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压患者维持血液透析的护理 .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977144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低血压患者维持血液透析的护理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低血压患者维持血液透析的护理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低血压患者维持血液透析的护理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低血压患者维持血液透析的护理 【摘要】 目的 探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中医护理干预疗效和机制。方法 采用针炙、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及中医辨证施护。结果 增强了患者体质,加速康复、预防和减少再次发作起到了良好效果。结论 中医护理干预重在治病求本,辨证施护,提高了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论文下载。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是指脑血管供血不足所致短暂局灶性脑机能障碍而以眩晕为主诉的疾病,多见于中老年人。以突然发作、反复发作为特点,严重者可合并不可逆转的脑缺血等危急征象。临床表现为眩晕、心悸、乏力、汗出、肢冷、恶心呕吐,可表现为持续性或一过性。正确的护理不仅可减轻眩晕的症状,还可减少

2、眩晕的发作,也可以避免脑卒中的发生。我科采取中医护理干预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效果显著。现汇报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11 年 1 月至 2012 年 11 月我科收治 64 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其中治疗组 40 例,男 26 例,女 14 例,年龄 60-85 岁,平均年龄74 岁。对照组 38 例,男 25 例,女 13 例,年龄 60-83 岁,平均年龄72.5 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合并症及既往史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 ,具有可比性。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一般性护理,观察组除一般性护理外分别给予有针对性的中医护理干预。1

3、疗程后观察效果。1.2.1 中医护理干预 1.2.1.1 针炙 头晕较重者可针炙百会、风池、曲池、合谷等突,每日 1次,连续 10 天为 1 疗程。眩晕而昏仆不省人事者,急按人中,强刺激,并立即报告医生配合抢救;眩晕伴恶心、呕吐者,加针内关、合谷、中脘等穴。1.2.1.2 健康生活方式指导 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眩晕剧烈者应多卧床休息,缓解后起床或起身动作要慢,避免急剧转动头部。环境要清静、通风、光线柔和。禁烟酒、咖啡及浓茶。冬春季节应注意保暖。营养支持原则以膳食补充营养为主,选用易消化的食品,少食多餐。鼓励食疗。2 结果 表 1 两组疗效比较3 讨论3.1 中医认为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

4、是以脑动脉硬化及颈椎退行性变为基础,导致小脑下动脉、迷路动脉、内耳动脉血流下降,缺血缺氧而引起1。属中医“眩晕”范畴,多由虚、瘀、风、痰等多种因素致病,病机为本虚标实,即无虚不作眩。常见于老年人。中医认为,人体以阳气为本,阳气具有温煦气化,推动血行之功,阳气充足,人体机能旺盛,气机通畅,血运正常,清窍得养,机体各种生理活动就能正常运转。若病人素体阳虚,或因年老阳衰,或因各种原因如,劳累过度,纵欲过度、嗜食生冷寒凉,病后滥用抗菌素,起居失调等导致阳气耗损,阳气不足,不能温煦气化、推动血行,气机失调,从而血行不畅,清窍失养,眩晕发作2。在丹参等活血化瘀基础上,饮食应扶阳补气,可用人参或党参、黄芪、

5、炖鸡肉、羊肉汤服用,或泡水服,多食血肉有情之品;忌食生冷、辛辣、肥腻、烟酒之品。少数病例属肝肾亏虚,髓海不足者,要注意节制房事,避免过度劳累;饮食可用甲鱼、山药、枸子汤。食欲不振者,可食陈皮、砂仁、瘦肉粥,以益气健脾和胃,后施以调补。3.2 日常生活应慎起居,避风寒,防外邪,畅情志。注意劳逸结合,过劳和纵欲过度。缓解期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有指导患者掌握眩晕发作时的应急措施,如立即卧床或扶床栏、墙等物就地坐下,闭目养神,避免走动,病情稳定下时活动时有人扶助。3.3 针炙 气血亏虚者针刺足三里、三阴交、气海、脾俞等穴,以补益气血。肝肾亏虚、髓海不足者针刺肾俞、足三里、三阴交以补益肾气。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根据不同的症候特点应用中医辨证护理,饮食调理,对患者加速康复、预防和减少再次以作起到了良好效果。 “急则护其标,缓则护其本”是治疗该病辨证施护的核心,是具有中医特色的有效的护理措施。参考文献1 王维治.神经病学M.4 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212 伍德军.参附与血塞通治疗椎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 32 例.陕西中医.2008.29(9):118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