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商务礼品造成的资源错配与企业伦理问题【论文摘要】在企业间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营销自我成为了赢得竞争的重要手段。然而,很多营销行为虽不违法却不符合营销伦理,不利于商业文化的健康发展。文章从消费者伦理的角度分析由商务礼品引发的浪费现象,研究其普遍性和成因,解释其形成机制,并提出杜绝此类浪费行为的对策。 【论文关键词】商务礼品;消费者伦理 一、商务礼品引发的消费者伦理问题 随着商业竞争的加剧,如何利用各种场合营销自己、打败对手成为企业经营活动的重要任务之一,而各种传统节日就往往成为了企业营销的战场。除了推出各式各样的促销活动吸引顾客,企业还亲自充当消费者,购买、赠送商务礼品给重要利益相关者(如
2、供应商、分销商、政府管理部门、大客户、员工等)促进沟通、营销自我。商务礼品因此在近年来发展成一个庞大的产业和市场。 商务礼品作为营销沟通的工具本应起着传达心意、巩固商务联系的作用,但是,近年来商务礼品在中国引起的浪费现象日趋严重,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商务礼品过度包装,这既造成了资源浪费也因大量的包装丢弃物造成了环境污染(韩晓莉,2006) 。有鉴于此,政府在 2010年出台了国家强制性标准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食品和化妆品(GB23350-2009),要求食品和化妆品初始包装之外的所有包装成本总和不得超过商品销售价格的 20%。 还有一类浪费行为更为隐秘,很难以行政手段进行遏制,即:传统商务礼
3、品泛滥而被收礼人抛弃。每到传统节日,送礼是重要的营销沟通形式。依照中国传统习俗,礼品多选择应时应景的传统食品,这就很容易造成收礼人收到过多同类礼品的情况。送礼人在选择礼品时明知这种礼品可能不被需要却出于“礼轻情意重”购来馈赠,收礼人碍于面子收下礼品,但随后转送他人或是扔掉。这样的馈赠模式造成的资源浪费和环境压力更甚于过度包装。 在第二类浪费现象中,构成浪费行为的主体包括商务礼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送礼人和收礼人都是消费者,共同完成了浪费行为,违反了伦理规范,而送礼人的浪费行为产生动机是营销自我、沟通关系,因此,将这类浪费现象放在营销伦理的框架下讨论是非常必要和合适的,本文即针对此类浪费现象引发的
4、资源错配和伦理缺失问题进行探索性的研究。二、消费者伦理:相关概念与现有理论 作为商业伦理的一个分支,营销伦理研究的是企业营销行为的对与错、是与非。以往研究多从供给角度讨论企业夸大产品效果、欺骗消费者、污染环境等营销行为。从需求的角度探讨营销伦理则着眼于消费者伦理,研究个人(或群体)在挑选、购买或使用某一产品或服务时所遵循的道德规范和准则(Muncy Vitell,1992) 。本研究认为消费者在营销活动中并不单一地承担着被动的角色,而是起着刺激营销行为产生甚至影响营销模式形成的作用,因此,消费者伦理问题同样值得营销从业人员和学术研究者的重视。 本研究选取了在中国最受欢迎的传统商务礼品-月饼和茶
5、叶作为研究对象,针对三个方面的问题设计了调查问卷:(1)商务礼品赠送中是否存在浪费现象;(2)浪费的成因;(3)浪费行为的主体对此的态度。数据采集采取了滚雪球的方式,收回有效问卷 83 份。受访者有 96%受过高等教育,均匀分布于大、中、小型企事业单位,大多拥有 5 年左右工作经历,职业有销售、记者、律师、私营企业主等,所在行业包括制造、出版、IT、零售、旅游等。 三、研究结果分析 (一)送礼模式、花费、目的和送礼人对浪费现象的认识 就送礼模式而言,受访者选取月饼、茶叶、特别挑选礼品三者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67%的受访者曾将月饼或茶叶作为商务礼品送出;为保证收礼人的最大满意度,有 40%以上
