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利用采伐后剩余思茅松树根发展茯苓种植产业探析作者:蒋振忠,冯德强,唐学明,汪进平,赵强【关键词】 思茅松树根;茯苓;种植;云南茯苓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 Poria cocos (Schw.)Woif.的菌核,味甘淡,性平,具有健脾、利水渗湿、安神的功能1,为常用中药。 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属“中药八珍”之一,也是中医处方配方量最大的药材之一。近年研究发现,茯苓多糖、羧甲基茯苓多糖具有抗肿瘤、提高人体免疫功能、抗病毒等作用2。与之相对应的茯苓种植,却因国家实施天保工程及退耕还林政策,茯苓主寄生物松树的采伐受国家严格控制,致使茯苓主产区的湖南、湖北、四川等地的种植产量锐减,茯苓价格涨幅较大,种植
2、经济效益十分可观。思茅为云南省主要伐木区,是思茅松生长的故乡,每年伐木后思茅松树根达 300 万桩,伐区土壤多为红壤、赤红壤,土壤酸碱度为 pH 56,年平均气温约为 20 ,无霜期 280 多天,空气相对湿度 60%70%3,这些都为种植茯苓提供了宝贵的自然资源及原材料资源。为了用好这些丰富宝贵的资源,发展茯苓种植产业,我们从 2003 年2 月至今,在思茅进行了广泛推广种植,现总结如下。1 种植1.1 种植场地的选择4-5选择每年 10 月份至次年 4 月份期间砍伐的林区,为便于管理,我们选取松树相对密集的林区,并根据茯苓生长习性对环境条件的要求,选择了通风、向阳、排水良好的场地。1.2
3、松树根的选择及准备工作选择头年秋冬季或当年早春砍伐后的松树根,树根新鲜尚未脱皮的最好。首先将松树根四周杂物清除,再削除露出地面松树根的树皮,过 30 d 左右,松树无松脂分泌,即可下种栽培。1.3 菌种自己培育,塑料袋装,每袋约 300 g。1.4 下种栽培选晴天,在近地面的树桩上削一半月形缺口,将培育好的袋装茯苓菌种用洁净刀切成二瓣,将菌种紧贴在树桩上,用削下的松木片及装菌种的塑料袋盖在下种的菌种上,盖严,以免泥土混入菌种而被污染,用敌毒粉等符合药材种植用的灭蚁药撒于树桩周围以防杀白蚁等虫害,然后用疏松的细土覆盖严实,覆盖土厚约 10 cm。下种量:直径在 30 cm 以内的树桩,每棵用菌种
4、 1 袋;3040 cm 的树桩,每棵用菌种 2 袋;4050 cm 的树桩,每棵用菌种 3 袋;50 cm 以上树桩,每棵用菌种 4 袋。接种后 1 个月应进行检查,如见树桩内皮已起白膜或下种处已泡枯,根微带茯苓气味,则说明已经上种,如菌种未上树,则应补种菌种。2 管理2.1 除草与排水经常铲除树桩上的杂菌和周围的杂草,雨后及时排水、松土,如果杂草丛生,土壤板结,会影响日照及空气流通,会使菌丝的生长发育受到抑制。2.2 培土护根、护苓雨后检查是否有松树根露出土面,如有应及时覆盖,以防根系被晒变质而影响“传引”结苓。一般下种 34 个月后即开始结苓,89 个月是茯苓迅速膨长期,这期间在结苓处,
5、地面常会被成长的茯苓撑裂,茯苓易外露,因此,应经常检查并培土覆盖,以防止茯苓外露被日晒雨淋而烂苓。一般覆盖土厚为 510 cm,不宜太厚,太厚会影响茯苓的生长。2.3 灭蚁茯苓容易引来白蚁,为害后造成茯苓减产,应经常检查,若发现白蚁为害,把土扒开,撒上灭蚁药。3 采收及结果茯苓接种后,一般 810 个月成熟,即树桩呈棕褐色,茯苓外皮带黄褐色,裂纹是淡红色,并有皱皮纹时就可即时采收;若树桩呈全黄色,浆木较足,茯苓呈黄白色,幼嫩个小,则应延长采挖时间。采挖时应保持茯苓个体的完整。采收时段应根据种植时间,一般是当年 2、3 月份下种栽培,则在当年 11、12 月采收第 1 次,第 2 年 5、6 月
6、份采收第 2 次,第 3 年 4、5 月份采收第 3 次。每棵松树桩的茯苓产量与下种量有关,根据我们 3 年的种植情况,一般下种一袋 300 g 菌种,第 1 次可采收鲜茯苓 0.51 kg,第 2 次12 kg,第 3 次 0.51 kg,3 次总计可采收鲜茯苓 24 kg。4 思茅松主伐区发展茯苓产业的优势4.1 丰富的采伐后思茅松树根资源思茅地区有林地面积达 25.53 万 hm2,活立木蓄积量达 2.03 亿 m3,森林植被良好,生态环境优美。同时,思茅是全国重点商品林基地,为国家允许采伐的林区之一,全市每年允许采伐思茅松林地 2 万 hm2。这些都为种植茯苓提供了丰富且必需的原材料松
7、树根。4.2 优越的种植茯苓条件思茅地区具有垂直气候、季风气候两大特点。受地形、海拔影响,从低到高,依次可分为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5 个气候带类型,其中热带、亚热带占全区面积的 63%,受南亚季风影响,全区形成干湿季分明的季风气候特点,年平均气温 1520.2 ,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 10.313.2 ,最热月(5、6 月)平均气温 17.924.6 ,年无霜区在 315 d 以上;年降雨量 1 1002 780 mm,多数地区为 1 2001 700 mm;11 月至次年 4 月为旱季,510 月为雨季,雨量占全年 85%以上;年相对湿度 76%85%,年日照时数
8、1 873.92 206.3 h,年日照为43%50%,海拔 8001 500 m,主要以赤红壤为主。这些自然条件均非常适宜茯苓的种植、生长。5 展望茯苓自古以云南产的质量最好,称“云茯苓”,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已将云南省列为我国传统茯苓种植基地。思茅作为全国重点商品林基地及国家现代林业示范区,全市林区以思茅松为主,思茅松生长成材快,1015 年便可采伐,每年伐木后的思茅松树根达 300 多万桩。如此丰富的松林资源及优越种植条件使思茅地区被列为传统茯苓种植的重点基地。据我们调查统计,2004 年思茅市共收获鲜茯苓 4 800 t,约占全国茯苓总产量的 14%,若能将 90%的思茅松树根资源充分利用
9、起来,全市每年可产出约 10 000 t 鲜茯苓,年产量将占我国茯苓总产量的 29%。因此,在思茅地区发展茯苓产业前景广阔。松树根种植茯苓技术简单易行,是一条广大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好门路。据我们 18 年种植经验及连续 3 年的种植观察,一个直径约 20 cm的树桩,种植出来的茯苓如果完全采收可达 35 kg,经济收益很高。【参考文献】1 凌一揆.中药学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95.2 潘 琦.茯苓多糖颗粒剂的研制及质量检测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0,(3):1.3 思茅地区地方志编篡委员会.思茅地区志(上册)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5.96104.4 袁仁长.茯苓高产栽培经验J.中草药,1987,(61):2936.5 江西中医学院.药用植物栽培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3.1999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