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雷公山自然保护区冷水资源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开发的意义雷公山自然保护区位于我省东南部,地理坐标在东经 1075510822,北纬 26022634 之间,主峰海拔 2178.8 米,属长江和珠江流域分水岭,是清水江和都柳江水系主要支流的发源地。山脉绵延一百多公里,地跨黔东南自治州的雷山、台江、剑河、榕江四县,总面积 71 万亩。区内居住总人口约 40 万,90%是苗族。保护区森林覆盖率达 83%。在茫茫原始林海里,已知的 1390 种植物中,列为国家濒危珍稀保护品种的达 20 种;其中药用植物 803种。野生动物分属 132 科 518 种,列为国家濒危珍稀一、二类保护品种 23 种
2、,是我国中亚带一个极为宝贵的物种基因库。1982 年 6月被列为省级自然保护区;2001 年 7 月被升格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由于历史的和特殊的地形地貌及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制约,山高水冷,本来十分有限的农田多属冷、阴、烂、锈,粮食产量低下,居住在这里的少数民族世世代代只能以刀耕火种的半原始耕作方式维持生计。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虽说有了较大进步和改善,但时至今日,大部分人的温饱尚未得到根本解决,生活十分贫困,是我省有名的“两山”(雷公山、月亮山)贫困地区之一。为有效配合省、州关于“两山”扶贫攻坚的战略部署,帮助区内少数民族早日脱贫致富,在党和政府提供诸多优惠政策的同时,必须首先提高当地自然
3、资源开发的科技含量,将一些历来被认为劣势的自然物转化为优势。比如山高水冷,这的确是发展粮食生产的一大制约因素。然而恰是因为这山高水冷加之交通不便,才得以让这片土地的原始风貌和可贵的资源免遭人为破坏,让这片神奇土地上丰富的物种得以生存、繁衍并完整的保存下来。可以说,世界上所有事物没有绝对的优或绝对的劣,这就是辩证法。又如常年的低水温(冷水)对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固然不利,但如果以这里极其丰富的冷水资源从事冷水性鱼类和冷水性两栖动物的养殖开发,将成为世代居住在大山深处的贫困农民取之不尽的财富。若能尽早开发,可以预言,这里的山民将会比城里人更富有。也只有尽早开发,才能让这一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这一神奇
4、的净土得到更有效的保护。对黔东南特种农业和生态旅游产业的经济发展均有特殊意义。同时,可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出口创汇,为“西部大开发”作贡献。二、项目开发的条件分析1、时逢国家西部大开发,对于地处西部贫困山区的雷公山自然保护区确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天时难得。2、我们反复考察雷公山地区诸多资源条件和情况,注意到雷山县境216 条溪河冷水资源的开发价值。雷公山自然保护区分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和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均气温 15 (丹江点),垂直温差变化规律为海拔每升高100 米,气温下降 0.5;主峰年均气温只有 7.8。如以丹江为中心,海拔从 818 米到雷公山主峰 2178.8 米,垂直高差达
5、1360.8 米。日照时数偏低,且森林覆盖率达 83%,多年平均降水量达1339.2,水资源极其丰富。保护区内山峦叠嶂,千沟万壑,溪河纵横交错。因垂直高差大,瀑布众多,水流湍急,溪河底质多为板石构造,水质清澈。水体含氧量极为丰富。这些溪河均发源于雷公山脉,流程短,流量相对稳定,水温变幅也相应较小。常年水温122 之间,极值最高水温 26, 值 6.56.7。自然保护区内无任何工业污染源。据 1984 年 6 月 6 个点的水质抽样检测结果表明,自然保护区辖区 216 条溪河中,除西江白水河含砷较高外,其余 215 条水质完全符合人畜饮用标准,这在国内和省内都是不可多得的。据中国水产研究报道:大
6、鲵的故乡在我黔东南。雷公山自然保护区更是我州大鲵等特种野生资源量最多、分布最广的地区。据此可以认定:215 条溪河水质完全适宜于开发大鲵等冷水资源的养殖要求。开发这一特定生态环境中的冷水资源产品,可堪称名副其实的绿色食品。其开发的价值和效益必然会将这 215 条溪河铸成雷公山自然保护区“造血功能”的主脉,逐步扩展到我州 16 个县市,复兴我大鲵故乡的美丽富饶和丰富物产,地利厚我。3、跟所有知道大鲵的人们一样,保护区的人也知道这东西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并颇具药补价值。这地区五、六十年代将大鲵野生资源一度作为国家创汇鲜活商品出口海外。因“物以稀为贵”,大多数人认为价钱太贵,吃不起,不敢问津。近年来,
