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创建皖南中药材种苗基地的项目建议书中药是祖国医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她不仅要为我国人民医疗保健事业服务,还要对世界医学作出贡献。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随着人类“回归自然”和“返朴归真”的需求,中药以其来源的自然性、疗效的独特性、使用的安全性,受到世人的重视,中药正在走向世界。我省自古以来盛产中药材,据安徽省中药资源调查研究报告,我省中草药品种总数为 3500 余种,居全国第 6 位,品种数约占全国中草药品种总数的 54。全国统一普查的 363 个重点品种,我省即有 287 种,占 79。量大质优的地道药材有白芍、茯苓、菊花、丹皮、宣木瓜等 24 种;大宗药材有太子参、夏枯
2、草、葛根、苍术、板蓝根、桔梗等 300 多种。被列为全国重点药材的品种有:白芍、菊花、茯苓、丹皮、木瓜、桔梗、半夏、前胡、明党参、板蓝根、沙参、祁蛇、蜈蚣、龟板、鳖甲等 15 种,加上我省增补的重点药材品种:皖贝母、紫菀、山茱萸、霍山石斛、蟾酥、灵猫香、断血流计7 种,共计 22 种。其中最负盛名的要为白芍、菊花、茯苓、丹皮,习称安徽四大名药,名驰海内外。由于有丰富的资源和一大批常用大宗药材、地道药材、名特药材,这是我省中药发展的一大基础优势。为了贯彻执行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制订的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 ),实施省政府、省计委、省经贸委 “推进中药现代科技产业化基地建设”的计划;充分发挥
3、我校专业人才优势,开展中药材 GAP 种植研究与人才培养;指导和规范中药材 GAP 生产,推广优质种苗;促进我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农民增收致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特申请创建皖南中药材种苗基地。现就创建皖南中药材种苗基地的必要性、可行性、研究目标、实施方法、财务数据预测及项目发展前景报告如下。1 创建皖南中药材种苗基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国是世界植物药品种最多,蕴藏量最大的国家,也是世界植物药人工栽培历史最早的国家。目前在世界植物药市场年销售额已达300 亿美元,而我国仅占 5%-10%,这样的份额,实在与我国中药材产销大国的比率不相符,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与深思。 “标准化是中国传统植物
4、药走向国际市场的突破口”,这是日前在植物药标准化与产品国际化研讨会上有关专家达成的共识。据专家分析,制约我国目前中药走向国际市场障碍的主要原因有如下几点:中药材种植后的农药残留及重金属污染严重;种质资源与品种混乱;药材质量及药效成分不稳定,缺乏可控标准与规范的检测方法。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制订并颁布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其基本总则就是“规范中药材生产全过程,保证中药材质量符合标准,以满足制药企业和医疗保健事业的需要”;“运用规范化管理和质量监控手段,调控野生药材的采集强度,坚持最大持续产量原则,保护野生药材资源和环境生态,走持续利用的道路”。为配合 GAP 的实施,
5、国家科技部在全国资助 100 种中药材 GAP 生产基地建设。当前国内各省市都高度重视中药产业化发展和中药材 GAP 基地的建设。日前,安徽省政府、省计委、经贸委、药品监督管理局都发文,要把中药现代科技产业作为重点产业培育。省计委提出:“十五”期间,要在皖北、皖中、皖南建立三个大型中药材种苗基地。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十五”发展规划也提出,到 2005 年实现“1126”目标,即药材生产达 100 万亩,药材市场总销 100 亿元,中成药及保健品产值 20 亿元,建立 6 个中药技术开发中心;使中药材生产进入全国第 3 位,药材市场总销售进入全国第 1 位。鉴于中药领域出现的大好形势与历史性机遇,
6、创建皖南中药材种苗基地具有重要意义和必要性。据调查了解,目前我省皖南地区尚无一处具有一定规模的中药材种苗基地,长期以来,该区凡从事中药材种植的企业及专业户,都要到亳州或外省市引种购苗,这不仅极大地影响了皖南地区中药材的发展,也增加了中药材种植企业及专业户的经济负担;还有甚者,部分不法药贩,常以虚高定价牟取暴利,或将一些品质不纯或低劣失效的种苗出售给购种(苗)人,使他们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基于以上种种原因,我们特报告申请在我省皖南地区创建中药材种苗基地,以填补皖南地区中药材种苗基地的空白,解决药材种植者购种(苗)难的问题。2 创建皖南中药材种苗基地的可行性21 科技力量强大: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
