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试论电视传播娱乐化的弊端及其治理策略【论文关键词】电视传播 娱乐化 市场经济 【论文摘要】近年来,“电视娱乐化”开始进入中国的媒介研究领域并日益成为一个热点。本文分析了电视娱乐化现象的本质,研究了应当如何解读和使用“电视娱乐化”概念等方面的问题。 一、电视传播娱乐化的现状 (一)庸俗化 电视娱乐节目最近几年获得了快速发展,但对观众来说,可供选择的节目实际上并没有几档,大多数节目处在较为低级、庸俗的阶段:节目的基本娱乐手段、娱乐元素远未得到充分的发挥,使节目徒具娱乐的外壳而缺乏实质性的娱乐含量,擅长恶意搞笑,在节目中装疯卖傻,话语不着边际,胡编乱造。 (二)商业化 一些媒体在收视压力和商业利益的
2、驱动下唯利是图,不惜降低娱乐文化品位,冲破娱乐精神底线,在节目中设计一些不健康、不文明的内容与场景,忽略了电视作为大众传播媒介所肩负的社会责任。其结果导致电视节目被过度的“娱乐化”了,而“娱乐”又被完全“商业化”了。(三)虚假化 在电视传播的过程中,电视媒介传播者们单纯为了追求娱乐效果和经济利益,有时候会把虚假捏造的信息传达给受众。比如 2007 年上半年在电视新闻界产生负面影响的“纸馅包子”事件,就是记者一味地追求收视率而不经过严谨考证传播的虚假信息。 (四)低俗化 在传播过程中夹杂了黄色笑话等与性相关的一些低俗内容,而且一些传播者的素质和文化程度不高,在做节目的时候不能脱俗,一味迎合一小部
3、分受众低俗的心理,表现为: 1、在选择节目主持人时,只看重其光鲜亮丽的外表而忽略了作为一名直接和观众交流的把关人的基本素质和内涵。 2、在主持人的语言表达过程当中,会有意或无意地提及一些性话题,以求通过此来吸引观众的眼球。 3、作为大众媒介,在舆论引导的方面没有尽到把关人的责任,把观众引向了一个低俗的世界。 二、电视娱乐化的成因 (一)社会文化因素 电视媒体对来自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与转型感受最快、反应最灵敏,特别是对社会大转折时期的大众心理诉求有着最直接、最深入的感悟与反应。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们总以为我国电视如果有西方电视那种商业娱乐的味道,似乎就有悖媒体的严肃性。但从本质上来说,电视与娱
4、乐本来就是密不可分的,这是由于电视本身的特性所决定的。电视因其转瞬即逝的特征导致了人们在收看时缺乏思考,一不留神就会留下不解和缺憾,但与此同时,人们视觉快感却得到了满足与补偿。这种缺憾和补偿与观众达成了某种默契,最终让电视走上大众化和通俗化的道路。 (二)传播者因素 由于如今电视媒体的竞争日益激烈,电视人也是费尽了心机,努力使自己的节目跟上潮流,吸引住观众的视线,使媒体受经济利益驱动,导致了电视媒介以下几个方面的负面影响: 1、道德关怀缺失,过度娱乐化造成电视媒体漠视人的尊严。 2、淡漠了受众道德内涵。电视传播的过度娱乐化导致人们逐步丧失对精神感召的渴望而仅仅迷恋于外在的感官刺激,使理性道德让
5、位于一时欢娱。 3、电视媒体应承担一定的道德教育的责任。而过分的娱乐化丧失了道德引导、教育的功能。 (三)受众因素 受众读报、看电视、听广播、上网等行为的发生,是受众需要所驱动的。从需要来看,电视媒介传播可以分为三种: 1、受众的信息需要。信息需要是受众的最基本需要,占据主要地位。2、受众的社会化需要。人不能离开社会,从出生到成长,要取得社会成员的资格就需要通过各种方式学习积累起来知识、技能、规范,不断发展自己的社会性。 3、受众的调剂生活的需要,人们可以从大众传媒中获得满足,主要有开阔眼界、文化娱乐、获得话题、享受自由、得到休息等。 (四)商业经济因素 电视的产业属性,决定了其对于商业价值的
6、追求。从一定意义上说,当代大众文化就是以视觉形象为中心的商业文化、消费化的娱乐文化形态。在我国,媒介观念虽然与西方有着很大的不同,但是随着体制创新和媒介经济的发展,在不违背事业属性的前提下,媒介的产业属性也逐渐得到加强。因此,带有鲜明娱乐色彩、能够拉动收视率和产业链的电视节目的泛娱乐化,也以其广泛的互动参与性、充满悬念的节目内容和亮丽的表现形式,成为一些媒体用来占领收视和广告两大市场的制胜法宝,成为其赢得观众眼球和注意力的选择。 三、电视过度娱乐化的弊端 (一)媒介引导和启示功能逐渐退化 媒介被“娱乐化”牵着鼻子走,引导和启示功能逐渐退化。受众本应跟着媒体的引导,关心国家大事,关心与自己生活息
