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高职高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论文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企业对技术人员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培养高技能型人才成为当今的热点话题。根据社会不断提出的人才问题,文章通过对国外高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学习与借鉴,分析了我国高职院校在高技能型人才培养方面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探讨了我国高职院校如何培养符合我国市场需求的高技能型人才,构建了高职高技能模型人才培养模式。 论文关键词:高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 一、问题提出 2011 年 5 月 25 日,搜狐网上出现佛山年薪 10 万难觅高级技工 企业对技工需求加大的新闻;随后在 2011 年 8 月 29 日,凤凰网刊登了职场形势很严峻?看,高
2、级技工就业很轻松! ;同年 9 月 22 日,人民网刊登了广州:月薪五千难招技工 1.27 个岗位只有 1 人求职的新闻,等等。近几年常出现类似的报道,说明出现这种高技能型人才严重短缺的突出原因是我国高职教育资源及相关培训机构不能满足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型人才数量和质量的要求。教职成20119 号文件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发挥引领作用。目前我国高职教育在课程结构、教学内容、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政府教育经费投入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二、高技能型人才内涵
3、界定 20 世纪末 21 世纪初,是知识经济初现端倪的时期。现代科学知识、理论方法对人类生产的影响越来越大,也越来越直接,使得在生产过程中出现了“高技能型人才”的新叫法。目前这种形态的人才有许多不同的名称,如:高级技工、高级蓝领、高技能人才、技师、高端技术工人、灰领、金蓝领等。2004 年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主任陈宇在上海职业培训国际论坛上的讲话中提到了高技能灰领的内涵,即这一层面的人才是介于白领与蓝领之间的掌握了丰富的现代科学知识,同时又具有很强动手能力,从事技能性工作的人群。2005 年人才发展报告蓝皮书给出了高技能型人才的定义,并提到了高技能型人才主要包括技术技能劳动者中获得高级技工
4、、技师和高级技师职业资格及相应职级的人员。如,高级车工、高级模具钳工、汽车维修技师、火箭装配技师、加工中心操作技师、烹饪高级技师、高级美容师等。职业领域涉及商业、服务业人员和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中第三至第六大类) 。 概括起来,高技能型人才具有以下几方面的基本特征:具备高超的生产技艺与技术诀窍;掌握高端操作技能;脑力劳动的比重逐渐增大;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可以顺利实现从技能操作岗位向一线生产管理岗位的转换。 三、国内外高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分析 随着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目前中国劳动力结构呈现出一种“中间小,两头大”的态势,这主要是因为近几年国内大学扩大招生及许多青
5、年去国外大学深造,为我国社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工程师及企业高层管理者;普通操作工是只掌握某门技术而没有或掌握很少理论知识的人,由于我国人口多,这部分人所占的比重很大;而介于工程师和普通操作工之间的人才即高技能型人才严重匮乏,因而近几年报纸上、电视上经常出现在企业出价月薪 6000 元、8000 元,甚至年薪 10 万、20 万都招聘不到一个技师或高级技师的新闻。这是大多数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都会出现的问题,欧美国家及韩国、日本在工业化过程中都出现过高技能型人才匮乏的现象。 由于这些发达国家工业化过程较早,因而在高技能型人才培养方面已形成比较成熟的模式,如德国的双元合作模式、加拿大的 CBE 模式
6、、日本的产学合作模式等等。 德国的双元合作模式是通过企业与学校紧密合作共同培养人才的方式,学生在校学习三年的理论基础知识,然后利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在企业实践,这样可以比较熟练地掌握企业相应岗位上的一些技能,能够做到毕业后即可顶岗工作。加拿大的 CBE 模式是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这种教育方式是按企业岗位需要,由学校聘请行业中一批具有代表性的专家组成专业委员会来指导确定从事这一职业所应具备的能力,明确培养目标,学校再依据这个目标制定教学大纲实施教学。日本的产学合作模式主要是企业在高校办学、科研、人事流动上给予一定的资助,学校在培养学生时要按照企业要求深入培养学生的某项专门技术,让学生除了具备学校应该
