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青山绿水于无声处谈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环保意识摘 要:语文学科的综合性特点,决定了语文课在实施环保教育上有其得天独厚之处。另外,环保教育也是语文课人文教育的一个方面和内容,只要我们能够真正将环保问题重视起来,就有可能成功地向学生渗透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环保行为,并且可以做到形式灵活、方法多样。关键词:语文课 文以载道 环境保护 渗透 当今世界环境保护成为倍受关注的重大主题之一, “爱护家园” 、“低碳生活” 、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已成为我们耳熟能详的标语口号,保护环境的呼声日益高涨。尽管如此,现实生活中还是存在着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还有着不和谐的声音,环境保护,仍然任重道远。笔者认为:加强人们的环
2、境保护意识不仅是传媒的义务,教育部门更是责无旁贷,环保教育应成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利用好教育这块阵地为环保呐喊。在此谈谈语文课上环保意识的渗透。 语文学科的综合性和人文性特点,决定了语文课在实施环保教育上有其得天独厚之处。环保教育也是语文课人文教育的体现,只要我们能够真正将环保问题重视起来,就有可能成功地在语文课堂上向学生渗透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环保行为,并且做到形式灵活、方法多样。 天山景物记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是语文教材中的经典范文。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向我们描述了天山美景和丰饶物产,展示了一幅生机勃勃、绚烂多彩、富于西北边疆风情的图画。通过分析讲解,学生尚沉醉在文章优美的
3、意境之中时,教师可做这样的交代和引导: 文章所描写的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天山,时隔半个世纪了,不知今天的天山是否仍然还是那样美,蓝天、白雪、清澈的溪水,牧人和自然还能构成一幅和谐而美仑美奂的图画?因为,近年来听到的令我们痛心疾首的消息太多了河流断流干涸,湿地缩小、草场退化而造成这些现象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人们缺少环境保护的意识,对自然资源无节制地开发和掠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一个人不可推卸的责任,保护环境,应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 通过这样的讲解,不仅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情感,同时也增强了爱护家园、保护环境的意识。教师不失时机趁热打铁,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
4、作用。 “文以载道” 、 “文以明道” ,这是说文章是宣传、渗透思想的载体。而学生的作文课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提高形象思维、逻辑思维、情感表达的能力,更主要的是能培养学生认知事物的能力,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教师可利用这个载体在作文课上向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不管是命题作文,还是自拟题作文,也不管是话题作文,还是漫画材料作文,都可以设置一个和环保内容相关的主题,让学生在思索中增强认识、在认识中规范行为。比如记叙文可以以一个熟悉的身影为题,写一名环卫工人;以一头白发满山青葱为题,写一名植树造林的人。说明文可以以地球怎么了 、 生命之源水为题,写地球所面临的污染和灾难;写关于水和生
5、命的关系、水和人类发展的关系。议论文可以以从一次性筷子说起 、 低碳生活之我见等为题,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从而感受人类和动植物的关系,进而培养良好的环保的行为习惯。甚至在应用文的教学中都能渗透这种意识,例如学习了计划和总结的应用文之后,可以让学生写关于植树造林的计划和总结。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口语训练课进行环保教育,拟订和环保有关的演讲和辩论题目,让学生在讲和辩中感受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尽管语文课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宣讲环保的有利条件,但我们却不能因此而远离语文课的主旨,所以在语文课上进行环保教育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忌过多、过滥、喧宾夺主。语文课上教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是主,
6、这个中心的地位是不能变的;环保教育在不以环保教育为主旨的课文的阅读中永远是从属,是客,教师对环保知识的渗透不宜过度,不能喧宾夺主。 二应结合教材、课型、课文内容以及学生的心理特点,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和主体意识,注意思想性和趣味性,不要牵强附会。 三忌生硬套搬。教师在课堂上做引发联想时,应自然恰切、水到渠成、收放自如,不应有生硬的感觉,让学生摸不到头脑。 四忌“五分钟的热血” 。环保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工作,所以语文课上环境意识的渗透也应是长期的,只要有可能,且时机适当,教师就要坚持,不可根据自己的喜好而偏废取舍。 五、应掌握一定的环保知识。教师应学习必要的环境知识,懂得环保的科学,只有有了丰富的知识储备,在施教的时候才能运用自如、晓然流畅。 有效的教育是渗透式的,是“润物细无声”的教育。语文教师应立足教材,让学生在感受到中华民族语言文字的魅力、掌握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体会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使学生真正成为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生力军,使我们的环境青山常在、绿水长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