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电视媒体如何传播传统节日文化.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986319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电视媒体如何传播传统节日文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试论电视媒体如何传播传统节日文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试论电视媒体如何传播传统节日文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试论电视媒体如何传播传统节日文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试论电视媒体如何传播传统节日文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试论电视媒体如何传播传统节日文化【论文关键词】传统节日文化 电视 传播方式 【论文摘要】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它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积淀下来的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改革开放后,随着民众对西方文化的推崇、对西洋节日的追捧,导致了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有逐渐式微之势。从新闻传播学的角度来讲,要改变这一局面,电视媒体作为大众获取信息首选媒介之一自然承担起了传统节日文化传播的重任。中国的传统节日大部分起源于先秦时代,它在流行和演变过程中,吸取了儒、道、释文化等多元因素,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重要精神纽带。如今,更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宝贵资源

2、,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的精神动力。 然而,在现代工业文明和外来文化的冲击下,一个个舶来的节日,如情人节、愚人节、圣诞节,在我国的青年人中大行其道,而由于传统节日的精神文化内涵的缺失,中国传统节日处于尴尬境地。清明节一度成了“烧纸节” ,端午成了“粽子节” ,中秋成了“月饼节” 。这两者的此消彼长加剧了传统节日文化的断层现象,致使传统节日文化从形式到内涵都正在走向虚空。而电视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和巨大的影响力,在传播我国的传统节日文化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当前电视媒体在传播传统节日文化方面,也存在众多问题。 一、当前电视媒体在传播传统节日文化方面存在的问题 1、电视

3、媒体节目形态单一 电视节目形态是电视传播传统节日文化中的形式,而当今,传统节日文化基本上都是以文艺晚会类节目为主,访谈对话类节目、杂志类节目、综艺娱乐节目、益智游戏节目、情景剧等节目形态甚少,节目形态过于单一。 2、电视媒体没有将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播常态化 众所周知,每年有春节、端午、中秋、清明等传统节日,只有在特定的节日期间,电视媒体才会制作相关电视节目来弘扬传统节日文化,而节日一过则销声匿迹,这不利于电视发挥传播传统节日文化的长期的、潜移默化的、 “培养”作用。 3、节目资源整合力度低,造成节目资源浪费严重,不能达到预期的传播效果。 二、电视传播传统节日文化的优势 1、在现代大众传播媒介当中

4、,电视普及率高 我们所讲的“普及性”是说它是“雅俗共赏”的。中央电视台一年一度的春晚,把老少几代不同文化水平的人们都聚集到一起,共同欣赏其节目,就是最好的印证。 2、电视传媒所特有的视听兼备、声画并茂的优势,使它在传播领域确立了重要地位 报纸和广播都是单通道传播媒介。电视的传播符号是图像、声音、文字、色彩等多种符号的综合传播,是一种双通道传播媒介,具有声画并茂的优势以及强烈的目击感、现场感和冲击力。 3、电视传播的综合性 电视因其自身的传播优势和技术优势而成为一种全新的艺术形态,电视形象直观、生动灵活,给受众一种直观形象,极具诱惑性和感染力的氛围,因而更容易对受众产生移情作用,获得一种想象的快

5、感、官能的刺激或精神的愉悦,对受众具有强大的影响力。 三、电视媒体传播传统节日文化的方式多样 如今,我们正在经历着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世界文化的趋同倾向是一个突出问题,越来越多的民族文化正在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然而,无论在任何时候,深厚的传统节日文化都是一笔得天独厚的文化遗产,是我们民族生存和进步的宝贵资源,我们应去弘扬和利用。电视媒体作为大众获取信息首选媒介之一,自然承担起了传统节日文化传播的重任。1、推出新晚会概念将晚会类、综艺娱乐类、益智类节目元素有机融合在一起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大量海外的电视节目形态的引进,使节目在栏目设置、主持风格、节目题材等诸多方面呈现出严重的趋同现象,缺乏差异

6、化使节目的吸引力急剧下降,从而使节目的生命周期也大为缩短。近几年,虽然专家倡导“弘扬中国传统节日、保护传统节日文化” ,但这并没有引起人们对传统节日的关注。 面对这一尴尬的局面,去年的七夕节,安徽卫视制作了一期与众不同的电视节目7 月 7 爱传万家情歌会 ,这场晚会将七夕的传统浪漫情怀和晚会类节目的现代元素结合在了一起。对节目主题、宣传语、片头片尾、主持人形象、演播场地、声画造型、音乐、节奏、色彩、色调。等元素进行一系列的定位,使之与节目内容相融合。据百度数据报告, “七夕”百度搜索指数在 1 个月内翻 4 倍,日均搜索七夕超 60 万次,网络视频点击量过百万,安徽卫视贴吧点击量,在播出当天成

