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课程“一页开卷”考试浅析.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978186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高校课程“一页开卷”考试浅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关于高校课程“一页开卷”考试浅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关于高校课程“一页开卷”考试浅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关于高校课程“一页开卷”考试浅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关于高校课程“一页开卷”考试浅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关于高校课程“一页开卷”考试浅析论文摘要:传統的高校课程考试模式已与现行素质教育下的人才培养目标不相适应,有必要对其进行改革。对“一页开卷”考试模式的内涵、作用与意义及其顺利实施的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与分析,发现“一页开卷”考试无论是对促进教育理念的改变与教学质量的提升,还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及其整体素质的提升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和现实意义。 论文关键词:教学改革;素质教育;一页开卷 课程考试是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引导学生学习方向、检验学生学习效果、评价学生学习成绩的一个重要手段。同时,它在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过程中有着重要的评价与导向、保障与创新以及诊断与反馈的功能。上述

2、功能从教、学、改等方面全面地体现了高校考试的功能,但纵观当前我国高校的考试现状,考试功能严重失衡,存在较大的弊病。目前,高校课程的考试形式主要有闭卷考试、开卷考试和课程论文三种,且多数学校的考试仍采用闭卷的方式进行,即不允许学生携带任何与考试有关的材料进入考场,学生只能凭记忆作答。结果是学生为应付考试而死记硬背,不注重对知识的消化理解,经常是考试一完,书本一丢,课程内容在短时间内就忘得一干二净,无助于学生真正掌握所学知识。为此,教育界诸多学者多次呼吁改变这种不合理的考试方式,提倡开卷考试。 由浙江工业大学试行的“一页开卷”大学课程考试方法已引起众多媒体和国内部分高校的极大关注。新华社、 中国青

3、年报 、 人民日报和中国教育报等媒体纷纷对此发表评论,其利弊亦引起了广大师生的广泛讨论。如何正确认识和运用这种考核方式,是教学工作者应当探讨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 “一页开卷”考试的内涵 “一页开卷”考试是介于开卷考试和闭卷考试之间的一种考试方式,是在完全开卷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也称“限制性开卷”考试。它是指允许学生在参加考试时自主携带一张由学校(院)統一印发的专用 A4 纸,该纸的正反面可事先自行记录与考试课程有关的内容,以备在考试时参考使用的一种考试方法,因此也称“夹带一纸考试” 。A4 纸上记录的内容及其内容的多少不加限制,但规定只能手写不能复印。考试结束时,该纸连同考卷一同上交,并且这张

4、纸上记录的内容也将被阅卷教师作为打分的一项参考(也可作为考试成绩的一部分,根据具体情况,取值可占总成绩的 20%40%) 。考试期间如发现考生的记录纸为复印件或打印稿,或者考生夹带其他纸条,或者交换记录纸,仍将对学生以作弊论处。 二、 “一页开卷”考试的作用与意义 “一页开卷”考试的作用一是利用其半开卷的特点,以尊重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为前提,通过学生对知识整理、归纳与总结,较为系統地勾勒出课程内容基本知识体系的概貌,实现知识深层次的扩展、延伸与重构,最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类别化、结构化的思想和方法,间接引导和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提升。二是构建了一个相对开放和宽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学习

5、负担和考试压力大大减轻,让学生从传統的死记硬背和考前焦虑中解脱出来,让学生有时间集中精力进行“研究性”学习与备考,真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同时,它可以使考试分数更准确地体现学生学习的真实水平。在传統的闭卷考试中,有些平时不努力的学生在考试时用作弊的手段有时也能得到较高的分数。 “一页开卷”允许学生携带“手抄” ,可以有效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三是可以拓宽教师出题的深度和广度。在传統的闭卷考试中,教师出题往往要受到一定限制,多数会采用有标准答案的客观题作为考试的内容,这就很容易让作弊的学生找到答案。若采用“一页开卷”的考试形式,教师的出题范围可以适当加宽,难度可以适当提高,题量可以适当加大,可以减少

6、甚至取消简单知识点的考核。四是对“教”和“学”有一定的导向作用,有利于教学改革的顺利开展。考试对教育教学具有导向作用,采用什么样的考试模式就会有什么样的教学方法与之相对应。 “一页开卷”考试要求教师在试卷命题时要从知识点记忆的重点考查转向学生的思考和应用能力的考查。因此,这种考试方式也就会同时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注重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实现由单纯考核课程知识转变为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考核。 同时, “一页开卷”考试的实施对于教师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都会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具体来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促进教育理念的改变,教学质量的提升。我国高等教育长期以来侧重于知

