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人控制背景下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研究及防范建议.doc

上传人:gs****r 文档编号:1958775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0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部人控制背景下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研究及防范建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内部人控制背景下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研究及防范建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内部人控制背景下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研究及防范建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内部人控制背景下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研究及防范建议.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内部人控制背景下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研究及防范建议.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内部人控制背景下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研究及防范建议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4)02-000-01 摘 要 我国是一个新兴转轨的这会主义国家,市场经济体制和资本市场正经历一个摸索中前进的过程,大量的传统体制遗留问题与配套设施的不完善正使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在这样一个市场竞争与效率缺失的大背景下,由于外部监督机制的软弱和内部治理机制的双重失灵,企业内部人控制现象以及随之带来的问题也越来越明显,内部人利用职务的便利和对企业的实际控制权为自己谋利致使股东利益不断受到侵蚀,二者之间委托代理矛盾进一步激化。本文分析了国有企业内部人控制

2、的特点,产生内部人控制的背景,以及内部人控制下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进一步提出防范措施与相关建议,选题新颖,内容全面详实,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关键词 新兴转轨 内部人控制 国有资产流失 一、内部人控制的特点及形成背景: (一)内部人控制的特点 我国很一大部分股份公司公司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来,普遍存在一股独大的现象,控制股权的主体是国家或者法人,但有效持有主体缺位,产权主体虚置,没有形成人格化的产权主体,大股东对上市公司的监控2机制有名无实,同时又因为中小股东不仅持股比例低而且股权分散,缺乏约束内部人的动力和手段,管理者往往集管理权、决策权、人事权、监督权于一身。 (二)我国国有企业内部人控制的形

3、成背景 1.国有股权的所有者缺位 在我国,国有企业财产属于全民所有,名义上人人都有所有权,但实质上全民这个概念是相对无形的,在市场化的改革过程中,国家作为非人格化的所有者,只具有有限的行为能力,这是国有资产的天然特征。我国的上市公司大多都是由传统的国有企业改制而来。作为国有股权代表的董事会成员本身就是大股东(国有股)的代理人,而不像一般市场经济国家处于资产委托方的角色,我国上市公司中的董事会成员既然也是代理人,就必然会和经理人员一样有着偏离全体股东利益的动机。 2.外部治理机制的软弱 正统的股东主权治理模式中,对经理层的监督和控制是由公司外部股东来完成的,而外部股东作用的发挥程度依赖于一个有效

4、率的,具有评定公司价值和转移公司控制权功能的、竞争的资本市场,同时还要通过其他一些制度安排。但在转轨经济中,上述竞争的资本市场、经理人市场和劳动力市场都是不完善或缺少的,这缘于转轨经济国家中糟糕的市场竞争环境,以及同时存在的大量传统体制下的遗留问题。因此,来自公司外部的治理机制不能或不能充分地发挥作用。 3.内部治理机制失灵 内部治理机制之所以失灵,主要是因为在转轨经济中,企业中经理3人员和企业职工很容易在共同的利益之上结成较为稳固的联盟或互相“勾结” ,而不像典型的资本主义企业那样因为企业经理人员代表所有者利益而与职工存在利益冲突。又由于绝大部分经理人员是从企业内部提拔上来的,而非出自经理人

5、市场上的竞争,所以经理人员与企业职工的这种联盟或互相“勾结”可以很好地维持下来,利用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信息优势,再加上契约的不完备性使企业契约存在“漏洞” ,从而导致内部治理机制失灵,形成严重的内部人控制。 二、内部人控制下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 1.委托代理矛盾下产生的道德风险 企业经理人员国有企业经理人员掌握着国有资产具体的经营管理,负有提高国有企业经营效益和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但是,国有企业经理人员是以国有资产所有者的代理人而存在的,他们是不同于资本所有者而存在的一个利益集团。按照委托代理的一般理论,作为不同的利益主体,经理人员有着自己的效用目标,他们不会天然去实现股东的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他

6、们将追求自己的效用最大化。由于存在信息的非对称性,经营者可能掌握独家信息,这必将诱发道德风险,即经营者在增进自身效用时,作出有损所有者利益的行动。 2.利益主体之间的合谋动机 国有企业进行公司化改造之后,内部人作为经营和管理者,不具备剩余索取权。监督者不具备剩余索取权,监督行为只能获取较小收益却要付出较大的监督成本,成本收益上的不对称性使经理人员也会产生“偷懒”动机。又由于绝大多数经理人员是从本企业提拔上来的在这种4情况下,经理人员会因他所努力去履行的监督行为触犯众怒而失去职位。由此,经理人员不仅会对职工的偷懒行为采取宽容的态度,甚至会与职工“合谋”共同对付国家,这也是经理人员与职工的这种共谋

7、能够更好地维持下来的原因。 3.激励约束契约的不完备性 企业内部人自定薪酬,自我激励的现象比比皆是。这突出表现在设置薪酬契约软性约束,设置极低的薪酬激励条件,名义“薪酬激励”实则“变相福利”等方式,使内部人控制下的薪酬激励机制最终演变成为内部人寻租甚至掏空公司的工具。这些都严重背离了薪酬激励的原始初衷,徒增代理成本,致使股东利益作出了无谓的牺牲,企业委托代理矛盾进一步激化。 三、相关防范建议与措施 1.构建企业外部制度环境。 首先,建立国有资产管理总体框架,组建国有资产监督机构,代表国家对企业进行监督管理;向指定的国有企业派出监事会来履行监管职责,强化国家所有者的监督,完善现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8、,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所有者缺位的问题;其次,培育完善的市场体系,包括产品市场、资本市场、经理市场等。 2.引入战略投资者促使股权分散化 促使股权结构的分散化,降低国有股权比重,实现战略性的“国退民进” ,建立一种有中国特色的股权多元化、分散化、动态化的有效机制,可能是减少内部人控制问题的最重要的手段。上市公司可以通过国有股5场外协议转让、增发社会公众股以及国有股配售等途径来改善股权结构,改善企业的治理结构,从而减少内部人控制问题发生的可能性。 3.建立健全内部激励和约束机制 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必须建立一套公司内部有效的激励机制。健全内部激励机制主要是重塑公司管理者与股东共同的价值取向,使公司管理人员能为公司勤勉工作,从而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同时,也要建立起相应的约束机制,通过规章制度的确立形成对公司管理层的刚性约束。具体表现为完善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同时也要加强行政处罚力度与民事赔偿机制的规范运行,完善集团诉讼,引进股东代表诉讼,举证责任倒置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学科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