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8 年区卫生计生工作计划区卫生计生工作计划 2018 年全区卫生计生工作总体要求: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卫生与健康大会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和市卫生计生委工作安排,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新时期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为指引,以推进健康 xx 建设为主线,以深化医改为重点,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加快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框架,进一步提高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水平,优化生育全程服务管理,大力发展中医药,促进健康产业发展,全面加强党组织建设,努力为人民健康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为建设品质 xx 贡献力量。 一、坚持预防为主,推进健康关口前移 1、积极
2、开展健康促进活动。积极倡导健康理念,结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开展各类健康科普活动,将健康促进作为一项长期持久的工作来开展,发挥健康指导员的职责。大力推进公共场所控烟禁烟和医疗行业无烟单位创建工作。 2、提升卫生应急能力。继续完善xx 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强化卫生应急队伍建设与管理,加强人员培训,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升应急队伍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规范有序的开展传染病和其他公共卫生事件防范和处置,同时要做好应急物资的储备、更新工作。 3、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组织协调,配合相关部门开展城乡卫生整洁行动,指导农村卫生改厕。加强爱国卫生条例宣传,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推进
3、爱国卫生信息化建设,提升依法科学管理能力。积极开展卫生(健康)镇,卫生(健康)村、社区,卫生(健康)单位创建评选工作。 4、落实卫生计生民生政策。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契机,以提升民生工程项目服务质量为重点,重点加强组织领导、协调调度、政策宣传,全力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公共卫生服务及妇幼健康、计生特扶,医疗卫生人才能力提升等民生工程稳步实施,确保在市级考核中取得先进位次。 二、坚持改革创新,全面落实综合改革各项任务 5、建立分级诊疗制度。继续开展家庭签约服务,规范履约行为,按照上级政策完善 xx 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收入分配政策,规范新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用于家庭签约服务的管理和支付办法,
4、建立完善绩效考核机制,确保家庭签约履约服务质量。继续推进城市医联体建设,通过医疗合作关系提高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建立双向转诊制度等,让优质医疗资源真正下沉,让群众真正受益。 6、深化基层医改。政府办医疗机构建立健全绩效评价机制,制定绩效考核方案,拉开医务人员收入差距,提高工作积极性。逐步建立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用人制度,落实备案管理制度,推进薪酬制度改革,探索协议工资制等多种薪酬方式,进一步提高医务人员工作效率。7、健全药品供应保障制度。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加强医药集中采购监测监管,完善重点药品监控预警机制,促进合理用药,进一步落实药品、医用耗材、医用设备相关采购政策
5、,规范采购行为。 8、探索建立综合监管制度。建立联合执法机制,严厉打击卫生计生领域违法违纪行为,对医疗机构实现全过程监管,严格年度校验,对发现的非法行医、黑诊所要积极协调、配合卫生监督部门依法取缔。依法做好计划生育综合监督执法,加大两非案件查处力度,9 月底前完成案件任务。积极配合区纪委、消防、安监等部门做好卫生计生系统的执法检查工作。 三、坚持三个不变,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 9、稳妥实施全面两孩政策。贯彻落实中共 xx 区委 xx 区人民政府关于落实全面两孩政策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的实施意见。深化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改革,简化管理和服务程序,推行多证合一,加强出生人口动态监测。完善计划生
6、育目标管理责任制考评,促进卫生计生进一步融合,加强卫生计生人才队伍建设,开展新一轮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创建回头看,推动基层卫计员职能转变,加强卫生计生基层基础。 10、提升妇幼健康服务保障能力。推进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推进基层服务体系的深度融合。积极应对全面两孩政策,配套完善生育全程基本医疗保健措施,规范高危孕产妇服务管理,加强危重新生儿救治能力建设。继续实施基本和重大妇幼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落实免费婚检、农村孕产妇分娩补助、预防接种等民生工程。加强出生缺陷干预,大力推进免费孕前优生检查,做好生育健康指导,有效控制剖宫产率。做好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区保牌工作。 11
7、、全面深化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继续深化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一盘棋工作机制,促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合。进一步发挥城市生活 e 站服务功能,2017 年再创建2 个省级城市生活 e 站,加快推进流动人口基本卫生计生服务均等化进程。加强流动人口信息化建设,推进网上信息核查和共享,做好流动人口现居住地生育登记服务工作,提升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调查质量,强化数据分析利用。 12、增强计划生育家庭发展能力。继续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规范实施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特别扶助和长效节育奖励制度。落实家庭发展政策,深入开展幸福家庭创建活动,积极创建新家庭计划家庭发展能力建设项目和家庭发展服务中心,201
