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企业内部控制的内生性及环境建设问题摘 要 内部控制对于企业风险管理的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如何才能够把内部控制转化为企业自觉的行动并不是轻而易举的。基于这一考虑,本文试图从经济学和管理学角度探讨内部控制产生的的内在原因,希望唤起企业对内部控制的认识,而不是把内部控制仅仅作为应付外部监管的一种工具。 关键词 内部控制 动因 委托代理理论 战略管理理论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一、内部控制动因 内部控制是企业防范风险的防火墙,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如何才能够把内部控制转化为企业自觉的行动,这就要求理论界和实务界对于内部控制动因给予一个满意的解释。正是基于这一考虑,本文试图从
2、经济学和管理学角度探讨内部控制产生的的内在原因。希望唤起企业对内部控制的认识,而不是把内部控制仅仅作为应付外部监管的一种工具, (一)经济学解释。 上世纪 30 年代,美国经济学家伯利和米恩发现了企业所有者兼任企业经营者的做法存在着极大的弊端,于是提出了“委托代理理论” 。委托代理理论是契约理论和制度经济学的重点研究领域,它是以信息不对称研究基础的。根据信息不对称发生于契约的先后,委托代理理论有两个2研究领域,一是逆向选择,二是道德风险,研究的重点都是制度设计问题,即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委托人如何设计最优的契约制度激励并约束代理人。在委托代理关系下,由于二者的利益存在冲突,受托人只承担契约后果
3、,很可能导致企业资源的低效配置,即所谓的代理成本。代理成本为委托人的监督支出、代理人的保证支出和剩余损失的总和。这就要求有一套制度安排,来激励和约束管理层行为,使其利益与所有者利益保持一致,这一制度安排即公司治理。公司治理的核心是控制权和收益权的分配问题。按照公司治理的一般原则,所有者保留收益权,管理层掌握控制权。 可见,代理问题之所以会产生,一是信息不对称,二是契约不完备。内部控制在弥补契约不完备性方面可以发挥作用:一是保证会计对契约结果的正确计量;二是协调集体契约与个体契约,使个体处于稳定的受控状态。也就是说,内部控制作为系统的制约机制,使真实、公允信息的产生成为可能,可以缓解信息不对称,
4、提高公司治理水平。 但是,公司治理只是建立内部控制的动机之一而不是全部。因为,内部控制常常被管理层用于风险管理,而不是解决代理问题。所以说,内部控制的产生不是基于公司治理,而是内生于企业管理。目前公司治理机制已经基本完善,已经建立了董事会、经理层、监事会(或者审计委员会)等相互制衡的制约机制,并不需要内部控制来解决代理问题,尽管内部控制对解决代理问题有帮助。 (二)管理学解释。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环境日趋复杂,充满动荡和危机,战3略管理理论开始兴起,组织创新、流程再造等开始成为管理学研究的重点,管理学研究领域的进一步拓展为内部控制理论的完善和转型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上世纪
5、90 年代内部控制理论开始进入到“内部控制整合框架“阶段,本世纪初又进一步过度到“风险管理整合框架“阶段,风险管理开始成为内部控制的焦点。 内部控制的转型也是内生于企业管理的。 “内部控制整合框架“阶段,企业的经营环境相对比较稳定,企业主要关注内部风险,内部控制主要着眼于内部流程建设,要求企业遵循既定的控制规则。在“风险管理整合框架“阶段,企业的经营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外部风险开始成为企业经营的主要风险,企业管理主要着眼于内部资源配置与外部环境变化的匹配性,要求对组织进行创新,对流程进行再造,内部控制关注的重点也开始由内向外,期望通过制度层面和流程层面的建设来约束经营风险、法律风险、财务风
6、险等。 可见,内部控制是内生于企业管理的,企业管理理论,特别是战略管理理论,能够好地解释内部控制产生的原因。进一步讲,企业管理之所以需要风险管理,是因为企业管理制度是以战略为导向的,它货币于追求效率和收益,容易忽视风险,这就需要风险管理为企业战略的实现保驾护航。 二、公司的内部环境基础 经过上述分析,内部控制内生于企业管理。因而从理论上讲,不管是企业的治理层还是管理层都不应当排斥内部控制。但是,在现实中企业内部控制常常被架空我、或者仅仅流于形式,其原因要么是企业盲目4自信,认为即使没有内部控制,风险也不会发生;要么是内部控制要求依照程序办事,盲目自信的领导人会觉得内部控制会碍手碍脚,会贻误市场