7、校创建于 1960 年 1 月,现有在岗教职工 260 余人,在 200 余名中医药专业人员中,有副高级以上技术职称 47 人,中级职称 50 余人;国家级学科带头人 14人。办学 40 年来学校共为国家培养中医药专业人才 1 万余人,其中有 60 余人经过深造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教职工发表学术论文 500余篇,主编、协编全国统编教材 32 部,出版专著(合著)40 余本。为了加强医教科研工作,学校还设置了科研处和中医药研究开发的机构芜湖中医药应用及产品开发研究所,以及附属医院和教学药厂。此外,学校还于 1987 年创办了一份面向全国公开发行的中药学术期刊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CN341267R
8、),该刊 1999 年获安徽省优秀期刊,现已成为全国中草药专业核心期刊。2001 年我校还与中国药材 GAP 研究促进会、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天然药物资源专业委员会等单位联合创办了一份GAP 研究与实践杂志,该杂志的创刊与发行对宣传和贯彻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2002年 6 月 1 日颁布和施行的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推动我省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加速中药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在中药材种植与养殖方面,我校优势也很突出。长期以来,有多位专职教师从事中药材栽培学的教学和校内药物园的建设与管理工作。他们先后编写了药用植物栽培学、安徽 60 种中药材栽培技术专著和教材,并在省级和国家级期刊发表多篇中药材栽培
9、学术论文;还有 2 位老师分别承担了国家科技部和安徽省“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安徽省地道药材牡丹皮、葛根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研究任务。这些成果和工作对推动该学科的教学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加强基础力量,学校还从南京农业大学引进了专门从事中药材 GAP 研究和生产的科研人员,为学校创建皖南中药材种苗基地输入了技术力量。此外,学校自 60 年代始,就将皖南山区的黄山、九华山、齐云山以及宣城(丹山)、铜陵(凤凰山)、泾县(浙溪草塔山)、南陵(丫山)、繁昌(峨山)巢湖(太湖山)等地作为我校中药专业的实训基地,每年都要安排学生去这些地方野外实习和认药。22 区域位置优越:我校位于我省南北交通枢纽和皖南的门
10、户的芜湖市。随着芜湖长江大桥的通车、“二山一湖”工程的启动,芜湖市对全省的经济发展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在历史上,芜湖就有长江商埠著称,并有全国四大米市之一而驰名中外。由于芜湖是皖南的门户,因此成为皖南山区竹、木、柴、炭、农副产品、中药材等重要的集散地。我省著名的四大特产中药材如南陵、铜陵的丹皮;宣城的木瓜;徽州的菊花以及繁昌的明党参,大多经过芜湖水陆交通集散运往全国各地,有的还远销国外。据此也给芜湖商业带来了兴旺发达,对芜湖的经济繁荣起了重要作用。解放前夕,芜湖具有大、小中药行店 43 家,包括中药批发行 2家,批零兼营店 5 家,其中规模最大的是具有百余年历史的张恒春老店,开设在十里长街,为
11、全国中药厂的三块半招牌之一。此外,在沿河路一带还有多家南北货栈,从事中药材的购销业务。由上可见,当时的芜湖中药发展就非常繁荣。近年来,随着芜湖城市建设和经济的发展,芜湖市政府围绕生物技术和制药工程技术开展了内容广泛的调研和招商活动,并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国内一批生物医药企业集团如:北京双鹤药业集团、天润药业集团、通化金马药业、北大富硒康等纷纷入驻我市,投资兴业。鉴此,芜湖市政府将计划投资 10 亿元人民币,占地 3 平方公里,筹建芜湖生物药业科技园,该项工程已初具规模。此外, 2002 年 4 月芜湖市政府还成立了以宣林市长为组长的芜湖市中药现代科技产业化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将“全面推进中药现代
12、科技产业化基地的建设,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我市产业和产品结构的升级和市场竞争力的提高,逐步把生物药业产业培育成我市的支柱产业”。综上所述,这些优越条件都为创建皖南中药材种苗基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3 培训条件完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文件上明文规定,药材生产基地应由受过一定教育,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负责。然而目前从事此项工作的专业人员非常缺乏,就开设中药材栽培的院校也仅有几所。我校作为安徽省皖南片唯一的一所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不仅师资力量雄厚、教育教研设备先进齐全。学校自改革开放以来,先后建立 CT 型双向闭路电视教室 50 个,计算机网点
