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优化论文摘要:优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必须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中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衔接;调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形成结构合理、功能互补、相对稳定的课程内容体系;更新、充实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魅力,增强教学内容的说服力。各高校要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设置情况和学生特点,不断优化教学内容。 论文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优化 一、概述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其教学内容直接关系到理论的说服力和可信度,关
2、系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发挥,影响到教育目标的实现。优化教学内容,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中必须解决好的重要课题。 二、优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必须做好的工作 1.解决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中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衔接问题 要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侧重点由中学时期的介绍和传授知识、着重解决“是什么”的问题向大学时期深化学生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重点解决“为什么”的问题转变,帮助学生解决思想上的疑难点,消除理论上的困惑。同时,积极引导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和科学思维能力,推进教学层次的递进,加大理论深度,增强理论的说服力,促进教学内
3、容内化于“心” ,外化于“行” 。 2.调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形成结构合理、功能互补、相对稳定的课程内容体系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调整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为中心内容,立足于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帮助学生掌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和基本观点,指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去认识和分析问题。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要以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教育为主线,依据大学生成长的基本规律,引导学生树立高尚的理想情操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
4、将自己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主要阐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和本质特征,阐述物质世界的本质规律,帮助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规律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主要讲授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着重讲授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准确把握马
5、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 “形势与政策”主要开展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教育,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国内外形势。 3.更新、充实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 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和说服力,关键是使其内容有鲜明的针对性和现实性。针对性就是要敢于正视那些因社会变化发展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努力以科学的精神和态度回答这些问题。现实性就是要反映国内外理论界的最新动态和国内外的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最新实际,反映学生思想变化的实际。在教学中,要围绕思想政治理论各门具体课程涉及的重大理论问题,围绕学生极为关注但说服力较弱的实践问题展开深入研究,使理论研究成果
6、体现时代特点、社会现实和学生思想实际,体现思想导向性,剔除过时的、落后于社会发展的陈旧教学内容,增加富有针对性和现实性的内容,提高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魅力,增强教学内容的说服力。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优化实践 根据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刚升格为本科财经院校的发展实际,结合学生特点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设置情况,我们进行了如下尝试。 1.专科层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优化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大学生面临的实际问题为逻辑起点,从大学生的成长起步,从大学生的成才着眼,增加了关于人生教育的内容,特别突出了生命伦理教育,从而使个人对待生命、人生的价值态度与个人对待
7、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价值态度和个人对待祖国的价值态度融为一体,形成了一个以理想信念为核心,以爱国主义为重点,以生命伦理为基点,以正确的人生目的、端正的人生态度、科学的人生价值标准与评价为基本内容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体系。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实行专题教学。其教学大纲是根据教育部统编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修订版) ,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内容编写的。重在阐述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中国化,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如何进一步中国化;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为什么要进行新民主主义革
8、命,如何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什么;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等几大基本问题。 教学大纲共七个专题。第一专题内容为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重点阐述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条件及发展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科学内涵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髓。第二专题内容为近代中国向何处去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理论与实践,重点阐述近代中国遇到了什么问题、社会各阶层对中国前途命运的探索与思考、中国共产党人的救国良策、社会主义制度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第三专题内容为什么是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重点阐述中
9、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历程、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第四专题内容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理论与实践,重点阐述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选择过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如何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第五专题内容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理论与实践,主要阐明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理论。第六专题内容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与实践,重点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第七专题内容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
10、设理论与实践,重在阐述中国共产党人探索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历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和重要意义、改善民生加快推进社会主义建设。 2.本科层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优化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同样特别突出了生命伦理教育内容,相应地增加了有关知识的理论深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主要阐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及产生和发展;物质世界的本质及发展;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社会结构;社会发展规律与历史主体;资本主义的产生及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及发展。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以风云变幻的 80 年: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 年至 1919 年)为主,主
11、要内容为西方列强的侵略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中国人民抵御外敌、保卫社稷家园的反侵略战争;自然经济的解体与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及其终结;中华民国的建立和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翻天覆地的 30 年:从五四运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19 年至1949 年)和辉煌的历史征程: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49 年至 2006 年)以概述为主。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同样实行专题教学,剔除了专科层次专题教学大纲中涉及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内容,重在分析中国共产党怎样在马克思主义中国
12、化的进程中创造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又在它们的基础上提出了最新的理论成果。通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阶段的问题,让大学生深刻认识学好政治理论的重要性。专题教学大纲中,第一专题内容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重点阐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的科学内涵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髓。第二专题内容为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理论与实践,重点阐述中国共产党人的救国良策、社会主义制度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第三、四、五、六、七专题框架与专科层次专题教学大纲框架基本一致,只是加大了理论的深度。 3.“
13、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的优化 “形势与政策”是一门十分特殊的课程,专科层次为 1 个学分,本科层次为 2 个学分。经过探索,我们将其教学内容分为基本理论概述、形势分析和政策解读三大部分。 基本理论概述主要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十二章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第十三章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第十四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第十五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的内容,分为祖国完全统一的战略构想和实践、中国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和党的建设四大专题。祖国完全统一的战略构想和实践专题主要强调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阐述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
14、共产党人在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上从武力解放台湾到和平解放台湾的过程,分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介绍“一国两制”方针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阐明新形势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发展。中国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专题主要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特别是冷战结束以来,国际关系和国际格局经历了重大的变化,阐述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形成、发展与贯彻实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专题从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出发,详细介绍新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依靠力量的具体构成,着重分析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加强国防和军
15、队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全面探讨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各种有效途径,特别要讨论分析为什么说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事业必须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如何认识转型时期中国的农民工问题、工人下岗失业问题和知识分子的地位问题;新的社会阶层中的优秀分子能否入党三大问题。党的建设专题主要强调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阐述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及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路径。 形势分析主要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大国关系等展开。譬如,当前经济形势分析、如何看待现实生活中的社会冲突、农村居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和发展、中美关系新变化、中日关系新变化,等等。 政策解读主要侧重于政策起草的背景、政策的重点、政策的发展创新点、政策实施展望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