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医闭合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192 例疗效分析摘 要:目的 分析中医运用闭合手法复位配合小夹板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 运用中医正骨手法闭合复位、中药黄水纱外敷及配合自制杉树皮小夹板“8”字绷带外固定治疗 192 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结果 192 例均获得随访,优 102 例,良 81 例,差 9 例,总优良率95.3%。结论 闭合手法复位配合小夹板外固定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首选方法,并且具有经济、创伤小,愈合快等特点。关键词:中医 闭合手法复位 小夹板 “8”字绷带 屈肘固定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肘部最常见的骨折,我院自 2003 年 12月
2、2010 年 6 月运用中医正骨手法闭合复位、中药黄水纱外敷及配合自制杉树皮小夹板“8”字绷带外固定,合理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192 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92 例,男 122 例,女 70 例,年龄最大 13 岁,最小 16 个月,平均年龄 6.4 岁,左侧 106 例,右侧 86 例,伸直型 188 例,屈曲型 4 例,就诊时间:伤后 6 小时内 86 例,伤后 648 小时内 72 例,伤后 2-7 天34 例,本组病例均为闭合骨折,合并前臂骨折 3 例,桡神经损伤 2 例。2 治疗方法2.1 小夹板制作:取约 3mm 厚的杉树皮,宽约占患者
3、上臂固定面的 4/5 左右,长度前侧板自肩关节下 2cm 起至肘横纹上 1.5cm,外侧及后侧板自肩关节下 2cm起下超肘关节 2cm,内侧板自腋下 2cm 起,下超肘关节 2cm.。2.2 复位手法与固定:以伸直型为例,患儿取仰卧位,一助手握患肢上臂,另一助手握患肢前臂并保持屈曲 90位,术者一手握住远折端内外髁,一手握住骨折近折断,先纠正旋转及侧方移位,再嘱两助手持续纵向牵引,待重叠移位纠正后,术者以双手拇指按压远折端后侧,并从后向前用力,同时其余四指环抱近折端,从前向后用力,并嘱助手屈曲患肘关节达约 120,透视下骨折复位满意后予以四块杉树皮小夹板超肘关节屈曲 110“8”字绷带外固定,
4、为防止远折端向后侧以为及预防肘内翻的发生,在后侧及肱骨内髁处放置梯形垫,肱骨外髁上方放置一塔形垫,绷带固定后予以三角巾悬吊患肢,2 周后将患肘改为 90 度位固定,3 周后去“8”字,指导患者进行肘关节伸屈功能锻炼,4 周后骨折临床愈合后拆除夹板。屈曲型骨折将患肢固定于屈曲约 60位,2 周后改为 90位固定,3 周后指导患者进行肘关节伸屈功能锻炼,4 周后骨折临床愈合后拆除夹板。骨折初期宜用活血化瘀、消肿止痛药物。可内服活血灵,外用展筋酊。中期瘀血肿胀消而未尽、骨折未连接,治宜和营生新,接骨续新。可内服三七接骨丸,养血止痛丸。后期宜养气血补肝肾,壮筋骨,可内服筋骨痛消丸及加味益气丸,外用展筋
5、丹。解除固定后可用外洗药外洗。3 治疗结果参照疗效标准1,每一级别必须同时具备 3 个以上的标准。优 肘关节屈伸较健侧减少10。携带角较健侧减少5。前倾角较健侧减少10。骨折解剖复位,或远端向桡侧移位 1/5 以内。良肘关节屈伸较健侧减少 1120。携带角较健侧减少 615。前倾角较健侧减少1120。骨折功能复位,不需特殊处理。差肘关节屈伸较健侧减少21。携带角较健侧减少16。前倾角较健侧减少21。骨折畸形愈合,需进一步治疗。本组 192 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 524 个月,优 102 例,良 81 例,差 9 例,总优良率 95.3%。4 讨论4.1 复位 及时准确复位是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关
