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978231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关于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关于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关于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关于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关于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论文摘要: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和企事业单位积极开展了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并取得了较大进展,但由于未能使教学性和生产性有机结合,导致产生了一些问题,从而未能真正实现校企“双赢”的初衷。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顺应时代发展,增强自我适应性;改革教学方式,实现公平教育;承担历史使命,共育技能人才;改革用工方式,构建协同融通的人才机制;创新管理手段,完善考核机制等观点。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校企双赢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高等职业院校要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本着建设主体多元化的原则,紧密联系行业企业,

2、不断改善实训、实习基地条件,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2011 年 9 月发布的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 (教职成201112 号)中进一步指出:职业院校应系统设计、实施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探索建立“校中厂” 、 “厂中校”等形式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实训基地是职业院校开展专业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培育学生职业素养、彰显职业特色不可或缺的重要场所,是高职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则是实现高职院校深化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变革课程内容,革新教学方法与手段,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使教育对象通过生产性实训转变成为符

3、合时代所需职业人的物质基础,也是实践育人的重要环节。一、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定义与模式教育部于 2007 年发布的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推荐预审标准(试行) 指出,校内生产性实训是指“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校企合作联合设计和系统组织实训教学的实践教学模式” 。而生产性实训基地至今业界都没有给出明确的定义,笔者认为生产性实训基地是指高校与政府、行业、企业相结合,共同开发具有生产和教学双重功能,通过产品的设计、生产、研发及社会服务等生产性环节,实现产品生产从而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在生产中实现学生实践技能培养的一种实训基地。通过对江苏 34 所高职院校调查

4、发现,当前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一是以企业为主导来组织生产和实训的且称之为“企业主导模式” ;二是以学校为主导来组织生产和实训的且称之为“学校主导模式” ;三是以校企双方共同建设管理的且称之为“校企共管模式” 。这三种建设模式各有特点,“学校主导模式”可以较好地落实专业技能训练的教学意图,但存在着生产真实训练不够,运行成本较高等不足;“企业主导模式”可以有效地降低生产性实训运行成本,使学生体验到真实的生产过程,但学校教学属性被弱化;而“校企共管模式”在正确处理校企双方关系的前提下,既能让学生体验到真实的生产过程,又能在专业技能方面得到有效的训练。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存在的

5、主要问题目前,高职院校积极与企业合作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并取得了较大进展,但由于没有很好地处理好教学性和生产性之间的关系,导致出现了有些实训基地只重视生产,而忽视教学,有些实训基地过分强调教学,而不重视生产,有些甚至出现生产和实习相互干扰、相互影响,实训指导教师和企业员工相互抵触等现象。未能真正实现校企“双赢”的局面。经过深入调查,仔细分析,归纳了如下五个方面的原因:1.生产计划与教学计划存在矛盾高职教育是按照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教学计划组织实施的,具有相对稳定性和计划性。而校内生产性实训则是以企业生产任务为依托,由于生产任务存在不确定性,故按现有的教学计划来安排学生生产实训,需要一段相对固定

6、且较长的时间段,这让企业很为难,学校也很受委屈,企业生产计划与学校教学计划的矛盾长期存在且无法调和,所以校企合作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很难有实质性的进展,达不到设想的初衷。2.实训人数安排与岗位实际需求的矛盾现行的教学活动都是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的,故生产实训也就顺理成章地以班级为单位进行。但是,企业的生产安排及岗位的设定都是以能完成生产任务为前提设定安排人员的,一般情况下各工序环节大多采用先进的自动化生产设备,仅需少量的设备维护和质量检测人员,故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在生产时不能一次安排太多学生,否则就不能保证正常地开展安全生产,也不能保证学生都能参与其中。3.技能训练与经济效益存在冲突高职教育是以培养

