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如何提高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986940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如何提高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试论如何提高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试论如何提高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试论如何提高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试论如何提高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试论如何提高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论文摘要:当前,我国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质量较差,与政府的相关政策、机制不完善执行力不强;用人单位门槛不合理;高职院校缺乏办学特色及高职毕业生自身存在的问题有关。因此,应通过促进国家经济转型,政府调整和制订合理的就业政策;加强相关法规的执行力度和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引导企业依据岗位与人才相匹配的原则进行招聘;提高高职院校办学质量,转变毕业生和家长就业观念等措施来提高就业质量。 论文关键词: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高职教育 一、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不高的原因分析 就业质量一般是指就业者所获得工作的优劣、稳定性及其发展前景等。就业质量关系着就业者的职业发展、培养学校的发展前景

2、和社会的稳定。近年来,高职毕业生就业率虽然高于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但整体就业质量仍然有待提高。主要表现在:就业区域分布不平衡;专业对口率相对较低;劳动强度大、待遇较低、起薪总体水平隐性下降;毕业生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就业适应性、稳定性不高;企业满意度一般,学生满意度较低;社会整体认同度还不乐观;高职毕业生职业拓展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需进一步提升。 从高职毕业生报考高职院校到参加工作以及工作生涯的整个过程来分析,就业质量不高主要有四个方面原因。 1.政府的相关政策和机制有待完善,政策、法规的执行力度有待加强 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国家和政府主管部门及社会各界对高职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也逐渐深化

3、,但目前有关就业的政策、机制还有待完善,法律、政策的执行力度还有待加强。新浪麦可思高“考生与家长月度跟踪调查 2009 年 11 月报告”显示,高考生和家长期望就读一本院校的比例回升,而期望就读二本或三本院校的比例有所下降,报考高职院校的意愿继续偏低。截至 2009 年 12 月 5 日,有 60%的高三学生认为自己毕业后最有可能就读一本院校;33%的学生认为自己最可能就读二本或三本院校;认为自己“就读高职高专院校”的只有 5%。家长方面,有79%的考生家长给孩子制订的高考目标为一本院校;18%家长制订的目标为二本或三本;而目标为高职高专的则只有 1%。高考生和家长的意愿远远低于高职高专实际招

4、生比例(为 50%) 。显然,这种现象的存在明显地与政府的相关政策、机制有待完善以及政策、法规的执行力度有待加强有关。 2.用人单位门槛抬高,导致高职毕业生就业难度加大 近年来,高职生的起薪水平有了提高。从薪资来看,2009 届 211 院校、非 211 本科院校、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半年后月薪分别为 2756 元、2241 元、1890 元,较 2008 届分别上升 8%、10%、15%。但另一方面,企事业单位面对科技革命的挑战,在人才选择上需兼顾现在和未来的需要,因此录用的标准不断提高。如在学历层次上,原来只需录用专科生的岗位,现在上升到录用本科生;原来只需录用本科生的岗位,现在上升到录用硕

5、士生甚至是博士生。很多企业还强调人才的实践能力,从而使得更多的高职生因学历、技能等问题成为相对过剩的劳动力。 3.高职院校缺乏办学特色 (1)一些高职院校在专业培养中仍沿用学科本位课程体系,将传授理论知识作为课程的核心,存在“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教材为中心”的现象, “中专延长”和“本科缩短”的影子挥之不去,从而忽视了未来就业岗位对学生的要求和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差,不能适应生产一线岗位的需要。 (2) “双师型”师资数量不足,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不高,影响了学生就业技能的有效培养。2007 年,全国高职院校共有专任教师 30.7 万人,其中具有“双师”素质的教

6、师只占 28.4%,比例相对较小。此外,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不高。2008 年,通过对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等 7 所广州地区高职院校进行的“教师专业发展调查”显示,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不高表现在:一是教师对高职教育教学认识不足,缺乏职教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技能。5 年来,多次参加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技能培训的教师只占 37.2%,只参加过 12 次培训的占 55.3%,从未参加过的占 7.4%。二是专业实践操作技能和经验较为欠缺。调查中认为自己最需要补充所从事专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教师占 76.2%,认为最需要补充所从事专业的实践操作技能和经验的

