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谈谈在班集体活动中如何对小学生开展感恩教育摘 要:感恩教育就是通过情感教育,切入学生个体心理世界,激发个体心灵共鸣,促使学生对某些事件有更深刻的情感体验,强化他们的感恩心理,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培养他们健康高尚的道德情操,发展和升华他们道德情感的教育方法。 关键词:班集体活动 感恩教育 实践 感恩是人文精神的重要内涵,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感恩不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人生境界的体现,是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体现。实施“感恩教育” ,让学生学会感恩,培养学生的感恩品质,是学校德育的迫切需要,是学校教育的根本出发点之一。为此我申报了连云港市赣榆县“十一五”课题在班集体活动中对小学生开展感恩教育
2、,现将本人实施课题研究的一些做法与心得阐述如下。 一、感恩教育的内涵诠释 感恩教育是学校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施感恩教育要从认知层面、情感层面、实践层面,通过行之有效的措施对学生进行识恩、知恩、感恩的教育,使学生知恩于心,报恩于行。 1.感恩教育的概念 陶志琼博士指出“感恩教育则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我们的学生实施的识恩、知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 ” 2.感恩教育的内容和实施途径 围绕“学生生活育德”的指导思想,我确定以开展班集体活动为实施感恩教育的突破口,让学生从活动中体验感恩,并回归现实生活,从点滴做起,在生活中实践感恩。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3、情理交融,感人心灵” ,使其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使其知、情、意、行在情理交融中实现自我完善,最终回报生活。 我构建以“感激父母的养育,感激老师的教诲,感激同学(他人)的帮助,感激自然(环境)的给予,感激祖国(社会)的关爱”五个感恩教育为主题的德育系列,开展班集体活动,辅之以“感恩生命,学会珍爱;感恩未来,学会憧憬;感恩挫折,学会坚强;感恩机遇,学会把握。 ”对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感恩教育。 二、感恩教育的实践探索 感恩并非生而知之、与生俱来的,需要教育的导引和环境的影响,使受教育者形成一种感恩的心态、品质和责任,进而外显为感恩的行为。心理过程决定着人的行为,这一过程可以分解为认知过程、情感过程
4、,进而外化为人的实践行为。心理学家也大多把思想品德结构看作是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要素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的有机统一体。 1.明确“感恩”教育的重要性 从认知层面点拨学生识恩、知恩。道德认知是对外部规则的建构,感恩意识前提是要让学生了解“恩” ,体会“恩” ,要让学生认识到他们所获得的一切并非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大而言之,大自然的赐予、社会的氛围、祖国的培养;小而言之,父母的养育、师长的教导、大众朋友的帮助和付出,点点滴滴都是好无功利的给予。我们可以通过品德与社会、语文等学科教学,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挖掘教材里蕴涵的感恩思想,利用传统美德教育,把感恩教育融入到教材中去;通过情境再现、
5、采编感恩故事并讲述交流、踏访遗迹、查阅资料、唤醒记忆、换位思考等途径,点拨学生知恩,引导学生去捕捉日常生活中受到的恩惠。如“感恩故事采编交流”这一活动的开展,不仅使学生亲身体验了以“孝敬”为核心的感恩文化的魅力,也为我们进一步开展班级感恩教育积累了丰富翔实的素材,然后再充分利用班级这一阵地,组织学生阅读交流宣传感恩故事,起到了营造感恩教育氛围,强化学生感恩意识的效果。 2.培养“感恩”教育的感恩意识 从情感层面培养学生感恩意识。 “情感使人的道德认识处于动力状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的统一。 ” 感恩教育是一种情感活动,实施感恩教育要做到以情动情,以情感人,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感
6、。 “感受他人恩惠和欲求报恩是一个人道德行为发生的重要情感基础” ,我的主要做法是开展“感恩”主题班会、搜集感恩名言、交流感恩心语、感恩演讲、写感恩家书、感恩征文等一系列活动,引发学生的认同共鸣,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激发学生的感恩情感。如我班在开展“感恩父母”主题队会时有过这样一段经历:班会进行到最后的时候,班级里 30%的同学都哭了。尤其是在同学自己说说自己与父母的故事的时候,大家都哭道:“我们的父母一直照顾我们,爱护我们!每次的生日他们都记得清清楚楚,可是,我们作为子女又有谁记得他们的生日呢?每次心烦的时候总对他们发脾气,每次他们出于关心的唠叨反而感到不耐烦,而我们呢?想想真不应该啊!”