7、由于生态环境的日趋恶化和诸多人为因素影响,野生资源已濒临枯竭;人工驯养的孵化、催产、繁殖等技术未能有效跟上,造成这原本“稀为贵”的大鲵更为稀罕。其市场价(仅就凯里市价)从 2001 年每市斤 500 元升至2002 年每市斤 700 元, 2005 年每市斤 900 元以上,2006 年 2000元;市场上常常是有价无货。现偶尔幸得者都是以偷捕野生资源进行地下交易后获得。据悉,近来(2009 年 8 月)北京、上海等地酒楼大鲵价已涨到 3000 元一斤。生态环境的保护、平衡,呼唤冷水鱼类和冷水两栖动物驯养技术的增强和普及。近代科学及养殖实践造就了这一特种养殖技术人才的成长。从事水产特种养殖 3
8、0 多年,潜心研究大鲵人工孵化、催产、繁殖且颇有成效的原贵州省水利渔业专业委员会特聘委员、水产工程师杨兴松受聘于“苗王公司”,大家齐心学习钻研娃娃鱼养殖技术,协力共同为雷公山自然保护区冷水资源的开发,为我州特种养殖产业经济的发展作贡献。以我们现有的知识、技术和实践经验,有能力使这一事业获得成功。真是天作之和。在这“天时、地利、人和”的有利条件下,再加上省、州、县领导及扶贫部门的支持、援助,雷公山自然保护区冷水资源开发项目就会得以有效实施,并且产生预期的成效。三、项目开发的基本思路及指导思想对于贵州省雷公山自然保护区的山清水秀,气候宜人,民风淳朴,资源丰富等等宣传和赞誉几乎尽人皆知。然而因受历史
9、及交通条件制约,其经济发展滞后,被列为国家级贫困县和“两山扶贫”对象。随着时代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如何有效的提高雷公山自然资源开发的科技含量及变自然物劣势为优势等问题被提上议事日程。雷公山自然保护区冷水资源开发项目正是乘“西部开发”春风应运而提出,并力争尽快实施。大鲵(Andrias daridnus),又名娃娃鱼,属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是一种大型两栖动物。我国大鲵是目前地球上仅存三种隐鳃鲵科中体形最大的一种,一般个体 0.52Kg,最大个体长达180CM,体重达 50 多 Kg。由于地球环境的日益恶化,目前全球仅断裂分布在亚洲东部和美洲东部的部分地区。大鲵是一种高档营养保健食品,不仅肉
10、质鲜美,富含 17 种氨基酸,而且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素有水中“人参”之美称,倍受中外消费者的青睐,是我国一大珍贵特产。作为世界上大鲵分布最广,野生资源量最大的国家,五、六十年代曾一度作为出口创汇鲜活商品出口海外。由于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和诸多人为因素的影响,野生资源已濒临枯竭。为维护自然生态平衡,保护发展这一珍稀物种,大鲵已被列为国家二类珍稀保护动物。为保护大鲵和人工繁殖、开发利用这一珍稀特产,自七十年代以来,中科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华中农大水产系、陕西动物研究所等科研、教学单位的科技人员开展了对野生娃娃鱼的人工驯养、催产繁殖、孵化、苗种培育、成鱼饲养等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实验,并且获得成功。根据娃
11、娃鱼的主要生物学特性,它在野 生环境下,生长和发育较慢。但在人工养殖条件下的生长发育均较快。在水温 1220 条件下,平均尾重 406g 以上的 16 尾,一年平均尾重达到 1557g,平均净增尾重 1151g。由此可见,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大鲵的生长速度是十分可观的。我们在开发中,以基地人工催产、孵化、培育种苗和商品鱼示范养殖为重点。为尽早实现开发的经济效益,我们决定在大鲵养殖的同时,着手“以短补长”,同时建造繁殖较快的虹(金)鳟鱼和石蚌养殖池,详情请阅“附件”。我们的指导思想主要在于帮助雷公山自然保护区的贫困农民尽早脱贫致富。三至五年后,该项目覆盖凯里、丹寨、榕江、剑河、台江、黎平、三穗、岑
12、巩、镇远、施秉、天柱、从江、黄平、麻江、锦屏等县市,给国家提供出口创汇产品,给地方政府增添税源和财力,使之成为黔东南州的一大支柱产业。同时公司自身得到发展。遵照这一指导思想,我们主要从事基地养殖,开展种苗繁殖、培育和相应规模的成鱼养殖示范。免费给农户提供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赊供种苗,指导其从事大鲵、石蚌、虹鳟等冷水性鱼类和冷水性两栖动物的养殖;回收他们的养殖产品,进行生品和熟品的加工包装。由公司统一商标和品牌,进入国内外市场。总体方式为:公司农户。两者之间自始至终互为依托,相得鱼水,促进发展,获取项目效益的不断升值。四、产品市场预测及经济社会效益分析从开发前景而论,仅就雷公山自然保护区而言,可
13、供开发的溪河有215 条,年径流量 12.8 立方米/秒。以虹鳟集约化养殖为例,根据我国目前的养殖技术水平,按每 0.1 立方米/秒流量年产出虹鳟 2025吨计算,可年产虹鳟 25603200 吨;每吨按最低价 2 万元/吨计,年产值可达 0.5120.64 亿元;石蚌按每 0.1 立方米/秒流量,年产石蚌五吨计,可年产石蚌 640 吨,按最低价 2 万元/ 吨计,年产值0.128 亿元;大鲵按每 0.1 立方米/秒流量,年产 3 吨计,可年产大鲵 384 吨,按最低价 10 万元/ 吨计,年产值可达 0.384 亿元。三个品种养殖可实现年产值 1.0241.152 亿元。且可创汇出口,同时带