7、占 63.5%。三是校企合作进行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的深度和广度有待拓展,教师的科研和教研能力有待提高。 (3)很多院校还缺乏有效的就业指导和服务。 4.高职毕业生自身存在问题 (1)就业预期与社会需求、自身能力、家长期望之间存在较大距离。高职院校在招生宣传时,由于更多地将高职毕业生的就业预期定位在管理岗位上,给予高职生“我将是管理者”的心理暗示,提高了他们的就业心理预期,导致在就业时认定岗位必须与自己的身份、家长的期望相符,待遇要与名声相配。因此,一部分高职生在就业过程中好高骛远,片面追求高薪待遇,不愿到生产、技术、服务一线工作,造成就业困难。(2)对专业和就业认知不合理,缺乏职业规划,前途迷

8、茫,缺乏信心。目前,许多高职毕业生仍存在“学历本位”的传统理念,认为与本科大学生相比自己的学历层次低,就业能力差,在就业市场中是弱势群体。此外,对所学的专业不太了解,不清楚自己的就业方向和定位,感觉前途迷茫。2010 年初,权威职业规划咨询机构向阳生涯联合中国职业规划师协会对上海部分在校大学生开展“职前调查大行动” ,从 800份有效问卷中截取 320 份进行电话采访,在“请你说出自己的优势”提问中,有近 50%的同学回答“不清楚” ,26%的同学回答“好像没有优势” ,只有 20%的同学能列出 12 条的自身优势。虽然近年来国家和学校都在大力提倡对大学生开展职业规划,但许多学生表示不知该如何

9、做职业规划。 (3)就业信息短缺。向阳生涯联合中国职业规划师协会在电话采访中还发现:很多同学面试后才知道自己所学的知识跟企业需要的技能差得太远,达不到企业的要求;有的则是所读专业报考时是热门,可临到毕业时已供大于求,根本找不到专业对口的职位。就业信息的短缺加大了高职毕业生的就业难度。 (4)就业精神一般,缺乏工作岗位责任心。目前,不少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精神一般,在地方中小企业的就业稳定性低于在大企业,在工作岗位上缺乏责任心,不愿意踏踏实实地从生产操作岗位做起,对工作较为挑剔,很难适应需要。 (5)缺乏创业意识。创业意识支配着创业者对创业活动的态度和行为,是创业者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许多高职

10、毕业生还没有形成先进的创业意识,制约了就业质量。 二、提高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有效措施 针对上述原因,笔者认为可以从五个方面入手提高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1.促进国家经济转型,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目前,解决我国包括高职生在内的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出路是促进国家经济转型,从以传统制造业和农业为主向以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为主转变。 国际经验表明,人均 GDP 在 10003000 美元之间,产业结构处于快速变动期,特别是服务业将处于加速发展的转折期。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将对国家经济发展起到以下四方面作用:一是成为都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近 10 年来,以金融、保险、咨询、广告、设计、地产、旅游、

11、会展、物流、文化、出版等为主要形式的现代服务业在许多发达国家的大都市产业中比重日益增大,增加值在 GDP 中的比重不断上升。二是财富创造和劳动就业的主体转变。在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时代,财富创造和劳动就业的主体是低技能的蓝领制造业和农业,而到工业化后期,财富创造和劳动就业的主体则向现代服务业转移。三是有利于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全球的产业结构呈现向“服务型经济”转变的趋势,许多国家和一些大都市转向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现代服务业。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三大产业之间结构的调整,促进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有力地推动了服务业内部产业结构的优化。四是有利

