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引二导三思”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与操作策略摘 要:“一引二导三思”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以“依课标预设问题、据学情决定讲解”为主导,学案引领为轴线。通过“自主学习” 、 “合作探究” 、 “分层检测”这三个层面的思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从“了解了”上升到“记住了” ,从“记住了”上升到“学会了” ,从“学会了”上升到“会用了” 。实践表明,应用“一引二导三思”课堂教学模式,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中得以真正实现。学生思维更活跃,口头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创新精神明显增强,学习成绩普遍提高。 关键词:教学模式设计 操作策略 效果与反思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出现了不少新的组织形式,但就现阶段的实际,
2、新课标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并没有得到落实。为此,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思考,设计而成以“依课标预设问题,据学情决定讲解”为主导的“一引二导三思”课堂教学模式。希冀于通过课堂教学的改革,转变传统的教与学的模式,使新课标所倡导的教学理念得以落实。 一、 “一引二导三思”课堂教学模式内容设计 1.学案设计要求 (1)教师通过对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的分析,精心设计再生成符合自己学生和自身特点的导学学案。 在学案设计时,必须体现以下原则。 学案编写要以导学为主,体现“依课标预设问题”的设计原则。 学案设计时要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释疑、激思,培养
3、学生的能力品质和创新素质。 中学各学科知识体系有其完整性、逻辑性,但许多学生确感到知识零碎,难以把握。教师在学案设计中就应重新整理、归纳,理出思路、找出知识突破口,使知识系统化,从而更易于学生接受。 强化学法指导。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 ,让学生能够用已学方法,去解决新情况、新问题。 学案的书写应该注重课本知识的深化和迁移,不应是书本内容的翻版。 (2)学案设计的基本环节:学习目标确定-情境创设导读问题设计-自主探究、合作学习问题设计分层检测问题设计梳理小结-课后作业设计。 2.课堂教学操作要求 (1)教与学时间控制。教师讲课要遵循“据学情决定讲解”的原则。一般情况下,教师讲课时间不得超
4、过 10 分钟,学生自主、合作活动时间不少于 30 分钟。 (2)课堂组织形式。课堂学习形式由循规蹈矩呈现为“形散而神不散” 。主要组织形式为学生自学、小组讨论、教师点拨、分层辅导。 (3)课堂教学基本流程。启动调节情景展示学习目标及导读问题展示学生自学教师点拨探究问题展示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分组展示梳理小结分层检测纠错深化作业布置。 二、课堂教学具体操作策略 1.启动调节 教师提前进入教室,做好课前准备后进行侯课。上课铃声响,教师一是要注重上课礼节,培养学生尊敬师长的好习惯。二是要采用灵活的方法,让学生思维神经尽快地进入课堂。 2.情景展示 教师根据课题内容和特点,通过联系生产与生活实际素材、
5、演示实验或对已有知识的拓展深化等手段,创设问题情景导入研究课题,调动起学生学好本节课的欲望,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大胆质疑。 3.学习目标及导读问题展示 学习目标展示主要是教师依据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白本节课应达到怎样的学习结果,目标越具体越好。导读问题的设计,主要针对全文的整体把握和基本概念、情节的记忆,引领学生初步了解所学内容,解决较简单的问题。通过对导读问题的思考,使学生达到了解所学内容的目的。 4.学生自学 通过导读问题,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文内容,同时找出自己认为较难或容易出错的学习内容,并进行注明。通过自学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中所呈现的概念、情节达到“记住了” 。 5.教师点拨 教师根据学生自学中
6、暴露出的问题,进行有效的点拨与引领。通过这一环节的引领,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学会学习奠定基础。6.合作探究问题展示 教师一定要科学合理地设置基本知识、基本方法的探究过程与问答,不能只是一些生硬的知识的填空。通过问题的探究和小组讨论使学生达到理解学习内容的目的。 7.自主探究、小组讨论 该环节一般采取学生先个人自主思考合作探究问题,在自主探究学习的基础上小组内进行交流。通过这一环节的学习,使学生对所学内容达到“学会了” 。 8.小组展示 让学生个人或小组汇报自己的讨论结果或认为比较难的学习内容,并就学习过程和需要注意的地方进行生生交流、师生交流,达成共识。 9.点拨梳理 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
7、,进行有效的点拨与引领。教师要从学科体系和学生学习结果总体驾驭教学目标。针对本节课的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和基本方法,结合教师在教学中已有经验和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总结、拓展提升,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10.分层检测 教师设计适量的检测题,要紧扣学习目标突出重点,精心选择,注重层次性。针对学生的差异,按难度可分为基本题、提高题、综合题三个层次的变式训练题,提供给不同层次的学生,要让好学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后进生消化得了。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掌握所学内容。 11.纠错深化 通过对检测题的分析,引导学生自主归纳总结,理清知识结构,总结解题步骤,掌握规律和方法。注重知识的拓展与提升,澄
8、清学生思维认识上的疑、难点。通过这一环节,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使学生对所学内容达到“会用了” 12.课后作业 对课程中的知识点和主要问题,有选择性地挑选习题,达到拓宽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作业布置要体现“三不布置”原则:不布置重复性的作业,不布置惩罚性的作业,不布置超负荷(过难过多)的作业。遵循“分层布置”原则:要对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做到分层布置作业,基本题目、提高题目、研究性题目各有侧重。 三、课改效果与反思 实践表明,应用“一引二导三思”课堂教学模式,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中得以真正实现。学生思维更活跃,口头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创新精神明显增强。教学成绩普遍提高。 以 2
9、011 年三个九年级实验班成绩来说,中考各科成绩与 2010年相比,合格率语文提高了 23 个百分点,数学提高了 32 个百分点,英语提高了 20 个百分点,理综提高了 33 个百分点,文综提高了 4 个百分点,六合率达到了 57%,提高了 26 个百分点,高中录取率达到了 97%。 实践告诉我们,在实际操作中转变教师的观念,渗透新课改的理念,不失为一种快捷的办法,边实践边学习边探索,更有利于迅速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参考文献 1宋乃庆 中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M.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 2朱慕菊 走进新课程 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 4美杜威 我们怎样思维 经验与教育M.姜文闵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6。 5卢真金 反思性教学及其历史发展J.全球教育展望,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