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家长的语言暗示对患儿接受治疗的影响【摘要】目的 研究何种帮助患儿的方法更易使患儿顺利完成治疗,早日康复。方法 将某一月住院患儿 206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103 例。观察组护士事先对患儿家长进行心理辅导,在患儿住院期间对患儿的语言,行为各方面进行诱导。对照组不对家长进行任何辅导,家长用自身的习惯照顾患儿。结果 观察组治疗时间短,重新穿刺次数少,患儿恐惧程度轻,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治疗前先与家长进行沟通,进行心理辅导,能有效减轻患儿疼痛,治疗时操作时间短,完成治疗工作顺利,患儿易接受。 【关键词】语言暗示 治疗 家长 心理辅导 儿科的护理对象主要是 014 岁的儿童。由于儿
2、童年幼或表达不清自己的思想感情与心理反应,因此,家长往往成为孩子不恰当的代言人。在我国当前现实生活中,儿童大都是独生子女,一旦生病,家长十分紧张、焦虑。他们大都过分照顾,夸大病情,对医护人员提出过高要求。而且,家长的紧张态度,让患儿无所适从,他们会认为自己的问题很严重,是自己无法估计和承受的,但是,由于不会表达,他们往往用哭闹,拒绝治疗,甚至于打骂家长或医护人员来逃避。结果,治疗不能顺利完成,一次输液治疗往往需要半小时,要几个家长按住孩子才能完成。所以,患儿的心理护理,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家长的心理支持。家长的心理状态对患儿有着直接影响。为更好地开展护理工作,笔者通过对家长实施心理护理,希望
3、家长用与患儿亲密的关系和正确的沟通方式,达到良好的护理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 年 4 月至 2011 年 5 月我科收住的患儿 206 例,男 132 例,女 74 例,年龄 43 天13 岁,平均 2.6 岁。其中 2 例重症患儿,其余轻症。均为清醒,无精神障碍患儿。按同年龄段(0 岁1 岁,12 岁,23 岁,37 岁,714 岁)分层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 103 例,对照组 103 例。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病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1.2.1 评估家长的心理问题 1.2.1.1 焦虑和紧张(1)入院时对所患疾病缺乏认识,对环境的陌生感引起的焦虑与紧
4、张,表现为反复询问病情,希望得到肯定答案或不断打听医护人员的情况,希望得到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的照顾;(2)住院期间由于病情变化产生的焦虑与紧张,要求医护人员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1.2.1.2 恐惧感(1)家长对疾病预后产生的恐惧感;表现为对其他相同疾病患儿的预后敏感,尤其是急、重危患儿的家长,表现得很悲观,避免谈论一些敏感的话题。 (2)由于心疼孩子而对各种注射和有创性的检查产生的恐惧感;表现为患儿在接受检查和治疗时家长表现出不敢看或者躲开的行为。 1.2.1.3 怀疑和不信任(1)对疾病的不了解引起的对治疗方案的怀疑;表现为拒绝配合治疗,擅自使用自己所谓的办法或找来许多书籍对医生的诊断进行对
5、比;(2)对医务人员由于年龄、性别、言语、着装等外在条件和表现引起的不信任;表现为对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的不信任,对医护人员过分挑剔或态度冷淡,甚至质问医护人员的攻击性言行;(3)对医疗设施和治疗环境的局限,引起的对治疗能力和条件的怀疑;表现为挑剔住院环境和设施,要求转床或转院等。 1.2.1.4 容忍对患儿不正确行为的容忍和支持是许多家长共同的表现。他们认为孩子的生病是自己照顾不周造成的,对孩子有歉疚感,于是对孩子病中的不合理要求尽量满足,甚至许多错误的行为如打骂医护人员也不加管教;特别是一些绝症患儿的家长对患儿在吃、穿、玩等方面的不合理的索要和故意毁坏物品不加以制止,并对工作人员的制止表示不
