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中秋节的征文精选 7 篇【篇一】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苏轼的水调歌头写尽了中秋佳节对亲人的思念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又是一年中秋节。中秋节年年有,年年新,对家和亲人的思念却永在心中,成为中秋节不变的主题。 小时候,总盼着过节,平日里大人舍不得买的衣服、糖果,节日里都会一一满足。尤其在中秋节,可以吃到各种口味的月饼,心里那个美啊。 在外读书,只有暑假寒假可以回家,中秋节只能自己买个月饼与同学一起度过,望着天上的圆月,心中对每逢佳节倍思亲有了更深的体会。 如今已过而立之年,节日的意义已经不单纯地停留在吃、穿这样简单的愿望,更多的是家人的平安团圆。无论是远在他乡不能回家
2、的游子,还是仍坚守在工作岗位的逐梦人,给家人打个电话,用视频聊聊天或者发个信息报个平安,把家和亲人装在心中,让爱成为前进道路上的指路明灯。 2018 年中秋,家在心中。在中秋佳节,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月饼,兄弟姐妹互相倾诉近况,孩子们在周围嬉笑追逐,握握父母长满老茧的手,帮着做做家务,让父母休息休息。外面的月亮是朦胧或根本看不见已经不重要了,只要一家人团聚,这温馨和睦的相聚让心中的亲情圆月明亮、皎洁。 2018 年中秋,家在心中。在中秋节,为了生计,许多小餐馆仍照常营业。忙碌了一天,晚上送走最后一批食客后,就是张罗自己的饭菜了。炒两个小菜,喝口小酒,以简单的方式迎接中秋节。给家人打个电话,听
3、听父母的声音,与孩子说说话,把家和亲人放在心里,让爱消融一天的劳累疲倦。 2018 年中秋,家在心中。为了祖国的安定,为了人民的幸福,边防战士们常年坚守在祖国边关,他们不知过了多少个不能与家人团聚的中秋节。当别人在一家人团聚时,他们或许正坚守在寒冷的雪地里;当别人在愉快地出游时,他们或许正在边防巡逻。他们把对家和亲人的思念深埋在心里,以对祖国的忠诚和对人民的责任迎接中秋节。 中秋佳节,无论你身在何处,无论你有多忙,给家里的老人打个电话,花时间陪陪年幼的孩子,把家放在心中。家是爱、希望、梦想与责任,它温暖着我们,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它激励着我们,让我们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篇二】 一年
4、一度的中秋佳节即将到来,中秋节既蕴含着丰收和喜庆的吉祥内涵,又承载着人圆、月圆、万事圆的美好祝福。以中秋节为代表的传统节庆民俗,是祖先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收获的宝贵传统文化。它具有恒久的认同感和感染力,也具有约定俗成的凝聚力和感召力,成为华夏民族最为默契的文化心理结构之一。随着各地对节日文化内涵的挖掘,对节庆内容和形式的创造性转化以及节日文化凝聚力的日益加强,我们对传统文化传承转换的思考也更为深入。 传统文化恰似一渠源头活水,守正则为一江春水向东流保驾护航。从常识看,文化的发展不是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是植根于民族根脉之上的绵延不绝,否则文化发展就失去了基本的来龙去脉。我们既要抛弃对于传统文化的自卑
5、心理,认为传统文化远不如西方文化,过度崇洋媚外的心态不可取;又要放逐对传统文化的自大心理,认为民族文化无所不包和无所不能。一句话,妄自尊大和妄自菲薄的心理都是错误的。近年来我们对中秋节日文化的弘扬就是守正传承的典型案例。优秀传统文化对于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于中华儿女的言行举止、情感态度具有奠基性的塑造力量。这些优质传统文化资源在维系社会秩序的健康发展,促进国民心智的完善和自足,弘扬向上向善的人文精神,治愈科技文明带来的后遗症,建构人类充满诗意的精神家园,缓解人与自然的紧张关系,弥合社会转型期的阶层裂痕等方面,均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和无可比拟的优势。 没有创新发展,传统文化就没
6、有未来,创新是传统文化发展的生命动力。通俗而言,创新是一项人无我有、人有我特、人特我绝的系统工程。创新的先决条件是继承祖宗留下来的好东西,这就需要慢工出细活的深思熟虑,需要如琢如磨的灵感和顿悟,需要以现代科技手段激活传统文化资源。就此而言,我们借助现代手段和现代思维,对中秋、春节、端午等传统节日文化的精细挖掘以及保护和传承本身就是一种创新。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传统节日文化曾引发了无数文人墨客的咏怀慨叹,也极大地激发了中华子民的爱国主义热情。于今而言,这一切都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软实力,也是国家未来发展综合实力的决定性因素。 【篇三】 时光流转,中秋将至,丹桂飘香,花好月圆。中秋佳节吃月饼,赏
7、明月,聚亲朋,共出游,这些节日里的规定动作,愉悦了身心,丰富了朋友圈。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历代的文人雅士、诗人墨客,为中秋佳节谱写了许多千古名篇。天上明月,人间情怀,中秋节代表了一种特别的期盼。它承载着浓烈的故乡情、家国情,延续着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是全球华夏儿女除春节、端午节、清明节等外又一个可以同频共振的美好日子。 早在 2007 年 12 月 14 日,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三个中国传统节日被定为法定节假日。至此,中国传统的节日有五个(元旦、春节、清明、端午、中秋)都被定为法定假日。将传统节日纳入国家法定假日,体现的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回归。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
8、精神家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这些年来,一些洋节越来越成为时尚、成为爆款。圣诞节漫天的圣诞树、不伦不类的圣诞老人,情人节天价玫瑰花 商家给力,节日气氛被弄得丝毫不输于西方国家。传统节日有被人们特别是青年人淡忘、缺失的趋势。 事实上,每一个传统节日的背后,都有着丰富的文化传统,都承载着深厚的人文道统,有着不可替代的民族集体情怀。如清明节不光是祭拜祖先,哀思缅怀先烈,更是我们民族忠与孝传统的延续与深化;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不光是人们对屈原所代表的民族品格的追求,更展示出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中秋不光体现家家都能团圆的美好愿景,它蕴含的家国和谐思想更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价值理念和永恒追求。每一代人都有过
