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中国工业化初步探索中的劳动竞赛摘要:建国后至文革,劳动竞赛不断发展,逐步走向成熟,对新中国工业化发展做出了历史性贡献,同时,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理论,积累了重要经验。加强对这一时期党领导开展劳动竞赛活动的研究,对新形势下,深入开展劳动竞赛,并使劳动竞赛能充满持久生机和活力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劳动竞赛;工业化 从建国开始到文革前(本文简称为“文革前”),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对新中国工业化建设进行了初步探索。在这一过程中,全国人民开展了波澜壮阔的劳动竞赛,为新中国工业化建设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一、文革前劳动竞赛的发展历程 根据劳动竞赛在不同时期的主要任务不同,可将其发展划分以下阶段
2、: (一)新中国建立至 1953 年 5 月工会七大召开前。劳动竞赛主要围绕迅速恢复国民经济的任务,在护厂、接管、清点物资、献纳器材、恢复生产、抗美援朝以及几次增产节约运动中进行。 建国后,劳动竞赛迅速在各大城市和工业中心的工厂企业中展开,其中的主体劳动竞赛是抗美援朝开始后全国性的“爱国主义生产竞赛” 。在运动中,工人喊出了“机器就是武器,工厂就是战场”的口号,自下而上地掀起了劳动热潮。毛泽东称赞说:“在工业和农业战线上正在发展着的爱国增产运动,是我们国家值得庆贺的新气象。 ” 这一时期的竞赛运动偏重于加强劳动强度,突击性大,对产品质量和劳动保护注意不够。但总体上,劳动竞赛对当时恢复国民经济发
3、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这一时期, “参加竞赛的职工已占职工总数百分之八十左右,在竞赛的职工中三年来涌现了劳动模范二十二万三千余名。我国的经济恢复正是这个热烈的劳动竞赛的结果。 ” (二)1953 年 5 月工会七大召开至 1957 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劳动竞赛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指引下,围绕争取全面完成或超额完成“一五”计划,着重改进生产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 劳动竞赛蓬勃兴起,其中主体性劳动竞赛是技术革新运动和先进生产者运动。技术革新运动首先从鞍钢兴起,然后迅速在全国形成高潮。在此基础上,先进生产者运动亦迅速推开,其间全国群英大会和各省市、各地区的先进生产(工作)者会议相继召开,表彰了一大批先
4、进生产(工作)者。这一时期劳动竞赛已注意克服盲目性和突击性;注意保证质量、降低成本和安全生产。形式多样的劳动竞赛取得了辉煌成就。据当时统计,1953 年到 1956 年,工人群众共提出合理化建议 495 万件,已经实现可计算经济价值的达 51 万件,每年为国家节约资金 9 亿多元。 (三)1958 年“大跃进”至 1965 年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劳动竞赛在社会主义总路线指引下,先是推动国民经济“跃进” ,后是在“八字”调整方针指导下,致力于国民经济调整恢复。 “大跃进”时期的劳动竞赛特点是范围大、容量大、规模大,以“比先进、学先进、赶先进”为中心内容,借用体育比赛的办法,组织“生产运动会
5、”和“技术表演会” ,但由于“左”倾思想发展,劳动竞赛存在相当程度的混乱现象,造成人力物力巨大浪费。在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全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搞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增产节约,涌现了一批大庆式先进企业和铁人王进喜式模范。这一时期职工技术协作活动特别突出。大批“一不为名,二不为利,一心只图社会主义”的技术骨干不分白天黑夜,利用节假日帮助兄弟企业攻克技术难关。由于有“一五”计划打下的良好基础和工人阶级的共同努力,国民经济得到顺利恢复和调整。 二、劳动竞赛的理论发展 技术革新运动、先进生产者运动的高涨,生动丰富的竞赛活动的迅速发展,表明劳动竞赛在文革前已经基本成熟。这一时期,党形成了比较系统的
6、关于劳动竞赛的理论。 1劳动竞赛的性质。劳动竞赛,是党领导组织新中国经济建设的一种重要形式和实现途径,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重要内容,也是一种进行共产主义教育的活动。1951 年李立三在人民日报撰文指出:劳动竞赛,是“解放了的工人发挥自己智慧能力来创造全体人民和自己幸福生活的最好表现” ,是“解放了的工人为建设伟大祖国和最后实现共产主义社会而奋斗的最基本的方法。 ” 1953 年 5 月 1 日人民日报社论指出:“劳动竞赛是工人阶级发展自己的生产的基本方法。 ” 1955 年 4 月中共中央指出:“就一般的原则来说,劳动竞赛是发动工人群众的创造性和积极性来从事建设社会主义的方法,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7、和改进生产的动力。 ” 劳动竞赛也是新的生产关系的必然的表现。1954 年 1 月全总七届二次执委会议指出:“劳动竞赛是共产主义劳动态度的具体表现,同时它本身就是一种最好的共产主义教育。劳动竞赛是工人阶级成为国家的领导阶级之后的自觉的劳动热情的必然的表现,是新的生产关系的必然的表现。 ” 1954 年 8 月中共中央进一步指出:劳动竞赛“是工人阶级共产主义劳动态度的具体表现,同时又是对工人群众的一种最好的共产主义教育” 。 2劳动竞赛的制度前提。宏观上社会制度的根本变革和微观上企业内部民主管理是劳动竞赛的制度前提。1951 年李立三在人民日报的撰文指出:当工矿企业已经收归人民的国家所有和在工矿
