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创新技能型人才培养与高职院校教学改革.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978046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创新技能型人才培养与高职院校教学改革.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关于创新技能型人才培养与高职院校教学改革.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关于创新技能型人才培养与高职院校教学改革.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关于创新技能型人才培养与高职院校教学改革.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关于创新技能型人才培养与高职院校教学改革.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关于创新技能型人才培养与高职院校教学改革论文摘要:当前社会不仅需要大批技能型人才,更需要具有一定创新性的技能型人才。为了培养更多的创新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要积极推进教学改革,首先推进课程教学改革,优化课程师资队伍,开发课程内容,拓展课程资源,变革课程评价方式。其次,推进教学模式改革,努力协同政府和企业共建“三维一体”的创新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关注创业教育模式、课程渗透模式和实践活动模式。最后,引导学生从学习性质、学习途径、学习规模和学习风格等方面进行学习方式转变,加强创新学习、体验学习、结伴学习和失配学习。 论文关键词:创新技能型人才;创新教育;高职院校;高职生 当前,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多

2、定位为高级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经济社会的发展不仅需要大批技能型人才,更需要具有一定创新性的技能型人才。创新技能型人才是指具有博专结合的专业知识、精湛的专业技能、强烈的创新欲望和良好的创新能力,并能创造出既有创意又有一定社会价值的新产品的人才。加强高职院校创新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是适应经济发展要求、切合社会实际的重要举措。高职院校不应只重视学生的专业知识传授与应用技能培养,更应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激发、创新思维的训练、创新技能的培养和创新个性的塑造。作为一线技术工人摇篮的高职院校必须遵循产业升级规律,尊重技能型人才的职业成长规律,加大创新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力度,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既要学习知

3、识,还要形成并提升职业技能,逐步形成开拓进取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一、高职院校创新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课程教学改革 (一)优化课程师资 高职院校非常重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多数院校“双师型”教师的比例超过 60%,其中不乏有创见的高水平教师,但从整体来看,很多教师的教学观念落后、知识陈旧、方法单一,这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激发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很多教师疲于应付繁重的教学任务,鲜有精力更新知识、创新教学模式方法,少有时间指导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一个有创新性的教师应能帮助学生在自学的道路上迅速前进,教会学生怎样对付大量的信息,他更多地是一名向导和顾问,而不是机械传递知识的简单工具。高职院校要努力建

4、设一支门类齐全、数量充足、梯次合理、技艺精湛、创业创新的师资队伍。首先,可以直接从企、事业单位引进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高技能人才充实师资队伍。其次,高职院校可以通过选派教师到企、事业单位兼职、挂职,或进行项目合作。此外,高职院校还可以选派教师到有关高校和科研院所进行研修访学、合作研究,不断拓展其学科视野,提升其创新技能。再次,高职院校可以从企、事业单位聘请具有一定创新性的企业经营管理、生产技术人才作为兼职教师。这样,高职院校既可以将兼职教师请进课堂,兼职教师又可以将学生带到企、事业单位一线岗位。 (二)开发课程内容 为了有效培养创新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需要改变重必修课程、轻选修课程,重理论课程、

5、轻实践课程,重学科课程、轻活动课程,重分科课程、轻综合课程的现状,切实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课程内容必须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及时更新并不断开发适应社会生产生活需要的新课程,设置丰富多彩、应用性强、弹性化的选修课程、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高职院校应积极与企业密切围绕产学研的发展目标,将企业所需的课程和要求纳入教学改革,结合服务所需,使所开设的课程能贴近于社会实际需要。在加强知识技能等专业基础课程的前提下,高职院校要特别重视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发。综合实践课程具有较强的综合性、经验性、实践性和创新性,通常以生产生活中的问题为中心,学生通过参与社会生产生活实践,可积累丰富的经验与体验,自由地

6、表现自己的创新欲望,逐步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不断提高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创新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其创新素质乃至整体素质的提高。 (三)拓展课程资源 高职院校创新技能型人才培养要改变单一的学府式、课堂化的教学环境,逐步把企业文化引进到课堂中来,创设尽可能与工作实际接近的教学环境,实现学校环境与工作环境、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有机融合,推进体现企业生产实际场景的课程环境建设。高职院校要使学生了解职业情境和岗位要求,不断强化专业能力的学习,要使学生在遵照企业要求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不断增强责任意识、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2。 由于高职生学习目的的职业性、学习过程的实践操作性和学习内容的专业性等特点

