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日本集团意识培养模式对我国大学生集体主义教育的启示.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978409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日本集团意识培养模式对我国大学生集体主义教育的启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关于日本集团意识培养模式对我国大学生集体主义教育的启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关于日本集团意识培养模式对我国大学生集体主义教育的启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关于日本集团意识培养模式对我国大学生集体主义教育的启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关于日本集团意识培养模式对我国大学生集体主义教育的启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关于日本集团意识培养模式对我国大学生集体主义教育的启示论文摘要:集体主义是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原则,是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至关重要的部分。当下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新时期,但我国大学生对集体主义价值观的认识令人堪忧。借鉴日本集团意识培养模式,加强大学生集体主义教育,探索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集体主义教育模式对高校的德育教育工作有着重要的推动与促进作用。从社会、学校、家庭的角度分析借鉴日本集团意识的培养模式,结合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情况,对我国大学生集体主义教育进行了新的探索。 论文关键词:日本集团意识;集体主义;“三位一体”培养模式 在我国,集体主义是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

2、原则,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集体主义教育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至关重要的部分。2001 年,中共中央颁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概括了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再次强调了集体主义原则和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本文试图从当代大学生集体主义观念的现状出发,分析日本集团意识的养成模式和实践成果,以期实现新时期、新视野下对当代大学生集体主义教育的新探索。 一、当代大学生集体主义观念的现状 中国改革开放后,社会的变革引起了人们价值观念的冲突与嬗变,其中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价值观冲突尤为尖锐。因此,在当前高校德育工作中,集体主义教育的实效性面临着前所未有的

3、挑战,坚持集体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是时代赋予德育工作者的重大使命。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与转型、社会结构的整体性变化以及西方某些误导性思潮与言论的影响,使得大学生集体主义观念面临严峻的挑战。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家长过多注重强调个人奋斗、个人价值与个人实现。因此,学生缺乏对集体主义的正确认识,在处理个人、集体和国家利益之间的关系时,往往从个人角度出发作出判断。 就此问题,笔者曾向 500 名在校大学生发放问卷调查,分析结果后发现,在回答“如何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这一问题时,只有 51.2%的学生认为“个人利益应服从集体利益” ,有 18%的学生对“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持否定态度;

4、在回答“在选择就业时优先考虑的因素是?”这一问题时,选择“国家利益”的学生仅为 6.1%,选择“有实权单位”的学生比例为 18%,选择“高收入单位”的学生比例为 43%;在回答“你如何概括当今的时代特征”这一问题时,有 54%的学生回答“人人逐利,先己后公” ,12%的学生选择“集体主义仍是时代主流” ,14%的学生认为当下是“自由主义的时代” ,20%的学生选择“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由此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在处理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时凸显出相对狭隘的特性。学生过分注重自身利益的取得,竞争至上、个人能力至上的观念使很多学生忽视了集体的协作。此外,集体意识淡化,缺乏参与集体

5、活动的热情也是当代大学生的显著特点。 当下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新时期,加强大学生集体主义教育,借鉴中外优秀实践经验,探索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集体主义教育模式是加强高校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推手。中国与日本同属亚洲国家,由于地理位置和文化传承等因素,中日两国人民在传统观念以及对新事物的认知上都有许多相似之处。因此分析借鉴以团结行动、集体主义至上的民族特点而著称的日本集团意识养成模式,将会对我国大学生的集体主义教育在理论与实践上提供有效的借鉴与指导。 二、日本人的集团意识与集团意识培养模式 1.日本人的集团意识 日本人的集团意识作为日本典型的民族精神之一被广泛关注。此种集体主义至上的国民

6、精神不仅为战后日本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精神动力,也是维护日本现代社会稳定与和谐的重要保障。日本的集团意识具备鲜明的特色,因此被评价为日本人民的国民性或民族性。 “作为日本的民族性,日本人具备一种离开集体就无法生存的本能,这种本能意识是自然朴素的,强烈于其他任何一个发达国家” 。 中国的集体主义与日本的集团意识本身都是东方传统文化中的道德精髓,两国自古以来都是崇尚以国家利益为重,倡导先国后家,先集体后个人,反对个人主义。在现代日本社会,集团一般被理解为工厂、公司以及相关的实体单位。集团意识则具体表现为个人与其他企业成员的合作及对企业共同利益和领导者的忠诚。社会共同体中的领导者对共同体的生存、发展

7、和每个共同体成员的利益负责,而共同体成员则对自己所属的集体表示无限的忠诚,以实现共同的愿景。 2.日本人的集团意识培养模式 日本人的集团意识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日本的教育特色对日本人集团意识的养成起着重要的作用。日本政府历来重视德育教育,并把集团意识的培养列为学校德育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日本人在此种教育基调下,在集团意识支配的日本社会和家庭的影响下,集团意识日渐影响日本人的行为方式,成为指导日本人行动的首要准则。 (1)政府政策引导方面。二战后,日本进行了全面的教育改革,将集团意识培养作为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任务,并最终确立了学校教育的三大作用:一是教会学生基本技能;二是教会学生基本知识;三是教会

