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一章 总论第一节 项目摘要一、项目名称:山 东 省 汶 上 县 农 产 品 质 量 安 全 检 验 检 测 站 建 设 项 目二、建设单位单位名称:汶上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单位性质:全额拨款事业单位 法人代表:沈志河联系电话:(0537)7212135三、建设地点:汶上县中都大街南段农业局院内四、建设年限:一年五、建设内容改造建设实验室 500 平方米;建设室外配套工程;购置仪器设备33 台(套)。六、工艺技术方案按照农产品生产全过程中产地环境、投入品和产品三个类别分别进行。 对于产地环境一般均需要现场抽样,主要涉及灌溉水、土壤、空气三类样品。农产品生产投入品包括化肥、农药、种子(其
2、中种子质量检测包括种子千粒重、发芽率、含水量、病虫害感染程度等),农业投入品检测分为监督抽查检验、仲裁检验和委托检验,依据相应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进行,以实验室检测为主。农产品包括种植农产品、初加工品、水产品、畜产品。农产品检验包括监督检验、仲裁和委托检验,依据相应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进行。农产品检验以实验室检测为2主。七、投资估算该项目建设总投资为 298 万元,其中申请中央投资 100 万元;地方财政配套投资 198 万元八、组织管理为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山东省汶上县成立了山东省汶上县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建设项目领导小组,并组建项目建设技术小组,负责项目建设的技术咨询工作,项目建设单位负
3、责建设项目的具体实施,严格按照基本建设项目程序运行,遵守基本建设项目财务管理的有关规定, 严把项目质量关。项目建成后,监测站在济宁市农业局和汶上县农业局的领导下,依法开展农产品、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安全监督检测工作,不受任何单位和个人的干扰。九、运行费用 该项目建成后,运行经费包括实验室仪器设备维护维修、水电、试剂购买等费用,每年约需费用 10 万元。经费由地方财政解决,确保检测站能够正常运转。十、效益分析项目建成后,将全面提升农产品、农业投入品和农业产地环境的快速检测能力和检测水平,检测效率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 5 倍以上 ,检测的精密度提高 10%30%;检测的灵敏度能够提高 51
4、0 倍;年检样品可达 2500 个;检验规模达到 1.1 万项次/年,可以更好的承担所辖3区域范围内农产品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等方面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日常性检测工作;能够满足农产品中农药残留的定性、定量速测和农田土壤、灌溉用水中主要易于变化的常规污染与肥力指标的需要;不仅具有固定实验室检测的能力,还有流动实验室检测的能力,可以辐射监测辖区内农产品生产基地、农贸市场、批发市场中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目的。十一、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表 1-1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序号 技术经济指标 单位 数量 备注一 土建工程实验室改造 平方米 500二 仪器设备 台(套) 33三 总投资 万元 298其中:中央资金
5、 万元 100地方配套资金 万元 198第二节 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43、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规划(2006-2010)4、发改委、农业部关于做好 2009 年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5、山东省发改委、农业厅、海洋渔业厅和畜牧兽医局联合下发的关于申报 2009 年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站建设项目的通知6、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7、有关设备及当地类似工程造价8、现行投资估算的有关规定9、建设方提供的有关基础资料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第一节 项目建设背景农产品
6、质量安全是当前政府重视、社会关注和全球瞩目的热点问题。从 农田到餐桌,对于现代人来说,有关健康的每一个环节都不容忽视。把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关,是确保“吃出 营养,吃出健康” 的关键。由于农产品及其加工品质量安全问题和每一个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如果频繁出现农产品安全大案,势必影响居民对经济社会未来发展的预期,从而影响社会的长期稳定。同时,由于农产品安全问题时有发生,居民不得不将许多时间和精力花费在对农产品安全性的鉴别上,这是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从而导致整个社会福利的下降。5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是农业生产力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2008 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继续实施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
7、检验检测体系建设规划;深入实施无公害农产品行动计划。2006 年12 月实施的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规划(2006-2010年),其建设目标和核心任务就是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是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的主要技术支撑,是政府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对于确保农产品消费安全,促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产品国内外市场竞争力等方面均具有十分重要意义。通过各级农产品检验检测机构的建立不仅可满足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需要,而且在检验检测服务过程中,及时将国际上有关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方面的信息提供给政府、企业和广大农民,使农产品在安全生产过程中能够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8、调整品种和结构,提高质量,增强竞争力。目前我国的食品安全关键技术有很多方面还很薄弱和不健全,应当尽快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主要包括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体系不健全 。首先是质检机构功能单一。现有的质检中心大多为品质检测机构,按行业、产品类别的单一功能建设而成,不能满足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的需要。其次是质检机构数量不足并分布不平衡。现有的检测机构数量与工作需求存在较大差距,特别农产品中农药、兽药残留等安全类质检机构及畜禽类农产品质检机构的数量和检测能力还不能满足需要,中西部地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的建设更是滞后,全国约一半的县尚无6农产品质检机构,存
9、在着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的疏漏。由于多数检测机构是按行业、产品或单一功能建设的,因此它们总体规模较小,装备水平差,利用率低,难以满足批量、快速、准确和对农产品全过程监测的需要,也不便于管理。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产品(如转基因农产品等)越来越多,相应的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机构亟待建立。检测能力有待提高,与国外同类质检机构相比,我国农业质检机构的检测参数亟待拓展,检测精度急待提高。国外发达国家农业环境质检机构在大气、水、土壤和污染源等方面能检测的项目多达 680个,而我国同类质检机构最好的也只能检测 140 个;大多数质检中心不具备对饲料、畜禽产品中的“瘦肉精” 等违 禁药物、农产品
