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高职经管类课程改革与建设的内涵与实践论文摘要文章从宏观层面到微观层面,针对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改革与建设的理念和内涵进行了系统思考,提出了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开发与建设的理念,并从十个方面对课程内涵进行了系统的论述。 论文关键词高职教育 经济管理类 专业课程改革 课程建设是职业教育教学建设的龙头,职业教育的理念要靠课程建设的内涵来体现,实训室建设要围绕课程做、学、教一体的需要来开展,师资队伍建设要符合职业教育课程实践导向教学模式的要求,教学管理服务要适应课程教学过程灵活多变。课程建设的本质是要表现出符合职业教育教学的特有规律,适应高职学生学习的特点,满足基层第一线职业工作的需要,服
2、务学生能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因此,抓好课程改革与建设、打造出一大批职业课程,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树立开发科学、先进的职业教育课程理念 为了能够系统地抓好课程改革与建设工作,首要的是要树立开发科学、先进的职业教育课程的理念。经过多年的探索和总结,我们把高职经济管理类课程开发与建设的理念概括为:形成以实践为导向的课程类型体系;形成就业导向与可持续发展并重的“网状” 、开放式的课程类别体系;构建“公共课程(组)专业群平台课程(组)+专业课程(组)+专业方向(专门化方向)课程(组)+任意选修课程(组) ”的共同化、核心化、职业化、个性化并行的,自我构建的、动态的课程结构体系;形成以项
3、目化课程或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为主的,实践(内容)教学和基础(知识)教学两个课程(内容)系统的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教学理论实践一体化、内容综合化、结构模块化的专业课程内容体系,即对于以专业基础为主的理论课程要展现“用为本” ,根据职业群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进行课程的有机整合,偏向实务性;对于以专业知识为主的实务课程要体现“训为主” ,根据职业岗位群工作的需要开发项目,少讲、多做、多训,侧重实践性;对于以职业实践为主的实训课程要实现“练为战” ,根据就业的实际真实要求进行综合实训方案设计,模拟练、仿真练、真实练,再现实战性。 二、深刻把握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的内涵 1.课程体系职业化。按照职业教育
4、的本质要求,从职业群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出发,来组成面向某类核心岗位群需要的、涉及多个学科专业领域知识的职业课程体系。构建课程体系关注的重心不是专业知识的理论深度,而是跨学科、跨专业的知识在从业实践中的综合应用。例如,无论高职经济管理类的什么专业,由于都要面向最终的消费者(客户) ,因此都应该开设商务与服务礼仪、交际沟通技巧、顾客心理与关系管理等方面内容的课程。 2.课程范围广域化。未来劳动力市场变幻莫测,职业岗位工作内容更新快,职业变更、就业流动率高,而且经济管理类专业多数职业领域广,本身对知识、能力的范围要求宽。因此,我们必须要按照这些趋势和要求,构建“公共课程(组)专业群平台课程(组)+专
5、业课程(组)+专业方向(专门化方向)课程(组)+任意选修课程(组) ”的共同化、核心化、职业化、个性化,且并行的、自我构建的、动态的课程结构体系。既有经济管理类专业有共同要求的、适应面宽的课程;又通过设置不同的专业方向课程组,在保证学生在学习了本专业核心主干课程可以从事本专业典型工作的基础上,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就业需要和职业岗位的要求,掌握本专业的某个具体的专业方向领域或其他专业的方向领域的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的复合型或一专多能的知识与能力结构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为学生从事相关的职业工作或转换职业领域奠定基础。例如,国际贸易专业的专业方向课程组既可以开设报关员课程组、跟单员课程组、国际结算课程组
6、等,也可以开设国际物流课程组、外贸会计课程组等,同一个专业的学生可以根据就业的需要自主选择一组课程进行学习。 3.课程设置综合化。按照专业大类(职业群)的共同核心要求,设置突出应用中共性需要的、经过整合的、具有综合性内容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程。例如,通过整合可以开设管理经济学与管理学基础、宏观经济学与财金理论基础、实用会计(包括会计学原理和财务会计) 、国际市场营销理论与实务、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实务等。按照职业岗位群的需要,按照工作任务的要求,设立以综合性工作项目或工作过程为中心的整合课程。这样的课程关注的重心不是该门课程学科体系的完整与严密,而是遵循工作项目和工作过程的需要来组织专业理论知识、实