13、 21 个,两套系统互相沟通,并通过校园网的服务器登录因特网。校内设有 18 个技能性实验室,5 个音频齐全的专业教室和一座拥有 360 余种中草药的药用植物园,可供从事各类中药研究和种植中药材专业技术人员进修学习及培训。从而可以为我省中药现代科技产业基地输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为了扩大教学规模, 2002 年 10 月我校将搬迁至具有近 400 亩面积的芜南路新校区,这也为学校的发展拓宽了空间。3 项目研究目标建立皖南中药材种苗基地的目标,就是要加强我省野生药材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贯彻“采集、保护、培育相结合”的方针。要重点抓好大宗地道药材的商品生产基地建设。对白芍、丹皮、菊花、茯苓、生地
14、黄、紫菀、丹参、桔梗、板蓝根、白术、牛膝等 22种全国重点药材,建立一批专业化药材生产基地,包括专业户、专业村、专业乡;制药企业也应重视自己的原料药种植或养殖基地建设。还要抓好资源少的名特药材人工试种、试养,具体品种如安徽贝母、霍山石斛、白头翁、百蕊草等。建立皖南中药材种苗基地不仅是我省“十五”期间中药现代化产业发展规划,也是振兴皖南经济,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该基地建好后可开展下列研究工作:常用中药材种苗繁育基地;“皖药”生产基地;药用植物园(品种在 8001000 种);为我省制药企业和药材经营企业建立 GAP 基地;中药现代化人才培训基地;中药材科研教学实训基地
15、。4 项目实施方法41 皖南中药材种苗基地的选择:为了筹建皖南中药材种苗基地,我校从 2000 年 3 月份就抽调专门人才,对我省皖南山区诸多县区的自然环境、区位条件进行考察,经过历时 2 年多时间的调研,认为南陵县丫山镇是建立皖南中药材种苗基地的最佳之地,其理由如下:皖南腹地,交通便利:南陵县丫山镇位于皖南山区的核心区域,205 国道穿插其间,从南陵到丫山镇全部铺设水泥路面。自然环境及小气候优越:丫山镇坐落于九华山向东北部延伸的余脉凤凰山的南面,与铜陵和青阳毗邻,境内不仅水土资源丰富、生态条件完好、无任何污染源;而且自然条件优越,风景秀丽,该镇的西山风景区还是安徽省省级风景名胜区。药源丰富,
16、基础条件好:据我们多次调查,丫山镇境内有野生中药材种类 580 余种(见南陵县丫山镇药用植物资源调查报告和名录),引种栽培中药材100 多种。镇中许多农户都有种植中药材经验。目前栽种的品种主要有:牡丹皮、山茱萸、杜仲、银杏、丹参、白术、桔梗等。此外,该地还是国家科技部和安徽省“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安徽省地道药材牡丹皮规范化种植示范研究基地。县乡领导对发展中药材生产非常支持和重视。2002 年 3 月,南陵县将该镇 30 公倾的丫山镇林场无偿提供给我校用作创建皖南中药材种苗基地和建设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天然药用植物园(详见“关于在南陵县丫山镇联合建设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天然药用植物园的协议”)
17、,该项目现已完成办公、培训住宿和食堂用房的建设,2004 年接待我校与中国药科大学实习生 500 余人。建立皖南中药材种苗基地是我省“十五”期间中药发展规划。因此要搞好这项工程,必须严格按照国家药监局“中药材 GAP”要求,不仅做好资源调查、地质、土壤、水分、空气检测分析;还要做好优质药材的选种、育苗及推广服务工作。42 加强技术合作,建立销售网络:中药的研究与开发是一项综合性课题,尤其是中药材种植与养殖,更需方方面面的技术合作。如基地选择、品种的引植、种养殖的丰产技术、肥料与农药的施用等,都是技术性很强的工作,非一般专业人员所能胜任,因此,在建立中药材种苗基地时还需要聘请一些从事农学、林学和
18、植物栽培专家予以指导。中药材种苗及产品销售是整个中药材生产领域中最为复杂、最为重要的环节,只有以市场为导向,以销定产,才能做到持续发展。因此建立销售网络,采用贸、工、农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方式,将中药材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的各个环节联结起来,把中药材生产与中药工业企业原料基地,药材经营企业货源基地建设结合起来,实现中药材生产规模化、集约化,才有发展出路和前景。5 资金投入概算51 投资计划:本项目拟建 1000 亩皖南中药材种苗基地。经初步预算约需投资 360 万元人民币。投资概算如下:种苗(按每亩 1000 元计算) 100 万元肥料(按每亩 300 元计算) 30 万元整地(按每亩
19、500 元计算) 50 万元抚育管理(按每亩 200 元计算) 20 万元基本建设(按每亩 300 元计算) 30 万元灌溉工程(按每亩 500 元计算) 50 万元建设期利息及其它 80 万元合计 360 万元5. 2 资金来源:开发 1000 亩皖南中药材种苗基地,总投资约需 360 万元,主办单位(安徽省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自筹 200 万,协办单位(南陵县丫山镇人民政府)60 万,申请扶持经费 100 万元。6 项目发展前景与分析创建皖南中药材种苗基地是我校响应与贯彻安徽省政府、省计委、省经贸委、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十五”期间在皖北、皖中、皖南建设三个大型中药材种苗基地以及实施“1126”工程的战略决策。我校作为安徽省皖南片唯一的一所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有信心和决心办好皖南中药材种苗基地,为我省中药现代科技产业基地建设贡献力量。此外,该基地的建成还可为我省各生物、医药大专院校与科研院所提供重要的学习和研究场所,为安徽省西山风景名胜区增添新的旅游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