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试析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考试焦虑的教育建议论文摘要:考试焦虑是在一定的应试情景激发下所表现出的一种特殊的神经紧张状态,作为一种消极情绪,考试焦虑严重影响着大学生在考试中的发挥,导致不能准确反映学生学习成绩。自我效能感作为自我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预测考试焦虑的重要变量之一。基于对 200名大学生进行的自我效能感及考试焦虑问卷调查的分析结果,提出大学教育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并进一步探讨了缓解问题的建议。 论文关键词:自我效能感;考试焦虑;教育建议;大学生 一、自我效能感与考试焦虑概述 “自我效能感”是班杜拉社会认知理论中的核心概念,是指个体对自己面对环境中的挑战能否采取适应性行为的知觉或信念。自我效
2、能感决定个体对环境的选择,它作为一种能力的信念,在个体的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考试焦虑是指在一定的应试情景激发下,受个体评价能力、人格特征与其他身心因素的制约,以担忧为基本特征,以防御或逃避为行为方式,通过不同的情绪反映和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理状态。考试焦虑高的人往往具有自我怀疑、无能感等特征。 考试焦虑是中学生中比较典型的一种焦虑形式,随着高考队伍的日益增大,人们似乎越来越关注中学生的考试焦虑。大学生处于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中,社会普遍认为他们没有太大的考试压力,其实不然,现在大学生已不再是天之骄子,毕业即能分配工作已经成为历史。现在的大学生不仅要面临课程考试,而且要面临就业考试、升学考试等多种
3、证明自身能力的考试,这些压力使得考试焦虑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自我概念是影响考试焦虑的个体主观因素之一,因此,自我效能感作为自我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能是预测考试焦虑的重要变量之一。为此,本研究采用分层抽样的方式,对某高校大一至大四学生随机抽取 200 人,进行调查研究,以发现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考试焦虑之间的关系及他们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若干对策建议。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 通过调查,笔者发现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考试焦虑及二者关系中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1.通过四年的学习,大四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没有提高,考试焦虑明显高于低年级的学生 通过方差分析发现,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不存在显著差异(F=2.2
4、44,p0.05) ,高年级与低年级的自我效能感水平相当,而考试焦虑存在显著差异(F=16.854,P0.001) ,而且通过进一步的多重比较发现,大四学生的考试焦虑明显高于其它三个年级。 首先,通过大学环境的熏陶及四年的专业知识学习,大四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没有提高,表明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提升,面对挑战不够自信,这会对大学教育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高等教育“大众化”以后,其教育质量没有得到提高,高等教育的课程知识及课程结构与社会需求存在差距,无疑影响了高年级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提高,使得大四学生不能积极自信地应对社会的检验。其次,大四学生的考试焦虑明显高于低年级,使得他们在面临就业考试或升学考试
5、时,不能正常发挥。自我能效感低也造成他们在走向社会时产生恐惧及无措感,这不仅不利于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也使他们不能正常运用专业知识、发挥自己的优势为社会做贡献,不利于社会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 2.与理工类学生相比,文史类专业学生的考试焦虑程度明显较高 通过对文史类专业与理工类专业学生的考试焦虑和自我效能感进行独立样本的平均数差异检验,发现自我效能感在两个专业间不存在显著差异(t=-.438,p0.05) ,而考试焦虑在两个专业间存在显著差异(t=3.202,p0.01) ,且文史类专业学生的考试焦虑高于理工类学生(M 文=44.6406,M 理=39.7037,M 文M 理) 。 近年来,为
6、了提高我国人口的整体素质,大学不断扩招,但与此同时,高校并未能根据市场的人才需求和社会现状及时调整课程结构,在专业招生人数上也未能与市场的人才需求量和社会的长远利益接轨。如今,理工类专业学生的社会需求量大,就业面广泛,而文史类专业的学生,如教育学、法学、历史学等就业面相对狭窄,社会需求已近乎饱和,然而在这种情况下,高校为了扩招,不仅没有严格限制此类专业的招生量,反而有扩大之势,造成了文史类专业人才输入简单输出困难的局面,也使他们在面对就业考试和考研时压力随之增加,出现高焦虑状态。另外,由于人文学科和基础学科对社会发展的长远利益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文史类专业的这种尴尬局面将会影响高等教育的公众形
