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刍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初中语文教学改革发展迅速。在新教学理念指导下,广大语文教师积极转变观念,学习运用新课程教学理念,采用新的教育手段、方法和技术,促进了语文教学水平的提高,语文教学科研如雨后春笋,成果丰硕,极大地促进了语文教学的发展。但是,在语文教学与科研中,由于有的学校和教师对新教育理念理解、认识、把握不足,出现了过分追求教学氛围,强调理解和创新,淡化或者忽视基础知识教学的现象,导致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非但没有提高,反而下降。 为全面把握新课程理念和课程标准,全面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效果和能力,必须首先加强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夯实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为了正确认识和定位新课程
2、下语文基础知识教学,探究新课程下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有效策略,在此略作探讨: 一、语文基础知识“为什么教” 1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能确保和促进语文教学目的任务的完成。 语文基础知识是语文教材的基本内容之一,教学系统中的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听说教学,以及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与形成,都要以语文基础知识教学为基础。例如课文阅读教学,须先从理解语言形式入手进而体会思想内容,再从思想内容的高度来品味表达技巧。又如,学好语法,可说得正确,合乎规范;掌握修辞手法,可说得更好,写得更好,也能贴切、得体。因此,抓好语文知识的教学,是能确保和促进语文教学目的任务的完成。 2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能有效地促成学生语文能力
3、的形成与提高。 语文基础知识是构成语文能力的要素。语文基础知识教学要能帮助学生掌握语文规律,同时通过练习与言语实践,养成技能,形成习惯。另一方面,语文能力的形成是以语文知识为基础的;学生的语文能力是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形成,并在运用知识的活动中表现出来和成熟起来的。语文基础知识教学须能有效地指导语文能力训练,促进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此外,语文基础知识教学还要重视知识的创造性运用,学用结合,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3语文基础知识教学能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素质。 语文知识是前人在学习、运用语文过程中总结出来的规律性知识,是中华文化宝库的重要内容,传授语文知识对激发学生热爱母语母文的感情和提高文化
4、素养有积极的意义。另一方面,语文是重要的文化载体,它反映人类社会的事、理、情、志,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语文基础知识教学,斟字酌句、含英咀华的过程为学生提供了博大精深、潜移默化的思想情感的熏陶。这也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 4语文教育需要通过语文知识来规范、发展和提高语言能力。 现代信息社会,电脑的普遍运用,对语言文字应用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人们“要求用最经济的语言材料,传送最大信息量,达到最高的准确性和可理解性,收到最大的表达效果“。个体不能满足于单纯从生活实践中学到的那种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知识。中学生的口语和书面语言能力,绝不能滞后于飞速发展的现实。语文教育要有效地发挥其功能,在
5、语文教学中用科学的语言学理论和语文知识来辅助、规范、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是至为重要的。 二、语文基础知识“教什么” 新课标则明确指出, “不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 “语文知识、课文注释和练习等应少而精,具有启发性,有利于学生在探究中学会学习。 ”“学习知识是为了运用,是为了向能力方面转化。 ”新课标附录所列出的语文基础知识,就只有词的分类、短语的结构、单句的成分、复句(限于二重)的类型和常见修辞格等五项内容。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新语文教材的汉语知识也不再系统编排,只精选了极少量的知识零星地点缀于课文练习之中,并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即时训练;新课标附录所列出的那些语文知识,则分配到
6、了每册课本后面的附录之中,整套教材所编排的语文基础知识较之从前进行了最大限度的缩减。 由此可见,语文基础知识教学不应贪多求全,而应以实用性和必要性为准则来进行合理取舍这些知识应当对培养学生语文能力、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有积极作用。在初中语言知识新视点对初中阶段的语言知识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并归纳为 18 条:(1)汉语音韵与情绪的表达;(2)汉字的形体与意蕴;(3)汉语数量词的修饰性;(4)词义与语义;(5)词语的形象色彩;6)成语的理解与运用;(7)言辞选择与词语变异;(8)比喻的探究;(9)对偶与对仗;(10)辞式的扩展;(11)句子成分的应对性与语序易位;(12)流水句与欧化句;(13)句式的
7、选择与变换;(14)句子的动态分析;(15)复句系统与句群组造;(16)句子语气类型;(17)语体的分类与渗透;(18)非语言因素的表意功能。这些整理看起来还比较繁杂,操作起来也还有相当的难度,但对语文老师的教学实践无疑有非常重要的借鉴价值。 如有关形声字的知识,虽然新课标和新教材都已不再提及,但是客观地说,了解一些这方面的知识对学生辨析形似字、避免写错别字确实有很大的作用,至少,像“籍贯”写成“藉贯” 、 “松弛”写成“松驰”的现象就不容易再出现。 又如新课标在“阶段目标”中就指出:“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 ”这就是
