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活动中“美”的渗透的探索分析.doc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1990505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教学活动中“美”的渗透的探索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语文教学活动中“美”的渗透的探索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语文教学活动中“美”的渗透的探索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语文教学活动中“美”的渗透的探索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语文教学活动中“美”的渗透的探索分析摘 要:语文教学活动对“美”的体验与把握成为语文这一文学“另类”形式的基本意义。于是在文字间体悟人生,在阅读中发现美丽,昭示着我们的语文教学必须注重“美”的感悟,这是语文的本体及功利目的必然的结果。关键词:语文教学; “美”的感悟“美”的定义是众多哲学家追寻的,从美学角度看, “美”是高深的话题,但这并不表明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就可以对美的探寻作零处理,因为我们的生活是与美无法断缺联系的。作为平常人,我们是无须对美有过多理性上和理论上的经验。我们所需的是从感性角度,提高一个人对美的感悟能力。当我们走在街上,过多的审视某种“流行” 、 “潮流”等字眼时,我们不得不

2、惊异于人们对于美的同化力。当所有的中国人都将变成黄头发时,我不知是应该对自然的伟力作某种赞叹,或是对国人的黑发情结感到莫大的悲哀。当然这只是一种为我写作而作的佐证,但这无疑告诉我们,对于“美” ,我们应该有何样的认识?我们的美的感悟力到底有多强?在中国的传统中,对“美”的经验积累有了太多的病态性(三寸金莲、林黛玉式的大家闰秀等) ,这些都或多或少地表明我们民族的美的意识的淡薄。那么美到底如何而来呢?我们又如何去提高它呢?很自然的我们想到教育。而在众多学科中语文又处于基础地位,作为中学语文的教学又是一个人各方成长基本定形的时期,因而美的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什么语文对于审“美”有如此大的意义呢?

3、其原因很简单,语文是文学的一种表现载体,而语文的学习活动即教学活动,我们则可以看作是一种有功利目的的文学批评和文学欣赏,其中对“美”的体验与把握则成为语文这一文学“另类”形式的基本意义。于是在文字间体悟人生,在阅读中发现美丽,则昭示着我们的语文教学必须注重“美”的感悟,这是语文的本体及功利目的必然的结果。其实在传统教学中并非没有对“美”的教学,如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结果曲”:“本文通过什么表现了什么赞美了”其实也是对美的一种体验,但,美是灵活的,多样化的,心灵化的,个性化的,当“美”成为某些教条化的、意识形态化的经验时,则其成为“丑” 。于是我们所谈的“审美性教学” ,是有别于传统的。传统的审美

4、注重对概念的机械记忆,而我们所谈的注重学生自主地审美情趣和体味。这是与教育的主体主导原则相符的,同时也是对现代教育中创造性、自主性的体现。在教学中,美的体味不应是机械的,应该是能动的,个体性的,所以我们“美的感悟”为标题无疑只是想突出“感悟”一词对主体的尊重,而这恰正是传统教学的薄弱环节。尊重主体,这是审美性语文教学得以实施的基础。很难想象,一个被枪口威逼的主体(人)会对手中的香甜的肯德基产生美好的食欲。教学是如此,美的教育更是如此。一个天天讲着爱国的人就一定会爱国吗?一个个天天说着我是清廉的官就一定会把伸出去的手收回来吗?只有当他们发自内心的,主动的体会到时,他们才会产生行动的冲动并以之产生

5、快感。面对学生也同样如此。威逼的教育绝不可能产生独立自主有创造力的学生。而“美”的教育更是强调主体的主动性,通过以上的例子我们就可以分析出,任何美的事物在不情愿者的眼前都是不屑一顾的,而对他们自主发现的则充满着喜悦且永世难以忘怀,这不正是我们教育工作都所希望的吗?在我们尊重了主体之后,我们还要思考在审美教学中主导者的地位和作用问题。由于语文这一“另类”文学体的功利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批评和欣赏能力,那么必须表明学生的学习有着从无到有的过程。在这其中,引导变得十分关键。在审美性语文教学必然要求老师有预见、指导纠正等能力,其必须要有深厚的储藏,否则他的教学必然是困难的和被动的,最终只能从学生手中夺

6、回主体权。如何把握审美教学中的预见性和指导性,这是一个巨大的难题,也是审美性教学成功的关键。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原则是:给学生一根主线,一些方法,一切可能的自由。在语文教学中特别是在课堂教学模式中,审美教学的开展不仅是对集体教学模式不足的补充,也是课堂教学中知识能力化的一种表现。的确,当学生已经能从美的角度说出文章的优劣,并能产生愉悦时,那知识的教学必然已在审美教学中成功渗透了,这无疑是对枯燥的 AB 式的教学方式的一种冲击。所以审美教学首先是对三段或五段教学流程的突破,然后是学生自主意识的提高,最后才是审美教学的展开。但我们看到,现在我们所用的语文教材并没有很好的以发挥文学性为基本,使不少课文形

7、式化、概念化、思想化,缺乏对美的统筹归化。但面对其中的优秀篇目,审美教学是可以展开的。如对诗歌教学,笔者曾在周总理,你在哪里?一诗中展开以感情为线索,高声阅读为方法的审美教学。教学中只对学生提出两个问题:1.“什么能使你欲泣?”2.“什么地方能让你感到阅读时与你的情感流动是一致的,并自然流畅无比?”接下去是学生读,大约二十五分钟后,我让学生闭上眼睛,安静两分钟,然后看三分钟的录像,最后,学生写,学生讲,我们一起热泪盈眶。而当铃声响起时,我只是轻松地说了声下课,没有作业,读课文或其他诗歌。教学的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当然这里也可见审美性语文教学对情境的要求,所以我们可以说审美性语文教学是多种教学方法的总结,是针对教学的根本目的和本质特征而产生的方法。它是可行的和值得研究的。 “美的感悟”正是我校语文组的市级教研课题,这方面我们已经进行一点浅薄的尝试,并在此与各位同行交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