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论高等院校构建校企合作联盟的路径分析论文摘要:校企合作已成为当前我国高校促进内涵发展和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举措。目前我国高校校企合作联盟可大致分为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大学科技园、校企联合人才培养、企业技术中心四种典型模式,主要存在缺乏完善的保障制度、权益分配和风险投资机制尚不成熟、科技中介机构与人才匮乏等方面的问题。通过争取政府的政策支持、推进风险投资机制的建立、重视高素质管理团队建设等途径,进一步推动校企合作更深层次的发展。 论文关键词:校企合作;科技成果转化;创新人才培养 校企合作是充分利用高等院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为重点,把
2、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得实践经验为主的生产实际有机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教育部关于加快研究型大学建设、增强高等学校自主创新能力的若干意见指出:“鼓励研究型大学积极与企业合作,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国家相关部委在多次教育会议中要求高校与企业积极构建校企合作联盟,进行高质量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试点工作,取得经验后逐步推广。校企合作已成为当前我国高校促进内涵发展和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举措,是以工为主的高等院校实现服务职能的最佳切入点。在当前全球经济危机带来的严峻就业形势下,此举为大学生就业开辟新途径起到积极推动作用。本文试图对高等院校校企合作的意义作深入探讨,对校企合作模式进
3、行归纳梳理,探讨新形势下校企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希望对高校更好地开展校企合作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一、构建高等院校校企合作联盟的意义 1.校企合作是高校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有效途径 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技的战略基点。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题、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因此,高校立足于学科优势,通过构建产、学、研、用一体的校企合作联盟,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战略需要,也是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2.校企合作是高校
4、培养创新工程人才的重要方式 我国工程教育缺乏创新性和实践性,一直是困扰高等工程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难题。校企合作联盟围绕工程能力这一核心问题,推动高校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全方位改革。首先,校企合作联盟的建立为学生的创业实践和就业实习提供了极大便利,毕业后能更好地适应工程需要。其次,校企综合性跨学科课程与研究平台的建立,打破传统学科划分,形成多学科相互渗透的渠道,对培养复合型应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再次,通过校企双方在招生、培训、就业等方面的合作,高校可以检验自身学科布局、专业设置、课程体系的合理性与科学性,适时地调整招生计划、人才培养方案、师资力量配备,真正做到教学与实践有效对接,推动高校教学改革与学
5、科建设的不断深化。2 3.校企合作是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渠道 科技的竞争不仅表现为科技创新竞争,还表现为科技成果转化竞争。高校作为我国科技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军,在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而目前,我国高校科技成果的产业化程度相对较低,大量科技创新成果难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该问题已引起政府、科技管理部门、高校和企业的重视,大家都在积极探索推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途径和具体对策。高校与企业合办实体是一种转化速度快、投资风险低的有效成果转化模式。通过这一渠道,高校的科研成果在企业得以产业化,实现了教育资源和企业资源的共享,不断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技术、新成果和创新人才。 二、
6、高等院校校企合作联盟模式分析 综合分析国内外校企合作的成功经验,目前我国高等院校校企合作联盟可大致分为四种典型模式。 1.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模式 工程研究中心最早于 1985 年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成立。美国工程研究中心一般是以大学一个或几个优势学科为核心,吸引相关领域合作企业成为战略联盟,与企业的成果共享是工程研究中心后期主要的资金来源。在我国,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是由具有较强研究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高校、科研机构独立或和企业联合建设的研究开发实体。一方面根据国家和产业发展需求,研究产业技术进步急需的关键共性技术。另一方面,以市场为导向,开展重大科技成果的工程化并实现技术转移,从而搭建企业与