7、具备的能力外,还具备专项技术。 我国的高职教育起步较晚,通过对发达国家先进培养模式的学习与借鉴,在一些高职院校已经开始尝试采用工学交替、聘请企业专家作为专职委员指导课程开设、增加专业实践课程、开设课程设计等等方式来培养高技能型人才,但总体来看,这些教学方式的改革还没有取得满意效果,我国高职教育还没有形成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教学模式。 四、高职高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2011 年 7 月 6 日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布了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 年) ,这是国家人才发展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规划提出,到 2020 年,全国技能劳动者总量将达到1.4 亿人,
8、其中高级工以上的高技能人才达到 3900 万人。同时,全国将建成 1200 个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1000 个左右技能大师工作室。 据统计,到 2009 年底,我国高技能人才达到 2631 万人,比 2004 年底增加 771 万人,增长约 40%,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总量的比例达24.7%。据预测,2015 年和 2020 年,技能劳动者需求将分别比 2009 年增加近 1900 万人和 3290 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需求将分别增加约 540万人和 990 万人。尽管这几年我国高职院校为社会培养了不少技能型人才,但与社会需要还存在很大差异,高技能型人才的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1.采用“
9、1.5+1+0.5”模式 在这种模式中通过一年半的理论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学生对本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有了初步了解,然后进行为期一年的工厂实习,根据历届各专业学生的就业分布,让学生进入实际车间进行技能训练,最后再回到课堂学习更深层次的专业理论知识,这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专业有个从理论认识到感知认识再到更深层的理论认识过程,通过这一过程,学生可以将理论和实际的技能知识紧密结合在一起,通过最后的半年理论教育可以激发学生对某一技能更深层次的理解,这为学生将来的毕业就业打下良好的理论和技能基础。 2.教学体系设计 目前,我国不少地方常出现“用工荒”的局面,与这一现象相矛盾的是不少学生感慨“就
10、业难”的问题,出现这一矛盾的关键是目前培养的学生与地方需求不相符合。为了解决这一矛盾,高职教育应该与地方市场紧密结合,以地方市场需求为出发点,设计一套适合地方企业需求的教学体系,培养适合地方企业需求的高技能型人才。 在具体实施时,可以借鉴国外经验,聘请地方企业的专家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每年至少指导一次教学体系中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等。通过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对某些技能岗位的分解,及时形成符合市场要求的课程体系。为了加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可以将相关职业技能证的考核纳入教学计划中,作为考核该学生是否能够毕业的条件之一,同时加大专业技能实验实训量,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实训
11、,可以加深学生对各知识点的理解。 3.优化师资结构 为保证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质量要求,高职院校需要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在“双师型”师资队伍中,对教师的要求不再停留在持有教师资格证与其他系列资格证上,而是要求教师对当今企业所需职业技能的掌握与更新。教师除了具备教学能力,还必须具备较强的技能实践能力,掌握市场最新动态。而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师存在的实际问题是教师很难进入企业一线进行锻炼,加上高职教师繁重的教学任务,使得教师无力深入钻研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几乎完全按书本讲解,缺少企业产品实例教学,导致教学内容与工作岗位要求脱节,学生缺乏学习热情,经常有学生和家长对高职教育产生
12、“学完后能干什么”的质疑。因此高职院校应该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尤其是“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不断优化师资结构。 4.加大政府教育经费投入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基本上由各省、市、自治区以及教育部门投资办学。而各级地方政府由于自身财力有限,在高职教育投资上仅能维持教职工的基本工资和日常办公费用,其他各项教学的软、硬件设施均由各院校自筹资金解决。这使一些高职院校在办学过程中,由于招生难、生源不足,办学经费来源局限等原因,而无力更新和购置各种先进的教育教学设施,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五、结束语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发展速度飞快,各种科技信息传播迅速,学校的教育应该跟上时代的步伐,尤其是担任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高职院校,需要不断采集社会信息,培育出与社会相符的专门技术人才来满足各类岗位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