10、中有毒有害物质测定的能力;一些国外要求检测的项目由于我国没有相应的检测方法和仪器设备而无法检出,有的项目虽然能检测,但由于我们的检测方法与国外不接轨,仪器设备精度较差,导致结果偏差较大,难以满足国际贸易的需要。其次是仪器设备老化陈旧,专业化程度低,配套性差。现有大部分质检中心的仪器设备使用时间在 10 年以上,故障频繁发生。这些仪器已属被淘汰的型号,零配件、消耗件无法解决,维修十分困难,严重影响到正常检测工作。而且部分仪器设备的专业化程度较低,配套性差,限制了检测范围和检测能力。如:虽然现有农产品质检机构大多数配备了可用于农药残留等成分检测的气相色谱仪,但有半数质检中心尚未配齐必要的检测仪器,
11、影响整体功能的发挥。无公害农产品标准中规定蔬菜类产品要检测的项目有 48 个,但拥有独立完成全部检测任务所需仪器设备的部级质检中心仅有 5 个。三是实验环境条件差,7影响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国际同类质检机构的实验室布局均是按照仪器设备的使用环境条件和检测项目所要求的工作条件设计的,实验室相对隔离,布局合理,防尘、通风、保温或恒温效果好。而我国农业检测机构基本上是在原单位科研实验室的基础上改造的,布局欠合理,实验室辅助设施落后,排污、通风、温湿度控制系统不健全。实验室的环境条件达不到检测方法标准规定的要求,严重影响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四是质检人员技术水平和整体素质尚需提高。 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
12、集检验检测、计量、标准化技术以及法规、政策为一体,要求从事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素质。但与国外相比,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起步相对较晚,目前,我国 1.96 万名从事食品安全检测人员中,硕、博士人数只占 5.3%,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人数占 23%。老的技术人员大部分由原从事农产品品质检验、投入品质量检测、土壤环境检测、农业生产技术研究等方面的人员组成,缺乏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检测、认证、风险评估等工作的深入了解,而部分新增年轻的专业人员缺少经验。我国掌握高、精、尖检测专业技术的人才相对缺乏。五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研发能力亟待加强。由于在农业进入发展新阶段以
13、前,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的主攻方向一直以增产为主,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生态环境等方面重视不够,以致目前我国从事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研发工作的专业机构少,技术力量十分薄弱,研发工作和农业标准体系的制定工作严重滞后。我国现有农业方面标准制定时间长,有些已不适应现实发展需要或与国际不接轨。标准的贯彻还停留在下发文件的阶段,在生产、流通8过程的控制和标准应用十分薄弱,这既限制了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的提高,也限制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的提高。六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没有形成制度化。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是政府的重要职能。发达国家通常由政府出资,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制度,对农产品实施从“产地到餐桌 ”的全过
14、程监控。而我国目前 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的投入十分有限,市场准入性检测费用大都由农产品生产者或经营者支付,既影响了政府监督职能的发挥,又增加了农产品的成本。2007 年 8 月 1 日,农业部部长孙政才主持召开部常务会议,深入学习贯彻温家宝总理在全国质量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审议农业部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的实施意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部署下一阶段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在新的形势下,国务院专门召开全国质量工作会议,出台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提高产品质量的坚定态度,使各条战线都认识到了产品质量
15、对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企业生存和发展直至国家形象的重大意义。我国从 20 世纪 80 年代末开始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目前已形成基本框架。截至 2006 年,已建设国家级(部级)质检中心323 个,省地县级农产品检测机构 1780 个,各行业分布情况见图:9初步形成了部、省、县相互配套、互为补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为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供了技术支撑。到 2010 年,国家还将在现有基础上,投资装备 1 个部级农产品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中心、42 个部级专业性质检中心、15 个部级优势农产品区域性质检中心、36 个省级综合性质检中心和 1200 个县级质检站,进一步提升
16、农业质检机构检测能力和水平,省级以上质检机构检测能力基本达到发达国家同类质检机构水平。建设功能和布局完整的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第二节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一、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是保障农产品消费安全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10“民以食为 天,食以安 为先” 这是一个永恒的主 题。 随着我国短缺经济的结束, 农产品质量安全日益受到重视。近年来,肥料、 农药、兽药、饲 料、 饲料添加剂、动植物激素等的广泛推广和应用,在促进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的同时,也产生了农业生态环境恶化和农产品遭受污染的问题。加之工业“ 三废” 和城市生活垃圾对农业生产环境的污染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超标排放导致的农
17、产品污染和中毒事件也时有发生,这 些都严重威胁了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而且直接影响我国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出口,损害我国的国际形象,已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问题。因此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二、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是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迫切需要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是近年来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主要任务。为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农业部正在组织实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 规划涉及专用小麦、专用玉米、高油大豆、棉花、“ 双低”油菜、“双高” 甘蔗、柑橘、苹果、肉牛肉羊、牛奶和出口水 产品等 11 种优势农产品的 35 个优势产区。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可以全面开展对农产品品种和品质的普查与筛选工作,监测分析各地区的生态条件和资源优势,引导各地区科学地调整种植、养殖结构,指导农民或农业企业根据市场需要选择适宜的农作物种子种苗、畜禽品种和水产苗种,提高农产品品质,形成农产品优势产区,培育和发展品牌农业。同时通过对农产品产地环境、投入品等的检验检测也有利于摸清农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