7、践知识和技能的内容体系,以完成工作项目或工作过程的顺序重组课程内容的结构体系。此外,课程的整合还应该反映在模块化上,通过模块的组合体现综合性,通过模块的取舍体现灵活性。例如,通过整合可以开设财务与会计报表分析、采购与物流实务、企业信息化应用、项目管理基础与应用、顾客心理与关系管理、交际沟通技巧、商务与服务礼仪、专业综合业务实训等经过整合的综合化课程。 4.课程目标能力化。各门课程,都要根据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知识、技能、职业素养的总体要求,针对本课程的目的和作用,明确相关职业工作岗位领域的实践能力目标、具体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指标,细化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应该熟练掌握的知识、技
8、能与应用要求,应该形成哪些具体的职业意识与职业道德、职业习惯、职业思维方式、职业团队精神、职业敏感度和职业忠诚度,程度如何,从而保证能力要求的训练具体化与量化。例如,我们对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提出了如下的职业素质要求:善于发现,勇于面对,敢于创新;强化执行,关注细节,高度负责;协作竞争,团队精神,精于沟通;注重质量,降低费用,讲究效率。 5.课程内容实用化。课程教学内容以企业经营、管理、服务工作中的实践性知识、过程性知识,经验性与策略性知识为主,突出适应性与实用性。课程教学内容遵循理论内容实务化,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体验;实务内容实践化,少讲、多做、多训;实训内容实战化,模拟训练、仿真训练、真
9、实训练,体现针对性与实用性。例如,把沙盘演练引入教学。综合性的沙盘演练,如企业经营管理沙盘,在学生一入学就开设;单项性的沙盘演练,如商贸沙盘、物流沙盘、人力资源管理沙盘、市场营销沙盘等,可以在学生学习对应的课程之初先演练一遍。之后在课程的具体教学中,把学生已演练过的沙盘案例作为教学的载体来开展教学。 6.课程设计工作化。对专业课程的教学设计要从宏观整体和微观单元两个层面来展开。要按照业务工作流程或工作项目的任务中心原则,即用职业任务去统领组织安排课程内容的教学顺序,并且要把学习的环境情境化,选择恰当的教学载体来承载知识与技能的教学与训练。尽可能做到学习领域与工作领域一致,学习内容与工作内容一致
10、,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一致,并把业务训练与管理训练融为一体。例如,组织开展专业综合业务实训。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综合业务实训”课程是以培养就业能力为导向,以基于工作过程和行动导向为指导,以专业职业工作岗位所需要的职业行动能力要求为依据,以整合的业务过程(流程)为主序,以工作项目(任务)为核心,模拟仿真企业实际工作的职业情境,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以工作项目(任务)驱动的方式,完成一个专业主体的、综合的、完整的业务工作训练、或者按照工作部门的工作过程(业务流程) ,完成一个专业主体的、综合的、完整的业务流程训练,或者是二者的一个交叉综合训练。 7.课程实施行动化。课程教学过程要贯穿通过行动来学习,即
11、学习过程行动化,实施实践性学习。做中学、练中学、赛中学、用中学,通过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等多种形式在开放式的过程中真正形成做学教和教学做的双向循环,学以致用,融会贯通,知行合一。课程内容与实施的顺序设计要遵从:从特殊(的业务流程)到一般(的行动过程) ;从简单(的静态、机械)到复杂(的动态、灵活) ;从形象(的事例)到抽象(的模型) ;从具体(的隐性知识)到概念(的显性知识) ;从运用(完成业务的手段、工具)到基础(解决问题的理论、方法) ;从实践(先做、学)到理论(再学、教)的职业教育教学规律。例如,我们提出了体验式、情境化的“四阶段”实训模式。第一阶段:感性认知实训,运用各种企业经营管理类沙