14、动相关产业,如饲料业、餐饮业、旅游业、包装业和产品深加工等产业的发展。(一)扶贫效益:区内可供开发的 215 条溪河,流域面积 710 平方公里,尤其适于以农户为单位小规模开发。按每个农户养殖 3 个小体积网箱(规格 1米1 米1 米)和建 50 平方米流水养殖池开展集约化养殖计算,每个农户可年产商品虹鳟 1000Kg 以上,年产值达 2 万元,扣除鱼种、饲料、设施折旧等投资费用和税金 1.2 万元,每年可实现纯收入 0.8万元以上。按照这一开发规模计算,拟订开发区可供开发的 215 条溪河,可供 20003000 个农户参与开发,年产值可达 4000 万元以上。2000 个农户可实现纯收入
15、1600 万元以上。按 6%的特产税率计,每年可给地方财政增加税源 240 万元以上,加上石蚌、大鲵养殖,年产值可达亿元以上不仅参与开发农业户可成倍增加,而且每年可给地方财政增加税源 600 万元以上。(二)生态环境效益:开发项目的本身,关键是得宜于雷公山自然保护区良好的自然生态条件所提供的冷水资源。本项目的开发,对自然保护区的自然生态不仅不会造成任何损害,而且随着开发的深入和发展,必将有力的促进农村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不仅可使天然林得到更有效的保护,而且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化而促进退耕还林战略的实施;同时,公司种苗繁殖基地每年还将无偿的向自然保护区溪河水域中放流一定数量
16、的人工繁殖石蚌和大鲵种苗。从而使自然保护区的自然生态和生物群落得到更为有效的保护和发展,让雷公山自然保护区变得更加美丽,冷水资源更加丰富,并成为区内人民世世代代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巨大财富。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本开发项目是一项具百利而无一害,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的食物结构已明显的从温饱型向营养保健型转化。对高蛋白低脂肪,特别是具有保健作用和药用功能的绿色食品的需求量与日俱增。尤其在我国已加入 WTO 的今天,消费市场全球化已成现实。本项目拟订开发的三个品种无论在国内和国际市场均属紧销产品。就虹鳟而言,国内产量远未能满足市场需求。北京、上海等
17、大城市的消费主要依靠进口;中小城市根本没有上市产品。至于石蚌和大鲵,更被视为稀世珍品。目前国内市场偶有发现,纯属偷捕野生资源进行地下交易。作为野生资源历来分布最广的黔东南,偷捕大鲵地下交易价,每市斤高达 500 元以上,而且绝大部分时间是有价无货。据此,苗王公司作为项目开发龙头,必须坚持一手抓农户,一手抓市场两手抓的开发经营方针。公司直属基地,主要从事鱼、蛙、鲵种苗繁殖和开展相应规模的商品鱼、蛙、鲵的示范养殖。在确保向养殖农户提供优质种苗,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的同时,大力开展绿色品牌策划,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在一些消费水平较高的大中城市和口岸城市建立自己的营销窗口和出口网络。大力实施定单农业和
18、创汇农业战略。做到逐年推进,稳步发展,避免“一哄而上”,造成产品滞销和积压。只要始终坚持以农户为基础,以市场为依托的开发经营理念,就可以认定,本项目开发的三个品种就绝无市场后顾之忧。五、项目规划及投资概算通过实地考察和反复论证,公司直属基地,我们首先选择雷公山颠的雷公坪。雷公坪是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旅游景区之一,位于雷公山苗岭主峰北部,海拔 1850 米的高山之巅,盆地面积有 460 多亩。中间有一条小溪清澈见底常年流淌到雷山西江、台江南刀等灌溉农田和供人畜饮用。这里四面群山环抱,古木参天,林木郁郁葱葱,盆底宽阔平坦,水草繁茂,海棠、杜鹃等奇花异草争芳吐艳,姹紫嫣红。这里春夏秋雨中有晴、冬雪
19、中有暖、酷暑逢阴的奇异气候,让人流连忘返。在西汉文帝时,莫虎飞从江西率族 25 户迁徙到这里开垦耕作,打猎谋生。咸同年间(1855-1873)苗族反清抗暴首领张秀眉、杨大六屯兵雷公坪。当年的点将台、花街路、军用井、关卡、哨所等遗址尚存。1985 年,雷公坪被贵州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由于没有很适合的绿色产业项目落户其间,雷公坪至今还未产生她应有的环境和社会经济效益。在雷公坪开发冷水资源娃娃鱼特种养殖项目,同时发展成生态旅游、娱乐垂钓,会议服务以及阿波罗补品(酒、饮料)生产等项目基地。不仅水源绝对可靠,而且既无工业污染,也无洪水威胁。生产和产品安全系数很高。我们的冷水养殖项目是 100%无污染的绿色产业,对雷公坪上那条清澈见底常年流淌到雷山西江、台江南刀等灌溉农田和供人畜饮用的小溪,不会产生任何不良影响,苗王绿色产业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