8、企业中进行了初步的民主改革工作后,就可以而且应当发动和组织劳动竞赛。 在社会制度层面,李立三指出:劳动竞赛运动蓬勃发展,首先在于劳动群众获得了伟大解放。 “劳动竞赛运动只有在工人已经解放,工人已经当了主人,工人的生活已经日益提高和改善的国家才能出现。 ”“劳动竞赛,只有在工人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和人民民主国家中才可能组织进行并具有现实的意义。 ” 在企业微观层面,1953 年工会七大指出:从敌人手中把厂矿企业接收过来以后,要求在恢复生产的过程中进行一次民主改革运动,以清除那些压制工人群众的坏分子和坏制度。解放最早的东北地区,国营企业的民主改革也完成得最早,所以从一九五一年起,东北地区就展开了
9、群众性的增产节约运动” 。薄一波总结建国三年来的成就时指出:三年来,在国营的工厂矿山企业中普遍地实行了彻底的民主改革运动,建立了适合于国营企业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新的管理制度。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和增产节约的运动正是在此基础上逐步地展开的。 1953 年 10月,赖若愚指出:在企业的民主改革任务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完成后,工会组织完全有可能与生产管理工作的进步相适应,把劳动竞赛向前推进一步。 3劳动竞赛的作用和任务。劳动竞赛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对国家而言,劳动竞赛的作用是保证完成国家各时期建设总任务,是发展生产以保证国家和人民的需要。 “劳动竞赛是发展生产、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可靠保证” 。对
10、于企业和工人而言,通过劳动竞赛,可以发扬工人群众的劳动热情,提高与巩固主人翁的劳动态度,尤其重要的是,可以促使企业建立起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新的经营管理制度。劳动竞赛不只是可以改造一切旧的束缚生产力的制度规章,而且可以改造人,使他们变成新社会的新人物。其结果就是建立起焕然一新的新民主主义的、也就是社会主义的新企业。 1954 年 1 月全总指出:“作为一种最好的共产主义教育” ,劳动竞赛可以“使人们正确地对待劳动,克服工人阶级队伍中非工人阶级的思想小生产者以及资产阶级的思想。劳动竞赛也是一种群众性的实事求是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借助于它可以把蕴藏在工人阶级内部的潜在力量逐步发掘出来。劳动竞赛是工
11、人阶级创造能力的不竭的源泉。 ” 基于对劳动竞赛的作用的认识,党规定了劳动竞赛的一般性任务。工会七大要求通过劳动竞赛来不断地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并改善操作条件,保证生产安全。进入“一五”之际,党指出劳动竞赛的任务是“加强劳动纪律,推广合理化建议和先进经验,提高劳动生产率,发扬企业的潜在力量,达到增加产品、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确保生产安全、完成和超额完成生产计划的目的。 ” 1954 年 1 月全总提出:劳动竞赛的主要任务是“全面地、均衡地完成和争取超额完成国家计划的各项指标,通过劳动竞赛不断地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改善操作条件,保证安全生产,不
12、断地提高工人群众的技术水平和企业管理水平。 ” 4劳动竞赛的原则和中心形式先进生产者运动。劳动竞赛的有效开展离不开正确原则的指导。1954 年 8 月中共中央指出:就一般的原则来说,劳动竞赛“始终贯串着集体主义精神,而严格地区别于资本主义损人利己的竞争手段。 ”1956 年 5 月 11 日人民日报社论指出“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以便达到共同提高的同志关系,正确地体现了社会主义竞赛的基本原则。 ”在 1958 年全国群英会上,周恩来在肯定劳动竞赛“比学赶帮”原则后,又加进了“超”的内容,从而形成了组织劳动竞赛的“比、学、赶、帮、超”的指导原则。 在众多劳动竞赛中,先进生产者运动是中心形
13、式。1956 年中共中央在发出通知,号召全国劳动者都要努力成为“先进生产(工作)者” 。1956 年 4 月,刘少奇阐述了先进生产者运动客观的可能性、必然性和历史作用。他说:生产是发展变动的,新的生产技术不断地代替着旧的生产技术,因此, “在任何时代,在任何生产部门中,总是有少数比较先进的生产者,他们采用着比较先进的生产技术,创造着比较先进的生产定额。随后,就有愈来愈多的生产者学会了他们的技术,达到了他们的定额,直至最后,原来是少数先进分子的生产水平就成为全社会的生产水平,社会生产就提高了先进生产者是人类经济生产向前发展的先驱,也是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先驱。 ”“在社会主义社会里,仍然有先进和落