6、满。 1.2.2 实施护理措施 首先评估患儿家长存在的心理问题,分析形成这些心理问题的原因,根据不同的原因,制定护理计划,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护理。 1.2.2.1 对疾病知识缺乏引起的焦虑可以通过健康宣教,使家长对疾病有所了解,并对自己可以为孩子所能做的事情有信心。做任何治疗和护理前,家长都有知情同意权,以得到家长的理解与支持。 1.2.2.2 对病情变化引起焦虑医护人员应耐心解释可能造成病情变化的各种原因,并向家长说明目前的治疗方案是针对患儿病情需要制定的,使家长对医疗方案放心;同时护士还要加强巡视,细心观察,以实际行动使家长安心。 1.2.2.3 对因疾病预后的担心引起的恐惧医护人员应针对
7、患儿的疾病对可能发生的各种预后进行说明,使家长对患儿在治疗期间可能发生的情况有所了解和准备。对预后良好的疾病,可多用鼓励的语言,让家长看到治愈的希望;预后差的,应用婉转的语言,安慰家长,给予心理支持,使家长能够正确面对疾病。尤其对慢性病应指出现代科技进步,不要放弃希望;而对病情发展较快的,要用肯定的语言告诉家长,医院会尽最大的努力进行治疗。 1.2.2.4 如为对患儿进行检查或治疗进行引起的恐惧应当主动将检查步骤和方法、检查的目的在检查前向家长说明,以诚恳的态度告诉家长, “我们将会最大限度地减少患儿所受的痛苦。 ”在做治疗时应做到敏捷,轻柔,并提高操作成功率,帮助家长减少恐惧感。 1.2.2
8、.5 对家长怀疑与不信任心理的护理(1)对由于与书籍上治疗方案有差异引起的对治疗的怀疑,可以向病人家长解释个体的差异性,治疗要因人而异,根据不同的情况给予不同的措施,通过对此类与患儿具体情况相同的治疗方案的分析,从而消除家长的怀疑。 (2)对由于医务人员外在条件引起的不信任,应主动与患儿家长进行沟通,运用沟通技巧,树立自己良好的形象来赢得家长的信任。 (3)对由于医疗条件有限引起的对医疗水平的不信任和怀疑,可以通过提高医疗护理水平和良好的服务质量来弥补硬件上的不足,以增强家长的信心,消除怀疑与不信任。 1.2.2.6 对家长容忍心理的护理要向家长指出对孩子的溺爱行为是不利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
9、指出孩子不仅要有健康的体魄,也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希望家长在护士对患儿进行教育时,不要一味袒护。 2 结果 表 1 以一次性头皮针头穿刺静脉输液为例比较两组孩子治疗时间及接受程度 通过对家长的心理护理和心理支持,消除了家长对医疗护理工作中存在的疑问,能够主动地配合护理和治疗,并主动影响患儿的心理,使患儿易于接受护士的护理,愿与护士进行交流,使护理计划能够顺利进行,护理措施得到落实,既有利于患儿疾病的恢复,也对患儿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帮助作用,改善了护患关系,对儿科的护理工作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 3 讨论 由于现在父母工作忙,孩子大多的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带,导致孩子们都被宠溺,生病
10、时更甚。在家里已经是个小霸王,或者内向儿,到了医院,不熟悉的地方,令人害怕的地方,防备心更甚。如果家长在治疗时表现得惊惶失措,哭哭啼啼,让患儿更加恐惧,拒绝接受治疗。相反,如果这时家长表现得很镇静,用很轻松的方式告诉孩子,你生病了,护士阿姨轻轻的为你针一下,你就可以早点回家玩了,孩子们大多会比较放松,也会提高穿刺的成功率,孩子的恐惧感也会减轻,穿刺后孩子能主动保护自己的穿刺部位,避免再挨一针。治疗后孩子也比较放松,能进行正常的娱乐,不至于需要家长哄上几个小时。我们在进行各种治疗时,可以一边操作,一边对家长进行知识宣教,这样既不于冷场,让家长觉得医护人员冷冰冰,又融洽了医患关系,提高了家长的满意度,也提高了家长的护理水平,对患儿今后的日常生活也有很大的帮助。所以我们希望,每位护理人员,都能充分的与家长沟通,告诉他怎么样护理孩子,才是最好的爱。愿全天下的孩子,都有健康的身体,健康的心理。 参 考 文 献 1 洪炜.医学心理学.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1996,164-167,181-182. 2 刘晓虹.护理心理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