7、,决定了他们在学习期间必须通过“产学结合” ,一边学习、一边实践,必须有效利用专业知识和技能参加社会服务,投身社会实践。因此,课堂和教材也不应是学生惟一的学习资源,在课堂以外的学习空间中,学生可以开阔视野、了解社会需求,增加学习的针对性,可以广泛接触不同人群,面向社会生产生活实践,应用和创新所学专业知识,不断发展专业技能和素养,提升创新能力。此外,学生不仅要在现实社会中学习,还要学会利用计算机网络在虚拟社会中学习。网络学习可以突破时空界限,提供交流合作平台,有利于学生在更大范围内激发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高职院校可以尝试开发专业课程的在线学习系统和考试系统,给学生提供自学、检测和考核的平台。

8、 (四)变革课程评价 传统的高职院校课程评价重技能操作、轻创新拓展,多为终结式的评价,通常更为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及专业技能等级证书,相对忽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实际上,课程评价不能只针对学生的学习结果,也应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和创新学习习惯的养成等方面。对创新技能型人才的评价,需要实现多元化的评价机制,建立多种形式、多次机会的评价模式。课程评价要体现以创新技能为中心,从过去单一的根据文化理论考试成绩评价,转变为着重依据学生的专业综合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来全面衡量。评价层次逐步由对记忆能力、思维能力的评价转变为操作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评价;评价方式由教师一维评价延伸到学生自我评价

9、、学习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多维评价;评价形式由闭卷考试拓展到开卷考试、口试、现场实验、活动产品考核等;评价场所由教室转移到实验室、工厂和社会这样,学生在科学合理的评价系统中能够不断提升专业知识技能,这也正是“创新”得以持久发展的旺盛动力。 二、高职院校创新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改革 (一)三维一体模式 高职院校要协同政府、企业共同建立“三维一体”的创新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健全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高职院校为基础,学校教育和企业培养紧密联系,政府推动和社会支持相互结合的创新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应采取各种激励措施,为高职院校与企业搭建平台,联合学校和企业建设创业孵化基地

10、,提供优惠条件,支持配套经费,鼓励企业支持高职院校发展。企业和其他社会部门应关心和支持高职院校,共建产学研中心,为学生提供创新实践学习的场所与条件。高职院校更应主动寻求政府帮助,主动联系企业合作制定专业标准、人才培养方案和实践体系、开发新专业、构建新的课程体系、拓展新的教学内容,促进专业与产业、学校与工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等的有效对接。 (二)创业教育模式 高职院校要大力弘扬“创业创新创优”的时代精神,构建特色鲜明的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体系,积极推进学生的创业实践,帮助学生搭建创新创业基地与平台,建成功能齐全的创业孵化中心,扶持一批学生创办自己的企业,

11、营造“鼓励创业,宽容失败,勇于创新,追求成功”的创业环境。高职院校还可为学生在校内外聘请创业指导专家或创业导师,设置创业项目和配套创业基金,组织和选拔部分创新热情高、创新能力强的学生积极参加学校、乃至省市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等比赛, “以赛代练” ,不断提升其创新技能。 (三)课程教学模式 日本高校为了培养创新性人才,通过增设创新性教育科目,使其与专业科目相融,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化的课程结构3。高职院校课程教学模式需要有效渗透创新思维的培养,突出创新技法的指导,加强学生学习内容和生活经验的练习,使学生的学习真正成为一个主动的过程和创新的过程。在不增加教学计划规

12、定学时的前提下,可开设创新创业教育的选修课程,也可以寓创新创业教育于各科教学之中,结合学科特点对教学目标、内容、方法与过程等进行精心设计,积极提倡启发式、合作式、研究式、讨论式教学,启发诱导学生大胆猜想,引导学生理解创新的规律、方法和技巧。课堂教学可以多采用案例教学、项目教学,教学内容要加强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案例和项目的选取、分析要注重多学科知识的综合。 (四)实践活动模式 实习实训、社会实践等实践活动对高职生创新能力的开发和培养十分关键。实践活动能给学生提供更大的自主性,为学生提升专业实践技能,展示自己的创新才能提供一定条件。学生通过参加各种实践活动,能培养他们创新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在