8、说,学习必要的语法知识,掌握常用的修辞方法,并非因为它们是考试的内容,而是为了更好地理解课文语言,体会语句的表达效果,进而学以致用,使学生能更准确、更生动、更有效地进行语言表达。还有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熟练使用不同句型、灵活变换短语结构、适当积累文学常识等其它方面的内容,只要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或表达内容、体会或抒发情感、感受或增强效果,只要有利于学生发展能力、提升素养,完全可以在教学中适当讲析。例如短语的结构,学生如果在这方面知识有一定的掌握,那他们在避免语病、撰写对联、仿写佳句、形象表达等方面都将受益匪浅。这样看来,花上一点时间教学生一些这样的语文基础知识又何乐而不为呢? 三、语文基础知识“
9、怎么教” 1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应注重引导兴趣,注重积累,培养习惯。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运用多种教育技术、手段创造教学情景,活跃课堂气氛,讲究授课艺术,让课堂变得丰富多彩培养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及时将点滴基础知识记录下来,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运用基础知识。在讲标点符号的用法,我首先给学生出了一副对联:“下雨天留客天天留人不留” ,让学生自己去读、去添加标点符号,学生断句之后的情景可想而知,课堂气氛一下子就活跃起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重要也体会到了,学习起来非常积极。 2精讲多练,变侧重传授语文知识为侧重训练语文能力。 “精讲”说的是不花过多的时间与精力
10、引导学生去深钻某一个名词术语,或是带有理论性质的问题,而是尽量用语言事实来说明问题,不作从概念到概念的讲述。至于训练,是组织语文知识教学活动的重点环节,应为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实际能力服务。组织语文训练要注意:训练内容要有针对性、典型性,能够顾及语言现象的各种类型,但不搞“题海战术“和无谓的机械重复。 3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和课文教学紧密结合。 教师要把语文知识教学内容渗透于课文讲读中,也就是说把有关语文知识点放在课文的具体语境中讲,让学生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理解语文知识。比如复句教学,单纯地集中讲解复句,学生很难理解,如果与理解课文句意结合起来,效果就会好得多。 4联系学生语言应用实际。
11、结合作文评改,选择学生最容易出错的语言现象:结构混乱、语序失调、虚词用错、成分搭配不当、句子关系不清、遣词造句不精当等,分析原因,纠正错误,引导学生自觉语言基本规律,提高正确语言运用能力。 5可让学生在多种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学习语文基础知识。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文基础知识也应注重在实践中学习,我们要重视开发与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
12、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丰富学生的语文积累,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譬如,可以在写作训练中学习语文基础知识,让学生以自己或同学的作文为材料,找出并修改文中在写字、标点符号、语句表达、修辞手法、文体格式等方面错误,这是易于操作又行之有效的方法。也可以利用图书、报刊、多媒体、网络、标牌广告、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等课外资源,精心设计内容丰富、形式活泼、与课堂教学相辅相成的语文实践活动,如查字典比赛、搜查招牌错别字、成语接龙、语文谜语趣猜、春联汇编、看谁积累诗词多、广告辞中的修辞、歌词中的语文、短信创作、语文知识竞赛、文学知识抢答等。这类语文实践,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掌握语文知识、丰富语文
13、积累,增强语文能力,提升语文素养都是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6集中学习基础知识。 虽然组织集中的语文基础知识教学不再是首选,但是有些时候集中教学还是必要的,特别是文体知识的学习。初中的文体主要是记叙、说明、议论三种,并且写作也要求在初中会写记叙文和简单的说明文及议论文,因此这些文体知识是非常重要的。在具体接触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时可以先把有关文体知识集中组织教学,使学生对于文体知识有一个比较完整的把握,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再组织学生把握具体的知识,这样学生学习起来就不会感到费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九年级上册学习议论文时,就把有关议论文的相关知识给学生说一说,再结合课文具体分析和介绍议论文的写
14、法等。 不管怎样组织语文基础知识教学,都要注意以学生为主体,要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践,要坚持教学的开放性、实践性、有效性。当学生掌握并且能够熟练运用语文基础知识时,我们的语文教学才不会劳而无功。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使语文课堂教学充满活力,迎来了“激情语文” 。但是,语文课堂教学更应关注学生的发展,切实为学生的终身教育服务,构建真正的“和谐语文” 。因为无论科技多么发达,语文始终是我们民族的交际工具,是我们民族的灵魂!想到这些,我们语文教学工作者在引以为豪的同时,更应该意识到肩头沉甸甸的责任,扎实有效地推进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工作的发展,让我们为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落实尽一份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