6、的受访者使用月饼/茶叶加上根据收礼人的喜好而特别挑选的礼品组合。就礼品的花费而言,本研究所涉的 83 名受访者一年送出 4140 份月饼或茶叶礼品,总价值达 57.3 万元,由此类推,传统商务礼品在中国产生的消费额相当惊人。受访者赠送商务礼品主要是为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和表示感谢,或希望借此 “促成合作” 、 “让对方想起自己”或“激励员工” 。 同时,送礼人对可能产生的浪费后果非常清楚,90%以上的送礼人受访者表示知道收礼人可能并不需要月饼和茶叶,但是,迫于别人(包括竞争对手)都在送礼的压力或出于营销自我、沟通关系的动机,不得不送礼。企业以这样的方式用商务礼品进行营销沟通,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
7、追逐私利、浪费资源的负外部性正在蔓延。 (二)收礼人对商务礼品的认知、消费情况和对浪费现象的态度 多数收礼人受访者肯定了传统商务礼品的沟通作用。一半以上受访者认为这显示了送礼人对自己的尊重和认可,是有必要的;1/3 的受访者认为没有必要,希望收到不同的商务礼品;19%的受访者认为没有必要,只要求合同条款明确、服务好。此外, 54%的收礼人认为自己因此有义务以某种形式进行回报,可见商务礼品给很多收礼人造成了“欠人情”的压力。 月饼的浪费情况最为严重,只有 5 名受访者亲自消费了全部月饼,其他受访者均有扔弃和转送的行为,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收到过特别挑选的商务礼品的受访者大多将礼品完全自用没有浪
8、费。就收礼人对自身浪费行为的认知而言,44%的受访者承认自己参与了浪费行为,但强调是被动参与;其余受访者则否认自己参与浪费,认为这些被扔弃或转送的商务礼品已经起到沟通关系、传达信息的作用就足够了。收礼人的回答往往自相矛盾:他们不能自行消耗掉所有的商务礼品但是却又希望收到这样的礼品;他们扔弃收到的礼品却又不承认这是一种浪费。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或可解释这些矛盾之处。按照马斯洛的理论,人的需求层次由低到高分为:生理、安全、情感和归属、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一个国家多数人的需求层次同该国经济、科技、文化水平和受教育程度相关,在欠发达国家,生理和安全需求占主导,而在发达国家的人们则更多体现较高层次需求
9、。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进步,在城市里普遍实现了繁荣和小康,人们不再满足于低层次温饱需求,而更多追求精神上的满足。本研究反映了收礼人渴望得到他人尊重的需求,商务礼品在收礼人眼里象征着尊重和认可,送礼人借送礼的机会最大程度地满足收礼人的这种精神需求以达到营销沟通的目的。送礼人和收礼人在商务礼品馈赠中分别扮演了营销者(营销自己代表的企业)和最终消费者的角色,容忍和鼓励着商务礼品浪费行为。商务礼品的生产商因为有利可图会大力推销商务礼品,向潜在的送礼人和收礼人灌输并夸大商务礼品的营销沟通作用,进一步刺激浪费的产生。当社会价值观不够强大到识别、反对违反道德的精神需求时,商务礼品市场会以奢
10、侈浪费为特征不健康地发展,资源产生错配。 四、结语 Stewart (1995)将发展中国家的伦理道德水平划分为三个等级:违法或逃避法律法规的约束;不违法但是违反法规背后的精神;既守法也遵守法律精神和社会价值观,中国的伦理道德水平往往被归入第二个等级。本研究显示,中国商务礼品馈赠中的确存在违背营销伦理、尤其是消费者伦理的现象,此类浪费行为虽不违法,但是送礼人作为商务礼品的购买者以浪费为代价进行营销有违营销伦理,收礼人作为商务礼品的最终消费者容忍甚至鼓励浪费违背了消费者伦理,这些都不利于健康的商务环境和商业文化的形成。营销行为本身长期以来就屡受诟病,被认为是以损耗自然资源、造成林木和水土流失、制造污染为代价追逐利益最大化,是违反伦理道德的行为。但是,营销和营销沟通已经成为了商业社会的重要元素,以商务礼品作为营销沟通的手段也也有其积极的一面。加强商业道德教育和媒体监督,以杜绝相互攀比、奢侈浪费、虚荣浮夸的风气,引导营销向着符合伦理的方向发展才是更为现实的做法;环保组织和监督部门应该联手加强对营销伦理的宣传,并通过传媒工具褒扬符合社会美德的企业营销行为,曝光和惩罚过度营销、浪费资源、损害环境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