表明: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2007 年实施后,2007 年至 2010 年贷款损失准备组合中不合理的贷款损失准备部分降低了,有效提高财务报告质量。说明我国银行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不仅仅满足于合规上,制度建设更加趋向于成本和收益的平衡,从财务报告质量的角度,印证了这一制度的有效性。 关键词:商业银行 内部控制 财务报告质量 一 、引言 随着中国进入 WTO 承诺的兑现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必然要求,2006年我国迎来银行业对外资的全面开放,国内银行业已不再是独家经营的

2、局面,但与此同时我国银行业重大金融案件频发,这充分表明商业银行业内部控制体制机制薄弱,主要体现在没有形成系统化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措施随意化、风险识别和评估机制被动化,监督检查表面化,内部控制结果评价不统一,内部控制持续改进动力缺乏,风险管理系统未从根本上得到建立,对此,银监会经过长时间酝酿并在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和借鉴国际先进做法的基础上,于 2007 年 7 月出台了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 (以下简称指引 )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相关研究起步较晚,虽然银监会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出台五年多,但对2指引实施效果的研究甚少,实证研究至今未有。 指引的出台旨在促进银行、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建立健全

3、内部控制体系,预防重大金融案件的发生,为银行等机构经营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但其政策效果未得到过实证方面的检验,本文从内部控制对提高财务报告质量影响的角度,在数据可获得性的基础上,通过对商业银行财务报告质量的分析检验指引的实施效果,以验证指引的有效性,为未来内部控制制度政策的修正提供参考。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文献 James Roth 和 Donald Espersen(2004)根据实证研究提出了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评价模型,将内部控制的目的、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认定、内部控制的流程及内部控制五大要素之间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对美国上市公司进行萨班斯法案 404 条款的执行起到了引导作用。由

4、于该模型的应用是针对上市公司设计的,故对于会计事务所而言,使用该模型仍存在不少困难。 (二)国内文献 朱荣恩、应唯、袁敏(2003)在分析美国内部控制的发展历程和演进的基础上,提出了其对我国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模式和政策的学习和借鉴意义,他们认为,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评价可以用法律来进行约束规定,以增加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采取强制性披露增加企业内部控制的透明度;并且建立一套科学的标准,使内部控制评价的主体、内容和范围有法律依据;设计一套科学的行动指南,明确内部控制评价的主体和空间时间的范围及注册会计师审核与管理层评价的一致性。陈汉文、徐臻真、吴益兵、李荣(2005)对美国公众公司3监管委员会

5、第 2 号审计准则、COSO 委员会的企业风险管理整体框架 、美国证?交易委员会的内部控制规则做了全面的对比分析,希望能够从中梳理出为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强制性披露规定和监管方面提供有益借鉴之处。国内外对内部控制的研究多集中在内部控制框架和内部控制制度的建构上,对内部控制制度有效性的研究较少,特别是没有从企业管理当局和监管当局两者均衡的角度来研究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效果,对内部控制与财务报告之间关系的研究更是不足。黄寿昌和杨胜雄(2006)通过 2006 年至 2008 年沪市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内部控制与财务报告质量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报告更具有盈余信息,并且进一步检验了降

6、低信息不对称性的运行机制。因此,本文希望通过借鉴前人的研究,但同时更加具体到一个行业,再采用衡量银行业特有的会计科目为变量来研究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对财务报告质量的影响,使研究更具行业特征和实践意义,同时为为监管部门和银行业提供理论支撑和参考作用。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 2007 年 7 月 3 日,银监会颁布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 ,旨在加强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并于颁布之日开始实施。由于本文集中研究银行业这一单一行业,减少了干扰因素,以从银行业特有的会计科目的改变来分析会计报告质量的变化。GAO(1994)的报告又指出有证据表明银行贷款损失拨备包含大量不存在损失风险分析的补充拨备,使用这种不

7、合理的补充拨备隐藏着贷款组合质量的关键变化,同时降低了财务报告的可信度。王林(2009)根据经济周期性预估,提出了与经4济周期相匹配的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制度的想法。由于滞后性的存在,该想法考虑逆经济周期因素来计提拨备,建立具有前瞻性的拨备制度。在此制度下,经济繁荣期,银行的每笔每期贷款都要考虑预测未来可能产生的不良贷款。完整地实施反周期的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制度也需要会计准则方面以及税法方面的相应调整。这种逆周期性的的贷款损失准备制度强调加强宏观系统性风险管理的重要创新,将能够有效地提升商业银行系统风险的管理能力,并结合微观与宏观层面进一步地完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综上分析, 指引从资产质量的预

8、警机制、不良贷款和贷款质量的真实性和前瞻性来确定贷款损失准备,结合理论分析部分的内部控制与贷款损失的有效性分析,本文认为指引出台后,提升了受监管银行的内部控制有效性,然后作用于财务报告质量,在此可以通过信号机制作用,将贷款损失准备的有效性替代财务报告质量。因此,贷款损失准备有效性提升可以定义为贷款损失准备与下一期贷款损失核销的相关度提高。因此,本文提出假设: 假设 1:指引实施后,贷款损失准备率与贷款损失核销率的正相关程度更高,即指引的颁布有助于提升贷款损失准备的有效性 Ashbaugh(2008)研究了内部控制的缺陷及改善对会计信息质量影响,该研究基于两个假设进行检验:内部控制存在缺陷或薄弱

9、环节的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是否存在较低的情况;内部控制得到有效改善的公司是否比内部控制未进行改善的公司,具有相对更高的会计信息质量。实证结果表明,内部控制有效提高的公司会带来更高的会计信息质量,在内部控制缺陷不存在时财务报告可靠性得到保证。 指引的要求作为监5管部门对银行内部控制评价的结果和市场准入的重要依据,根据理论分析部分,监督是财务报告质量的重要保证因素,并且前面文献已经证明了内部控制有助于盈余质量的提高。盈余质量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是盈余持续性,并且根据财务报告质量评价的用户需求观,高质量的财务报告会起到预测价值,而预测价值的一个重要体现就在于盈余持续性。盈余持续性是当期盈余和未来盈余的关系。因此,本文提出假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