7、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因而就会将学生技能实训作为重点,就会尽量满足学生训练时间,并允许实训中出现一定程度的原材料消耗。而企业生产则以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标,不仅在时间上要求紧,还要求最大限度减少消耗,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学校技能训练需求和企业效益目标的矛盾在生产性实训实施过程中尤为突出。4.两类指导教师对学生生产实习指导存在不足高职院校多数实训指导教师都对企业岗位不熟,对企业生产流程不清;企业员工对教育教学不懂,对教学管理不精。由于高职学校的教师大都是从学校到学校,并没有在企业任过职,对于企业一些生产流程不熟悉,导致实训效果受到一定的影响。企业工作人员(带班师傅) ,虽能指导学生上岗工作,

8、但对于学生的学习状况不清,对学生学习能力不楚,对教学方式方法不懂,再加上心理上认为学生不是正式的员工,故在管理考核时很自然地就不执行严格的管理与考勤,进而达不到企业的要求。5.标准不一,使工作人员心理上存在抵触情绪由于校企双方采用不同的管理模式和不同的薪酬制度,所以基地管理就很难用同一个标准、同一个模式来进行管理。正常情况下企业是根据员工的岗位和各种表现对其进行考核和奖励,而对于实验实训指导教师,其工资由学院发放,现在高职院校的实验实训教师都是采用的坐班制,对于其真正的工作目前还很难提出具体的评判标准和有效要求,所以企业化管理对他们几乎不可能,许多时候大家只是凭热情或自觉在工作,工作的效果与真

9、正的企业还有一定的差距。所以相同的岗位出现了不同的标准和要求,这很容易使工作人员从心理上产生抵触情绪。三、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发展对策1.顺应时代发展,增强自我适应性我国当前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关键时期,所以学校在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专业教学计划,构建课程结构模式,确定开展实训项目时应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实际需要,构建科学合理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当然在建基地之前应有细致的调研,充分的论证,对行业企业有充分的沟通,对企业的生产、发展状况有充分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顶岗实训项目、内容及安排做到有的放矢。由于我国高等教育受前苏联的影响很深,基本都是根据学科体系来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教学安排的,而这样的

10、教学计划、时间安排都比较固定且周期较长。为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适应校企合作新的模式,学校应通过自我变革,主动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课程安排来适应企业生产计划。如可以将稳定的、周期较长的教学计划分解成短期的阶段性的教学任务来实施;将学科知识分解、整合、提炼成项目知识、岗位知识,这样就可以使教学计划瘦身,使科学知识和典型岗位知识有机结合,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生产实际,使人才培养目标更易达成。这样的教学安排会显得灵活机动且富有实效,进而就能适应企业不定的生产计划。对于生产实习时间问题,应与企业进行充分沟通协商,在确保企业完成生产任务的前提下,强调学生所进行的生产性实训必须体现“学做合一” 。根

11、据企业生产任务和学生实习的需要,适当调整教学进程和实训内容。2.改革教学方式,实现公平教育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一个初衷就是为学生顶岗实习提供条件,让学生在真实的产品生产过程中熟练地掌握各种技术和技能,了解岗位所需,为以后就业实现零距离上岗打下坚实基础。每个学生都应该在不同的岗位上进行顶岗实训,但是一个岗位不能同时满足全班所有人同时进行顶岗实训,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将班级进行分组,进行错时轮岗实训。由于高职教育课程设置是根据相应的项目知识、岗位知识由校企双方共同开发出来教学项目,所以对每项任务和每个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人数等都做了明确地安排,精心地设计。进而学生在平时上课时就可以将班级分

12、成若干小组,进行项目化、小班化教学。这样到生产实训时就可以安排学生按岗位进行轮岗实训,可以很好地解决岗位少与实训人数过多的矛盾,也能很好地保证每位学生都能自己动手参加实训,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受到同等教育,公平教育。3.承担历史使命,共育技能人才人才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是改革创新的源泉,是决定我国产业结构调整能否顺利完成的关键,而人获得培养和锻炼的场所无外乎来自学校和单位,故校企双方对人才的培养有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所以校企双方应紧密合作,共同开发课程,共同培养人才。企业应将产品生产流程,工作岗位毫无保留地提供给学校,并派熟练员工、管理人员等和学校教师一起将学科知识整合提炼成项目知识、岗位