9、儿时的记忆,那些儿时的记忆是我们个人乃至整个民族的根。这些传统节日能够成为法定假日,能更多唤起大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能够传承老祖宗留下的东西,既得以铸造民族的灵魂,延续民族文脉。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他说,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保护和尊重传统节日就是一种文化自信。中华传统节日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精神纽带,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
10、宝贵资源。因而传统节日成为法定假日,对于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传统文化、促进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将会产生深远的意义。 月是故乡明,人是家乡清。回归传统,守住心中那轮明月,既是守住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我们共有的情怀。每逢佳节倍思亲,皓月当空,皎洁千里,既是照亮我们归家之路,也是照亮我们民族伟大复兴之路! 【篇四】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 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
11、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北宋京师。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
12、,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而现在,我们最熟悉又看到的最多可能就是月饼了。月饼的做工精美,美味可口,无论是作为主食还是零食都是居家旅行的佳品。而且月饼易携带且存放时间相比较起来较长,所以自然而然的,月饼就成为了中秋的主流。那么关于月饼的含义有很多种,但我觉得最有意义的还是月饼表达的亲情、爱情和乡情以及那种团团圆圆的象征。 在中秋这一天情侣之间互送月饼,互相祝福,表达了真挚的情意绵
13、绵的爱情。月饼表达了惜别、眷恋和天长地久之情。几乎所有的炎黄子孙,无论在国内、在家乡,还是在世界各地、在天涯海角,都在中秋节这一天吃饼赏月、望月思乡、寄托情思。一块月饼表达了在外游子思念亲人、思念家乡的亲情和乡情,沟通人们之间的感情,表达美好的祝福。同事和朋友之间送上一份月饼表达了互相之间亲密的友情。送上一份七星伴月、福星高照、百寿宴点等月饼,表达了人们对老人长者的尊敬和美好祝福。 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篇五】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古人的诗词描绘了中秋之夜,对明月的向往之情,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表示的美好祝愿,也表达了千
14、古的离人之愿。然而,随着文化入侵以及经济的发展,中秋节的味儿淡了,慢慢变成了月饼节,重拾中秋节的味道迫在眉睫。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节日,中秋节传统活动有祭月、赏月、拜月、燃灯、猜谜、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随着近些年商品经济的冲击,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认同感有式微的迹象。单纯的一块月饼、一种礼仪、一个仪式等,早已无法单独承载现实的中秋文化。月饼作为礼品的辅助功能得到了极大的强化和张扬,高档化、奢侈化和公关化,就是近年来人们赋予月饼超出其本身承载力的一种怪现象,传统节日已逐渐转变为商品的推销日,却忽视了其深厚
15、的文化内涵和积极的道德价值。因此,要牢牢把握对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记住乡愁,记住中秋节的味道。 加强对中秋节蕴含的文化资源的发掘和保护。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在保护的基础上发展。要注重挖掘中秋节的文化资源,对中秋节的起源与发展、内容与形式,进行深入研究;对中秋节的文化内涵进行深入解读,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使其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融合。其次是要突出活动的群众性。中秋节是活态文化、民间文化,它只有植根于广大群众中,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我们的节日主题文化活动是一个很好的节日文化建设载体。在重新挖掘节日内涵的同时,要运用政府引导、群众参与的形式广泛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民俗文化活动,吸引广
16、大群众积极参与其中,共同丰富、共同补充、共同发展传统节日文化。 要繁荣文艺创作,让中秋节文化活起来。要从运用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对中秋节文化进行当代表达,推动优秀文化作品和节目不断涌现,让优秀传统文化遍地开花。一方面要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娃娃抓起。深入开展艺术精品进校园,把其作为培育文化新观众、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手段来推进。另一方面积极推进传统文化创意转化和科技提升,致力于形成一批具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文化项目、园区和品牌,开发文化旅游演艺项目、建设特色产业基地园区、打造传统文化节会品牌等,坚持提供具有鲜明区域特点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既丰富老百姓的文化生活,又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