14、后的矛盾,千百万劳动者在先进生产者率领下为消除落后而斗争,就是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前进的一种动力。 ” 这一论述对劳动竞赛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5劳动竞赛的保障条件。正确有效地开展劳动竞赛,必须合理改善群众生活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群众艰苦奋斗。1953 年 5 月 1日人民日报社论指出“领导劳动竞赛的工作只有和工人群众的切身利益相结合,才能收到最大的效果。 ” 1956 年 5 月,刘少奇指出:“要求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增加个人的收入,改善个人的生活,这是完全正当的和必要的。只有这样,劳动者的积极性才会不断提高,先进生产者运动才能获得巩固的基础。只是片面地注意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生产,却
15、不注意按照可能和必要增加劳动者的收入,改善劳动者个人的生活,对于在生产上、工作上有卓越成就的人们,也不注意给予充分的奖励。这种倾向,无疑是必须坚决纠正的。 ” 八大修改后的党章指出:必须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地和不断地改善人民的生活状况,这也是提高人民生产积极性的必要条件。 开展好劳动竞赛,还必须加强政治工作,引导群众艰苦奋斗, “因为群众的主观能动性离不开政治工作的正确引导,如果采取正确的方针路线,人民的冲天干劲就会成为无穷无尽的物质力量。 ” 毛泽东指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和法律,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这些上层建筑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劳动组织的建
16、立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958 年他又强调“思想工作和政治工作,是完成经济工作和技术工作的保证,它们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 并提出具体的政治工作方法。 我们党还对劳动竞赛的具体组织形式、竞赛与生产计划的关系等竞赛中的许多具体问题进行了深入阐述,从而促使劳动竞赛能够有效地发展,走向成熟。 三、文革前劳动竞赛的教训与基本经验 实践证明,在文革前,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有力地推动了新中国工业化起步,是党领导经济建设的“一大法宝” 。 劳动竞赛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存在着不足和教训。在一定时期,由于指导思想的错误,劳动竞赛对经济发展反而起到了负面作用。从 1957 年开始,由于“左”倾错误的发生
17、和发展,劳动竞赛的指导思想开始出现偏差,这对劳动竞赛发展造成了极为消极的后果:一是以政治取代经济,经济发展被政治运动拘束,从而必然严重破坏经济发展。二是夸大主观作用,滥用群众运动。在总路线指导下,出现了“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劳动竞赛表现为急于求成、盲目求快、希望用不断反对右倾保守和大搞群众运动的办法来推动生产高速度发展,违背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三是开始在意识形态领域进行过火的政治批判,把阶级斗争扩大化,直至错误发动“文革” ,几乎把经济推到了崩溃边缘,而劳动竞赛也陷入了停顿状态。在“左”的政治路线的错误指导下,劳动竞赛必然是失败的。可见,正确的政治路线是劳动竞赛的生命线。今天,我们在
18、开展劳动竞赛时,不仅要继续坚持发扬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建国为基本内容的伟大革命传统,首要的是坚持正确的政治路线指导。今天,这一政治路线就是党的基本路线。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文集:第 6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183 2.更加勇敢而勤劳地建设我们的祖国N 人民日报19530501(1) 3.开展劳动竞赛,庆祝党的三十周年纪念N 人民日报19510701(6) 4.更加勇敢而勤劳地建设我们的祖国N 人民日报19530501(1) 5.建国以来中共中央关于工人运动文件选编:上册M 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1989236-237 6.全国总工会指示各级工会组织,进一步开展劳动竞赛N 人民
19、日报19540411(1) 7.建国以来中共中央关于工人运动文件选编:上册M 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19892362378.开展劳动竞赛,庆祝党的三十周年纪念N 人民日报19510701(6) 8.开展劳动竞赛,庆祝党的三十周年纪念N 人民日报19510701(6) 9.建国以来中共中央关于工人运动文件选编:上册M 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1989237 10.为完成国家工业建设的任务而奋斗N 人民日报1953051(1) 11.中华人民共和国三年来的成就N 人民日报19521001(3) 12.把劳动竞赛向前推进一步N 人民日报19531211(2) 13.全国总工会指示各级工会组织,进一步开展劳动竞赛N 人民日报9540411(1) 14.开展劳动竞赛,庆祝党的三十周年纪念N 人民日报19510701(6) 15.全国总工会指示各级工会组织,进一步开展劳动竞赛N 人民日报19540411(1) 16.更加勇敢而勤劳地建设我们的祖国N 人民日报19530501(1) 17.全国总工会指示各级工会组织,进一步开展劳动竞赛N 人民日报195404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