7、战机;要么是企业一般人员因为感受不到内部控制给自己带来的利益,因而对内部控制不意为然。这就要求,企业加强内部控制环境建设,增强执行内部控制的自觉性。内部控制的内生性意味着内部控制是植根于企业内部互环境之中的。 (一)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是相生相成的,虽然公司治理不是内部控制产生的必要条件,因为公司治理是解决代理问题而设计的,没有代理问题也就没有公司治理。但是完善的公司治理可以为内部控制运行提供一个良好的机制。而且现代企业以公司制为代表,两权分离是现代企业的基本特征之一,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内容,是公司稳健经营,防范风险、提高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公司治理
8、的核心是董事会,董事会建设的重心是建立严格的问责体系,要求公司董事会对内控、风险和合规性承担最终责任。 (二)打造风险管理文化建设。 内部控制的内生性决定了内部控制很容易与企业文化融合,从而形成风险文化。企业文化是企员工普遍认同和遵从的思想观念和价值标准,它是由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层次组成的。内部控制是制度文化的外在反映,内部控制文化意味着“我要控制” ,而不是“要我控制” 。企业文化的优势在于渗透性强,能够把控制贯穿到企业各个层面,包括员工的日常的一言一行。企业一旦有了文化,那么每个人都会有共5同的理念和目标,明白自己的工作目标和责任,知道自己应当做什么,以及自己行为的后果,对企
9、业价值的贡献等等。有了企业文化,每个人都能够感受到企业价值增长与个人利益的一致性,都会自觉地遵循企业的各项规章,包括内部控制。因此,企业在文化建设当中,应当作一些实实在在的工作,而不是言行不一,或者只是空洞的说教,切实使员工感受到个人价值与企业价值的一致性,企业文化建设需要领导人身体力行,只有如此才能使风险管理理念深入人心。 (三)建立良好的风险管理组织框架。 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是风险管理的前提,因此必须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组织架构。内部控制例,公司可以在董事会下设立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内部控制的领导工作。风险管理委员会应当全面了解公司面临的各项重大风险及其管理状况,监督风险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
10、,对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风险管理机构设置及其职责、重大决策的风险评估和重大风险的解决方案、年度风险评估报告等进行审议并向董事会提出意见和建议。风险管理委员会之下设置由公司高层经理副职担任的风险管理执行经理,专门负责内部控制建立、运行、评价等方面的领导和协调工作,并向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和管理层提交年度风险评估报告。风险管理执行经理之下还要设置专门的内部控制执行部门,具体负责内部控制建立、运行、评价等具体工作,包括拟定方案、撰写评价报告等事务性工作。风险管理部门应该与业务部门、职能部门实现良好沟通协作,并对其风险管理有效性负责。 (四)信息与沟通。 6美国数学家诺伯特?维纳于 1948 年出版了
11、控制论关于在动物和机器中控制和通讯的科学一书,开创了控制论的先河。控制论学者列尔内尔认为, “控制是为了改善某个或某些对象的功能或发展,需要获得并使用信息,在这种信息的基础上选出的,加于该对象上的作用。 ”由此可见,控制的基础是信息,一切信息传递都是为了控制,而任何控制又都有赖于信息反馈。信息反馈就是指由控制系统把信息输送出去,又把其作用结果返送回来,并对信息的再输出发生影响,起到制约的作用,以达到预定的目的。信息反馈是内部控制极其重要的要素之一。内部控制理论所讲的信息及其沟通的内涵比控制论中的信息及其反聩更加广泛,它还含有信息建设的内涵,因为信息化本身是内部控制的方式之一,即程序控制;沟通包括信息在主体内部垂直流动和横向流动,以及内部与外部的信息交换,其目的是使每个人都了解自己的控制职责。 (作者单位:平顶山天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运销公司) 参考文献: 1晋晓琴.全面提升我国保险公司的内部控制水平解读保险公司内部控制基本准则.商业会计,2011(12). 2王海兵,伍中信,李文君,田冠军.企业内部控制的人本解读与框架重构.会计研究,2011(07). 3财政部会计司.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企业软实力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 5 号企业文化 交通财会.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