6、键,及时尽早的复位能有效的减轻患肢的肿痛,纠正和防止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准确的复位是预防肘内翻畸形的前提2。肱骨髁上骨折多为间接暴力所致,患者跌倒后肱骨远端受前后暴力,同时伴有来自尺侧或桡侧的侧方暴力作用,同时由于附于外侧髁的前臂伸肌群及内侧髁的屈肌群牵拉,骨折移位时通常先后出现前后、侧方及旋转三个方向的移位倾向,复位时,首先应纠正旋转及侧方移位,通常在无牵引力时肱二、三头肌及肱肌松弛,旋转及侧方移位容易纠正,在侧方移位纠正的同时嘱助手牵引,伸直型骨折术者运用端提手法的同时嘱助手屈曲肘关节达 120的以纠正前后移位,屈曲型骨折术者运用端提手法的同时嘱助手屈曲肘关节达 60的以纠正前后移
7、位,这样逆骨折移位机制复位,骨折才能容易达解剖复位,正确的复位是预防肘内翻畸形及肘关节功能恢复的关键,对于不稳定肱骨髁上骨折或经多次复位仍不能达解剖复位,为减少肘内翻的发生机率,应遵循“宁桡勿尺”2的原则,即宁桡偏勿尺偏、宁桡倾勿尺倾,宁外(桡)旋勿内(尺)旋。4.2 固定 切实有效的固定,有利于预防骨折的再移位,小夹板固定是中医治疗骨折的首选固定方式,具有质轻、弹性、韧性及通透性的优点,且容易换药,骨折复位后伸直型骨折运用“8”字绷带将上臂与前臂固定于屈曲位屈肘 110,让骨折端前侧骨质嵌插,加上后侧肱三头肌的牵张力变成了对骨折断端的挤压力,后方的梯形垫对骨折远端的压力,有利于维持骨折的稳定
8、,并能防止旋转移位的发生,大大降低了肘内翻的发生机率。屈曲型骨折运用“8”字绷带将上臂与前臂固定于屈曲位屈肘 60,让骨折端后侧骨质嵌插,加上前侧肱二头肌及肱肌的牵张力变成了对骨折断端的挤压力,有利于维持骨折的稳定。内外侧压垫放置遵循“宁桡勿尺”的原则,即内侧肱骨内上髁处用梯形垫,外侧肱骨外上髁上方 2cm处用塔形垫,利用压垫对骨折远端的压力,防止骨折继发向尺侧移位的倾向。超肘关节夹板固定,通过绷带的缚扎力作用,能控制骨折远折端的旋转,防止骨折移位,从而减少肘内翻的发生机率。4.3 及时准确的复位,切实有效的固定,合理的功能锻炼是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基本原则.4.4 中药治疗肱骨髁上骨折内治法:
9、根据骨折愈合过程,分为三期辨证治疗,再根据年龄、体质、损伤程度、损伤部位进行个性组方配药。一般规律是:骨折早期宜破,中期宜和,后期宜补。这种破、和、补的分期治疗,就是在治疗骨折的始终必须掌握治伤与扶正的关系。骨折初期是指骨折伤后 l2 周,常用攻下逐瘀法、行气消瘀法、清热凉血法等,可用核桃承气汤,柴胡疏肝丸,丹栀逍遥散;中期是指骨折伤后 34 周,常用和营止痛法、接骨续筋法、舒筋活络法等,如七厘散,续骨活血汤;后期是指骨折 1 个月以后,常用补气养血法、健脾益胃法、补益肝肾法、温经通络法等,如补中益气汤,大活络丸,小活络丸。外治法:外治法是指骨折损伤后的局部用药,如敷、贴、洗、搽、撤、浸、熨等,根据骨折三期辨证,一般初、中期以药膏、膏药敷贴,如活血止痛膏,后期以药物熏洗、热熨或涂擦,如展筋丹、展筋酊。综上肱骨髁上骨折是小儿肘部的常见骨折,中医正骨手法闭合复位、中药黄水纱外敷及配合自制杉树皮小夹板“8”字绷带外固定治疗具有创伤小、费用低,愈合快,疗效确切等特点,再配合中药内治法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首选方法。参考文献杜天信,高书图 洛阳正骨骨伤病证诊疗规范 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钟广玲,陈志维 陈渭良骨伤科临证精要 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245-249