13、知识。根据真实生产要求进行项目内容分析,共同开发教学项目。当然学校也可以派遣教师下企业,教师直接参与企业管理、企业生产,同时也可以帮助企业了解并适应教学规律,为校企共同育人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生在基地进行顶岗实训时,企业一方面应按产品的生产要求严格控制生产工艺,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避免物料的损失和浪费。另一方面生产基地自购一部分元器件等物料,补充培训和生产中的原材料消耗。由于平时的学习训练直接来源于企业生产实际,训练出来的学生对企业岗位就非常熟悉,繁忙时学生还可以为企业充当“助手” 、 “临时工人”等角色,可以帮助企业提前完成生产任务,也可以使学生在生产中得到锻炼,真实地实现半工半读的教学模

14、式。当然,学生在生产过程中,为企业创造了效益,企业应当给予学生一定的劳动报酬,对于超额完成生产任务、产品质量优良的,要给予表扬及奖励。4.改革用工方式,构建协同融通的人才机制大力推进协同融通的人才聘用机制。针对实训指导教师对企业核心岗位不熟,企业员工对教学管理不精的问题,校企双方可以构建协同融通的人才聘用机制。生产性实训基地要实现工作团队的“同一”相同的管理,一样的待遇,必须建立学校教师与企业人员身份协同融通机制,鼓励校企双方人员的相互聘任和兼职,即企业的技术和业务主管到学校承担专业实践课的教学,参与课程的开发,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教师在企业担任具体的技术或业务工作,参加企业一线的

15、产品生产工作。只有企业的技术人员、能工巧匠参与学生生产劳动的指导,担任实践课程的教学,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工作,才能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学生管理等方面有所了解,进而才能有所精通。也只有学校的教师参与企业产品研发,参与一线产品的生产,参与培训企业员工,才能对各岗位有所深刻的理解,才能开发出与实际完全吻合的项目化课程,也才能培养出企业急需的技能人才。同时,对于行业技术大师和高级管理人才,企业和学校要启动“共引共担共享”机制,即以“企业提供高薪+学校提供事业编制”的方式,共引、共担、共享行业内顶尖的技术大师和高级管理人才。形成开放、协同、高效的新模式,形成以项目为牵引的人事聘用管理制度、寓教于研

16、的人才培养模式。5.创新管理手段,完善考核机制针对校企采用不同的管理模式和薪酬制度很难管理的情况,可以对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推进项目化管理,同时,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应打破原先的管理模式和薪酬制度,不分企业员工还是校内指导教师,按实训项目性质和内容,根据完成实训的标准,按学生人数进行计酬。当然,为保证生产任务能够按时按量的完成,同时完成教学任务的实训要求,必须建立严格的质量监控体系,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制定以质量与贡献为依据的考核办法,并将考核结果与企业员工、指导教师的工资及奖金挂钩,学生与实训成绩挂钩。只有这样,才能够对校内生产性实训基础进行有效管理,真正实现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功能。四、结束语总

17、之,校企合作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能否茁壮成长,发挥其创造价值和培养人才的双重功能,除了上述对策外,仍需要校企双方不断的改革自我,创新自我。希望高校能积极主动的与企业开展合作;希望企业多考虑社会效益,多承担社会责任,少考虑一些经济效益,少考虑一些眼前利益,当然更希望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积极引导企业和高校开展合作,培养出更多更好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让它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关键时期培养出更多社会发展所需的懂技术、会管理、能创新的复合型技能人才。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 号)提出:开展产学研合作基地建设改革试点,引导企业和高校共建合作创新平台。相信校企合作会愈来愈多,愈来愈紧密,愈来愈有成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