7、象,使高等教育这一理性明灯变得黯淡,失去光彩。 3.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考试焦虑存在负相关,较低的自我效能感造成了高考试焦虑的状态 通过皮尔逊相关的分析发现,自我效能感与考试焦虑存在的负相关(r=-0.232*) ,就是说较低的自我效能感会导致较高的考试焦虑。如今的大学生由于面对的社会压力较大,自我效能感明显较低,这就给大学生造成一定的焦虑状态,使得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更加严峻,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心理的维护和健全人格的培养。因此,在教育上除了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因素外,还要通过外界因素的努力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三、提高大学生自我效能,降低考试焦虑的建议 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降低其考试焦虑水平,
8、对于帮助学生增强自信、提高身心健康水平、培养综合素质人才及提高我国的教育质量都有重要意义。针对上述问题,笔者提出四点建议。 1.加强高校的教学管理制度,优化教育资源,加强师资力量,创设科学优质的教育环境 “有充分的科学知识基础与能力水平,能胜任科学教育的需要”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教学管理模式的创设应把实现这一要求作为前提和目标。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在逐渐“大众化”的同时,教育质量并没有明显提高。因此,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加强教师的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建设,从而提高教育质量,不仅有利于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水平和专业能力,把所学知识学以致用,从而提升个体的自我效能感。 2.重视经验的
9、管理,创建健康的个体经验体系 班杜拉(1977)认为:自我效能感主要是通过亲历的掌握性经验、替代经验、言语说服、生理和情绪状态这四种信息源来形成和改变的,其中亲历的掌握性经验影响最大,且这四种信息源不是自动产生作用的,需要经过个体的认知加工,将这四种信息整合起来。原有的经验,尤其是成功或失败的经验,会成为自我效能感最有力的来源。3个体如果不断地体验成功,会逐渐建立积极的经验反应模式,在以后做同类事情时,这种成功的经验会为自我效能感的提升提供内在的力量来源;相反,失败的经验就会降低个体日后做类似事情时的自我效能感预测值。因此,大学生应尽量在现实中发掘成功的经验,避免直接挫伤自信心。同时,不断扩充
10、发展个体经验,正确认识经验的意义,将有助于自我效能感的提高,利于个体积极应对新环境、新挑战。 3.树立科学的教学目标,坚持目标导向,以实践创新提高培养质量 教师要明确教学的整体目标,在完成总目标的基础上,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帮助他们确立自己短、中、长期的学习目标,力求学习目标的具体性、适度性、挑战性,使目标难度水平循序渐进地提高,这样有利于学生缓解学习压力,在完成每一阶段目标时产生强大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增强自信心。 要加强学生学习与实践的结合。学生能力的培养不仅依赖于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还依赖于知识的运用和实践探究过程中的训练。根据社会的发展和需要,将不断创新的实践作为教学的一部分,
11、使学生在培养对学习的理智感、道德感、美感的同时,更好地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这样能使学生在即将走向社会时的焦虑情绪得到缓和,更有信心迎接社会的重重考验。 4.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端正考试动机,培养积极的学习情感 (1)定期举行“对学习考试的认识”之类的大型讲座,让学生建立对考试的正确认知。考试的目的是为了检查教师的教学效果及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态度,同时也便于教师清楚教学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及时进行弥补,提高教学质量。大学生也要深化对学习的认识,明确学习目的,树立合理的学习目标,培养一种理智美好的学习情感,这样有利于学生从被动地接受学习、参加考试的状态转变成一种积极、乐观、主动的学习考试态度。 (2
12、)许多学生高焦虑的考试状态是由于动机水平过高,超出自己的实际能力所致。学习动机对整个学习过程起着促进和维持的作用,但并不意味着动机强度越大,学习效果就越好。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中等强度的学习动机最有利于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因此,要引导学生端正考试动机,调节适度的动机水平,及时调整对自己学习效果的期望值,从而产生积极进取的心理状态。(3)加强学校的心理辅导工作,进行心理专项训练。增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选修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知识及重要性,并向学生介绍各种焦虑情绪的自控方法,如理性情绪疗法、放松训练法、系统脱敏法等,使学生能够及时自觉地调整学习情绪,建立健康的心理状态。另外,老师也应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营造积极良好的人际氛围,及时发现并有效疏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问题,使学生树立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对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和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有着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