8、7 年创建 10 个家庭发展服务中心和 1 个新家庭计划项目。进一步推进生育关怀幸福家庭行动。认真落实xx 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实施方案,2017 年创建 1 个医养结合示范点。 四、坚持优化服务,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13、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优化政务环境和审批流程,开展行政审批合规性、合法性审查工作,严格行政审批程序,规范行政许可行为。全面履行卫生计生部门行政许可标准化的权力清单,坚持以服务对象满意为根本标准,建立常态化服务机制。在减权放权、简化流程、减轻行政许可申请人负担上下功夫,规范政务服务,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审批许可标准和程序。坚持放管结合,加强事
9、中事后监管。做好政务公开,重点公开行政权力运行、医疗服务及收费信息等。 14、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出台xx 区医疗机构设置规划,规范医疗市场准入准出,严格落实医疗机构校验制度,加强日常监管,对违反医疗行业标准和规范的机构和人员,全部纳入不良执业记分记录。 15、提升基层卫生服务能力。以现有医疗机构达标提升为主,加强标准化建设。2017 年底渠沟镇卫生院投入使用,渠沟镇卫生院、各村卫生室强基提质,扎实服务,积极争创省级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群众满意的村卫生室。城市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积极争创省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强化落实中心管站职责。加强日常监管,及时查处整顿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的不规范
10、诊疗行为,确保医疗服务安全。 16、扎实推进健康脱贫工程。按照健康脱贫工作要求,进一步健全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加强协调调度,落实好医保部门制定的脱贫政策。全面开展贫困户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加强贫困人口重点疾病救治、慢性病防控、妇幼健康服务和健康促进工作。 17、全面实施一格三员创新服务模式。以卫生计生深度融合为有效载体,实现资源优势互补,将社区划分为若干网格,每个网格配备由网格员、卫计员、社区医生组成的一格三员服务团队,围绕落实全面两孩政策、提升健康服务能力、深化服务管理制度、促进家庭和谐幸福、推进基本公共卫生优质服务等内容,全面提升基层卫生计生服务水平。 五、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振兴发
11、展 18、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鼓励中医药改革,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2017 年继续在中医馆项目申报,发挥中医馆作用上下功夫;在确有专长和师承人员培养,提升中医特色服务上下功夫;在与中医医院建立医联体,提升基层医务人员中医药服务能力上下功夫。 六、坚持需求导向,大力发展健康产业 19、加快推进健康产业发展。完善 xx 区产业发展支持政策,促进健康与养老、旅游、休闲健身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培育健康新产业、新模式。推进卫生领域与社会资本合作,优先支持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医学检验、病理诊断、医学影像检查和消毒供应机构,保障同等待遇。 七、坚持创建目标,提升综合服务水平
12、 20、落实国家文明城市创建任务。按照区文明委关于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任务分解表和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体系任务分解表要求,细化分解卫生计生系统创建任务,定期开展督查,落实整改,做好迎接各级测评工作。 21、奋力创建省级卫生城市。按照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的原则紧扣创卫标准要求,细化任务分解,压实主体责任,对照标准达标,集中力量整治,全力推进省级卫生城市创建。督促、指导相关单位认真谋划,积极创建省级卫生先进单位、卫生社区、卫生村,通过由点到面的突破,夯实 xx 区创建省级卫生城市基础。 22、积极开展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按照 xx 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目标管理任务分解,履行单位工作职责,
13、制定xx 区卫生计生委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实施方案,按照时间节点稳步推进,确保区管医疗机构绿地率达到35%以上。 八、坚持政府主导,进一步加强保障能力 23、大力加强队伍建设。全面提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进一步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卫生人才培养,在全体卫生计生专业技术人员中推行继续医学教育。 24、加强重点项目管理。积极争取各项资金,谋划区人民医院(相城医院)选址建设,发挥区医院龙头主导作用,完善三级医疗服务网络。 25、加快推进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以人口信息平台为基础,逐步实现市内医疗和公共卫生信息资源共享,互联互通。配合市级启动全市居民健康卡项目建设,开展预约挂号、预约转诊等服务,逐步开通网络支付、健康信息推送等功能。 26、稳定医疗行业安全形势。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履行行业监管职责,不断完善医疗机构安全生产隐患排查、信息上报、应急值守等制度,加强日常监管和专项治理,重点抓人员宣传教育、隐患问题整改和医疗机构管理机制,坚决遏制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27、加强宣传引导。做好健康脱贫、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婚育新风、民生工程和健康节日等主题宣传。创新互联网舆论引导方式,强化政务微博、微信和门户网站建设,提升突发事件舆情应对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