13、生产生活实践中激发他们的创新欲望,养成他们强烈的探究精神,较好地满足学生创新技能发展的要求。实践活动模式赋予学生创新技能更大的发展空间。为此,高职院校要对创新实践活动进行优化设计,发挥实践活动的多重功能。在课余时间,教师可以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文体活动、主题班会、参观调查、访问考察等活动,为学生形成良好的创新技能奠定基础。 三、高职院校创新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学习方式改革 (一)学习性质由重复学习转向创新学习 作为人类文明的继承者和传递者,高职生不仅要学习现成知识以适应环境,更要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技能去改造环境、创新发展。即使一个人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和策略,具有了出色的学习能力,但所学的毕

14、竟是社会中已经存在的知识,充其量是适应现成的社会,而人生活在世界上更重要的是要改造社会,创造美好的未来4。高职生的学习不能只停留在专业知识记忆、操作技能模仿与简单应用等重复性的学习,要努力实现由重复学习向创新学习的根本转变。创新学习有利于高职生将专业知识和技能运用于生产生活实践之中,为社会做出更大贡献。高职院校教师应努力引导学生逐步学会创新学习,不断培养其创新意识,发展其创新的积极信念和坚强意志。 (二)学习途径由经验学习转向体验学习 从个体的精力和时间来看,尽管经验学习非常必要,但是被动接受式的经验学习使得高职生的学习普遍缺乏现实感,缺少心理体验。人类在获得“浓缩果汁式”的知识的同时,却忽视

15、了生命的丰富性与完整性,忽略了对成长过程的直接经历与体验。体验学习是针对传统教学忽视教学过程的亲历性和自主性而言的。体验是学生对知识信息的深层加工、解读与综合构建,也是实现知识内化、系统化的必由之路。体验学习有利于学生亲历学习过程并在过程中体验生动的知识和丰富的情感,有助于发现、掌握、应用和创新知识,有利于更好地进行学习反思,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另一方面,很多专业知识往往是内隐性、程序性和策略性的知识,难以言传,更适合学生自己去意会和体验。 (三)学习规模由独立学习转向结伴学习 不少高职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习惯于独立学习,喜欢单兵作战,不太愿意选择与同学结伴学习,缺乏与同伴的有效互动

16、。尽管独立学习可以增强学生的独立自主性,但在独立学习时,学生可能缺少群体压力感,在遇到困难时容易产生无助感。实际上,高职生无论在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还是在大型机械和生产流水线的操作过程中,都需要加强与同伴之间的结伴学习。结伴学习能增加学生之间的交往互动,帮助他们去除自我中心的思维方式,便于他们全方位、多角度地看待问题,有助于产生更多的信息输入和输出,有助于合作性思维、创新思维的产生。学生只有在整合自我建构与他人建构的基础上,才可能超越自己一个人对事物的理解,从而产生新的认识。 (四)学习风格由匹配学习转向失配学习 现行高职院校多强调专业学习与生产实习及未来就业的对口,提倡匹配学习,即扬长

17、避短式的学习,使学生能有机会按照自己偏爱的方式进行学习。事实上,不少高职生往往面临因所学专业与从事职业不相一致而造成的职业“失配”问题,而且他们在工作岗位中也经常会遇到“结构不良问题” ,这些问题利用在校所学专业知识技能往往难以解决。如果学生只进行扬长避短式的匹配学习,那么他们在面对“结构不良问题”时,由于缺乏弥补自己学习风格中的短处,凭借原有风格中的优势将无法应对新的学习任务。因此,高职生在匹配学习的基础上,应适当加强有意失配学习,即抑长补短式的学习,采用平时用得较少,对自己来说是劣势或短处的学习方式。 “我们的任务不是选择尽力减少学生不适的学习方法,而是让他们去接触那些新的、会在将来给他们带来不适的教学方法。 ”这些方法的掌握将有利于高职生更好地适应其未来职业发展与创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