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试论在电工专业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行动是中国教育的开始,创造是中国教育的完成”的教育思想,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教育的最终目标。在二十一世纪,社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提高了,企业不仅需要受过良好职业技能训练、能够承担任务的职专毕业生,而且希望他们能在日常工作中有所创新,能够对现有的工艺、流程、管理机制等方面提出独创的见解及改革措施,以便使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根本途径。下面就如何在电工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谈几点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一、教学过程应该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
2、过程 职专学生在校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专业知识,怎样将创新能力要素的培养融于专业课的教学中?我在电工专业的教学过程中运用“三会”的教学方法对此进行了探索。 “三会”是指会独立阅读专业书籍、会独立发现问题并分析解决问题、会“迁移”知识。 1、教会阅读书本。电工理论的概念、原理、公式和结论文字精练,但表达在书本中长篇的叙述里。我在教学中把头序纷繁的教材内容归纳为简明扼要的“纲要” ,以便学生透彻理解、牢固掌握。在教学实践中我感到,教学时列出“纲要”不仅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而且学生通过“纲要”的归纳也学会了读书的方法。我认为创新就是不同信息的重新组合。未来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
3、搜集、整理、分析、归纳信息的能力也就是培养了学生的一个重要的“做”的要素。 2、教会学生发现问题。要让学生依据教师的要求和教材所提供的材料,自己去发现问题,并且尝试分析和解决问题。首先,向学生提出需要探究的问题,进行简单的讲解,指出思考方向;然后,指导阅读教材,进行实验,展开讨论,最后小结。通过以上种种活动,学生逐步学会了发现问题,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教学的主旨是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因好奇而发问,往往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开始。好奇心强的人探索未知世界的内在驱动力会更大,也往往更容易获得创造发明的机遇。 3、教会学生“迁移”知识。例如电视原理中“行、场振荡电路”是较为复杂且难以理
4、解的内容,但只要抓住了其作用、本质,了解以上电路是已学过的“脉冲振荡电路”的变形,通过知识的“迁移” ,便可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迁移”知识实际上是创新能力中综合思维能力的一种表现,要通过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活学活用”的能力,学会通过已有知识、技能去学会和吸收一切新知识、新技能为我所用。 二、重视和加强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大量事实证明,许多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并非是智力上的原因,而是非智力因素的缺陷所致。只有帮助学生培养和配置非智力因素,养成优良品质,克服不良习惯,才能使学生的潜在素质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针对职专生非智力因素的特点,我们认为在教学中应着重从以下两方面对学生进行非智力因
5、素的培养。 1、学习兴趣的培养。职业中专的专业课都是实用性较强的科目,当学生一开始接触这些知识时会很自然地产生兴趣,教师就应该引导这种兴趣。如我们在教授电子电器专业内容时利用学生对家中各种家用电器如何工作的求知欲,多提供一些电器的基本检测和基本操作技能训练,让学生在动手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当学生对科目有了兴趣,才有了提高学习效率持久的动力。 2、自信心的培养。自信心是创新能力的心理依据。纵观古今,凡是在事业上有所建树的人,无一不是充满自信的人。教学实践也证明,凡具备了与解决问题所需要的相应知识信息的学生,对于解决问题就充满了信心和把握,学习情绪、思维活跃。因此,
6、在教学中要重视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我在教授电热电动器具原理与维修专业科目时,在讲授新的内容之前会先了解学生前面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通过检查复习这一环节,发现学生缺少什么基础知识就先给补上,使知识的链条不脱节,这样在学习新知识时学生才有自信,才有效果,创造性思维才能得到发展。 三、民主是创造力发挥的条件 宽松民主的师生关系不仅有利于其良好个性的形成和发展,而且有利于创造思维的萌芽与发展。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应主要涵盖以下两方面的内容: 1、师生平等。要始终坚持在共同教学活动中师生都有一种主人翁的地位和意识,平等相处,做到使学生不仅是“教育的主体” ,更是“积极和创造性”的权利主体
7、。如我在教授电热电动器具原理与维修课程中的“故障与分析”时,针对家用电器中电源出现故障较多这一实际现象,让同学们根据电路原理自己总结一条故障出现的现象和对策,我再根据回答的情况及时鼓励、纠正、表扬,很快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同学们在这种课堂氛围中思维活跃、态度积极,不但很好地接受了课本知识,而且在课本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地提出了一些新思路。 2、互相信任。职专学生进校成绩较差,这只能表明他们自身潜力没有被很好地发挥出来。本着这一思想,我在教授电冰箱空调原理与维修课程中的“制冷循环过程”内容时,对于学生一些异乎寻常的观念和设计方法以赏识的态度看待,尊重学生的思路,珍惜他们思维中的合理因素,对学生提出的某些“怪”想法延迟评价,让他们在以后的实践中验证其可行性,以循循善诱的教学态度保护学生创造性的幼苗。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 21 世纪时代教育的特征,我们教师要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教学行为模式培养出大量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