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章 心身疾病病人的心理护理,糖尿病病人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学习目标,1.熟悉糖尿病的定义、基本症状,掌握病人的心理特点。2. 能初步对糖尿病病人进行心理护理评估。3. 能初步对糖尿病病人实施心理护理措施。4.逐步养成自觉地关心、爱护、尊重护理对象,全心全意为护理对象服务的观念与行为。,一、糖尿病的定义,“糖尿病”(diabetes)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这是一种血液中的葡萄糖容易堆积过多的疾病,国内对其病征通常称作“高血糖”,与高血
2、压、高血脂一同称为“三高”,是需要进行慢性病健康管理的主要病种之一。,二、流行病学,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接近4000万,三、发病机制及病因,1型糖尿病是一种自体免疫疾病,是由于身体的免疫系统对自身作出攻击而成的。糖尿病患者的免疫系统对自身分泌胰岛素的胰脏贝它细胞 作出攻击并杀死他们,结果胰脏并不能分泌足够的胰岛素。该型糖尿病多发生于青少年 。 2型糖尿病也叫成人发病型糖尿病,是一种多基因遗传性疾病,一般认为, 2型糖尿病的发生是多源性的,是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病因与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有关。多在3540岁之后发病,占糖尿病患者90%以上。,四、临床表现,基本症状 :三多一少
3、1、多食:因大量尿糖丢失 ,食量大涨、但仍不能满足机体需要。 2、多饮:由于多尿,水分丢失过多,发生细胞内脱水。 3、多尿:尿量增多,每昼夜尿量达30005000毫升,最高可达10000毫升以上。 4、体重减少:由于胰岛素不足,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使脂肪和蛋白质分解加速来补充能量和热量。,五、病人的心理特点,患病早期,患者往往不能接受这一事实,持否认或疑惑的态度,疑惑医生诊断有误,否认自己患病,拒绝接受治疗,不注意饮食,或自以为得了糖尿病无非就是血糖高点儿,对身体无大影响,对疾病采取满不在乎的态度,导致病情进一步进展。,(一)疑惑和否认心理,(二)气馁和无助,患者一旦被确诊,将终身依靠外源
4、胰腺素治疗,否则可能会导致危及生命的代谢紊乱。青少年处于求学、创业、恋爱的大好,他们得知没有根治的可能,常有一种愤慨的情感,加之必需终身操控饮食,更加重了愤慨的心理。他们感到被剥夺了生活的权力与自由,对生活失去自信,情绪低落,整日沉迷在悲伤的情绪中,情感脆弱,对治疗采取缔极的态度。有些青少年还以为患病是父母遗传的结果,将愤慨的情绪针对父母。,(三)自责自罪心理,病人患病不能照顾家庭,长年治疗又须要大量金钱,造成家庭经济困难而感到自责内疚,以为自己成了家庭的累赘。,(四)焦虑惧怕心理,糖尿病是一种难以治愈的终身性疾病,可能出现多种并发症,加之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知之甚少并存在很多误解,因此产生焦虑、
5、惧怕的心理,担心会影响自己的将来,惧怕死亡等。或对治疗过分,出现感觉过敏、精神高度紧张、失眠等。,(五)悲观厌世和自杀心理,患病时间长,并发症多且重,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对治疗产生对立情绪,以为无药可医,早晚都是死,自暴自弃,不配合治疗。对医护职员不信任,表现出、无动于衷的态度。,六、病人的心理护理,(一)情绪疏导,1、真诚交流,2、鼓励病人倾诉,3、转移注意力,4、提供积极信息,针对具体病情,以鼓励性言语与其沟通,满足其被爱、被尊重的心理需求,引导其消除负性情绪。,鼓励病人向护士、亲友或专业心理咨询人员倾诉,帮其找到鼓励与安慰、理解与支持或心理帮助。,通过言语引导或鼓励病人参与活动,转移病人
6、对病情的注意力,缓解病人压力。,提供好转病案等有利信息,使病人看到希望,缓解心理压力。,(二)健康教育,首先了解病人病情;其次了解病人对疾病的认知,了解病人对健康的需求及与糖尿病有关的不良行为和生活习惯。,1、教育前评估,根据病人文化程度、接受能力、态度和兴趣及需求等,选择教育内容,制定教育内容。,2、选择教育内容,3、确定教育方式,对不同病人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如小组教育、发放健康指导手册及个别教育等。,4、效果评估,(三)鼓励参与,消除病人因患病而感到孤独的最好方法是鼓励病人积极参与相关活动,如可鼓励其与病友交流,或提供当地的病友俱乐部。运用语言技巧尽快平稳患者的情绪,给患者以支持、鼓励,适时进行糖尿病知识宣教,指导如何选择和操控食品,帮助患者制定生活作息表,积极进行体育锻炼,以移动其消极心境。,课堂小结,糖尿病是一种以持续高血糖为基本症状的综合疾病,需要终生治疗。对糖尿病病人首先要正确评价病人的身体状况以及心理状况,提高管理自己的能力。心理护理要为病人制订合理运动、饮食计划。根据病人的接受能力、自身性格的不同,通过语言及非语言沟通,因人而异。应用各种心理干预方法,改变病人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使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积极的心态执行医嘱,达到促进和保持健康的目的。,如有不足,恳请指点,再见!,主 讲:付官存 课件制作:王 纯材料收集 :李 珊 刘 娟 评 委:刘润利 张园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