7、识点的学习,对学生应用、创新能力的培养相对薄弱。 “一页开卷”考试模式在教育理念上带来的重大突破就是使学生由“学知识”向“育能力”转变。实行“一页开卷”考核模式,就会迫使教师对“怎样命题才能更好地考查出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 “以后在教学中要做怎样的改进才能实现此目标”等问题进行深入思考,而不仅仅是将书本上的知识照搬照套,考试命题也将从需要记忆的知识点转向学生分析、应用能力的测评上来。为实现上述目标,一是要求教师的教学思维从传統侧重记忆和基础向注重灵活运用方面转变,二是要求教师的教学目标由传道解惑向授业育人转变,三是要求教师命题的题型从偏重掌握知识型向偏重运用知识型转变。教师要引导学生思维,引

8、导学生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学生要积极思考,把最重要的知识点抄到那张 A4 纸上,从而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这才是今后考试的目的,也是教学的目的。 (2)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一页开卷”考试模式不同于一般的开卷考试,学生精心准备与抄录重点的过程本身就是对所学课程的进一步学习、加深理解的过程。由于任课教师出题范围的扩大、难度的加深和题量的增加,学生如果不认真总结,仅在一张小小的 A4 纸上很难全面把握所学内容。这就需要学生反复学习、不断地归纳总结。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角度上说, “一页开卷”考试一是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引导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到提高自己对知识的

9、理解、分析和运用上来;二是提高了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使学生系統地复习整理所学内容,不断提高学习质量;三是提高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和创新的能力。总而言之,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分析、归纳与总结能力得到了锻炼。 (3)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树立良好的学习风气。目前,高校学生作弊的不良风气屡禁不止,这在很大程度上与当前的考试制度有很大的关系。如果实行“一页开卷”考试,学生就不用绞尽脑汁死记硬背,也不必费尽心机去作弊,而是可以自己将不易记住的重点和难点写下来带入考场,使考试由原来机械性应答变为创造性发挥,从而有效遏制作弊动机的产生,从根本上杜绝作弊,使学生形成健康的考试心理和良好的道德

10、素养,树立良好的学习风气。 三、 “一页开卷”考试顺利实施的影响因素 如上所述, “一页开卷”考试模式具有传統考试方式所不具备的优点和意义。然而,顺利实施这种考试模式可能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具体来说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顺利实施“一页开卷”考试的前提是诚信制度的建立 如果没有健全的诚信制度,这种考试模式的公平性将会打上大大的问号,没有诚信制度做保证,一页开卷法就会成为空中楼阁,经不起实践的考验和检验。因此深入加强学生诚信素质的测试和制度推行,是“一页开卷”考试顺利实施的前提。 2.顺利实施“一页开卷”考试的关键在于教师命题 如果考题仍是一些死记硬背的知识点,那么“一页开卷”考试的效果将

11、会大打折扣。因此,课程试卷的命题要经过认真审查,加大主观题的题量,让学生回答问题时有一定的发挥空间。这就要求教师命题时要着眼于学生理解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查,着眼于评价学生的整体素质,把题目主要放在对知识的理解、分析和运用上,不要出教材上已有的应用题,试卷一定要经过教研室、学院的严格把关,确保试题质量与“一页开卷”考试模式相配套。 3.顺利实施“一页开卷”考试的保障是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积极性 该考试模式加大了教师教学工作量,对教师自身的业务知识能力水平具有更深更高层次的要求。所以,如何调动广大教师采用该测试方法的积极性,提升教师对实践的深入认识和熟悉程度,是关系到该方法能否推广实施的保障性因素。应该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和政策支持,鼓励教师进行短期业务学习和社会锻炼,经常进行经验交流,为教师运用全面测试方法培养和考查学生提供基础和条件。 四、结语 “一页开卷”考试方式不同于传統的开卷、闭卷和课程论文等考试模式。其特色与创新之处就在于允许学生携带一张 A4 纸的“小抄” ,通过学生准备“小抄”的过程让其达到对课程内容的整理、归纳和总结,避免了学生死记硬背和完全照搬的现象,实现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实现了考试在教学过程中的真正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