7、高校科研之间的桥梁。 2.大学科技园模式 大学科技园是指在大学、研究机构附近,利用其科技创新成果及人才优势,为高校科技成果孵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供支撑的科技平台和服务机构。目前,国际上尤以美国斯坦福工业园“硅谷” 、英国剑桥科技园、日本筑波大学高技术科学城、韩国大德科学城和印度软件科技园等为世人所称道。这些大学科技园一般包括科技研究和成果转化机构、高技术中小型企业和高校技术企业以及各类服务机构,例如中介、金融、律师、咨询机构等。自 20 世纪 90 年代末我国从政府层面推动大学科技园建设以来,大学科技园已获得巨大发展,以清华大学科技园为代表的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已达 61 家。我国大学科技园与其
8、他高新科技园区不同,大学在科技园中发挥了更加重要的作用。因为大学作为科技园的组建者之一,除技术与人才投入之外还有相当的资金投入,并通过一定方式参与到科技园管理中,同时大学科技园还承担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任务。 3.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指高校与企业达成协议,根据企业要求培养学生,并承担企业员工的继续教育,帮助企业科研人员更新知识、提高技能。例如,依托北京大学的技术与人才优势,北大方正集团拥有对中国 IT 产业发展至关重要的核心技术,同时北大计算机方向的本科生与硕士生也提早参与了方正的系统开发,不仅有利于完成自己的科研任务和学位论文,也培育了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4.企
9、业技术中心模式 企业技术中心是根据企业自身需求,在企业内部或合作高校建立研究院,以项目为载体,通过项目有效整合企业与高校双方优势资源,提高和强化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科技投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我国企业技术中心分为国家级、省级和市级三个级别,截至目前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总数已达 438 家。 三、当前我国高等院校校企合作联盟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国当前高校校企合作联盟在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形势发展新问题也不断涌现,主要包括缺乏完善的保障制度、校企合作的权益分配和风险投资机制尚不成熟、科技中介机构与人才匮乏方面等,合理解决这些问题将有助于将高等
10、院校的校企合作推进到一个全新高度。 1.制度缺位,政府、企业、高校三者关系不明 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政府、企业和高校如何各司其职,共同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是当前我国校企合作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目前,校企合作主体如工程研究中心、大学科技园等与政府、高校、企业的关系不明晰,很多校企合作机构都与高校保持着行政隶属关系,工作人员在编制、工资、职称评聘等问题上与各方纠缠不清,还无法做到制度化和规范化。同时,政府与高校对校企合作机构过度的行政干预使其最终很可能会发展成为单纯的研究所或校办企业,背离自主创新源与技术辐射源的建设初衷。 2.权益分配和风险投资机制尚不成熟 以技术工程化与产业化为主要目标的校企
11、合作联盟涉及到高校、企业等多方利益,而目前我国校企合作所必需的权益分配和风险投资机制尚未建成。一是知识产权的归属问题,目前尚没有明确规定和政策性标准;二是权益如何在各参与主体之间进行公平合理分配,现在普遍采用按投资股份分成,但存在技术入股如何定价、经营性资产如何划分等诸多问题。同样,投资风险分担机制的不成熟也成为影响高校建立校企合作联盟积极性的重要因素。 3.科技中介机构与人才匮乏 我国目前尚未形成有效的技术市场中介和高素质的技术人才队伍,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和人才无论从数量和素质上都远远不能适应校企合作中科技成果转化的需要,和当前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严重脱节。 四、以工为主的高等院校如何构建校企合
12、作联盟的思考 1.努力争取政府的政策支持 政府在校企合作过程中的规划和组织行为,如资金投入、税收政策、法律法规等,都成为使高校科研成果最终实现产业化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因此,高校一方面应积极争取政府的政策支持。另一方面,政府应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通过各种手段支持高校与企业进行深度合作,例如政府采购、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资金引导和支持等,进一步支持校企合作联盟的建设和发展。 2.积极推进风险投资机制的建立 校企合作是一种科技与经济结合的行为,各参与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都是通过市场来最终实现的。同时,科技合作存在巨大的不确定性,往往存在难以预料的失败风险。因此,当前校企合作中最为关键的是形成利
13、益与风险共担的责任制度及一套健全的投资管理机制。借鉴国际通用模式即邀请风险投资公司参与,建立多渠道资金投入体系的同时,采用风险投资运作模式来评估、筛选、管理项目,并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退出机制。 3.规范管理,重视高素质管理团队建设 国外优秀的大学科技园均有较高管理水平的专职项目经理,对入园项目或企业实行全程项目化管理服务。校企合作联盟应吸取国外优秀大学科技园的管理经验,采用市场化营运机制,逐步改变现有事业单位的运行方式。同时,校企合作机构可联合引进社会专业机构,例如咨询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中心、大型测试平台、人才培训中心、技术交易市场等社会中介机构,促进增值服务发展和保障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