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让课堂教学成为师生心心相印的活动“心心相印” ,顾名思义即心相通,意相投,以心换心,以心交心,以致心领神会,心旷神怡。这既是一种思想(教学思想、教育思想、教学管理思想) ,也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追求。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在课堂中,创设某种情境,把问题隐藏在情境之中,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势必会引起儿童迫不及待地探索研究的兴趣。 “创设情境”是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它有利于解决教学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教师在导入新课时,用深情的语言,把自己
2、的情感与文章的情感融在一起,来打动学生的心,激发学生的情,使文章与学生的“心” 、教师与学生的心发生共鸣,形成情感交融的教学氛围。激起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进而领略到情境课堂的美妙。 课堂教学应强调两个细节:一是善于创设情境。教师虽然可以利用现有环境、条件,通过引喻、阐释导入新课,但是现成的情境毕竟很少,因此教师必须从教学内容出发,精心组织,巧妙构思,创设良好的、符合教学需要的情境。二要加强诱导,激发思维。教师设置情境应有明确的目的或意识,或以此激发学生的情感,或因之引发学生的思维,或借此陶冶学生的性情等。创设情境不能单纯为激发兴趣,一般来说,应以激发思维为主。但是,情境本身有时并不能启人深思或
3、内涵比较隐蔽,这时就需要教师的启发和诱导。 教学归根到底是一种交往行为,是以交往为媒介,以交往作为必不可少的手段。有了交往与互动,学生获取的知识才是内化的,增长能力才是货真价实的,培养成的情感才是真真切切的。课堂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 教师可以通过“五动”来丰富课堂教学:一是铺设平台,让学生“自动” ;二是构建舞台,让学生“互动” ;三是搭建戏台,让学生“跳动” ;四是开设擂台,让学生“感动” ;五是架起看台,让学生“联动” 。 我们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上让每一个孩子都动起来,在师生、生生的互动中展开教学。这样互动的课堂,既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兴趣,又引领学生间的交流、合
4、作,使学生形象地获得了抽象的知识,使枯燥的课堂绽放出神奇的力量。 要真正做到心灵与心灵的对话,还要做到:一是以尊重为准则,对学生的创见要充分鼓励;对学生的异见要尊重理解;对学生的误见要宽容引导。在师生交流时,要置学生于平等的地位,避免居高临下地发问甚至责问,消除学生在交流中畏惧紧张的心理,让学生愿意同教师倾心对话,达成共识。二是教师要善于倾听,要教会学生学会倾听;要善于进行角色互换,能够从学生的角度去看待学生的问题和观点。只有向在场的每一颗心灵都敞开温情的怀抱,互动的课堂才能散发出浓浓的、充满人情韵味的温馨,才能真正听到心灵与心灵的对话。 当然,既然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就不可能是
5、完美的、滴水不漏的,经常会有与课前预设不一致甚至相矛盾的意外情况发生。这需要我们教师在生成教学中有预设思想:一是预设以生成作为目标;二是预设为生成留足空白(精心而不精细、预设更为预计) ;三是预设要给生成腾出空间。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学习状态,包括他们的兴趣、积极性、注意力、学习方法与思维方式,合作能力与质量、发表的意见、建议、观点、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等等,无论是以语言,还是以行为、情绪方式的表达,都是教学过程中的动态生成性资源。 面对动态生成性资源,课堂教学中就要求教师:一要善于倾听,充分了解学生:接纳学生的超前言论;善待学生的现场质疑;珍视学生的另类思维。二要合理利用,充分发挥机智:“和谐的”水到渠成,别有洞天;“歧路的”峰回路转,柳暗花明;“偶发的”化险为夷,绝处逢生。 有了这些思想与做法,教师素质就有了很大的提高,就能根据恰当的教学内容,抓住恰当的时机,选择合适的方法,与学生一起聚集困惑,消除偏差,升华情感,追求创新,许多不曾预约的精彩也将不期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