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肥西县高刘镇粮食生产现状及对策摘要介绍高刘镇粮食生产的现状,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以期促进粮食生产的发展。 关键词粮食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对策;安徽肥西;高刘镇 改革开放 30 年来,粮食生产曾出现“蛛网波动”,基本上每 10 年 1个周期,1985 年和 1995 年粮食生产分别达到同时期的峰值,但粮食增产造成粮价下跌,种田效益下降,甚至出现卖粮难,挫伤了农民群众种粮的积极性,导致粮食生产出现波折1。直至 2004 年以后,随着土地税费减免,惠农补贴政策出台,农产品价格尤其是粮食价格的上扬,种粮效益明显提高,使得农民对农业生产重视起来。近年来,高刘镇认真贯彻上级文件精神,把粮食生产
2、作为促进新农村建设和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重要手段来抓,落实政策、实施项目,依靠科技,强化服务,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增长。 1 粮食生产现状 2009 年高刘镇粮食生产面积 7 466.67m2,总产 5.4 万 t,平均产量 7 230kg/hm2。粮食主要品种有水稻、小麦、豆类、山芋等。全镇人均占有粮食 818kg,商品率 65%左右;农民人均粮食收入 1 585 元。该地粮食生产表现出四大特点:一是 2005 年以来连续 5 年增产,播种面积年均增加约 2%,总产年均增长约 3%,人均占有粮食逐年增加 45kg 左右,人均粮食收入逐年增加 80 元左右;二是夏收生产面积逐年增加,2009 年
3、夏收小麦达到 1 400hm2 左右,比 2008 年增长 12%;三是粮食生产效益稳定提高,2009 年粮食生产平均收入 13 275 元/hm2,比 2008 年增长 5%以上;四是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高,优质粮食生产增多,粮食产品安全可靠。 2 存在的问题 一是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不高,高刘镇 6.67hm2 以上种粮大户仅 17 户,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不利于机械化操作和科技成果应用推广。二是粮农素质不高,在家务农的主力军为 45 岁以上的老弱群体,文化水平普遍不高,生产、经营方式传统,发展后劲不足。三是生产基础设施薄弱,特别是农田水利设施陈旧老化较多,粮食生产一定程度上靠天收,抗御自然灾害能
4、力较弱。四是生产社会化服务水平低,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应用较少,科技贡献不足。五是农业生产成本如化肥、种子、农药、机械、水电、人工等上升较快,平均成本近 10 500 元/hm2,压缩种粮效益空间。六是种粮比较效益低,造成复种指数降低或粮田改种(棉花等经济作物),导致粮食播种面积有下降的趋势;且农田抛荒现象又现苗头2。 3 对策 3.1 落实促进粮食生产政策,进一步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 各级党政领导要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尤其要把粮食生产摆上位置,出台促粮发展政策,继续加大补贴力度(高刘镇 2009 年人均补贴 162.8 元)。激发广大农民种粮热情,要逐步提高粮食生产效益,维护粮食生产的稳定
5、和农民利益。 3.2 加大良种推广力度,提高粮食生产科技水平 良种是增产的内因,要大力推广应用优质高产品种,以超级稻为重点,水稻主推丰两优一号、丰两优香一号、新两优 6 号、优 7954、扬两优6 号、两优 6326;小麦主推皖麦 33、扬麦 13、扬辐麦 2 号、扬麦 15 等,确保粮食作物良种覆盖率为 98%(2009 年 95%),品种优质率 70%以上(2009年为 60%)3。配套推广水稻旱育稀植、超级稻高产栽培、免耕直播、避灾抗灾、绿色标准化生产、病虫害综合防治、测土配方施肥、农作物秸秆还田技术、玉米育苗移栽、小麦免耕直播和精少量播种等保优高产适用技术,扩大应用面积,做到关键技术到
6、位率达 90%以上。同时,要大力整治农资经营市场秩序,规范经营行为,改变农作物品种多、乱、杂现象,有效打击农资经营中坑农害农、假冒伪劣行为,保护农民的利益。 3.3 建立健全农技推广体系,强化农民教育 建立县、乡、村和科技示范户“四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做到农技、农机、植保、土肥、种子等粮食生产服务部门齐全,人员稳定,待遇到位,以调动农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确保技术到位,保障有力4。加大农业科技的培训力度,造就新一代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增加农户尤其是种粮大户和示范户的科技意识、市场意识,加大农民适用技术培训力度,加快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在粮食优质超高产栽
7、培上取得突破,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 3.4 开展粮食生产科技培训、指导和示范,引导粮食生产 近几年从本地实施的国家水稻产业提升行动和高产示范项目的实践来看,农技推广到位、及时是夺取粮食丰产丰收的重要保证。一是积极开展农民科技培训,组织植保、土肥、农技、农机等单位技术人员和有关专家开展粮食生产技术培训,培训基层农技人员、村干、种粮大户、科技示范户和农业生产骨干,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农技 110 和技术明白纸等,普及科技知识;二是建立农技干部帮扶制度,利用农业科技培训项目,组织农技人员与种粮大户和科技示范户,结对子,开展一对一的帮扶,同时要求种粮大户和示范户要带动 510 户普通农户发展粮食生产;
8、三是开展示范,坚持乡村高产示范片与示范户齐头并进,共同带动和提升粮食生产水平;四是开展技术指导,在粮食生产重点季节,农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抓现场指导,解决生产问题,确保粮食增产增效。 3.5 推进农技和农艺结合,加强农业基础建设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着力推进农机和农艺结合,大力推广水稻机耕作机插秧机收割、小麦机开沟直播生产、秸秆粉碎还田等技术,减轻农民群众的劳动强度,提高粮食生产效率,节约生产成本,增加粮食生产综合效益。实施农业项目,改善粮食生产条件。抓住国家把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转入农村的机遇,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依托在本地实施的国家标准粮田建设项目和现代农业发展(粮食)产业
9、项目,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标准粮田建设和中低产田改造为重点,对粮食产区的道路、田块、沟渠、林带进行改造和完善,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 3.6 充分发挥各种协会、合作社作用,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 近几年来,在政府的帮扶下,各种协会、合作社等民间组织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高刘镇现有土地流转合作社 12 个,用水协会 1 个,植保协会1 个,粮油购销合作社 3 个,充分发挥协会和合作社的职能,对于推动粮食生产意义重大。通过土地流转合作社把一家一户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向种粮大户集中,使种粮大户每年增加 20%30%,发展连片集中种植,实行规模生产;通过用水协会对水资源进行合理安排和科学调度,满足粮食作物生长
10、发育对水的需求;通过植保协会组织机防队,对水稻、小麦等作物病虫害进行统防统治,提高防治效果,减轻病虫害损失;通过粮油购销合作社发展订单农业,以“公司+合作经济组织+农户”或“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的形式,推动粮食规模化集约化生产,保持稳定增长。 4 参考文献 1 杨红,温建.我国粮食生产回顾、现状及发展目标J.广东农业科学,2009(12):302-304. 2 李海楠.粮食增产布局关键在耕地和水源J.农村经济与科技:农业产业化,2009(12):39-40. 3 胡本田,黄源湘.安徽省粮食生产波动性的实证研究J.安徽省情省力,2009(5):23-24. 4 郑红维,张保军.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完善粮食生产科技服务体系J.作物杂志,2008(6):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