12、于改变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增加就业岗位。在农业社会阶段,人的最大需求是生存需求;在工业社会阶段,人的需求是发展需求;而知识社会阶段,高度发达的信息技术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模式,更多地满足人的发展和自我实现需求。现代服务业,无论是金融保险服务、教育培训服务、旅游休闲服务、咨询服务,还是信息服务、设计服务都从不同的角度改变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提高了人们的需求层次和生活质量,并有效地增加就业岗位。 目前,我国服务业仍处在缓慢发展阶段,只占 GDP 比例的 40%左右,美国则为 80%以上,日本为 65%,印度也达到了 50%。我国服务业的缓慢发展既限制了现代制造业就业市场的发育,也降低了该行

13、业提供脑力劳动岗位、吸纳大学生就业的能力。因此,当前经济发展中,最关键的突破点之一应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为此,政府应放宽或取消对服务业的政策管制,把它作为对外开放的重点积极扶持;应积极创造条件引进高级专业人才,大力培养具有专门技能的服务人员;制定适当的政策向导,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2.政府调整和制订合理的就业政策,加强相关法规的执行力度和就业指导、服务工作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年)中提到,到 2020 年要形成适应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因此,政府也应加快调整和制订合理的职业教育就

14、业政策,加强相关法律的执行力度和就业指导、服务工作。 (1)取消户口限制,拆除限制包括高职生在内的大学毕业生自由流动的藩篱,打破人才招聘使用上的条块分割,将就业竞争的范围由原来的某个地区扩展到全国,以便于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2)加强监管和监控,使企业与社会按照劳动法 、 劳动合同法、 就业促进法等规定与高职生建立劳动关系,规范企业行为,维护高职毕业生的切身利益,提高就业质量。 (3)采取积极的就业政策,部署包括高职生在内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都非常重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每年均进行专门的部署和确定具体的工作措施,对毕业生的就业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

15、4)建立全国性的大学生就业信息网络,建立和完善全国各省市大学生数量、收入等指标的定期发布制度,建立失业信息监控、预警机制,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 3.企业招聘要依据岗位与人才相匹配的原则,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进行 企业在招聘过程中,应依据岗位与人才相匹配的原则,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招聘相应层次的毕业生,尽可能避免岗位人才的拨高配置现象,减少劳动力资源的浪费,为各个层次的人才提供较为合理的就业平台。 4.高职院校要准确把握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合理定位,提高办学质量 (1)高职院校要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适应就业市场要求,积极调整专业方向和优化专业结构,打造自身的办学特色。 (2)促进教师专业

16、化水平的提高。当前我国双师型师资数量不足,教师专业发展水平不高,除与缺乏国家公认的职教教师专业标准、准入制度有关外,还与高职院校自身缺乏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制度机制有关。因此,高职院校应从制度层面上进行完善,以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3)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力度,大力推行工学结合,实施“双证书”制度,通过学中做、做中学,突出职业岗位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 (4)重视学生的素质养成。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培养他们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培养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树立团队协作意识。 (5)加强就业指导和服务。一要通过宏观就业形势分析行业、企业对人才

17、需求标准与要求。通过介绍面试技巧与注意事项、择业要素和优先次序讲解,邀请企业人事干部、中介机构经理、优秀毕业生进行专题讲座等形式,使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成才观,使他们及家长的就业预期适应社会需求与现实。二要加强就业服务工作。要完善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发挥学校在毕业生资源配置中的主体性作用,加强学校的就业资源积累,拓展教师的毕业生就业资源,增进学校与上级主管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的联系,建立毕业生就业基地,为毕业生就业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5.转变毕业生和家长的就业观念 高职毕业生作为就业过程的主角,他们及其家庭的就业观念对顺利就业和稳定就业起着关键作用。因此,学生本人一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调整心理预期,准确自我定位,有效地获取高技能型应用人才的就业岗位。二要做好个人职业生涯规划,遵循择己所爱、择己所长、择世所需、择己所利等原则,根据自身条件切合实际地设计和有计划地实施。三要努力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为高质量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