7、“每次你伸手要钱的时候,一边唠叨一边塞钱给你的是父母!每次你生病后,最关心你最心疼你的是父母!你想吃的三鲜馅有人给你包,你上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买!到现在为止,我为父母做了多少?还经常和他们吵吵闹闹,不懂事吗?是的!我不是一个好孩子,还有成绩没考好让父母失望!让他们花了许多钱!那是他们的血汗钱啊!我怎么可以这样?难道是父母欠我们的吗?他们为我们做的我们不一定都能理解,但是有试着去理解么?我想告诉爸爸妈妈,女儿不是一个孝顺的孩子,女儿那么多次让你们失望,那么多次让你们伤心” 培养学生树立感恩意识,从个人而言,会使其心胸恬淡,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从社会而言,会促进整个社会的文明和谐。 3.参与“感恩
8、”教育的实践活动 从实践层面引导学生感恩于行。 “道德行为是在一定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具有道德意义并能进行道德评价的利他行为或亲社会行为。 ” 实施感恩教育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为了知人之恩,而是为了报人之恩,即在引导学生明白家长、教师、社会、自然等有恩于我的道理的基础上,树立良好的“感恩”意识,养成感恩的习惯,具备感恩之心,自觉学会“感恩”方式,促进良好个性品质的养成与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将感恩意识转化为感恩行动,使学生在感恩实践中养成感恩习惯,学会感恩方式。王阳明曾说:“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教育者要积极引导,教育学生将感恩意识化为行动,从小事做起,将感恩之行落实在日常行为之中。鉴于
9、这种认识,这一思想的统领下,我开展了一系列班集体感恩教育实践活动。 (1)利用学校“国旗下讲话”渲染感恩教育之势 结合特定的节日(如国庆节、母亲节、三八妇女节等) ,学校都会安排相关的主题演讲。通过每周一在雄壮的国歌声中聆听着国旗下讲话,让学生受到一次又一次的感恩教育,使同学们感受到感恩教育不是一个人、一个班,也不是一个学校,而是全社会的事,营造感恩教育之势。 (2)结合传统节假日组织开展报恩实践活动 国庆节、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母亲节等传统节日积淀了丰厚的中国传统美德,如尊老敬老、亲情友情、勤劳节俭等。我们利用这些孩子们喜闻乐见的节日活动,结合新时代发展特点、小学生实际需要及发展水平,进
10、一步开发节日教育资源,组织开展报恩实践体验活动,可以有效地让学生在自主实践中强化感恩意识,学会报恩方式,养成感恩习惯。如结合重阳节“尊老敬老” ,去年我班组织学生到漕塘敬老院进行了演出慰问和打扫卫生的感恩实践活动。小演员们和老爷爷老奶奶共处一堂,一起庆祝了老人节。有动听的歌曲,有幽默灰谐的相声,有悠扬动人的器乐打扫卫生的同学则挥动着头上的汗水,不嫌脏,不怕累,提水的提水,擦窗的擦窗,打扫的打扫老爷爷老奶奶们心疼地让孩子休息休息,可孩子们响亮地回答说:“爷爷奶奶们年纪大了,生活很不方便,我们为你们多做一点事情,来报答你们为养育我们下一代、为社会做出贡献的恩情,是应该的!”一番话说得在场的每一个老人都点头啧啧称赞。 以上是我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一点做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近几个学期,我们班都获得了校“文明班集体”的称号,我本人也被评为“县级优秀班主任” ,但今后仍然需要不断地改进以获取更大的进步。另外从中我也体会到,在今后的班级管理中要不断地改进德育模式,选择最适合的德育模式,只要老师做教育中的有心人,我们的教育一定能取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