8、学生在社会和集团中生活的智慧。其中第三条内容对学校教育中集团意识和集团意识的培养做了明确的规定。小学阶段对学生集团主义意识的培养主要通过社会课教学来实现。1948 年,日本文部省公布了小学社会课学习指导纲要补充说明 ,具体要求有:正确适应自己所在的环境;在此环境中形成愉快的人际关系;为自己所属的共同体的发展与进步作出自己的贡献。学生通过教育学会如何不破坏集体的秩序,在这种基调下培养出的日本人都非常重视自己所在的集团,能与所处的社会集团保持一致。日本人认为,未来社会的长久发展需要培养国民的敬业精神和与他人合作的集团意识。集团意识的养成已被看作是一种使命,是政府和社会都不能推卸的时代责任。(2)学

9、校的具体实践形式。美国社会学家罗伯特指出:“美国人与日本人的人生起点是不同的。美国人极力引导儿童确定一种与众不同的独特的观念,而日本人则引导儿童首先学会如何与集团成员和睦相处。只有通过集团的协调一致,个人才能得到他人的热情关照,个人的愿望才能自然而然的变为现实” 。在日本义务教育阶段,集体上下学、穿校服上学、集体吃午餐等举措是延续至今的方式。日本中小学运动会的集体特征也非常鲜明,从不设个人项目,所有的项目都强调团结,让学生时时刻刻受团体的熏陶。 近年来,现代日本家庭的少子化现象越来越突出,重视个性培养的家庭不断增多。针对此情况,日本文部省制定了一系列旨在培养集团主义精神的“特别活动” 。 “特

10、别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首先,全体学生参与讨论并开展一项集团活动,保证学生对活动目标达成共识。其次,全体学生共同思考实现目标的手段,并共同努力、共同实践。再次,活动要求既尊重每个人的发展要求,也注意相互之间协同合作,结成紧密的联系。最后,成员之间保证团结,达成团结一体的默契和归属感,培养集团成员之间的协调性。 “特别活动”实施的目的在于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集团主义精神,培养他们对集团的归属感和忠诚度,使学生在发扬个性的同时修炼作为集团成员的意识。 日本高校中的社团活动是“特别活动”的生动体现,大学每年都会举办一次“学园祭” ,给各类社团提供展示的舞台。 “学园祭”完全由学生组织参与,在“学园祭”

11、中各类社团间形成了积极的竞争意识,培养了社团内部成员的集团归属感和相互协作的精神。正是日本的学校与特色教育培养出了团结守纪、组织性强、富于牺牲精神的优秀人才,为日本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3)家庭教育的影响。日本的家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延长,在培养日本人集团意识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家庭教育中非常注重对孩子集团意识的培养,家长在关爱孩子的同时又与学校灌输的集团意识教育保持高度一致。例如,在购买学习用品或其他物品时,家长不会标新立异,而是让孩子与其他孩子用一样的东西,家长会时刻用心不让自己的孩子独立于集体之外。与学习成绩相比,家长更关心孩子能否与他人融洽相处。在家庭教育的影响下,日本人从小

12、就会意识到集团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个人是服务于某个团体或组织的。如此,社会、学校、家庭相互配合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集团意识的培养宗旨贯穿于“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之中,此种培养模式的实效性和实践性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三、对我国大学生集体主义教育的启示 日本“社会-学校-家庭”的集团主义教育模式虽然成效显著,但任何先进经验亦不能完全照搬效仿,而是要结合我国大学生德育教育的实际需求,取长补短,为我所用。 1.校园文化建设与集体主义培养有机结合 学生社团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一支中坚力量,有效的社团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欲与求知欲,还是大学生集体主义情感养成的有效手段。合理利用学生社团等学生组织,根据

13、学生兴趣,最广泛的发动、组织学生,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扩大学生的交友范围,并号召学生共同创意活动,通过活动使学生自主自愿的加强与他人之间互助合作与默契。引导学生在集体中认识自己,跳出自我的视角,培养学生对集体的归属意识和与他人协调合作的能力,使集体主义价值观念能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 2.德育工作者要提高对集体主义教育的认识 高校的德育工作者与学生有着最直接的思想交流,教师的价值观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社会和集体的认识。尤其在大学生入校初和毕业前,思想波动大、情绪不稳定,如果教师对集体主义原则存有疑问必将导致学生难以正确认识社会的变革和发展,抛弃集体主义价值观。因此,从事德育工作的教师和管理者要提

14、高对集体主义价值观的认识,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在当下经济转型、社会结构调整的特殊时期树立正确的集体主义价值观。 3.丰富集体主义教育的内容 由于高中阶段某些学生受高考影响,集体主义教育内容的相对缺失导致大学生尤其是新生容易产生不和谐的竞争意识。在准备高考的特定时期,学生从团队中脱离出来,成为相互竞争的个体,这些都为大学的集体主义教育埋下了障碍。要改变学生盲目竞争的观念,正确启迪学生树立集体主义观念,让学生理解长远的个人发展是建立在和谐的集体环境和人际关系中的。个人的努力直接影响集体的发展和未来,而集体的发展也会对学生自身的发展有直接的回馈。 4.发挥育人合力深化集体主义教育 日本的集团意识培养模式是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有效结合。三者相互配合,在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方面发挥着卓有实效的作用。但现阶段我国高校的价值观教育缺乏育人合力,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有很大程度的脱节,影响了学生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养成。因此,要想取得大学生集体主义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成果,有必要学习和借鉴日本“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发挥育人合力,培养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