12、盘或实训项目,深入体验、感性认知企业和企业经营与管理活动。第二阶段:理性深化实训,学习了相关课程后,再运用各种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或企业经营管理类教学软件或实际的工商经营管理活动,营造情境,深入体验,深化的理性认知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和能力与要求。第三阶段:综合提升实训,开展专业综合业务实训,亲力实践,使理论、技能、素养与管理能力全面提高。第四阶段:准就业顶岗实训(实习) ,结合学生就业进行顶岗实习,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全面的实践、应用、反思、升华。 8.课程训练完整化。一是针对课程要完成的主要的、典型的、综合的、完整的业务工作项目或工作过程进行教学和训练。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能够了解、熟悉
13、、掌握完成职业工作的六个要素(对象、内容、手段、组织、产品、环境) ,为学生能够在今后的职业工作中举一反三顺利完成相关任务奠定工作基础。二是遵循工作程序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完整地进行教学和训练。通过这样的训练,使学生“学会独立地获取、分析、整理信息,进行调研性、分析性的工作训练;学会独立地制订计划、方案,进行预测性、实证性的工作训练;学会独立地决策,进行选择性、规范性的工作训练;学会独立地实施计划、方案,进行过程性、形成性的工作训练;学会独立地检查过程与结果,进行控制性、反馈性的工作训练;学会独立地评估成效,进行诊断性、总结性的工作训练” ,为学生能够在今后的职业工作中独立地完
14、成未曾接触过的新任务奠定发展基础。三是发现、分析、界定问题,明确解决问题的目标,制订问题解决的方案,运用问题解决的工具,实施问题解决的措施,完善问题解决的方法。通过这样的训练,使学生基本掌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与工具,为学生未来的提升奠定学习基础。四是把职业素养的训练贯穿于整个课程教学之中,包括显性素养(资质、知识、行为和技能)和隐性素养(职业道德、职业意识) ,我们不能只是培养显性素养,更应该培养隐性素养。职业意识是专业人员对职业价值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职业习惯、职业学习态度、职业思维模式、职业团队精神、职业敏感度和职业忠诚度。通过各门课程不断的、潜移默化的训练,使学生
15、在良好的职业意识指导下,自觉地遵守职业道德,严格地按照职业规范的做法,专业地将工作做好。我们的沙盘教学和专业综合业务实训都很好地实现了这四个方面的完整性。 9.课程考核过程化。课程考核评价的方式方法是学习的指挥棒,是教学模式的重要体现。为了保证项目导向或过程导向的课程和行动导向的教学方式的效果,要把行动能力的考核评价作为考核评价的逻辑起点。课程考核要贯穿在整个课程的教学过程之中,把学习结果考核评价与对学习过程考核评价紧密结合;把考核评价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和考核评价运用知识解决实际业务问题的能力紧密结合;把考核评价技能熟练程度与考核评价职业素养紧密结合;把个体考核评价与对团队考核评价紧密结合;把教
16、师考核评价与学生自我考核评价、企事业单位评价紧密结合,形成一种开放式的过程化评价。课程的考核不仅涵盖职业实践所需要的技能与知识的专业能力,还包括善于学习、善于工作的技巧性、策略性的方法能力和参与性、批判性地与环境和人打交道的社会能力。课程的考核要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以定性考核为主;客观考核与主观考核相结合,给主观考核一定的地位。这样既体现了以学生为本,也体现了以教师为本。在大量的沙盘演练、软件模拟、综合实训中我们很好地实现了这样考核的做法与要求。 10.课程成果具体化。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和整个课程学习过程,一定要有具体的任务要求,在每一个阶段结束和整个课程学习结束,形成学生独立完成
17、的具体阶段成果或完整的成果。这样的任务和成果不是一般性的“解题”作业,而是“大型”作业,如调查研究报告、分析统计报告、专题方案报告、商业计划书、营销策划书、项目说明书、小论文、小创意、小制作等等,一定要硬、要实,而不能软、不能虚。学生课程学习成果的质与量,是体现和检验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根本。例如,对于“市场调查与分析”课程,我们以完成一份真实的某种产品或服务的市场调查与分析报告为项目,以学生小组为教学组织形式,以课内外教学活动为教学形式,来完成这份报告的若干任务,如确定调查的目的和目标、选择被调查的产品或服务、选择要调查的市场、选择要调查的群体、调查问卷的设计、调查问卷的数据采集、调查问卷数据的统计分析、形成报告、报告汇报、工作总结等,从而驱动整个课程的教学。 总而言之,高等职业教育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体系和课程内涵的建设,任重而道远,需要长期不懈的探索和实践,更需要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真正落到实处,迈上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