7、息相关的问题如住房、就业、教育、就医、交通安全、环境保护等问题,但是人们先是用最低级、最原始的生理需求影响了媒体的主要航向,为了吸引受众,有的媒体就投其所好,跟着受众走,变得被动,丧失了对受众的引导和启示功能,进一步促使电视媒介更加泛娱乐化。 (二)媚俗让受众误以为浅层次的需求就是生活的主流 媚俗让受众误以为浅层次的需求就是生活的主流。媒体对名人的八卦新闻、奇闻轶事铺天盖地报道,给公众制造了一种幻象:关注某个明星或某件和自己生活相距甚远的八卦新闻就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对于真正跟自己息息相关的世界和生活的关注却显得相当陌生。 (三)不适当的节目误导青少年 平民选秀节目让有着绚丽多彩梦想的青少
8、年觉得自己离明星很近,被万人注目也不过是小事一桩。于是纷纷投奔娱乐事业,而忽略了自身真才实学的重要性。血腥暴力的细节描写,还会引导青少年模仿,从而走上歧途。 (四)媒体逐渐失去了公信力 随着媒体把遇到的所有问题都变得越来越娱乐化,越来越去迎合一些受众的低俗口味,过度的娱乐化使我们的媒体关心问题的重点逐渐偏离人文关怀,受众已经对我们的媒体信息产生了怀疑情绪,媒体逐渐失去了公信力。 四、对电视过度娱乐化的应对措施 (一)提高电视媒介队伍的整体素质,加强监管,帮助电视媒体适应全球化的环境 媒体从业者应该深入社会,准确看待和把握事件的本质真实,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有较高的专业学识,强烈的敬业精神和
9、出色的业务水平。政府应以合理高效的服务与监管,防范电视传播过度娱乐化现象的出现。尤其在电视媒体面对西方文化冲击时,更要制定出合乎我国实际、符合国际惯例的法律法规来防范过度娱乐化的出现。同时,在中观层面,我们应加强传媒行业组织的建设和完善,使这些行业组织能够充分发挥行业内部监控、管理的作用。 (二)必须走出“贴近”等于“媚俗”的认识误区 媒体要走向市场,在市场竞争中取胜,必须“三贴近” 。但不少媒体把“贴近”与“媚俗”等同起来,市场化=大众化=通俗化=娱乐化,成为他们认识和操作的一条公式。诚然大众文化时代需要通俗的新闻,但通俗与庸俗有本质区别,面对市场竞争,为了争取受众的最大化,首先要尊重受众的
10、消费心理,在内容上要选取大多数人感兴趣的东西。其次要对大众文化进行必要的反省,提倡人文关怀。在对当前大众文化及其误区进行必要的反省之后,我们将更有可能避免电视传播过度娱乐化的产生。 (三)政府加强对电视传媒的行业监管,导正娱乐发展方向 抵制和克服“低俗娱乐”之风,除了需要弘扬娱乐精神、强化职业规范之外,运用政策法规规范电视节目中出现的低俗化问题,同样重要。针对这些问题,国家广电总局切实履行行业监管的职责,出台了一系列严格的行业规章,不断加强行政管理和处罚的力度,先后对电视方言类节目、电话和手机短信参与节目以及涉性类节目等提出了明确的规范要求,对一些电视节目在出现过度低俗化问题的时候进行了通报批
11、评、停播整改等行政处罚措施,通过政府的严格把关确保我国电视娱乐文化的良性健康发展。 (四)处理好电视媒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之间的关系 作为媒介经营的主体,广播电视媒介自身必须处理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首先就社会效益来说,具体到频道、节目,就是首先要考虑为受众服务,促进社会发展,提供有效资讯和积极向上的娱乐活动,提升全民素质,加强交流。其次从经济效益来说,对于电视媒介而言,就是要通过对栏目和频道、频率的有效营销,在达到收支平衡的基础上,实现尽可能多的市场回报。 (五)电视媒介工作者应该严格自律,勇敢地承担责任 媒体要讲求经济效益,但无论在何种情况下,媒体都必须牢记自己所肩负的责任,始
12、终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大力加强道德自律建设,杜绝以俗为雅、以洋为荣、以色为美、以无知为个性等错误思想的产生,才能真正防范电视传播过度娱乐化的出现。 参考文献 郑兴东:受众心理与传媒引导M.新华出版社,2004:46-67 朱辉宇, 电视传播过度娱乐化的道德审视J.声屏世界 ,2002(11):33-35 孙海芳, 合理把握电视传播娱乐化的“度” J.电视爱好者 ,2005(3):29 李庆年, 浅谈文化传播中电视媒体的社会效应J.中国电视,1999(12) 李向群, 电视传播的“软硬”兼施和雅俗共赏J.理论观察,2001(6):79 曹丽红、布仁, 对媒体泛娱乐化倾向及其负面效应的思考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 ,2003(3):45-47 梅琼林, 解析电视“娱乐化”倾向的成因J.当代传播 ,2006(3):2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