7、为上升量最快的贴吧之一。该节目之所以如此成功,因为它摆脱了常态的晚会类节目,将晚会类节目、综艺娱乐类节目和益智类节目元素融合在一起。节目有爱的悠悠球 、 明星大挑战 、 恋爱足球等综艺类节目;主持人群推出的鹊桥会和魔术等娱乐节目;还有众多的晚会类节目,节目形态多样,并且将各个节目都融合在了一台晚会中,紧紧锁定了上亿观众的眼球。 2、实行“编播季”节目编排策略 多年来,电视界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在打造传统节日时,重节目内容和质量,而轻节目整体编排和节目资源的重新整合,这一做法无疑造成了很大的浪费,也没有达到预期的传播效果。面对这一现状,央视、重庆电视台、湖南卫视、安徽卫视从自己的节目资源、频道定位

8、和品牌特色出发,实行了“编播季”的节目编排策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编播季”节目策略是指一年分季节、分时段的编排策略,这种季节性的编排策略不仅有助于培养观众的忠诚度,而且还可以提高电视的市场竞争力,重庆电视台是“编播季”的先行者之一。2005 年暑期,重庆台将旗下的都市频道临时改为“暑期频道”率先试水,结果市场反映十分理想。对频道架构做出“改版性”的调整,此举让重庆卫视在全国省级卫视的收视排名冲至第三位。2006 年初,重庆卫视利用元旦、春节两节紧密相连的机会,从元旦开始,跨越春节,直至元宵节,推出了“黄金月、中国结”的编排项目,同时在这时提出了“编播季”的概念。这个“编播季”以元旦晚会拉开

9、序幕,以春晚为高潮。2007 年,又以“合家欢中国结”作为节目编播主题, “黄金月”编播紧扣中国老百姓的审美期待,突出欢乐、团圆、回家、感动等关键词,同时为黄金月量身定做节目,打造出一批具有高知名度的品牌节目。 “编播季”对节目资源和频道资源进行变革,把过去那种单纯的、静态的、封闭的节目播出方式转化为整体的、组合的、动态的、开放的播出方式, “编播季”与中国传统节日结合起来,实现了各种电视资源的优势集合和联动播出,降低了成本,打造出自己特色的品牌节,同时赋予了电视传媒更大的影响力,而且也促进了传统节日与现代传播方式的互动,实现了“互赢”局面。 3、通过电视专题片的形式来传承传统节日文化 电视对

10、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不能仅局限在节日的特定日子里,要形成连续的、持久的“攻势” 。因此,即使不在节日期间,电视完全可以利用专题片来传承传统节日文化。 传播传统节日文化的专题片要力求精美的制作。专题片无论从画面、配音、配乐和形式创新等各方面都有明显力求精美的意识,这样才能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给观众以强烈的视觉冲击。特别是在解说词的文本方面,要用深刻的、有感染力的、细致精美的解说词来赢得观众。 2009 年,宁夏卫视频道印象宁夏拍摄制作,作家郭文斌客串主持并解说的我们的节日:春节十集系列专题节目春节期间在宁夏卫视播出后,引起强烈反响。郭文斌以独特的、精美的诗化语言风格,从喜庆、团圆、感恩、祈福(

11、上下集) 、天人合一、点灯时分(上下集) 、传承、兴旺发达八个方面全面深入地诠释了传统春节所包涵的深厚的文化意蕴。他从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元素出发,通过对春节的阐述和发挥,循循善诱,把观众带到了一个全新的文化旅行之中,听来回肠荡气,引人入胜。不少观众认为,这个节目是对中国古老的春节文化的一次升华和推进,也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次激发和再认识,这期节目非常成功。 结语 面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和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电视媒体可以通过多样化的传播路径,充分运用民族传统节日,大力弘扬民族优秀的节日文化,对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对于推

12、动和谐社会建设有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我国的电视媒体正在逐步走向国际化,在这个过程中,电视既能巩固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又能在国际传播中丰富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内涵,并在国际范围内确立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的世界认同,最终达到传播中国文化的目的。 参考文献 傅德岷、 韦济木、 马培文:中国八大传统节日M.重庆出版社,2005:8 高晓红、刘羽、张绍刚, 电视节目形态分析http:/ /bbs/dispbbs.asp?boardID=9ID=2722 韩永青、李芹燕, 传播媒介对“象征性现实”的策略性重构J.新闻界 ,2009(2) 李建秋、夏光富, 传播季:提升电视频道价值J.传媒观察,2007(12)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2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